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English

16/09/2025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

9月16日,「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2025年「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活動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香港民政與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香港宋慶齡基金創會會長胡曉明等出席。   李家超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一直關心香港青年發展,與不同機構攜手開展戰略合作,啟動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為香港青年搭建成長舞台,拓展交流渠道,培養國家意識、全球視野的創科生力軍。「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雲集多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對接國家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的建設需求,讓青年感受大師智慧、開拓視野境界,更為他們的未來規劃注入新靈感、新動力,助力青年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特區政府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青年興,則香港興,特區政府致力培育香港青年成為愛國愛港、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啟發香港青少年思想,把所思所學融會貫通,實踐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事業之中,為國家和香港的明天,貢獻火熱的青春力量。   沈蓓莉指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致力於弘揚宋慶齡「締造未來」理念,高度關注香港青少年成長與發展,搭建多元平台,圍繞科學技術、歷史文化、青年科創等領域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培養愛國、創新人才,為助力特區政府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貢獻力量。2025年「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作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的一項重要活動,邀請了7位科學、歷史文化領域頂尖專家走進16所學校,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講述科學探索和歷史文化研究新成果。希望以此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科學和歷史文化的熱愛與探索興趣,助力他們把握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表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讓青年接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有助培養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創科人才,期望學生能從中汲取科技知識和文化智能,激發志向,勇於創新,敢於追夢。   項目的策略夥伴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除了「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啟發年輕人對未來的想像與追求。在暑假期間舉辦的「祖國探索之旅」,分別帶領學生走訪北京、上海、西安,親身體驗祖國在藝術科技的創新和無限可能。接著舉行的「育師計劃」亦促進內地和香港老師的深度交流,攜手激發學生的潛能,為香港未來壯大科創人才庫。   本次活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合共審批撥捐,香港青年協會作為策略夥伴,香港宋慶齡基金支持。活動以「少年有志:敢問蒼穹摘星辰」為主題,邀請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海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半導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德仁,計算機科學家、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考古學家、殷墟考古隊原隊長唐際根和航天科普專家、高級工程師雷占許等科學文化方面傑出人士與香港青少年學生面對面交流。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同學們踴躍互動、積極提問,展現出濃厚的參與熱情。   9月15日至19日,吳偉仁、焦念志、楊德仁、郭毅可、唐際根、雷佔許和真空計量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得天分別走進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培僑中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聖貞德中學、棉紡會中學等16所大中學,與香港青少年互動交流。   為助力香港青少年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化建設情況,今年6月,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香港公益慈善研究院開啟戰略合作,啟動了「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共同探索內地與香港協同育人創新模式,促進內地與香港青少年深度交融、共同成長。
15/09/2025

Top Six Finalist Crews Revealed at “Hong Kong Disneyland Dance-Off Party”

The preliminary round of the “Hong Kong Disneyland Dance-Off Party,” co-organised by Hong Kong Disneyland Resort (HKDL) and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successfully concluded yesterday (14 September) at the HKFYG Building. The top six finalist crew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will advance to the finale on October 18 at the iconic Tomorrowland Stage in Hong Kong Disneyland.   The event attracted nearly 200 young participants aged 16 to 24 from Hong Kong and Shenzhen, joining in teams of two to eight. Designed to empower young people to showcase their creativity, teamwork, and passion for the magical […]
13/09/2025

Jockey Club Believe & Bounce Basketball Programme

To provide more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with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with basketball,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has committed HK$70.75 million through its Charities Trust to support a three-year Jockey Club Believe & Bounce Basketball Programme. This initiative, to be jointly implemented by InspiringHK Sports Foundation (IHKSports), The Boys’ and Girls’ Club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BGCA) and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aims to make basketball more accessible for students and underprivileged groups, thereby enhancing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well-being and fostering their personal growth. The programme kick-off ceremony took place today (13 September) at […]
12/09/2025

