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Page 17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17/12/2022

香港青年協會、龍傳基金呈獻萬人青年畫作

香港青年協會、龍傳基金呈獻萬人青年畫作 「龍飛動舞」— 青年共創行動 為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送上祝願 卓永興副司長出席獻贈儀式   香港青年協會與龍傳基金今天(17日)舉行「龍飛動舞」— 青年共創行動獻贈儀式,承蒙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代表特區政府接受。青年共創畫作由著名水墨畫家李志清以原創的飛龍畫像作為藍本,集結本地及海內外華裔共10,000位青年的作品,以馬賽克砌出一幅萬人青年畫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送上祝願和祝福。   儀式由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擔任主禮嘉賓;龍傳基金主席黃嘉純律師、董事譚贛蘭、譚榮根博士、樓家強;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總幹事兼龍傳基金董事何永昌,以及逾200位青年現場見證今天獻贈儀式,分享青年集體創作成果。有關畫作將於本港各區巡迴展覽;同時已製成「龍飛動舞」動畫短片,公眾人士可網上觀賞。詳情可瀏覽網站10000dragons.net。   「龍飛動舞」— 青年共創行動是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的認可活動;冀全球各地華裔青年善用中華文化藝術元素,凸顯青年創新和參與精神的可貴,以及深入了解中華藝術文化的發展與影響。   龍傳基金主席黃嘉純律師致辭時表示,龍傳基金與青協自2000年起,多次共同主辦影響遍及世界華人社會的《中華龍騰》系列活動。在疫情變化下,期望全球各地華裔青年能夠繼續保持交流分享。他亦勉勵青年持續發揮創新精神,積極參與建設香港和國家。   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欣喜各界人士支持和推動青年參與是次創舉,促進年青一代互動。他感謝超過四十多所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的參與和鼎力支持,其中包括來自上海、深圳、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法國等地的華裔青年,身體力行創作畫作。他期待青年參加者同樣以積極態度,共創屬於青年的未來。   獻贈儀式後,出席的青年參與「琴棋書畫 — 從四藝看中華文化」專題講座,由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分享中華藝術文化的發展與影響。   龍傳基金於2000年在香港正式註冊成立為非牟利的慈善機構,致力積極推動青年領袖人才的培訓與研究,建立世界各地青年之聯繫與交流網絡,促進青年發展創新意念,鼓勵青年參與社會建設,以及表揚各專業之傑出青年領袖。龍傳基金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
13/12/2022

青協榮獲「年度十大最高義工時數獎」及「卓越金獎」

  香港青年協會於「香港義工獎頒獎禮2022」中,榮獲「年度十大最高義工時數(非商業機構)獎」及「卓越金獎(非商業機構)」兩個獎項。另外,今屆六位傑出青年義工中,更有兩位是來自本會舉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成員,分別為何浩賢及孔健行。   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在主題分享中表示,疫情下舉辦義工服務並不容易。因此,青協在推動青年義務工作的策略上,會與全港學校緊密合作,設計義工訓練時會照顧校本需要,將學生的服務心志從校園帶動社區每個角落。他舉例說,青協青年鄰舍隊於疫情下繼續動員青年義工,為區內有需要人士送上餸菜包及防疫物資,發揮鄰舍互助精神。   「香港義工獎」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義務工作發展局合辦,嘉許本地傑出義工、企業、各界機構和團體、以及義工協作計劃對社會的貢獻和成就,並鼓勵更多本地青少年,積極投入義務工作,關顧弱勢社群,傳揚關愛之心,承傳行義精神,建立多元共融社會。
01/12/2022

