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Page 53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09/06/2020

青協、明愛新推出輔助小精靈(Messenger Bot)功能

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觸發市民的身心健康危機。為更適切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獲Facebook香港支持,今日(9日)推出全新輔助小精靈(Messenger Bot)功能,設立簡易網上評估工具,為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提供即時轉駁與網上社工交談,並且可連結至其他社會服務資訊。   面對學業、家庭、工作、感情、人際關係等困惑,青少年渴望以自主方式尋求協助。網上平台正好迎合青少年的求助需要,提供即時、非實名及專業的社工輔導支援供他們選擇。「青協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及「明愛連線Teen地──網上青年支援隊」於2018年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為青少年提供專業社工介入服務,包括網上及非網上的輔導和小組活動。   上述兩項服務的Facebook專頁已設置輔助小精靈功能,用戶可前往以下連結或相關的Facebook專頁,以啟動輔助小精靈∘用戶可選擇「啟動小精靈問問自己最近還好嗎?」網上評估,或直接「搵社工傾吓計」尋求輔助。輔助小精靈亦會向用戶提供輔導熱線資料,供日後聯絡之用。此外,上述兩項免費服務亦於6月份推出精神健康主題「#你還好嗎」,鼓勵有需要青少年主動尋求社工協助。   青協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www.messenger.com/t/utouch.hk 明愛連線Teen地—網上青年支援隊︰www.messenger.com/t/caritasinfinityteens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近月疫情發展及停課安排加劇了青少年的情緒困擾,輔助小精靈將有助青少年主動尋求協助,透過即時對話與社工對話紓緩情緒壓力。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總主任陳偉良表示,面對各種困擾時,他希望大家多顧及自己的情緒,故此特別加入網上評估功能,讓大家可以了解自己的狀況及需要,以尋求適當的協助及資訊。   Facebook香港、台灣及蒙古公共政策總監陳澍說:「Facebook 一直致力促進用戶在平台上與好友及社群連結,互相扶持。我們很高興可以支援明愛及青協,透過 Messenger平台共同研發情緒評估測驗和溝通工具,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及時支援。」   是次推出輔助小精靈功能後,香港青年協會與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將繼續與Facebook合作,不斷完善功能。同時,Facebook也會免費推廣上述功能,並為機構的前線人員及社工提供培訓,以了解如何更好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與有需要協助人士建立聯繫與互信,降低本港市民精神健康的潛在風險。   輔助小精靈(Messenger Bot)於Facebook Messenger平台上建立,並使用 WHATSQUARE技術,協助兩間機構透過Messenger Bot與面對情緒問題的市民進行溝通。   香港青年協會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 Facebook:  utouch (新設Messenger Bot: www.messenger.com/t/utouch.hk) Instagram: @utouch_hkfyg Whatsapp:  6277 8899 網站:        utouch.hk 香港明愛連線Teen地網上青年支援隊 Facebook:  caritasinfinityteens (新設Messenger Bot: www.messenger.com/t/caritasinfinityteens) Instagram:  @caritasinfinityteens WhatsApp:  9377 3666 網站:     it.caritas.org.hk
08/06/2020