青協「萬千青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正式啟動

青協「萬千青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正式啟動 社會各界及200位青年傳承歷史 涵蓋展覽、電影觀賞及導賞團 多元形式呈現民族精神   香港青年協會今日(12日)舉行「萬千青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啟動禮暨電影分享會,各界社會賢達、政府代表及逾200名青年齊聚一堂,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將以展覽、電影觀賞及導賞團等多元形式,一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立法會議員兼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梁毓偉、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國際部主任王劍參贊、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東區民政事務專員黎旨軒、香港青年協會理事會委員張英相、樓家強,以及總幹事徐小曼今天出席啟動禮。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該會特別以多元活動讓青年從多角度認識抗戰歷史,其中「危難中的情誼——省港秘密大營救」圖文展曾在北京和廣州展出,在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及廣州市東江縱隊研究會支持下成功帶來香港,稍後更會將展覽帶到多間伙伴學校展出,實現「萬千青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目標,此項目亦已成為特區政府「青年節@HK」伙伴活動。   為幫助青年更全面認識這段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的歷史,當日特別安排播放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回顧中國漁民在日佔時期英勇救助外籍戰俘的感人故事。   此外,「危難中的情誼——省港秘密大營救」圖文展將於明日起至11月期間假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舉行,介紹東江縱隊在港展開的營救行動,成功拯救中國文化及民主人士的英雄事蹟。學院亦將於10月舉辦「抗戰歷史探索之旅」,帶領參加者造訪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及軍事遺址,深度回顧香港抗戰歷史,親身感受先輩精神,讓歷史教育從課堂走向實踐。活動及展覽詳情可瀏覽網站leadershipinstitute.hk/zh/event/80Anniv-Victory。
07/09/2025

「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之祖國探索之旅圓滿結束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捐贈,香港青年協會作為策略夥伴,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承辦的「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第二批祖國探索之旅研學活動,於8 月 18 日至 22 日在北京、西安兩地舉行。   研學團延續藝術與科技主題,近 130 名香港青少年走進歷史文化名城,了解國家在藝術與科技協同創新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深切感受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歷史與現代的交匯。   是次研學團繼續走進北京國家級藝術殿堂、科技場館、高新技術企業及高等院校,更在西安探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聆聽專家講座,參與文物修復體驗活動,參訪西安科技館、長安樂·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領略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織,在西安電影製片廠體驗特效化妝、探索數碼電影創作的奧秘。   聖羅撒學校學生雷雅婷表示:「很高興能參觀並了解《無界長安》大型演出的後台,覺得非常幸運。原來孫悟空和兵馬俑等表演者,都是利用機械臂協助,讓他們可以 360 度旋轉和擺動。我深刻感受到藝術與科技結合帶來的震撼效果。」   香港樂善堂余近卿中學學生戚向泓表示:「京劇、兵馬俑,是歷史記憶的活態延續。此次祖國探索之旅,不僅將我們以往書本上所學知識,活現眼前,亦令我們在過程中吸收歷史經驗,繼續茁壯成長。這趟旅程讓我們走出書本,真切感受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   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學生江思穎表示:「在這次交流活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我被祖先留下來的奇跡深深地震撼到了。希望科技可以助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讓祖先留下來的智慧結晶以更好的方式延續下去和發揚光大。」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基金部副部長劉穎,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教育、青年)應鳳秀、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趙軍,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好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田靜,陝西省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徐小軍等參加有關活動。
06/09/2025