專業青年與謝展寰、葛珮帆談減廢回收

  青年的環保意識日漸提高,但在生活中實踐減塑回收,仍需各界積極參與。香港青年協會為鼓勵年青一代起步向前,發揮他們願意為香港的精神,M21網台節目《傾.盡全力》,第3集今天(1日)播出,由3位專業青年與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以及立法會議員葛珮帆互動交談。   3位專業青年包括胡晧塏(Thomas)、張綽嵐(Vanessa)及何穎琛(Jewel)。他們認為,政府擬提早於明年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惟未有大力推動研發可重用餐具,恐怕令即棄塑膠轉移至其他即棄物料,同樣產生大量垃圾,期望當局加強宣傳推廣,教育市民源頭減廢。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為了達致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當局會全力推動全民減廢和分類回收。他指出,現時社區回收設施「綠在區區」簽訂新合約時,會要求營辦商夥拍下游工廠,確保回收膠樽能轉為一定數量的合格原料,方可獲發服務費,期望此舉能避免回收膠樽運到垃圾站棄置。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現時綠色科研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塑膠的減廢回收,若在城市規劃上善用科技,並在綠化、通風範疇做得更好,相信市民能實踐低碳綠色生活。她亦鼓勵各界攜手創造ESG(環境、社會與管治)良性循環,選擇較高ESG評級的企業產品,相信能推動整個產品供應鏈重視可持續發展。   ESG概念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人才短缺成為難題。3位專業青年指出,目前國際已經發展出一套成熟的ESG認可制度,他們建議當局在資歷架構上提供銜接階梯,並期望本地院校舉辦更多相關課程,培訓專才。他們亦建議政府擔當牽頭角色,舉辦可持續發展高峰會,邀請海內外科研團隊及專家來港,與本地企業及青年交流,藉此推動綠色產業。   青協自今年6月推出的「起步為香港」青年計劃,年內將凝聚逾20,000名青年,以參與「社區建設」、「經濟建設」和「灣區建設」為重點,期望協力為香港開創新景象。全新網上節目《傾.盡全力》為「起步為香港」的焦點項目之一,共五個專題範疇陸續推出。
01/12/2022

「依‧正念」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輔導計劃獲獎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的「依‧正念」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輔導計劃,於 2021年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中,榮獲「服務模式獎 – 實證為本」及「卓越社會服務獎」兩個獎項。   「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旨在推動和表揚業界在推動社會福利發展的卓越表現,促進業界的專業交流,繼續發揮追求卓越的精神,並讓公眾進一步認識社會福利界的貢獻。   「依‧正念」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輔導計劃簡介   「依‧正念」於2017年獲陳廷驊基金會資助推行服務,是一個結集創新、專業理論、服務特 色和實證成效的輔導計劃,為10至24歲青少年提供預防教育、識別支援、個案及小組輔導。 青協運用普及心理輔導(IAPT)服務模式,與學術機構合作,研發本土化「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心 理危機因素」的精神健康與犯罪違規風險評估工具,配合及早辨識的策略,為違規犯罪青少年 識別精神健康問題,並透過外國常用的分流服務模式(stepped-care model),提供普及心理教 育(Low Intensity)及高密度心理輔導(High Intensity)。   「依‧正念」研發三套標準化的專業介入程序(Brief CBT、CBT和MBCT),由香港大學的學術團隊負 責進行成效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服務在多項指標上有明顯的改善,反映本計劃是專業而具實證 成效。計劃亦編制了《青少年精神健康與犯罪違規輔導手冊》,推廣實踐經驗。計劃已服務青少年、中小學校及大專院校逾4400人次。
29/11/2022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公布「中學生情緒及求助狀況」調查結果

