English – Page 61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03/10/2018

Open up: round-the-clock counselling

A first for Hong Kong, Open up works exclusively on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It makes it easy for young people to be in instant contact with counsellors. Accessible 24/7, it also fills the gap left by other suicide prevention hotlines for those who are desperate. Collaborating partner: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entre for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unded by: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Offered by: HKFYG, Caritas Hong Kong and The Boys’ & Girl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Website :www.openup.hk WeChat :hkopenup Facebook Page :hkopenup Instagram :hkopenup
03/10/2018

Wellness Theatre “The Magic Voice Tree”

  Wellness is all about balance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life and developing a positive attitude to forge ahead in life.  The HKFYG Wellness Mind Centre’s Project STEP is all about early intervention to help build self-awareness and manage emotions using engaging and innovative platforms to cultivate well-being. Like the Moving Wellness Truck, another initiative to address wellness techniques is the interactive drama, “The Magic Voice Tree”. Aimed 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is the story of two boys with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s who overcome shyness to manage their feelings and get along. It is supported by HSBC’s […]
29/09/2018

青協「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獎禮圓滿結束

學習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找到樂趣和動機,相信不再是苦事。由香港青年協會轄下21所青年空間主辦,儷妍會作為伙伴的「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今天(29日)舉行分享會暨頒獎禮,表揚20位積極推動社區愉快學習、鼓勵自學的青年。得獎青年有編寫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創作香港通識遊戲棋、舉辦工作坊等,目的是以同路人或過來人身份,協助有需要的學童掌握愉快學習的技巧。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區志堅博士、K-Plant 葉錦華博士、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等嘉賓出席頒獎禮,讚揚得獎青年持有主動學習態度、具自學精神,並鑽研方法讓地區學童重拾學習的樂趣。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空間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表示,首屆「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收到近100位中學生或大專生構思的計劃書,並獲學校或社會服務機構提名,經過首輪面試,最終選出20位得獎青年,每兩人分成一組,揉合雙方的點子,於剛過去的暑假共服務社區學童近1,300人次。黃秀儀補充說,該獎勵計劃結合學術及義務工作的精神,鼓勵青年助人自學,長遠期望建立學習平台。她感謝儷妍會和學界的踴躍支持,攜手推動青年實踐創新的學習方法。   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表示,在評審過程中很難作出抉擇,很多同學的計劃都富有創意,例如有中三學生構思舉辦聯合國模擬會議比賽,推動朋輩學習通識時事。在剛過去的暑假,儷妍會的同事更擔任導師,協助得獎青年推行計劃,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得獎青年之一,15歲的石境城年幼時父母未能經常陪在身旁,由英語教育水平不高的祖父母湊大,因而未能協助他應付學習需要。由於英語根底比其他同學差,促使他尋找自學方法學習英語,更令他志願成為兒童教育軟件開發者,立心幫助與他一樣未能打好基礎的青少年。他在該獎勵計劃中夢想成真,編寫了一個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讓兒童透過遊戲學習英語。   林穎君自小立志成為老師,於是入讀中文系,希望作育英才。她深感現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導致成績未如理想,因而義務教授刻製中國印章石雕,讓不同階層的青年可以了解印章工藝和書法,並從中認識中國歷史,引發學習興趣。她認為,學習必須由心而發,由興趣而起,以實踐啟發學生思考,才能發揮自學的最大效用。   中六學生黃潔玲,在中學生涯最後一個暑假,面對考試和功課壓力仍不怕繁忙,堅持參與該獎勵計劃。她坦言,作為一位新移民,學習英文是非常困難,既擔心發音不準,又害怕文法錯誤。憑著過往自學的經驗,她運用一系列的英語小遊戲,鼓勵高小學生多說、多聽,「我也有信心說英語,不擔心被人取笑。希望可以傳揚這份信念,將愉快自學的方法,分享給更多親子。」   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的「社區學業支援隊」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繼「社區學業支援隊——閱讀.悅讀」後,今年舉辦「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鼓勵各區的中學生及大專生,於地區構思多元活動,幫助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年提升學習興趣及動機。詳情可瀏覽網站lh.hkfyg.org.hk。
28/09/2018