青協「青年創研庫」十周年誌慶暨第五屆就任

青年的聲音,能夠為政策注入溫度,為社會塑造未來。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日(6日)舉辦「十年行‧展新航」誌慶暨「青年創研庫」第五屆就任儀式。歷屆顧問導師及成員聚首一堂,回顧昔日點滴,展望未來願景,同時見證新一屆成員就任,鼓勵他們將豐富多元的青年聲音,轉化為具建設性的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促進青年和社會發展。   「青年創研庫」自2015年成立,每兩年為一屆,匯聚超過200位不同背景及專業的年輕人才,透過研究和行動推動社會轉變,持續為青年創造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創研庫設有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及「社會民生」。十年來,累計提出逾360項政策建議,其中約30項獲政府採納,展現青年對社會的期許與承擔。   全國政協委員兼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擔任主禮嘉賓,與青年成員分享參與公共事務的睿智。他表示,作為前顧問導師,見證創研庫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努力,其發表的研究報告相當具前瞻性。他以自身經歷分享,明白政策倡議並不容易,社會需要青年的聲音和意見,集思廣益。他期望創研庫能繼續成為政府、社會與青年的橋樑,推動香港持續創新發展。   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表示,「青年創研庫」是本地少數致力推動青年建言獻策的平台,始於「未來屬於青年」的信念,鼓勵青年親身參與公共事務。他指出,每項建議背後,都是成員與研究員用心搜集資料、訪談、反覆討論與修訂的成果,並且代表青年對社會的期望。他感謝成員的堅持、顧問導師的同行,以及所有伙伴的支持。   新一屆的顧問導師包括博裕集團行政總裁兼管理合伙人張子欣博士、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中國區主席倪以理、香港教育大學講座教授及顧問(公共行政學)張炳良教授、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以及醫護行者創辦人范寧醫生。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本月17日發表,「青年創研庫」早前向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書,提出四大範圍與相關建議,旨在推動政府與社會各界以更創新、更長效的方式支持本港青年發展。內容如下:   (一)青年價值觀:「青年創研庫」一項對比研究顯示,年輕一代(25-34 歲)和年長一代(55-64歲)在家庭、工作、房屋及財務等方面存在差異。青年更傾向「養寵物多過養子女」、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及多元職涯,理財態度進取,但對未來信心較低,建議政策避免「一刀切」,建立青年意見渠道,推動跨代交流。   (二)優化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該計劃十年來資助近千名學生海外升學,但存在資源分配失衡、履約率低、職涯配套不足等問題。建議收緊資格,提高文憑試學生比例;改善遴選流程;加強職涯配套;設固定期限及罰則;成立舊生會提升凝聚力。   (三)強化青年諮詢委員支援配套:青年委員參與諮詢委員會面對效能感不足、專業匹配度低及缺乏系統培訓等問題。建議建立青年委員社群,促進跨委員會交流;為新委員提供履職支援;推動職場友好文化,允許青年在工時內參與公共事務,將參與列入企業社會責任,營造支持氛圍。   (四)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國際化倡議:文憑試具國際認受性,惟境外報考人數少,內容偏本地化。建議設立國際版文憑試(iDSE),調整試題難度,增加語文科選擇;在港及境外設立iDSE課程中學;放寬報考資格;制定度身訂造收生政策,確保本地學生利益。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04/09/2025