疫情至今踏入第三個學年,學生徘徊線上線下學習模式,一方面適應學業功課,另方面心理健康亦面對挑戰。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今天(29日)公布「中學生情緒及求助狀況」調查結果。在5,160名受訪中學生中,愈四成六(46.5%)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表二],兩成四(24.2%)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傾向[表三]。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今年10至11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5,16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情緒及求助狀況。結果顯示,九月開學後,令學生最感困擾的事情依次為「功課/考測繁重」(46.7%)、「學習動力低」(39.4%)及「成績退步」(29.1%)[表一]。   問卷亦參考了焦慮症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顯示,近四分一(24.2%)受訪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較兩年前(21.9%)輕微上升;和2018年(15.4%)疫情前相比,則增加了8.8%。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主要為「我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45.3%),「我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29.6%)及「我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29.1%)[表三]。是次量表為學生自評結果,而非焦慮症的臨床評測工具,惟情況值得關注。   受訪學生被問及在學校遇到煩惱或不開心時,願意(50.4% )和不願意求助(49.5%)的比率約各佔一半[表四]。求助心態方面,八成九(88.5%)同意「我不反對向別人求助,但我有煩惱會盡量自己解決」,七成(69.9%)同意「我認為遇到情緒困擾是人之常情,不需要掩飾」;亦有七成(70.9%)認為「求助需要很大勇氣」[表七]。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雖然疫情陰霾未消散,但大部分中學已逐步復常,包括恢復全日課及重新開放課後活動。然而,不少學生反映課程緊湊,功課繁重,學業壓力快速升溫。她認為,學生之間的學習和適應步伐存在差異,加上今學年的新老師比例增加,學校在復常路上宜留有喘息空間,多關注學生在課業以外的身心、社交和全人健康需要,加強經營校內關愛互助氛圍,提升學生歸屬感和幸福感。   徐小曼指出,部分數據反映學生的求助心態尚算正面,但相信學校有不少隱藏自己情緒而沒有勇氣求助的學生,她建議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後,若情緒仍然持續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便應盡快求助。除了可以找父母、老師、社工傾談,社區亦有不同形式及具信譽的輔導資源可供選擇。對於不少學生表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有機會是壓力及負面情緒的早期徵兆,學生及身邊人應多加留意。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22,78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上升3,335多宗;另有9,113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求助個案,當中以「升學」、「學習技巧」及「校園適應」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學生初中時一向成績不俗,升中四後,課程進度非常緊湊,常常溫習至深夜。在缺乏充足休息下,其學習狀態每況愈下,學生擔心成績退步,壓力大至經常晚上獨自哭泣,但不想麻煩朋友,沒有向朋友傾訴;也不想讓學校知道,擔心被標籤,故不敢找學校社工。   個案二︰   中二學生指上堂要追趕去年已落後的進度,考測繁多,同時,因有特殊學習需要,影響其溫習及成績表現。學生感到很大壓力,希望憑一己之力排除萬難,適應學業要求,證明有特殊學習需要,亦不會是他的絆腳石。即使有困難也不會向同學傾訴,不會尋找學校協助,只好匿名致電輔導熱線。   個案三︰    應屆DSE考生之前大部分時間都以網上或混合模式上課,今年中六是全實體課,學校因追趕課程而需不斷補課,令他非常吃不消。加上今年有幾個科目轉了新老師任教,難以主動請教,對他的學習成效大打折扣,學習意志也變得愈來愈消沉。   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 專為青少年而設,青年可以匿名形式致電輔導專線,逢星期一至六,下午二時至凌晨二時,提供不間斷服務。此外,青協亦持續透過網上輔導平台 utouch.hk 以及WhatsApp 6277 8899,支援青少年應對情緒困擾。   如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有關服務: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2777 8899 網上輔導: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6277 8899   附件: 「中學生情緒及求助狀況」調查結果
28/11/2022

「收『塑』達人大募集」順利舉行

青協 X可口可樂基金會大型社區計劃 「收『塑』達人大募集」順利舉行 500學生回收 50,000 個膠樽,重達 1,000 公斤   塑膠回收、循環再用,可從生活小事做起。香港青年協會與可口可樂基金會合作推行「收『塑』達人大募集」,今天(27日)假青協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舉行閉幕禮。為期一年多的社區教育及回收計劃,共吸引本港 10 間中學、青協轄下16 所青年空間,共500多名學生參與,回收超過 50,000 個重量達 1,000 公斤的膠樽,冀提升公眾塑膠回收的習慣,實踐綠色生活。   過去一年,「收『塑』達人大募集」透過不同工作坊和學校講座,向年青一代提供環保知識、升級再造及本地回收概況等資訊,並學習塑膠分類,了解生活中可實踐的環保行為,以及構思可行的社區回收方案;當中的回收箱設計項目,參與青年經過多次討論及分析,並運用創意點子,以提升市民減廢回收的意識。   出席閉幕禮的 40 多名同學分享成果,並介紹他們創作的回收箱。來自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的海龜組在比賽中勝出,他們以海龜所面臨的威脅為創作概念,希望喚醒更多人對海洋塑膠垃圾的關注。勝出隊伍及其他優秀作品將於青協賽馬會西貢戶外訓練營展示,歡迎公眾參觀。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及澳門市場特許經營總監Marella Canepa Risso 代表可口可樂基金會感謝香港青年協會成功舉辦活動,她在活動上表示:「為了建設一個更環保、更美好的香港,我們相信大家都應該出一分力,幫助減少包裝廢物問題。透過正確回收程序,包裝廢物可以是一種有價值資源。今次活動除了旨在收集可回收物資,更重要的是幫助培養和促進香港年青一代建立回收習慣。希望更多人能夠積極參與廢物回收及再用,幫助建設一個沒有廢物的世界。」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翁艷夢表示:「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對下一代的衝擊尤甚。青協已成立可持續發展部,在『學習行動,引領變革』的信念下,致力推動環境教育、減碳行動和培育可持續發展青年領袖。」她感謝可口可樂基金的鼎力支持,讓學生深入認識可持續發展及ESG概念,早日培養環保的生活模式。   青協與可口可樂基金會推行「收『塑』達人大募集」社區教育及回收計劃,自2021 年 11月起,在社區及校園舉行多項活動,期望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將塑膠回收融入生活之中。一系列的工作坊,讓學生體驗本港回收再造的過程,並將收集得到的塑膠材料進行升級再造,重塑再新產品回贈社區。
24/11/2022

