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Page 2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19/12/2024

青年空間雜誌︰放眼世界

19/12/2024

Youth Hong Kong Magazine: Made by Hong Kong

18/12/2024

Hang Seng Bank Join Hands with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to Launch New “Seek Our Ways Ideation Programme”

Hang Seng Bank and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today (18 December) jointly launched the “Seek Our Ways Ideation Programme” (the Programme) today at the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from secondary schools and tertiary institutions, representatives from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artners, and Hang Seng Bank management came together to unveil this exciting initiative.   Under the theme “Future Exploration is in the Hands of Youths,” the Programme focuses on three key social them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ports for All,” and “Elderly and Wellness.” Social leaders and mentors will guide secondary and […]
14/12/2024

逾百青年義工送上「鄰舍愛心湯」

近日氣溫驟降,熱湯的溫暖更顯珍貴。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的100多位元朗區青年義工,特別炮製美味的「鄰舍愛心湯」,為長者和地區的重要伙伴,包括街市從業員、社區清潔工和保安員等,傳遞愛心與關懷。   青年義工由七月開始,已走訪屋邨、街市和垃圾房,將熱湯送到這些為社區默默付出的人士手中,全年共接觸過千名街坊,冀發揮和睦共融精神。   社會福利署社會工作主任凌蕙如,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校長黃秀蓮,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校長鄒志文,元朗區議員張偉琛、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呂慧蓮連同天水圍不同的合作伙伴,親臨支持參與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呂慧蓮表示,「鄰舍愛心湯」已連續舉辦12年,她最欣賞青年能持續提出創新點子,將服務擴展至社區不同對象,令整個社區更具溫度和人情味。她亦預告明年1月將舉行「鄰舍節」,一連三天假西九龍竹翠公園舉行,豐富項目包括年宵市集、青年表演及展覽等,公眾免費入場。   就讀中一的關子晉,在小學時期一直有到青年空間飲愛心湯,今年升上了中學後,首次擔任義工參與準備愛心湯,他表示,從參與者轉變為義工的身分別具意義,也讓他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希望能鼓勵更多同學加入鄰舍隊的行列。   今年參與愛心湯的青年義工潘洛君及蔣欣欣,分別就讀中五及中六,她們坦言在家從未試過煲湯,但能出一分力為社區帶來溫暖,感到非常窩心。她們說,一班青年煲湯時,無論是切材料、煲湯次序,以至小心翼翼處理熱湯,雖然有點手忙腳亂,卻也體現了眾志成城的團隊精神,希望未來能繼續參與。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一項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自2011年正式開展,每年有超過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合共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隊員;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 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 持續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13/12/2024

青協生活學院@教育及職業博覽

  青協生活學院將於2025年1月16日至19日,參與香港貿發局的教育及職業博覽,於現場設置攤位1D-D38,並舉辦多場講座,歡迎公眾免費入場參觀。   地點: 香港灣仔博覽道一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港灣道入口)
11/12/2024

青協獲「年度十大最高義工時數獎」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與義務工作發展局舉辦「香港義工獎」,嘉許超過32,000名義工,以及多個團體、學校、機構等。   香港青年協會獲年度十大最高義工時數 (組別四:非商業機構)。      
10/12/2024

「全健展愛義工日」順利舉行

由星展基金會贊助,聯同80名星展義工,在全健綜合大樓及深水埗推動全人健康服務,包括︰   1. 探訪劏房家庭,送上營養食物及空氣淨化機,改善家居健康環境; 2. 多區設立健康篩查站,由全健師帶領,為街坊進行身體檢查; 3. 共享廚房工作坊,學習運用平價食材製作健康小食,將健康烹飪帶回家。
09/12/2024