JC TYoG! Go! Media! 節目即將全線上架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香港青年協會協辦的「賽馬會青年共遊系列 – The Year of Go!」(TYoG)「TYoG! Go! Media!」 青年製作節目經已全部拍攝完畢。 整個計劃吸引共300名12至17歲青年參與深度共創製作的網上節目,與及超過3,000名青年參與計劃活動。其中遊戲節目「Go Fun戰!」、青年旅遊部落格節目「Sunday Go! 」,音樂節目「Go Music Live!」、與及街拍KOL育成節目「Summer Go!」即將全線上架m21.hk。     Sunday Go! 周日遊  (第一季由2025年8月31日起,連續5星期,逢星期日13:00更新) 「Sunday Go!」 完全由青年主導,青年自組團隊撰寫精彩的周日遊計劃,並爭取10位星級嘉賓的參與。團隊將負責策劃與拍攝戶外旅遊節目,與嘉賓一同體驗各種刺激的活動。過程中,各青年提升自己的策劃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同時展示他們在幕前幕後的成長。 其他集數︰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JJYQ07VwZjaxaZYxJkuABrcLwUw0T59&si=pEkGA3xCHUIwnbWf     Summer GO! 夏日遊 節目連結: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首播:www.youtube.com/@m21hk 街拍訪問是極受青年歡迎的活動,透過街訪主持進行即時應對、輕鬆拍攝訓練及後期製作。以香港及新加坡兩地文化差異為主題,結合工作坊、實地拍攝與製作,為青年提供更多入門及實踐機會,豐富他們對街訪KOL工作的認識。     Go Music Live! 音樂現場 「Go Music Live!」廣邀青年歌手及樂隊參加海選,由成功入圍者參與現場音樂節目製作。節目特邀Zpecial、KiriT和Moon Tang三位星級歌手現場演出。三集內容圍繞「熱血」、「玩味幽默」及「遺憾美」三個主題,激發青年音樂夢想,並用歌聲表達青春故事與情感。在坪石、洪水橋及農圃道青年空間,分別超過300名青年現場青年觀眾參與,共同感受「Chill Club」質素的音樂盛宴。 節目已全線上架: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2JJYQ07VwZiNs0PH0indzSYD6WUiEZ1F&si=51eZ4kjJ_eQN6Zeu     Go Fun 戰!   「Go Fun戰!」是全港首個由青年NGO策劃的青年綜藝節目主持育成真人騷,共八集。節目由星級導師岑珈其親自指導青年,育成優秀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結合遊戲主持技巧培訓與實戰挑戰,讓12至17歲的青年在拍攝過程中鍛煉隨機應變及主持能力,提供學習與娛樂的獨特體驗。節目亦在各區青年空間廣招100名玩家,鼓勵更多青年參與。 節目已全線上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dX4ps-mxY&list=PL2JJYQ07VwZikDdt3MWmcYW6b6Kd9T6Ij&index=9   Go Racing Live!電競賽車現場 於全港9間青年空間使用賽車模擬器進行區域選拔賽。優勝者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的「決戰東望洋」賽事競逐冠軍。整個賽事由青年電競選手、旁述及直播控制員共同製作,深入認識電競產業與生涯規劃的目標。   Go Movie! 深入探討青年感到共鳴的港產電影,包括《公開試當真》、《久別重逢》及《看我今天怎麼說》。透過觀賞電影及即場與嘉賓的討論,培養青年了解電影製作過程與欣賞能力。   計劃其他詳情請留意 Website:tyog.hk YouTube : www.youtube.com/@m21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outh_21_spots?igsh=bGluM25oN2kwNmU4   關於 TYoG!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遊樂場協會、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青年協會、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聯合主辦  Jockey Club “The Year of Go!” Series (TYoG!) 支持New Gen共同探索遊歷,持續發掘每天生活中的驚喜和美好,定義自己的The Year of Go。  
29/08/2025

#開學MNYY 青協為你開學全力打氣!