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

針對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過長,影響青少年求助動機偏低,香港青年協會承蒙滙豐 150 週年慈善計劃的支持,第2年資助有需要之青少年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為初期出現情緒病徵狀之青少年提供快速的支援服務。 查詢電話:2788 3433 詳情按此
27/09/2018

青協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

新學年開始不足一個月,學生的情緒健康和壓力備受社會關注。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今天(27日)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在受訪的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中,近三成八(37.5%)指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屬偏高,自評為7至10分[表七];另外,超過五成(55.0%)表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表六]。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初開學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了解受訪學生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接近三成八(37.5%)學生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屬於偏高水平,較去年的39.6%輕微下降。然而,逾四成(42.7%)學生處於4至6分的中等壓力水平,情況較去年上升6.9%[表七],學生壓力情況仍然不容忽視。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憂首三項事情,依次序是「要應付測驗/考試」(64.2%)、「成績未如理想」(60.6%)及「休息時間減少」(44.8%)[表二],反映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方面。   問卷亦參考了焦慮症自測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顯示,逾一成五受訪學生(15.4%)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當中8.9%有輕度焦慮表徵、3.7%有中度焦慮表徵,2.8%出現嚴重程度的焦慮徵狀。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27.0%)、「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18.8%)、「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17.7%)等[表三]。上述雖為學生自評結果,但情況仍受關注。   調查亦嘗試了解學生過去一星期最常出現的情緒狀況,依次為「快樂」(49.9%)、「平靜」(38%)、「興奮」(35.1%)、「頹廢」(31.7%)及「不安」(28.8%)[表四]。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均能察覺自己曾出現的情緒,但仍有兩成一(21%)表示「不清楚」,反映部分學生仍需不斷學習如何覺察及分辨不同的情緒反應。   至於學生在不開心時的處理方法,首三項依次為「聽音樂」(62.2%)、「打機」(47.5%)及「藏在心裡,扮無事」(38.2%),亦有部份學生傾向選取消極方法處理情緒,如「發洩在別人身上」(6.3%)或「傷害自己」(2.6%)[表五]。   問及受訪學生對情緒的了解及觀感,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九成(88.9%)認為「情緒有好與壞之分」;七成七(77.3%)認為「時間可以平伏情緒低落」;超過五成(55%)認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值得留意的是,同時有超過五成認為「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情發洩」(54.5%)及「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53.9%)(表六)。反映學生對情緒的認知有所偏差,普遍擔心負面情緒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青少年情緒健康近年引起廣泛關注,情緒病更趨年輕化。究其原因與認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情緒管理方法有關。她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情緒存有誤解,例如過於簡單地把情緒只分為好與壞;或認為情緒會為別人帶來負累,擔心別人不會接納自己情緒,故傾向隱藏;又或以為隨著時間過去,情緒便會平伏,以致沒有積極面對及疏解等。徐小曼強調,日積月累的情緒壓抑將更難處理,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全健身心發展;因此,切忌把情緒藏在心裡,扮作若無其事。   徐續指,大家無需刻意為情緒分好壞,每種情緒均有其獨特意義和訊號,提示當下的狀態及需要,並作出相對的行動或回應。青少年階段的情緒變化尤其複雜多變,但不等於不能表達。而作出妥善調適,首要是學懂覺察個人情緒,然後以適當方法表達及管理。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逾15,48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亦有近10,886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個案,當中以「升學」及「人際關係」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小六升中一學生表示,開學初期已感到難以適應中學生活。他看見同學們結伴聯群,感到自己被排斥,不但擔心沒有朋友,亦擔心受同學欺負。同時,他感到中學比小學更加嚴厲和壓逼,擔心無法應付功課或學習進度,故每天都處於恐懼之中。 個案二︰    中六女生因為要應付文憑試而感到極大壓力。開學不久,已出現情緒低落,難以集中精神,更失去上學的動力。在温習室裡會迴避他人目光,不願意接觸他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同時亦向家人隱瞞問題,有苦自己知。 個案三︰    大學女生因為家庭經濟問題,同時應付讀書及兼職工作。她認為現時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很大,若不努力便會被淘汰。可是,無形壓力令她感到喘不過氣來,漸漸對事情失去興趣,經常杞人憂天,意志消沉,更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對未發生的事感到恐懼,擔心自己學業表現不理想,更萌生退學的念頭。   徐氏鼓勵學生要多觀察個人的情緒狀態,如在開學初期,遇上學習壓力或人際關係的適應問題,感到困擾,出現無法集中精神、缺乏動力、悶悶不樂、煩躁不安等,應主動向父母、師長及好友分享或求助。與別人分享,也是紓緩情緒的重要一步。   為提高公眾對情緒的認識,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今年特出版《情緒字典》書籍及桌上遊戲卡,介紹50種常見情緒的意義及整理方法,以有趣的方法讓公眾學習處理情緒三步曲:覺察、表達及管理。為提高受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青少年的求助動機,避免他們因經濟因素而延誤求診,青協今年繼續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資助10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並提供快速的評估服務。詳情及申請表格可瀏覽網站mcc.hkfyg.org.hk。   為支援學生面對開學的適應困難,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家長及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大專生情緒支援熱線「U Line」︰ 2777 030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附件一 「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問卷調查結果  
26/09/2018