青協「跑21」 12月3日起跑

一班人跑比一人跑更好嗎?13位青年有他們的答案。香港青年協會去年舉辦「跑21」廣受好評,今年將於12月3日再次舉行,青年將跑經香港青年協會遍佈全港的21所青年空間,期望鍛鍊個人意志及耐力,同時為該會青年體育發展籌款,讓更多基層青年得到參與運動訓練及賽事的機會。詳情可瀏覽捐款網站giving.hkfyg.org.hk。   13位年齡介乎16至26歲之學生及在職青年,由9月開始進行專業長跑訓練,他們將會在葵芳青年空間起步,途經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包括荃灣、屯門、天水圍、粉嶺、大埔、沙田,再到九龍的樂富、紅磡、港島東區等地方,最後以將軍澳的康城青年空間作終點,全程共123公里。   青協「跑21」獲香港著名越野跑手黃浩聰作為培訓顧問,分享跑步心得和親自指導,期望團隊能在充分訓練及準備下完成創舉。黃浩聰表示,去年汲取經驗後,今年特意將訓練分為3階段,由最初訓練個人紀律、速度和體力,然後學跑長課,到第3階段嘗試跑畢全程和培養團隊精神。他欣悉部分年紀較小的參加者,去年以支持者身份陪跑,今年則成為參加者,「若果他們能跑畢全程,相信前途無可限量,甚至可以超過許多專業跑手的成就。」   中五的陳棹恆已有2年長跑經驗,去年作為「支持者」陪跑60公里,發覺自己體能充足,因此今年踏入16歲的最低年齡規定,便報名參加「跑21」,他堅信自己一人跑會相當吃力,但一班人跑就可以跑得更遠、更開心。   另一位跑手曾淑婷,覺得跑步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她更結合跑步和音樂兩個興趣,為整個團隊作了一首歌,以表達過去幾個月的感受和得著,偶爾在訓練時會一齊唱,氣氛相當融洽。「我沒有受過正式訓練,雖然受訓期間非常辛苦,但運動帶給我正能量和快樂的動力。」   就讀醫科的林天晴,以往都是讀書優先。自從父親帶她行山後便喜歡做運動。她當初覺得跑步是一件沉悶的事,現在卻另有一番體會。她剛完成60公里長課,跑到港島東、新界東等地方,「沿途各隊友有講有笑,跑到各區也認識到地道美食和特色,感覺像去了一趟旅行。」   至於大學一年級學生林以誠,平時多自己一人跑步,獨來獨往,朋友不多。他期望透過是次訓練,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班人能夠一起跑步和相處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我現在已經不捨得身邊的隊友,期望活動當日能夠開心完成挑戰。」   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致力於社區推廣熱愛體育運動的氣氛,鼓勵青少年以團隊運動,培育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帶動社區體育發展。同時亦透過不同主題的體育活動推動社區服務,讓青少年以體育連繫社區。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21/11/2022

HKFYG & Rosewood Hotel Group support young people during pandemic

Rosewood Hotel Group joined hands with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o present the “Family Resilience Plus” program, as a further commitment to support underserved families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under Rosewood Empowers, the group’s social impact initiative. The program has empowered 100 students from 36 local schools to take leadership in making a difference to their family. Each of them received a subsidy of HKD5,000 to devise a plan to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lan activities that would contribute towards family harmony and quality family time. Miss Alice Mak, Secretary for Home and Youth Affairs […]
18/11/2022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公布「青年對未來發展的看法」網上問卷調查結果