「鄰仔同你煮家送」決賽順利舉行

  由李錦記贊助、鄰舍第一青年圓桌全力策劃的「鄰仔同你煮家送」烹飪及急凍包設計比賽,經已順利完成決賽。   參賽青年於10月起接受四堂廚藝訓練,學習煮食技巧安全同埋營養,並精心設計急凍包食譜,為有需要的長者送暖。   烹飪決賽於Media 21媒體空間廚房舉行,最後由筲箕灣青年空間的隊伍勝出,他們的菜式「慈菇薯仔蘿蔔炆雞」將於12月下旬,由斤両廚師事務所協助製作成為640份急凍包,並於1月初由6所青年空間派發,送給有需要的獨居長者。  
08/12/2024

「青年創研庫」公布「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研究報告

隨着內地與香港交流愈趨頻繁,兩地醫療逐步接軌,港人跨境就醫需求日增。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8日)公布「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600名受訪的香港市民中,超過七成六(76.3%)認同跨境就醫有助增加醫療選擇,並且近七成(69.5%)認同有助紓緩公營醫療壓力【表2】。   調查顯示,三成(30.2%)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曾赴內地就醫【表3】,當中大部分(91.2%)選擇深圳【表4】,主要進行牙科檢查(66.3%)和身體檢查(29.8%)【表5】。促使他們選擇內地就醫的主因包括「醫療費用較低」(85.1%)和「輪候時間較快」(49.7%)等【表6】。   此外,七成(69.8%)未曾使用內地醫療服務的受訪者,主要原因是「對內地醫療不認識」(51.3%)和「擔憂醫療質素」(34.8%)等【表7】。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跨境就醫有潛在顧慮,包括「內地各醫療機構設備標準不一,質素參差」(54.5%)、「兩地醫護人員資歷認證不同」(34.0%),以及「醫療事故的賠償及權責問題」(33.0%);另外,他們亦對「兩地相關法規和規管制度不同」(24.7%)、「內地醫療報告不獲港醫接納」(13.5%),以及「資訊透明度不足」(12.8%)等感到擔憂【表8】。   上述研究於今年10月至11月期間,以實地意見調查訪問了600名18至74歲香港居民,同時亦訪問了18名個案。研究發現,逾八成三(83.3%)同意對內地醫療不了解【表9】;整體而言,他們對內地醫療的信心一般,平均分為5.02(0-10分,0為最高)【表10】。相比之下,受訪者對本港醫療體系予以肯定。絕大部分(99.0%)對本港醫療體系表示信任【表12】,整體平均分高達7.96(0-10分,10為最高)【表11】。   在選擇醫療服務時,受訪者的主要考慮因素依次為輪候時間(46.2%)、服務質素(42.2%)、醫護專業(41.3%)及醫療費用(40.2%)【表13】。   綜合個案訪問意見,有個案提到內地醫療費用相對便宜,但缺乏接收資訊的渠道,只靠親友口傳介紹;有個案坦言對內地醫療不甚了解,以致信心不足。   研究亦訪問了5位熟悉有關議題的專家。有受訪專家對關注兩地的醫學語言術語及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報告用詞或會引起醫療判斷偏差;另有專家指出內地的法規制度及事故處理方法與香港不同,建議市民赴內地就醫前應主動了解相關制度及投訴機制,以保障自身權益。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召集人倪智承指出,現時跨境就醫仍是起步階段,需進一步促進兩地醫療合作及溝通。他引述研究報告指,建議當局成立「粵港跨境醫療專責小組」,統籌香港與大灣區的跨境醫療事務,主要職能包括:設立專門的投訴渠道、制定公共衞生應急方案,以及促進兩地醫療信息共享及專家交流。   該組副召集人郭達生指出,因應港人對內地醫療的了解不足,建議設立一個透明且方便使用的資訊平台,發布跨境醫療的最新政策措施及內地醫療相關服務資訊,確保資訊準確及一致,並結合地圖及定位功能,提供內地三級甲等醫院的名單和地理位置,方便市民查詢。   為有效彌合兩地醫學術語的差異,該組成員程智楓認為兩地院校應合作建立語料庫(Corpus),整合兩地的醫學術語,並同步提升「醫健通」功能,讓上傳的跨境醫療報告能應用語言支援。他亦建議加快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逐步覆蓋更多服務試點,以回應香港長者的殷切需求。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調查部分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