Youth I.D.E.A.S.: Living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Building a Smart City

七成受訪青年認同「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邁向智慧城市必要條件 「便利性」、「價錢」及「資訊安全性」最影響受訪青年對新科技的使用度 受訪青年對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對本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措施缺乏認知 研究建議深化科普教育,舉辦跨區、跨地域創科教育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七成受訪青年(70.0%)認為「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智慧城市必須具備的元素[表12]。不過,受訪青年對於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在20名受訪青年個案中,各人對創新科技的理解均存有差異,包括以為創科必須含有高端的科技元素等。   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8月期間訪問520名年齡介乎15至34歲的青年。結果顯示,整體受訪青年對於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態度未算積極,願意使用的程度,平均分為6.28(以0至10分計,0分為非常不願意,10分為非常願意)[表6]。   問及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原因,超過九成青年受訪者認為「方便生活所需」(92.3%)、其次是「能滿足個人興趣」(56.9%)[表4]。至於表示不會採用的,依次是認為「沒有必要使用」(30.2%)、「科技項目價值昂貴」(22.9%)、「使用過程繁複」(18.1%),以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洩」(16.9%)[表5]。有受訪個案更表示,個人會否採用創科的因素眾多,其中有關便利程度、價錢水平及保障個人私隠安全為主要考慮。   研究亦參考愛沙尼亞、新加坡、哥本哈根及國內杭州市四地的經驗和政策,了解有關政府在鼓勵市民於生活應用創新科技時,應顧及的三項重點,包括:(1)積極留意及回應市民訴求;(2)新科技必須能夠令市民生活更便捷;以及(3)配合市民的生活習慣。至於各地鼓勵市民應用創科的可行措施,則包括加強網絡保安及資訊安全;強化學校的STEM教育;以及提供經濟誘因等。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對於「智慧城市」的認知有限。意見調查結果發現,七成三(72.9%)受訪青年表示沒有聽過《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表10] ;更有受訪個案表示,以為智慧城市為科學園旗下的科研項目,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以為智慧城市與個人生活無關。   此外,受訪者普遍認同發展智慧城市對香港有正面影響,包括能提升市民生活素質(86.5%)(表示非常同意及頗同意的比例總和,下同)及香港的競爭力(72.1%)[表11]。不過,青年對於當局措施的認知度頗低,七成四受訪者(74.2%)表示從沒聽過政府已把九龍東定位為香港的智慧城市試點[表9];而對於即將推出的「數碼個人身份」及「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分別只有18.5%及7.7%受訪者表示了解相關內容[表8]。   研究指出,高達九成(87.7%)受訪青年同意,市民的參與對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非常重要;但部分同時擔心,發展智慧城市會令部分市民被邊緣化(49.0%)[表11]。另有受訪個案認為,政府有責任在發展過程中平衡各持分者利益。   結果亦發現,較多受訪青年認為「進行研究以掌握市民需要」(65.0%)、「普及化的大眾宣傳及教育」(59.2%),以及「提供網絡安全保障」(34.0%)[表7],有助促進市民於生活中應用創科。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副召集人陳浩庭表示,青年是創新科技的主要用家和受眾。要有效推動創科在生活中普及應用並促進智慧城市發展,青年對創科的充分認識及支持不可或缺。   他強調,科學普及教育對推動創科應用非常重要;注重啟發創意思維及培訓解難能力的STEM教育,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建議特區政府支持民間團體舉辦跨區、跨地域的創科交流活動,例如創業計劃、外地實習及考察活動等,促進本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進一步在本地營造創科文化及氛圍。   對於研究發現部分青年對於創科及智慧城市概念模糊,成員歐陽姿婷建議政府製作新系列的公眾宣傳短片,推廣創科應用於生活的好處。另一成員陳凌旭補充,政府作為倡導者,應定期進行大型研究,掌握市民對於科技的需要和期望,鼓勵市民參與,方能使社會上下一心,向智慧城市邁進。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2/09/2018