MNYY=Must Need要有 暑假完結,又到9月開學的日子,大家是否準備好迎接新學年挑戰?青協特別為中學生準備了全新打氣計劃,幫你補充能量、提升精神,兼且開學時間有疑難, 「Must Need要有」青年空間社工或職員一齊傾吓!而以下4項青協支持行動一定適合你。    行動一:#開學MNYY Ice Breaking Action!   為支持大家消除暑氣,迎接9月開學挑戰,全港21間青年空間青年義工特設「Ice Breaking Day」,以21C TO_MO青年專屬應用程式,可免費換領雪糕,讓你準備「Must Need要有」的好心情愉快開學。 詳情︰https://www.instagram.com/share/BAS6LwaC3z   行動二:#開學MNYY 電解質飲品為你打氣!  由9月1日開始,各位中學生於青年空間開放時間於荃景、將軍澳、黃寬洋、杏花邨、祥華及天悅青年空間以21C TO_MO青年專屬應用程式,可換領電解質飲品乙支,為你開學補充Must Need的正能量,助你在新學期保持活力與專注,迎接每一天的挑戰!(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詳情︰https://www.instagram.com/share/BAGNq5Ap8y   行動三:#開學MNYY 開學打氣行動  荃灣、洪水橋、筲箕灣、康城、橫頭磡及大埔青年空間分別由8月28日起的特定日子,設有 #開學MNYY即有即影相機站限定活動,現場更設有開學留言打氣站及打氣飲品,讓大家在開學期間獲得Must Need的朋輩支持。  詳情︰https://www.instagram.com/share/BAGYP8_aRM   行動四:#開學MNYY S.P.O.T Sound 音樂會   青協將於9月6日在觀塘海濱活動空間舉行 #開學MNYY S.P.O.T Sound 音樂會,雲集18隊青年樂隊現場演,一齊用Band Sound為大家開學打氣。現場更特設各式開學打氣攤位、打卡區及人生四格自拍亭,以21C TO_MO青年專屬應用程式即可免費玩盡全場。      即時下載 10-24歲青年專屬 21C TO_MO 應用程式  IOS | Android
27/08/2025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迎銀禧 近300青年獲委任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2025/26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今天(27日)舉行委任暨頒獎典禮。近300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未來一年將透過核心技能培訓及義工服務,向旅客和市民推廣香港好客形象及獨特魅力,提供賓至如歸的旅遊體驗,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青年大使將駐守各旅遊景點,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旅客諮詢中心、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香港濕地公園、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負責接待訪客及提供旅遊資訊。他們亦會在大型盛事中提供服務,如新春國際匯演之夜、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賽區),推動本地旅遊及賽事氣氛。此外,他們將響應《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以小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本地旅遊體驗,競逐「傑出計劃年獎」。新一批青年大使中,有5位即將負笈海外,會在當地舉辦推廣香港及中華文化活動,吸引海外旅客訪港。   典禮上,主禮嘉賓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劉鎮漢、旅遊事務專員張馮泳萍,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勉勵各位青年大使,為他們打氣。   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劉鎮漢表示,旅遊業的未來需要年青人的參與。旅發局一直積極鼓勵年青人加入推廣香港的工作,透過成立「旅發局青年學院」讓青少年親身體驗旅遊業的多元面貌。他同時鼓勵青年大使盡情投入及享受今年的服務,把握機會開拓眼界,為香港旅遊業注入活力。   旅遊事務專員張馮泳萍表示,「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今年踏入第25年,青年大使透過這個計劃除了可以增值自己,亦向旅客宣傳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的特色,並將好客之道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傳播開去,共同說好香港故事。她感謝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的同學,為香港旅遊業擔當親善大使的角色。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一直深受青年及學校歡迎。透過專業培訓及義工服務,讓青年大使以熱情和專業展示獅子山下的活力,發揚「好客之道,做多一步」精神。