逾四成半受訪家長因疫情自評身心健康指數不合格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家長全動網」最新調查發現 逾四成半受訪家長因疫情自評身心健康指數不合格 半數以上感到難負擔家庭開支、四成稱薪金被削減 青協籲加強家長身心健康支援,提升應對逆境能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本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家長一方面應對子女復課安排,另方面擔憂自己飯碗難保。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公布最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310名受訪家長中,近七成(68.1%)稱受到經濟下行影響,容易感到緊張,另有分別過半數表示經常失眠(52.3%)及時常焦慮(52.9%);四成六(45.8%)自評身心健康指數不合格;亦有超過一半認為「難以負擔家庭開支」(54.5%)。   上述有關「疫情引起的經濟下行與家長身心健康關係」調查,於5月15日至23日期間,以網上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超過310名家長。問卷參考了世界衞生組織五項身心健康指標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Five Well-Being Index, WHO-5),以了解家長的精神健康狀況。結果顯示,受訪家長的身心健康指數平均分為54.7分,整體屬剛好合格,然而,調查發現四成六(45.8%)的受訪家長此項自我評分並不合格(低於或等於52分)。   問卷同時參考了廣泛性焦慮量表(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Assessment, GAD-7),以了解家長的焦慮狀況。結果近三成(28.7%)受訪家長的評分達10分或以上,即出現中度至重度焦慮的表徵。他們在兩星期內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容易心煩或易怒」(28.7%)、「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27.1%)和「難以放鬆」(25.5%)等,情況值得關注。   生活方面,經濟下滑為受訪家長帶來不少負面影響。他們普遍「減少了進行興趣活動」(88%),當中超過一半認為自己「難以負擔家庭開支」(54.5%),甚至「難以負擔購買防疫用品的費用」(51%)。   面對疫情,最多受訪家長表示「我因此而減薪」(39%)、「我降低了升職的機會或出現了事業停滯」(38.4%)和「我因此而停工/放無薪假期」(37.4%)。值得注意的是,近三成(26.5%)受訪者表示自己「因此而失業」,亦有近四分一(24.5%)表示「我經營的店鋪營業艱難」。   家庭關係方面,六成受訪家長認為疫情下「與家庭成員的溝通更為頻密」(62.5%),亦有超過一半認為「與家庭成員有更良好的溝通質素」(51.9%),還有超過四成半(46.5%)「與家庭成員的關係轉好」。不過,超過三成因此而「與家庭成員因錢財引發衝突」(31.9%)及「與家庭成員的關係轉差」(30.6%)。   最多受訪家長認為,紓緩生活困難及情緒壓力的有效方法為「與朋友傾訴」(48%)、「與家人傾訴」(44.5%)和「和尋求家人協助」(39.7%)。縱使面對逆‍境,仍有不少因素會妨礙受訪家長尋求協助,超過一半表示因「怕麻煩別人」(58.7%)及「想留待資源給更有需要的對象」(53.9%);亦有超過三成認為「社會給予的支援不足」(34.8%)。   另外,青協「家長全動網」自今年1月起加強多項支援服務,透過熱線、網上及面談,至今共接觸近350名家長;並向500戶家庭派發口罩。以下是一些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張先生育有兩名孩子,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主要收入是以自僱方式擔任拳擊教練。由於疫情,所有課堂自3月起停辧至今,一家頓失收入,暫時以積蓄及好友支援維持生活。他慨嘆復工看似遙遙無期,感到很大壓力。他其中一名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因此照顧時亦會感到緊張、不安或煩躁,自己也變得易怒,經常與子女發生衝突。   個案二︰   岑太有一兒子就讀幼稚園3年級,是中產家庭,丈夫擔任工程人員。在疫情下,身為經濟支柱的丈夫突然被裁員,經濟頓時出現困難。其兒子剛考到著名直資小學,岑太一方面非常憂慮兒子新學年的額外開支很大,另方面擔心丈夫未能在短期內找到新工作。她已積極尋找開源節流的方法,包括尋找更便宜的房屋居住,將兒子交予家人照顧而自己尋找工作等。   個案三︰湯太原任職小型公司的文員,育有一名兒子。她的僱主曾在疫情期間,要求員工放數月的無薪假,她很擔心家庭經濟會出現危機,遂向僱主反建議將她解僱,好令她獲取一筆長期服務金以解燃眉之急。可是,這筆錢短期內或可支撐家庭,長遠來說她仍需要找到工作。她以往的工作不需要太多電腦知識,現時覺得自己已脫節,加上經濟不景,恐怕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頗感焦慮。   青協「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女士表示,面對經濟不明朗,大部分家長同時為事業、生活及家庭奔波,身心靈承受著沉重壓力。她鼓勵家長在逆‍境更要好好善待自己,透過各種支援,培養觀察自己及學習放鬆的能力,接納包容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以保持樂觀心態。她補充說,受訪家長認同家庭及朋友的支援有正面幫忙,因此建議家長可尋找其他同路人組成支援網絡,以更大力量一起面對困難及互相幫助,切勿介意他人的目光。   另外,不少家長都透露擔心生計問題,更可能因錢財而損害家庭關係。凌婉君建議家人之間可用「先了解,後表達」的手法溝通,先以「同理心」從對方立場觀看事情, 然後以尊重的態度說出己見及訂定可行的處理方法,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如遇上重大生活及經濟困難或物資短缺,便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支援;家長亦要增進精神健康及理財相關知識,嘗試作出應變。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香港學校口罩支援計劃」,為全港學校提供有時限的一站式口罩網購服務;「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分別為學生及學校提供100,000張流動數據SIM卡,以及1,000個「Zoom 型學堂」帳戶;「鄰舍第一」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近29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160名義務導師,輪流當值協助全港中小學生解答各學科難題;青協M21網台(m21.hk)的「停學不停學」及青協領袖學院(leadershipinstitute.hk)製作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支援服務 網上學習平台: psn.hkfyg.hk 調解服務及熱線︰ 2402 9230 Whatsapp查詢︰ 6811 2959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2/06/2020

