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Page 74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09/07/2018

青協「DSE 2777 1112計劃」公布「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

青協「DSE 2777 1112計劃」公布「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 受訪考生指報考人數減少,壓力不跌反升 青協DSE放榜支援今(7月9日)起延長服務 情緒動車「青協解憂號」提供即時升學諮詢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 1112計劃」今日(9日)公布「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在被訪的722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中,近一半(49%)受訪考生表示放榜壓力達7至10分的最高水平(1分為壓力最低,10分最高)[表九],數字與去年相近。雖然今年文憑試考生人數持續減少,近兩成(17.6%)受訪者表明放榜壓力反而增加[表八];近七成(69.5%)亦認為,入大學機會並無因考生人數減少而提升[表三]。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59,039人報考文憑試,較去年減少4.3%,亦是連續第6年下跌。 青協「DSE 2777 1112計劃」今年6月初至7月初以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成功訪問722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91.3%)受訪考生表示希望繼續升學[表一]。六成三(63.4%)以大學學位為升學目標,近一成四(13.6%)則以副學士/高級文憑為升學目標[表二]。 在選擇升學途徑時,受訪考生表示最主要的考慮依次為「個人興趣」(75.6%)、「與個人長遠目標/理想是否吻合」(64.3%)、「個人成績是否符合入學要求」(54%)、「課程是否配合個人的能力/長處」(45.3%)、只有一成八考慮「課程能讓我掌握專業技能」(18%)[表五]。 受訪考生認為大學及大專教育的意義,依次為「取得專業資格」(57.8%)、「提升競爭力」(54.7%)及「完成個人夢想」(47.5%)(表六)。問及對取得大學學位與社會競爭力的看法時,逾四分之三(76.7%)受訪考生同意「大學學位是現時社會的基本學歷」;逾七成(70.4%)則認為「擁有大學學位,才能在職場上取得優勢」。另有近四成七考生(46.7%)認為「現時香港的大學或大專課程傾向學術多於技能的培訓,無助未來就業」[表七]。 當比較傳統學術教育與職業專才教育時,逾六成七(67.3%)受訪考生認為職業專才教育課程是較為次要的選擇;近五成半(54.8%)同意「畢業於學術教育課程相比職業專才課程會有更佳的就業前景」。調查反映部分受訪考生雖然認為大學/大專課程偏重學術,對未來就業未必有幫助,但對職業專才教育課程存有偏見。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傳統學術教育固然能夠提升青年的職場競爭力,但未必所有人能夠成功入讀或適合偏重學術的教育模式,反而一些專才訓練有助掌握專門行業技能,提升就業及發展機會。   徐續指,在現行教育制度下,職業專才教育被視為「次等選擇」,甚至是制度中的失敗者才修讀。新高中的應用學習科目,在大專學院的認受性有限,最多視為文憑試第4級的成績,也不是獲所有院校認可,大大減低學生選修應用學習科目的動機。在此氛圍下,一方面對選擇職業專才教育的學生欠缺公允,漠視其個人努力及專長,忽視職業專才對社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學生亦會因其認受性和出路問題而不願意選讀,長遠導致社會缺乏職業專才,有礙經濟和整體發展。徐氏建議政府當局檢視有關政策,完善其體系,將部分職業專才教育課程涵蓋至學位程度,從而提高認受性。 青協「DSE 2777 1112計劃」由6月至今共接獲1,265宗求助個案,以下是部分求助個案情況。 個案一     女考生表示放榜臨近,感到壓力愈來愈沉重。雖然她在放榜前已經獲得心儀學科給予有條件取錄,但擔心成績與預期有落差,未能達到院校要求,終日以淚洗面,甚至有自殘的行為。 個案二     有第三次應考文憑試的考生透露壓力極大。他目標是升讀大學的語言系,但因收生分數甚高,自覺考入機會渺茫。他曾升讀副學位課程,但認為課程不合適自己,成績亦不理想,形容「嘥錢嘥時間」,一年後已經退學。他更表示自己「無用」、「好憎DSE」、「好攰」,情緒表現十分低落。家人雖未給予他太大壓力,但他希望考入大學、令家人感到自豪。 個案三     女考生在校成績名列前茅,預計五科最佳成績約有25分。唯愈接近放榜,她心情愈矛盾。一方面期望成績理想,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及滿足父母的期望;另一方面卻擔心必須聽從父母的意願,選擇商科課程,而未能入讀真正感興趣的設計課程。在選科意向上與父母意見分歧使她感到迷惘,無形的壓力甚至影響她的食慾及睡眠質素。 個案四     男考生希望升讀理學士課程,對選修科理科的成績頗有信心,唯擔心英文科成績未能達到入讀大學的基本要求,造成「俾一科累全家」的情況,白白錯失升讀資助學士課程的機會。臨近放榜,壓力漸大,感到徬徨,並出現焦慮情緒及失眠的情況。 青協「DSE 27771112」計劃負責人吳錦娟認為,若能升讀大學,修讀自己有興趣的科目或取得有興趣的專業資格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考生忽視自己的能力與興趣,盲目追求學位,最後可能會白白浪費學習時間,亦未能夠配合或幫助自己尋找出路與發展。她表示,在傳統學士學位課程以外,家長及考生不妨以開放態度,考慮更多元的升學出路,擴闊選擇,發展所長。 此外,徐小曼亦建議,家長與考生在考慮非傳統大學教育,如職業專才教育或副學位課程時,盡量不要因先入為主、對課程的固有觀念而影響了判斷。考生與家長宜綜合個人的興趣、能力及目標,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尚有兩天放榜,考生目前應做好放榜準備,搜集資料,了解各種升學及就業途徑;亦不妨向師長、社工或輔導人員商量如何規劃前路。   為了協助考生及其家長規劃升學路,青協「DSE 2777 1112計劃」今日起至7月14日,推出特別放榜支援服務,包括加強2777 1112熱線服務,以及Utouch.hk網上輔導,讓考生和家長獲得即時的情緒支援。此外,剛推出的全港首部情緒動車「青協解憂號」,亦於今天至14日加強服務,由社工於流動車上為文憑試考生提供即時升學規劃諮詢服務。明天(10日)是放榜前夕,「青協解憂號」更會遊走沙田、尖沙咀及銅鑼灣等區為考生打氣,收集大眾對考生的支持及祝福,勉勵他們積極迎接放榜。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 1112計劃」 DSE放榜支援服務 輔導專線: 2777 1112 (20條線) 文憑試放榜期間,服務時間將會延長︰ 7月9至7月14日 (上午10時至凌晨2時)   升學網站: 27771112.hk Whatsapp輔導: 6277 8899 Facebook輔導: 網上輔導: DSE 27771112   Utouch.hk   -完-   附件 「文憑試考生升學意見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 傳訊幹事 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 「DSE 27771112」計劃負責人 吳錦娟女士 電話︰2788 3433  
09/07/2018