她強調青年是社會最寶貴資源,青年大使在前線與旅客互動,體會「以人為本」服務真諦,培養領導才能、跨文化溝通技巧及國際視野。   對談環節中,3位青年大使分享寶貴經驗。現於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高級推廣經理張沁然,自2007年擔任青年大使,表示該計劃是她職業生涯關鍵起點,接待各地旅客培養了她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國際視野,在設計旅遊推廣策略時,能更好考慮受眾文化背景,創造具吸引力的宣傳內容,而策劃活動和協調團隊的經驗為日後跨部門合作和危機管理奠定基礎。   現職香港迪士尼樂園前台款待員的李綽琳,於2021年加入計劃。她以今年參與全運會手球測試賽頒獎為例,分享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專業。當時獎牌托盤傾斜,她迅速穩固並逐一遞送獎牌予頒獎嘉賓,確保直播順暢。她總結出三大服務心法:細節成就專業、壓力煉出應變、真誠創造感動,並融入日常工作中,以細微而真誠的互動傳遞「快樂魔法」。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的張雋晞,自2023年開始成為青年大使。他分享在旅發局旅客諮詢中心實踐「做多一步」服務精神,主動為旅客書寫中文地址、提示兌換港幣等實用資訊。在海洋公園服務親子家庭時,以生動方式講解動物知識,成功吸引小朋友積極聆聽。這些經驗提升了他的表達溝通能力,啟發優質服務思維。   為表揚積極貢獻的青年大使,大會首度增設「傑出舊生服務獎」,凸顯舊生持續為計劃增值。得獎者蘇康樂及黃翠珊分別於2002年及2004年加入計劃,持續服務超過20年。蘇康樂表示服務動力源自對香港的深厚感情,難忘歷屆青年大使團結協作,體現跨屆凝聚力,深刻體會到「堅持與傳承」的意義。黃翠珊表示,加入計劃是希望深入認識香港、為旅遊業出力,珍惜每次服務機會,在擔任組長期間學會應對人手調配、天氣變化等挑戰,認為堅持是將挑戰轉化為提升服務與自我成長的契機。   過去一年,青年大使提供逾4.8萬小時服務,166位表現優異者獲頒發最高服務時數獎及卓越金、金、銀、銅服務獎章。另一方面,為向旅客及本地市民深入探索全港18區的旅遊特色與社區故事,他們以分組形式組織「創意社區解謎遊戲」推廣活動,帶動社區旅遊氣氛,其中3組奪得「傑出計劃年獎」(詳見附件)。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5,650名青年,服務時數近60萬小時。他們共同努力發揚好客之道,引領旅客和本地市民探索香港的城市寶藏。今年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義工服務,啟迪青年好客及優質服務精神。詳情請瀏覽網站yas.hkfyg.org.hk。   「創意社區解謎遊戲」推廣活動 「傑出計劃年獎」簡介   第8組   青年大使:王海融、田景元、朱欣桐、吳韋迎、呂潔莹、張婉儀、梁子鎏、連鋒達、 陳恩樂、陳樂瑤、陸凌烽、黃凱琪、楊昀諭、劉采穎、蕭樂熙、譚 澄   香港青年大使在九龍城舉辦了兩場「創意社區解謎遊戲──九龍寨城之拆彈專家」推廣活動,以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為靈感,帶領參加者探索該區獨特歷史與市井文化。透過解開電影角色設計的謎題,參加者最終發現「炸彈」實為當地名物「炸旦」(手打魚蛋)。這齣精心策劃的荒誕劇,讓他們在趣味互動中體驗九龍城區多元面貌。活動設計別出心裁,從大使精心設計的謎題道具到現場角色扮演,每個細節都融合電影與歷史底蘊。參加者穿梭於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石屋家園及九龍寨城公園的時光長廊,並透過懷舊食物如「炸蛋球」的酥香與泰式小食的甜香,以及大和堂老街坊的精彩交談,獲得了有趣的感官體驗,讓參加者樂在其中,更讓九龍城的文化記憶以全新方式延續。   第9組   青年大使:孔健行、丘棋鈺、江旻烯、李蔚然、林思齊、林倬遙、胡安淇、孫萱懿、 馬英傑、陳頌霖、陳穎瑤、單羽彤、鄧彥君、戴鈺瑤   香港青年大使在赤柱舉辦了3場「創意社區解謎遊戲──赤の謎案」推廣活動,故事背景改編至赤柱監獄重犯逃獄的真實事件,讓參加者化身偵探,透過各種線索,在赤柱的大街小巷中破解謎題,尋找逃犯的匿藏地點,以緝捕其歸案。大使透過五感體驗,配合有趣謎題及深度導賞,巧妙串聯赤柱歷史文化與建築瑰寶,從維多利亞風格的美利樓、百年風華的卜公碼頭到殖民建築典範的赤柱舊警署、英式小屋風情的郵政局,乃至特色建築群八間屋,揭開建築背後的人文故事,並挖掘許多連在地人都驚嘆的歷史軼事。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參加者驚喜連連,感受赤柱獨特魅力。   第16組   青年大使:石旨正、伍珀彥、呂梓萱、李俊煒、李載思、李嘉怡、李影淘、張慧鈴、 陳婉君、陳詠儀、陳倬睿、劉思綺、鄭伊彤、鄭穎遙、蘇鉅傑   香港青年大使在中西區舉辦了兩場「創意社區解謎遊戲──哀傷的回聲:中西區靈異探索」推廣活動,以二戰歷史與民間都市傳說為線索,帶領參加者穿梭百年建築,挖掘城市被遺忘的記憶。活動結合廣播劇式敘事與線上互動謎題,參加者化身「秘檔調查員」,從高街精神病院遺址出發,途經佐治五世公園、必列者士街會所及文武廟,最終抵達大館建築群。透過虛實交織的設計,靈異傳說背後的殖民歷史與戰爭傷痕被重新解讀──「猛鬼」場景不再只是都市怪談,而是承載集體記憶的載體。活動以創新手法融合科技與人文,透過網頁平台及互動式應用程式,結合沉浸式音效及生成式繪圖,讓參加者深入了解每個場景背後故事,進一步豐富視聽體驗及擴大活動的成效。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