特區政府年內將發表首份《青年發展藍圖》,勾劃出本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的願景、指導原則和主要工作方向。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今天(18日)公布「青年對未來發展的看法」網上調查,並已向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提交有關建議。調查結果顯示,針對《青年發展藍圖》所聚焦的七個範疇,最多受訪青年認為「拓展青年就業和創業機會,協助青年向上流動」(59.5%)、「回應青年置業和住屋需要」(58.3%),以及「培養青年全人發展、建立正向思維」(41.1%)為最重要【表10】。   上述調查於2022年10月20日至31日期間,以電郵方式邀請青協會員自行網上填答問卷,成功訪問了630名15-35歲會員,藉以掌握年輕一代對個人、香港社會未來發展,以及未來不同青年政策範疇的看法,冀拓展他們在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的機遇與選擇。   結果顯示,受訪青年對本港社會現時整體狀況的滿意度平均只有4.32分(由0-10分,10為最高),低於調查所設5分為一般的水平【表2】。逾六成(61.6%)認為香港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不足夠【表4】;只有一成多認為與自己同齡的香港人發展機會是多的(11.9%)【表5】,或滿意自己在香港獲得的發展機會(12.9%)【表6】。研究亦綜合了一些社會提倡的正面價值和特質,受訪青年認為「責任感」(48.7%)、「尊重他人」(45.7%)和「同理心」(42.9%)為最重要【表8】。   就本港未來青年政策的建議重點,受訪青年認為「促進青年精神健康」(46.3%)、「挽留人才」(44.0%)、「改善青年的居住情況」(43.5%)、「協助青年置業」(43.5%)及「擴闊青年國際視野」(41.1%)為非常重要。亦有一定比例的受訪青年認為「確保不同背景的青年有平等發展機會」(39.8%)、「發展多元產業」(37.0%)及「協助青年認識可持續發展觀念」(36.8%)為非常重要【表11】。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張淑鳳指出,不同背景青年有不同需要,而可持續發展亦與青年發展息息相關 ,建議當局製訂《青年發展藍圖》時,應考慮增加「平等機會」和「可持續發展」兩個範疇;包括針對少數族裔、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以及處於不利環境的青年,提出目標及政策建議,以確保不同青年群組能享有同等機會,建設平等共融社會。此外,亦應開拓渠道,讓青年推動及參與可持續發展,如提供平台和機會,培育可持續發展領袖,資助青年報讀相關課程,研究制訂資歷架構認可的專業資歷等。   青年是未來社會棟樑,協助他們得以在社會向上流動,各展所長並安居樂業,相信能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張淑鳳認為,《青年發展藍圖》應優先促進人才發展,包括推動產業多元化及擴闊青年視野,尤其發展一些較多青年感興趣的產業,如創意工藝和體育產業等,讓青年在不同行業發揮所長;而增加青年到國內外經歷深度交流和實習機會,相信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世界觀、國家觀及大局意識,亦有助提升青年競爭力。   青年近年流行彈性就業模式,但彈性工作經驗難獲認可。她建議教育局優化「資歷架構」中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以轉換方式計算,將零散的彈性工作經驗,轉換成可計算資歷的經驗,讓彈性就業者取得認可的資歷。政府亦應成立「彈性就業圈」,為他們提供保險、稅務、法律、會計、財務、勞工保障的諮詢及服務。   張亦建議改善青年住房環境,提供可負擔的住房選擇,以建構青年置業階梯。她指出,政府應多管齊下,探索不同住房模式,包括提供可租可買、增加更多資助房屋等,以進一步豐富資助自置居所的形式,促進現有單位的市場流轉,滿足部分青年對擁有自己居住空間的願望;至於青年宿舍租戶在租住期滿後,亦可考慮提供銜接的住房選擇。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於1993年成立,持續進行一系列有系統和科學性的青年研究,至今已完成超過370項研究報告,當中包括《香港青年趨勢分析》及青年為本的專題研究,讓社會各界掌握青年脈搏,並為香港制定青年政策和策劃青年服務,提供重要參考。上述中心亦自2015年成立青年創研庫,由本地年輕專業才俊與大專學生組成智庫,於2015-2022年間,就經濟、管治、教育及民生四項專題,完成70項研究報告,以青年角度為香港社會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附件:「青年對未來發展的看法」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