香港青年協會舉行《兄弟班》電影慈善放映

香港青年協會獲銀都機構有限公司邀請,成為電影《兄弟班》今天(9日)首映活動之慈善機構伙伴,並以其中兩所影院,作慈善放映之用。逾200位嘉賓及社會賢達應邀出席,場面熱鬧。   由陳友執導、以華語樂壇傳奇「溫拿樂隊」(The Wynners)奮鬥史為藍本的《兄弟班》,講述「溫拿五虎」的反叛少年時期,多首電影插曲更是膾炙人口的「溫拿」金曲;實行以音樂勾起港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集體回憶。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出席活動時,特別感謝樂壇校長譚詠麟對青協的深厚情誼。他表示,譚校長少年時已在青協的青年中心夾Band唱歌,追尋音樂夢。對於青協有機會參與是齣電影慈善活動並受惠,深感榮幸和別具意義。   何先生亦感謝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各贊助機構及善心人士的慷慨捐助,以支持青協進一步拓展多元的青年服務。是次慈善放映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友師支援,協助他們訂立個人發展計劃,實踐理想。當中部分受惠青年更獲贊助,一同率先欣賞電影。   《兄弟班》慈善放映由華懋集團、銀河消防服務有限公司、陳國強先生及陳周潤笑夫人、AIA SYSY District Senior District Director Sally Yeung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作主要捐助。   《兄弟班》是由陳友編劇及導演的熱血青春喜劇,以華語樂壇傳奇「溫拿樂隊」(The Wynners)的奮鬥故事為藍本,並榮獲第17屆「紐約亞洲電影節」(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選為參展電影。在任達華、惠英紅、金燕玲、廖啟智、錢小豪等多位香港金像級演員及「溫拿五虎」帶領之下,來自兩岸三地的六位年輕演員:陳家樂、王梓軒、林耀聲、鄧加樂、吳鶴謙及國內著名創作歌手于湉,熱血演繹年輕「溫拿」的band仔激情。電影於7月19日公映。      
08/07/2018