青協「鄰舍第一」逾400位青年義工響應多項風災善後工作

  暴風無情、鄰舍有愛 青協「鄰舍第一」逾400位青年義工響應多項風災善後工作 並於中秋佳節關懷長者、基層家庭及前線人員,預計千人受惠 超強颱風「山竹」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到處仍然見到塌樹和雜物。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逾40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過去多日已在將軍澳、杏花村及九龍城協助清理垃圾、並妥善回收膠樽;當中100多位青年及企業義工,今天(22日)一起製作綠茶杏仁脆條,以及探訪長者、基層家庭及社區的前線人員,為鄰舍顯出心思。 探訪活動獲DayDayCook成立的慈善組織Good Food Movement全力支持,於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edia 21 媒體空間教授義工製作綠茶杏仁脆條,隨即於港島南區派發,為鄰舍送上關心,並答謝於颱風中堅守崗位的前線人員,令社區盡快回復面貌。 做了5年「鄰舍隊」青年義工的周綺琳,雖然探訪過無數家庭,卻首次走到街頭協助前線人員一起清理樹枝和損毀設施。她形容今次的義工經驗感受特別深刻,「與我同行的義工非常認真和落力,即使製作心意卡,亦講求盡善盡美,以表謝意和祝福。」她指出,風災過後見到不少前線人員,包括清潔工人、大廈看更、店員、司機等默默付出,正正帶出守望相助的鄰舍精神,所以藉親手製作的小食,對他們表達感謝之情。 中國人向來重視傳統節日,中秋節更象徵團圓及快樂,風災過後更需要關愛。各區「鄰舍隊」青年義工亦分別於不同地區籌辦近20項上門探訪、中秋晚會、音樂分享會等活動,為區內長者或基層家庭送贈月餅,共慶中秋,為佳節倍添暖意,預計超過1,000人受惠。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19/09/2018

鄰舍隊義工齊心助清理災區

因應超強颱風對香港各處也造成破壞、周圍環境充斥垃圾、樹枝等,實需要社區同心協力把社區回復原貌! 青協「鄰舍第ㄧ」鄰舍隊義工已於9月18日完成以下任務。 筲箕灣鄰舍隊  地點: 杏花邨及綠在東區 義務工作: 協助清理垃圾、清洗膠瓶、清理回收回來有用的物資。   將軍澳區鄰舍隊 地點: 將軍澳一帶海濱長廊 義務工作: 協助清理岸上垃圾。
15/09/2018

Youth Hong Kong September 2018

This 40th issue deals with wellness and emotional health: how to retain it, where it is lacking and what happens when it fails.   Read online youthhongkong.hkfyg.org.hk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