「E+紀錄學習」網上平台正式推出

為鼓勵青年透過網上學習平台積極進修,自我增值,香港青年協會生活學院推出免費學習歷程紀錄平台「E+紀錄學習」。 「E+紀錄學習」讓青年建立系統化的電子學習履歷,記錄學習進度及整合進修歷程,分析個人能力指標,為青年的個人發展、升學就業提供明確的生涯規劃導向。 歡迎註冊,上載你的進修紀錄。  
02/06/2020

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逾半數受訪學生壓力指數偏高,擔心追不上學習進度 「全健思維中心」呼籲學生重新訂立目標,珍惜校園共聚時光   全港中小學正開始分階段復課。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今天(2日)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在受訪的1,821名中學生中,半數(50.2%)面對復課的壓力指數屬偏高,自評為7至10分;此外,亦有超過五成表示「擔心追不上學習進度」(53.3%),以及「擔心短期內要考試,未能應付」(52.7%) 。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5月期間,以網上自填問卷形式訪問1,821名中學生,了解他們面對復課的壓力及情緒狀況。結果顯示,半數受訪學生(50.2%)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屬偏高水平,較去年開學的41.7%,高8.5% 。   面對復課,受訪學生最擔心「追不上進度」(53.3%)、「短期內要考試,未能應付」(52.7%),以及「尚有未完成的功課」(30.8%),反映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學業;此外,有近四分一表示「欠缺上課動力」(23.8%),以及「擔心未能習慣作息時間的改變」(22.7%),可見長時間停課對學習常規及心態的影響 。   回到校園上課,受訪學生覺得最適合形容他們心情的詞語,依次序為「擔憂」(40.6%)、「緊張」(34.1%)、「不安」(29.8%)、「開心」(24.6%)及「平靜」(22.3%)。反映部分學生面對復課心情忐忑,亦有學生欣然面對 。   此外,有三成表示不希望復課(30.7%);至於認同復課的原因,主要是「已停課數月,需追回學習進度,回復正常學習模式」(42.9%)、「疫情已初步穩定」(33.2%)、「可以回校見到同學」(29.9%)及「可以回校,不用在家無聊」(26.7%) 。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指出,疫情下全港學校停課長達4個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態,雖然大部分學校推行「停課不停學」,學生透過網上平台持續學習,但確實有不少學生視停課為「特別假期」,在缺乏自律和常規監管之下,容易變得懶散,作息混亂;部分自律性高,但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受惠於無須面對同學而可在家學習,但對復課出現壓力和焦慮情緒。   隨著學校分階段復課,徐小曼呼籲學生盡早收拾心情,調整作息習慣,重新訂立復課後的學習目標,珍惜校園共聚時光。學校方面,除追趕學習進度外,老師亦需要留意學生復課後的情緒表現,給予彈性空間讓學生回復狀態。學校亦可因應學生需要,制訂支援復課措施,包括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適應學習常規、減少考測範圍、安排適量減壓活動等。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20年2月至5月期間處理逾16,000宗案,其中有5,894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中五女學生表示在停課期間,學校只提供網上學習,因而非常懶散,嚴重拖延功課。縱使來年要面對文憑試,但有感仍不用上課,認為遲些溫習也沒問題。直至教育局宣布5月27日高中復課,心情變得緊張,發現自己有很多功課尚未完成,更要面對獨立專題研習(校本評核)。學校安排很多課後補課,令她頓時醒覺很快要面對公開考試,感到壓力很大,對自己缺乏信心。   個案二︰    中三男學生表示疫情期間放了一個「長假期」,父母經常出外工作,他一直獨自在家中,放任自己打機、看電影,作息時間完全日夜顛倒,精神狀態很差,身體很易疲倦。在網上學習期間仍很懶散,故進度一直落後。如今復課在即,他才醒覺「假期」已完,害怕未能適應校園生活模式,追不上進度,擔心因欠交停課期間的功課而被處分,亦害怕短期內要考試。   個案三:   中二女學生表示長時間留在家中感到很鬱悶,家人因擔心疫情而禁止她外出,因此覺得復課能給她喘息的機會,亦能與朋友會面,對復課感到期待,但也擔心疫症尚未完全受控,害怕受感染。   個案四:    中一女學生自從去年升中後,未能適應新校園生活,被同學排擠,令她不能集中精神學習,不願意接觸他人,更出現情緒低落。由於停課,她不用面對同學,能集中精神於網上課堂,感到自在及平靜,但復課後她要再次面對同學,令她感到焦慮、無助。   青協在滙豐150週年慈善計劃的支持下,推行「Project STEP─青少年情緒健康計劃」,致力帶動青少年正面認識情緒。新設的「解憂樹」電子書信平台(wellnesstree.hk),歡迎青少年隨時傾訴心聲,主動求助;只要向解憂樹寄出信件,將會收到回信。詳情可瀏覽網站wmc.hkfyg.org.hk/wellnesstree。   為支援學生面對復課的適應困難,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學生及家長遇到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21/05/2020