立即報名《支持子女建未來》家長講座

香港建造學院與香港青年協會今年將攜手合作,於7月21日(星期六)舉辦《支持子女建未來》家長講座,特邀專家主講家長最關心的課題。 講座內容包括︰ 協助子女面對挫折及建立自信; 釋除對前路的疑慮,訂立未來目標; 協助子女作出升學及擇業選擇; 了解建造業前景、訓練及晉升階梯。   大會除了邀請資深電台節目主持麥潤壽先生及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前校長李永良先生作主講嘉賓外,更安排家長及青年人參與其中,與青協社工交流支持子女訂立放榜對策;升學及就業等要訣及心得。  
07/07/2018

青協「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頒獎禮

  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中電作為活力伙伴的「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今天(7日)舉行頒獎禮,表揚20位以積極態度,迎難而上的本港青年。他們有些面對家庭問題、有些經歷突如其來的變故、亦有些身患危疾,與死神摶鬥,但他們仍然懷著自信與希望,為人生注入新動力,凝聚正能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BBS,JP、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 JP,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出席頒獎禮,讚揚得獎青年勇氣可嘉,樂觀面對人生挑戰。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該獎勵計劃本年度共接獲106間學校及青年服務單位提名287名學生參與,創下新的紀錄。20位獲頒獎學金的青年學生均展現堅毅不屈的精神,積極面對逆境,令人感動。他感謝學界的踴躍回應,以及中電今年首次支持該獎勵計劃,攜手助青年茁壯成長。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表示,在評審過程中多番被同學的故事打動,「得獎同學沒有被逆境打倒,反而勇於面對困境和局限,不言棄、不言敗,以自身經歷和態度感動和鼓勵身邊人,為大家帶來正面的影響。在未來一年,中電同事將擔任導師,協助得獎同學擴闊視野,發展潛能,提升自信,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得獎青年之一,中四的鄭嘉豪兩年前來港,家境清貧,父親留在內地工作。他與母親及哥哥居於劏房,生活資源匱乏。與其他新移民一樣,嘉豪遇到各種適應問題,包括言語不通,英語欠佳等,但未有打擊他的決心。面對居所生活空間狹小,嘉豪選擇留校做功課及溫習;面對口音不準,嘉豪不介意被嘲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練習,參加演說;為改善英語水平,他主動請教老師,並於晚上努力背誦字詞,練習口語。嘉豪與兄長最終在校外科學比賽發明了「溫差發電定位手環」,更於英語演講比賽獲獎,堅定邁向上大學的目標。   中五的沙曜麟患有過度活躍症/專注力不足(ADHD)和讀寫障礙,在學習上屢遇挫折,形成強烈的自卑感和失敗感。曜麟在小學時對老師不敬,在同學眼中更是「會打架的猴子」,亦因行為問題轉到群育學校。直至中學,曜麟被其他同學欺負才覺悟不應欺善怕惡。學業方面,在英文老師大力鼓勵下,他每天學一個生字,最終獲得合格成績。這次成功經驗鼓舞了曜麟,他突破自己,由幕後走到幕前當演員,並在第一次話劇比賽中獲得優秀男演員的獎項。對曜麟來說,ADHD曾是他的絆腳石,現在則相信「過度活躍也可以是優點」,當別人練習累了時,他卻仍然充滿精力。未來,曜麟希望報讀演藝課程,當一名能為社會帶來正面訊息的演員。   黃迪燊生於單親家庭,媽媽無法照顧迪燊,因此他輾轉入住不同的寄養家庭及兒童之家。面對家庭和成長中的種種困擾,雖然迪燊曾徬徨迷惘,但他沒有自怨自艾,憑著堅忍樸實的態度,學習獨立處理生活上的大小事情。迪燊深信「問題不一定是困難,是危或機,只是人的想法和回應」。他一直也努力在家舍的群體生活中幫忙照顧他人,積極建立家庭的氛圍;在學校則抓緊每個機會實踐所學,包括培養對天文和地理的興趣,亦有參與籌辦不同課外活動,積極為自己人生添上燦爛色彩。他打算畢業後升讀有關天文或地理的學科。   青協「中電新世代 ‧ 新動力獎勵計劃」20位得獎青年簡介   姓名 學校 年級 得獎故事 性質 1 劉少韜 孔聖堂中學 中四 家中有七人,繼父無業,靠母獨力支撐。中三時任多份兼職幫補家計而最終留級轉校。他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從沒埋怨,省下午飯及剪髮錢去購買補充練習,最終成績大躍進。 家庭 2 陳麗倪 惠僑英文中學 中四 自小父母離異,由內地外婆照顧,之後滿懷希望來港與母團聚。母及後再婚,與繼父同患情緒病,被打變為日常事,輾轉遷往家舍。她沒有怨天尤人,不單成績持續進步,更不時做義工,服務社會。 3 黃迪燊 華英中學 中六 父母生於單親家庭,自少入住不同寄養家庭及兒童之家。他秉持堅忍樸實的態度,主動在家舍中分擔家務;在校則抓緊每個學習機會。將本身的不利環境,創造成「不一樣」的天空。 4 衛梓如 順德聯誼總會 李兆基中學 中五 家中因父母離婚官司而欠下巨債,但他從不怨天尤人,主動於假期兼職賺錢,希望讓媽媽生活過得好一點。他同時爭分奪秒地學習,積極參與義工服務,立志將來成為社工、服務他人,回饋社會。 5 陳玟樂 世界龍岡學校 劉皇發中學 中五 四歲起沒有見過生母,父親再婚,與後母關係一般。學校成績競爭激烈,因家庭經濟情況欠佳,未能於校外補習。他性格樂天,兼職賺錢以支付補習費用。學習動力源自對家庭的承擔,希望大學畢業後的工作能改善父親的生活。 6 李韋興 粉嶺救恩書院 中二 家中獨子,父母離異。母親因家貧犯法入獄,去年父親隱瞞癌症病情而突然去世。他不因生活巨變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積極努力,承擔班長的職務、於校內傳揚基督福音,深受同學信賴,決心成為一個值得父親驕傲的兒子。 7 曾籽儀 裘錦秋中學(屯門) 中四 外公離世、哥哥輟學、妹妹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都在同一年發生。傷心悲痛之際,母親含淚一句「要用心讀書啊!」直入她的心窩。籽儀決心重新振作,努力讀書,並對妹妹有更多的包容。   姓名 學校 年級 得獎故事 性質 8 鄧森垚 五旬節聖潔會 永光書院 中二 白血病康復者,上年又確診心臟衰竭,當時心臟功率只剩下一成。捱過大手術,重返校園,不希望成為「保護動物」,故堅持每天步行一小時,身體日漸康復,立志服務社會。 健康 9 曾嘉燕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中四 受幻覺及焦慮感纏繞、自殺念頭揮之不去。入院後確診患上思覺失調。為了回復正常生活,每天依時服藥、做感恩日記。即使受藥物副作用影響而記憶力下降,仍堅持多溫習追上進度,最終取得不俗的成績。 10 陳芷翹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中四 小六起經常昏厥,確診「直立性心動過速綜合症」。多次徘徊死亡邊緣,有次上課時嘗試自殺,幸得老師制止。那次自殺事件,看到父親痛心的眼神,恍然大悟,決定將剩下的時光過得更有意義,轉校重新開始生活。 11 王梓丞 東華三院辛亥年 總理中學 中二 患有白化症及視障;視敏度只剩下一成,皮膚不能接觸到陽光。一直以來其他人對他的外表多番評論指罵,令他深受壓力。在家人及學校支持下,他重新起步,明白「每個人都有缺陷,憑努力可以克服。」 12 陳國鉦 獅子會中學 中二 小五時發現患「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手術接踵而來,隨時面對死亡威脅。面對這個「不定時炸彈」,他學會「不為明天而憂慮」。積極參與無伴奏音樂、為家人製作美食,把握活著的每一秒。 13 蕭媱 樂道中學 中四 患有讀寫障礙、多發性硬化症,需靠注射高劑量的類固醇來維持生命。自幼熱愛粵曲,雖然受病情阻礙,但身體稍為好點便繼續排練和演出,誓要為別人帶來歡樂、以身宣揚熱愛生命的訊息。 […]
06/07/2018