Reopening of The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The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resumed operation at 10am on 15 May 2020 (Friday), it has the following special arrangements.   Training Block: There will be 2 opening sessions every day, with 2.5 hours each. The time will be 10am – 12:30pm; and 2:30pm-5:00pm. We will also limit the number of people entering the training block to prevent overcrowding.   Garden: Open as usual, the time is from 8am to 9pm every day.   Visitors are required to undergo a body temperature check at the main entrance of the Institute. Besides, they must wear the face mask when entering and staying in […]
14/05/2020

YBHK helps Young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KFYG Youth Business Hong Kong Launches a Series of Programme to Support Young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Youth Business Hong Kong (YBHK), operat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will support local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 (YBI) is rolling out a Rapid Response and Recovery Programme, funded by Google’s philanthropic arm, Google.org, that supports underserved micro,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across the globe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The unprecedented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due to the challenges brought on by the pandemic has rendered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especially vulnerable. With tighter and tighter profit […]
12/05/2020

「2020/21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培訓和服務體驗,培育青年成為親善大使,向旅客推廣香港的旅遊特色;此外,在現時疫情下這計劃能為青年燃點希望,讓他們有機會為本地旅遊業復甦出一分力。「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歡迎15歲或以上,於本地就讀、即將前往或正在外地升學的全日制香港學生參加,詳情可瀏覽網站 yas.hkfyg.org.hk,截止報名日期為6月19日。   入選的青年大使,將於今年暑假接受一系列核心技能培訓,內容涵蓋顧客服務和接待旅客技巧,並特別着重培養他們為旅客提供好客服務的熱忱。近年,青年大使更得到與本港優秀企業,包括海洋公園公司、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敦豪全球貨運物流(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等代表交流的機會,獲益良多。   青年大使接受培訓和獲委任後,將會在周末及假日駐守各旅遊熱點,例如香港國際機場、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諮詢中心、天際100香港觀景台等,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香港大型文化、娛樂及體育盛事,例如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世界盃場地單車賽和香港馬術大師賽等,向旅客介紹本地的節慶活動。他們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本港的旅遊特色,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的獎項。   陳展博及莊善堯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後別有一番體會。陳展博表示:「過去一年我在香港海洋公園為旅客提供服務,透過駐守園區『澳洲歷奇』及『尋鯊探秘』,我深入學習到相關動物的知識,繼而與遊客分享,向他們推廣本港動物保育的工作。我在遊客的感謝中得到認同,亦透過與組員合作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個計劃改變了我固有內向的性格,並提供機會讓我發揮才能。」   莊善堯亦分享說︰「我參加了『世界盃場地單車賽─香港站』的服務,負責在大門前接待各國選手,確保他們出入的大門緊閉。起初,我覺得這個崗位沒有多大趣味,及後才發現大門的氣流會影響選手臨場的表現,我才明白到小小的關門動作,背後是有多麼大的意義。最深刻的一幕莫過於親眼目睹香港選手李慧詩在比賽中奪冠,那時候全場觀眾欣喜若狂的瞬間,至今依然難忘。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不但能讓我踏出舒適圈,也能豐富生活,更令我多了一份對社會的承擔和使命感。」   擔任青年大使接近兩年的鍾穎瑤也有特別的經歷,她表示:「透過參與不同的大型盛事和駐守景點服務,從中擴闊了自己的視野,亦對香港這處土生土長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曾經在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中擔任持旗手,以及在街頭載歌載舞,向遊客送上節日的驚喜和祝福。當中的經歷不但讓我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更令我明白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就是從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親切的問候開始建立。」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4,100名青年成為「殷勤有禮、樂於助人、追求卓越、勇於承擔」的新一代。適逢2020/21年度是計劃推行20周年,標誌着其對旅遊業發展所作的貢獻,意義重大。今年計劃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啟迪青年的好客及優質服務精神,讓旅客對香港留下美好的印象。
10/05/2020