「成功在望」獎勵計劃2018開展禮

創意和創新科技發展是全球大趨勢,本地市場對於人才亦需求殷切,青年若能及早了解相關產業的機遇,未來將會大有可為。香港青年協會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保誠」)連續第五年合辦的「成功在望」獎勵計劃,於6月30日舉行開展禮,100位完成第一階段並入圍的中三至中六學生,將於暑假參與一系列職業探索的活動,競逐「成功在望獎勵金」。   「成功在望」獎勵計劃今年以「Dream X Future Career夢想未來職業」為主題,協助青年掌握創意和創新科技的資訊,以及發展潛力。參加者於首階段出席了「未來職業.科技導航?」研討會,以及撰寫「夢想計劃書」,訂立目標,藉此踏出追夢第一步。   保誠行政總裁容佳明先生表示:「保誠一直致力與青協合作推動青少年發展,協助他們一展所長。『成功在望』獎勵計劃踏入第五年,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同。計劃能鼓勵同學分享和實踐理想事業,助他們開拓更廣闊的發展機會。我們很高興計劃能得到保誠義工和客戶積極參與,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人生經驗和行業資訊,攜手培育下一代,並貫徹保誠致力推廣青少年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方針。」   香港青年協會義務秘書陳維安先生表示,該會青年就業網絡一直致力提供具特色的生涯規劃活動,協助他們尋找和建立個人計劃及事業目標。面對未來世界,創意產業和創新科技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勉勵青年嘗試運用新思維,把夢想結合創意和創新,緊貼時代的步伐。陳維安亦感謝保誠連續多年的支持和參與,讓學生能夠播下夢想的種子。   在開展禮上,保誠邀請近7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客戶及義工擔任特別嘉賓,了解100位入圍中學生的夢想和計劃,獲得較多支持的中學生可晉身決賽,並於暑假實踐夢想。   著名唱作人陳奐仁親臨開展禮為一眾學生打氣,並分享他追求音樂和堅持運動的自身經歷。能文能武的陳奐仁熱愛音樂創作和運動,兩者同樣是需要無比的堅持和毅力,才能夠得到努力的成果,他鼓勵青年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來追尋夢想。 「成功在望」獎勵計劃2018透過一連串活動,包括出席「未來職業.科技導航?」研討會、撰寫「夢想計劃書」、參與「尋找夢想天使」活動、實踐「Dream Tech探索行動」,以及面試匯報等,助參加者逐步邁向夢想職業。50位入圍決賽的學生於暑假嘗試體驗夢想職業,再由評選委員從中選出20位優勝學生,他們可競逐「成功在望獎勵金」金、銀、銅獎,其中金獎的金額達1萬港元;另有1位學生可奪得「最具人氣夢想大獎」的1萬港元獎勵金,鼓勵學生持續實踐志願。更多詳情可瀏覽網站yen.hkfyg.org.hk/hfs。
03/07/2018

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2018展開連串活動

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持續推動青年加深認識國情 「知味尋源」──飲食文化與歷史淵源 以互動、體驗學習助青年了解粵菜歷史發展和文化底蘊 香港青年協會每年暑假前舉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鼓勵本地青年學生加深認識國情,並從多角度了解不同領域的歷史文化與發展。今年以「知味尋源」──飲食文化與歷史淵源為主題,展開連串活動。今天(3日)舉行啟動禮暨中國飲食文化體驗學習活動,讓中、小學生透過多媒體展覽、專家講座、電影欣賞等,從飲食體會中華文化,特別是南方廣東飲食文化的特色。 啟動禮的主禮嘉賓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譚耀宗先生,大紫荊勳賢,GBS,JP,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該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至今已踏入第8年。國家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地習俗與風味各具特色。今年以飲食文化作為切入點,期望藉此促進青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地理、經濟、物產和風俗,並鼓勵青年親自烹調粵菜,在體驗中學習。他感謝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南方影業、中華廚藝學院、群生飲食技術人員協會、香港青年廚師會及一眾學者專家的鼎力支持。 今年《中國歷史文化周》其中一項特色活動為「青年廚神」大作戰,經過一連串比賽和「大師傳承」工作坊,66位青年組成19支隊伍,分為中學及公開組;他們向廚藝專家學習四款粵菜,包括廣府菜、潮州菜、客家菜和順德菜的經典菜式,最後以一款粵菜互相切磋競技。 裘錦秋中學(葵涌)和德貞女子中學的參賽隊伍共同勇奪中學組冠軍,他們分別炮製了順德菜《魚樂無窮》,以及廣府菜《江南百花雞》;公開組則由隊伍「心林小火箭」,炮製潮州菜《黃金笑哈哈(蝦棗)》獲得冠軍。各支參賽隊伍的菜式均色香味俱全,比賽過程已製作成短片,於青協M21.hk網台播放。 此外,中華廚藝學院課程經理(中式餐飲及營運)劉惠平先生、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委員兼順德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課任老師蔡浩輝先生 ,以及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會董胡炎松先生於對談分享環節,介紹從中國歷史看飲食文化及廣東粵菜發展特色。 《中國歷史文化周》由今天(3日)起一連四天,於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edia 21媒體空間設有多媒體資料展覽、美食示範及品嚐等體驗學習活動,從地理環境、經濟發展、物產器皿及風俗習慣等多角度,讓學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淵源與特色,可供逾1,100名中、小學生參與。另設有電影欣賞,將會播放3齣與中國飲食文化相關的電影。 青協自2011年開始,每年暑期前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活動,過去曾經以《百年中國》、《翰墨傳承》、《光影歲月》、《鐵路行》、《縱橫外交》、《起動體育》、《我要起飛》為主題。是次活動詳情可瀏覽網站chinaweek.m21.hk。
02/07/2018

逾200位街頭音樂人與青年齊匯演

青協暑期活動即將展開 頭炮項目「Busking唱不停──我們的音樂暑假」 逾200位街頭音樂人與青年齊匯演 暑假即將來臨,香港青年協會轄下全港青年空間今天(2日)舉行「Busking唱不停──我們的音樂暑假」活動,匯聚全港200多位青年街頭音樂人(Buskers),以別開生面的方式,為青協暑期活動揭開序幕。 活動於觀塘海濱Vessel發現號舉行啟動禮。巨聲幫出身的陳康健、日籍街頭藝人Mr. Wally和街頭表演組合The Flame,與200多位青年街頭音樂人以結他和木箱鼓一起合奏一起唱歌,場面壯觀;其後他們分批乘坐開篷巴士出發到尖沙咀、中環、大圍、沙田等各區演出,為社區打氣,並以音樂傳遞正能量。活動亦製作了「音樂地圖」,讓青年尋找心儀的暑期音樂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在啟動禮上鼓勵青年善用暑假,發掘各種興趣和潛能,享受課堂以外的學習生活。今年該會首次以深受青年歡迎的Busking作為焦點,一方面為前來欣賞的青年,提供輕鬆享受音樂的美好時光,另方面為青年街頭音樂人提供演出及交流的舞台,展現他們追求音樂夢想的熱誠、創意和活力。 青協今年提供逾一萬項精彩的暑期活動及課程,主要為6至24歲青年而設,提供專業而多元的藝術文化、音樂、運動、創意、交流、義工、親子活動及興趣班等。詳情可瀏覽網站summer.easymember.hk。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6/06/2018