本地歌手、運動員獻唱  母親節表愛意

今天(10日)是母親節,防疫在家也可以孝順媽媽。龍傳基金假山頂廣場舉行《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滙集多位本地歌手及運動員,以歌曲頌親恩,並希望大家可以放鬆心情、重拾笑容,共享天倫之樂。   歌手盧冠廷、鄭欣宜、「Busking王」羅凱鈴Judas、體操運動員黃曉盈、空手道運動員李嘉維落力演出,連同重劍運動員江旻憓一起分享與媽媽相處的點滴,並為對抗疫情的全球華人打氣。   龍傳基金董事及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王䓪鳴博士、音樂會籌委會委員及龍傳基金董事李麗娟、籌委會聯席主席及龍傳基金董事譚贛蘭、籌委會聯席主席吳守基、龍傳基金董事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音樂會籌委會委員何麗全等嘉賓出席活動。他們感謝各位歌手及運動員的演出,同齡同心慈善基金和紀惠集團的慷慨支持,並藉著節日祝願所有媽媽開心健康。   在疫情下,龍情基金於4月已展開《龍情顯愛心──關懷社區行動》,於不同地區向1,000多戶長者及家庭,派發防疫及衛生物資;而緊接舉行的《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旨在推動全球青年關愛親友,珍惜與家人的關係,正向面對疫境。   龍傳基金致力培育全球華裔青年成為明日領袖並建立聯繫網絡,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網站為dragonfoundation.net。   重温《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  
07/05/2020

逾六成受訪青年擔心疫情影響就業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逾六成受訪青年擔心疫情影響就業 四分之一指收入積蓄僅足夠「撐一個月」 建議增設1500有限時青年職位,助青年跨過「疫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香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各行各業大受衝擊,今年首季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9.8%,情況令人憂慮。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公布最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536名受訪青年中,逾六成(61%)對目前就業狀況感到擔心,擔心指數為6.29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青年期望政府能夠資助開設創意工業(55%)、社會服務(53%)、媒體及廣告(40%)等行業的職位;並提供在職培訓(88%)等就業支援配套。   上述有關「保就業」計劃開設青年新職位意見調查,於4月至5月期間,以網上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本港536名15至35歲青年。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59%)受訪者對目前的財政狀況感到擔心,擔心指數為6.14分;兩成半(25%)自稱收入積蓄僅足夠支撐一個月的生活,其中一成(11%)甚至稱只能支撐不足兩周。   另一方面,超過六成受訪青年指工作受到疫情影響,包括「工時減少」(24%)、「放無薪假期」(20%)、「工作量大增」(16%)、「減薪」(14%)、「被公司解僱」(13%)等。   政府早前宣布推出一系列抗疫措施,其中「保就業」計劃於未來兩年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的職位、聘請超過10,000個公務員,以及僱用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不過,分別有四成受訪青年表示「無聽過」(42%)及兩成半表示「不清楚」(25%)上述措施。另外,過半數(52%)受訪青年表示會考慮申請公務員職位,但對其餘新創造職位的反應冷淡。   調查結果指出,較多青年期望政府創造的新職位,合約期為24個月或以上(63%),薪酬介乎12,001至20,000港元(62%);而期望開設新職位的行業包括:創意工業(55%)、社會服務(53%)、媒體及廣告(40%)、教育(38%)、遊戲開發及電競(38%)。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鄺穎琦表示,疫情衝擊經濟下滑,社會已出現結業或裁員潮,而20至24歲青年更首當其衝,不少青年擔心畢業等於失業。面對就業環境欠佳,她認為政府應聚焦青年就業支援,開創適合青年的職位空缺,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該會建議政府增設1,500個有限時但具發展潛力的青年職位,涵蓋資訊及通訊科技 (ICT)、創意工業、社區服務行業、專業服務提供者,以及督導及監管職位,並為受聘青年提供職前、在職和離職前培訓、以及6個月的生涯規劃就業輔導。   鄺補充說,青年日趨喜愛以自由人或斜桿族身份從事文化藝術、設計、體育運動、課程導師等專業服務,為配合這類漸受青年歡迎的工作模式,當局應開設多項相關專業技能兼職導師職位,以保障他們每月有基本的工作機會,亦能積累更多認可的工作經驗。   針對青年失業率高企問題,青協亦建議政府考慮將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的服務對象,由原本持有副學位學歷的15至24歲青年,放寬至持有大學學位的15至29歲青年,以提升青年就業機會,協助他們跨過「疫境」,為未來持續就業作出準備。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分別為學生及學校提供100,000張流動數據SIM卡,以及1,000個「Zoom 型學堂」帳戶;「鄰舍第一」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26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160名義務導師,輪流當值協助全港中小學生解答各學科難題;青協M21網台(m21.hk)的「停學不停學」及青協領袖學院(leadershipinstitute.hk)製作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