「青年創研庫」公布「推動耆壯人士就業」研究報告

逾七成受訪青年支持退休人士繼續就業;近三成認為工作年齡應無上限 耆壯人士乏新技能知識、勞工保險手續繁複、形像刻板窒礙受僱 建議政府帶頭創造彈性職位,並推出「工作無限耆」計劃,推動耆壯人士職涯規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推動耆壯人士就業」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青年中,逾七成(71.7%)支持退休人士繼續就業【表5】;接近三成(28.1%)受訪者認為,一個人可工作的年齡並無上限【表3】。   是項研究所指的「耆壯人士」(英文 Young-Olds),是年齡介乎55至74歲,主要為已退休的香港市民。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4月27日至5月13日,訪問520名年齡介乎18至34歲的青年。結果發現,同意「有能力嘅中、高齡人士繼續工作,可以提升自己嘅尊嚴」及「退休人士仍然要繼續工作,係可悲嘅現象」的平均分,分別為6.84分及4.40分(以0至10分計,10為非常同意,0為非常唔同意)【表4】;而同意耆壯人士就業會「減少青年人嘅升職機會」及「減少青年人嘅就業機會」的平均分,分別為4.66分及3.83分【表8】。數據反映,受訪青年對耆壯人士就業的態度頗為正面,同時並不擔心此舉會減少青年人在職場的發展機會。   受訪青年又認為,保障退休生活最可靠的方式是靠「自己的積蓄」(平均分為5.95分)和「繼續工作」(5.87分)(以0至10分計,10為非常可靠,0為非常唔可靠)【表10】。   研究參考香港鄰近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的經驗和政策;另亦深入訪問多位專家、學者和20名年齡介乎55至74歲的耆壯人士。部分受訪個案表示,即使沒有經濟需要,他們仍會工作,以找尋精神寄託和保持社交生活。有個案坦言,從前為方便照顧子女而在家中開設補習班,子女長大後頓然感到生活失去目標,因此四出尋求就業機會。   此外,不少受訪個案都表示,希望能以兼職、短期工作或自由工作等模式彈性就業。有個案就利用流動應用程式,選擇了抹車的自由工作,以便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參加其他活動。   不過,有受訪個案反映,他們欠缺新的知識和技能,如電腦應用知識,加上部分僱主對耆壯人士存有負面的刻板印象,例如自己尚未真正面試,已被僱主拒於門外,減低獲僱用的機會。有受訪專家認為,耆壯人士普遍期望以兼職或短期工作等模式彈性就業,與市場職位空缺需求有明顯出入。此外,僱主為年長僱員購買勞工保險需額外報價,手續繁複、費用較昂貴,亦減低僱主錄用他們的意欲。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召集人陳浩升引述研究報告,指出耆壯人士就業不僅能紓緩社會整體勞動力下降的問題,更大好處還在於促進個人健康和發展,對整體社會和個人皆有得益。他表示,雖然近年香港耆壯人士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有上升趨勢,但相對鄰近的亞洲經濟體,數字仍然偏低。他建議當局提供稅務優惠,予聘用耆壯人士佔整體僱員百分之三的企業,作為鼓勵性措施。   該組成員劉漢耀則建議,政府應在轄下部門、公營及資助機構中,帶頭創造能配合耆壯人士能力和就業模式的彈性就業職位,例如兼職導賞員、短期公眾活動助理、半職健康服務助理等,並開放予退休人士申請。此外,又建議當局推行「工作無限耆」計劃,協助耆壯人士及早作職涯規劃,接受適當培訓及接觸就業市場資訊。   至於有關勞工保險的問題,該組成員周浩民認為,政府可主動與保險業界溝通,鼓勵業界為75歲以下僱員的勞保保費釐定標準,省卻僱主額外要求保險經紀報價的手續;同時,當局亦可向聘用65歲或以上僱員的僱主,補貼勞保保費差額,以鼓勵僱主聘用退休的耆壯人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推動耆壯人士就業」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按此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5/06/2018

HKFYG Charity Partnership for Film Premiere: House of the Rising Sons (兄弟班)

  香港青年協會獲邀成為電影《兄弟班》首映活動之慈善機構伙伴,於當日活動以其中兩所影院,作慈善放映之用。 籌得之善款,將撥捐青協服務經費,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友師支援,協助他們訂立個人發展計劃,實踐理想。歡迎大家網上捐款。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