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04/10/2019

青協籲各方保持冷靜、理性和克制

香港持續發生社會混亂和極端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以至最近發生開槍事件,我們對此深感痛心。對於社會長期處於憤怒與敵對的崩緊狀態,加深出現情緒失控的危機,我們更感憂慮。   長期暴戾的社會環境氣氛,對青年的健康成長帶來難以估量的傷害。而仇恨與負面情緒持續蔓延,亦嚴重威脅青年和市民的精神和身心健康。   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我們絕不願意看見任何性命傷亡。事件已令本港珍重的法治精神和核心價值嚴重受損;我們誠摯呼籲各方必須保持冷靜、理性和克制,以免整體社會進一步陷入危險的深淵。我們亦希望當局持平、透明、公正地徹查相關事件,維護香港法紀,釋除公眾疑慮,使社會得以彰顯公義。   作為一直關心青年的服務機構,我們籲請有需要的青年及家庭主動尋求專業支援和協助。本會的工作團隊將秉持一貫服務精神,為他們提供所需幫助。
26/09/2019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青年理財教育」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改善青年理財教育」研究報告。在1,034名受訪青年中,近四成(38.2%)表示沒有編定財務預算或詳細記錄開支的習慣[表2];另近半(48.6%)表示曾試過入不敷支情況[表3]。儘管如此,超過八成受訪者均認同掌握個人理財能力的重要性(82.8%)[表5]。   上述研究於2019年7至8月期間,透過網上問卷方式,訪問本港1,034名就讀高中、大專/大學級別的學生,以及應屆大專/大學畢業生。研究亦訪問了20名青年個案,以及多名熟悉相關議題的專家和學者,了解他們對於青年理財教育的看法。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極少數受訪學生選擇以高危方法,如「卡冚卡」(4.0%)及「向銀行/財務公司借錢」(2.0%)等,應對入不敷支情況[表4]。另分別有六成半和五成半受訪青年不同意「先使未來錢」(67.5%)和代朋友進行借貸(54.5%)[表5]。此外,合共逾半受訪者指自己持「量入為出」(32.2%)、「未雨綢繆」(20.7%)的用錢態度[表6];以上各項反映受訪青年對防範理財危機的警覺性頗高。   不過,他們的理財觀念仍有不足之處。合共近三成表示自己持「不刻意計較使費」(18.6%)或「有幾多用幾多」(10.2%)等放任消費態度[表6];亦有受訪專家指部分青年或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缺乏理財動機。此外,受訪學生自評理財的認識只屬中等水平(5.56分,滿分為10分計,下同),對於強積金計劃的認識更屬甚低水平(3.71分)[表7]。   被問到理財教育的主要功能,受訪青年最多認同為「為未來個人目標做好準備」(8.03分);對「協助青年挑選合適的理財產品」亦持正面態度(6.80分)[表9]。此外,他們認為「理財觀念/價值觀」(平均排名1.70,1代表最重要,4代表最不重要)是理財教育最應該涵蓋的內容[表11]。   研究報告參考了英國及國內部分地區將理財教育列為必修內容的做法,發現學習頗具成效。有受訪青年個案和學者表示,本港高中階段是推行理財教育的理想時機,不論從教育意義、實用和可行性等,均較其他學習階段優勝。受訪學生亦傾向認同以活動形式學習,如課外活動(53.4%),以及校外活動如投資比賽、工作實習等(44.4%)[表10]。另有受訪個案指理財教育需要擺脫說教形式,以情境活動和體驗式學習為主,效益將更大。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召集人黃家裕指,理財教育並非學校必須涵蓋的常規課程內容,教育工作者因而容易忽略其深遠價值和影響。他建議教育局把理財教育納入為新高中課程「其他學習經歷」的指定範疇之一,藉此鼓勵學校在恆常課程以外,加強學生理財能力的培訓,讓他們及早掌握最基本的理財知識。   成員陳潤新和陳凌旭認為,現行青年理財教育具備多個策略重點,無疑可擴闊涵蓋範圍;但同時容易失去聚焦。他們建議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在現行策略重點下,應更突出「為達成未來個人目標做好財政準備」的切入點,加強闡析理財與人生規劃之間的連繫,鼓勵青年及早開展理財策劃。   針對理財教育涉及多個持分者,屬跨界別的教育議題,成員林惠業和吳志庭認為,家長、商界及大專學界等可就推動青年理財教育多走一步。家長可嘗試讓子女參與部分家庭理財決定過程,提供活用知識的機會;而商界則可於產品或服務加入理財教育元素,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各大專院校的學生事務處亦可考慮加強教育學生與兼職工作相關的理財知識,裝備學生迎接職場或人生可能面對的財務狀況。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改善青年理財教育」調查結果 研究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5/09/2019

「青年創研庫」公布「強化區議會的角色與職能」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5日)公布有關「強化區議會的角色與職能」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接受實地意見調查的520名受訪青年中,三分之一(33.3%)認為區議會存在的最大價值,在於它作為民意代表。   此外,受訪青年認為,由區議會擔當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促進居民參與兩方面的職能和角色,重要性平均達7.26分及6.99分,高於5分一般水平;但他們對區議會上述兩方面表現的評價則並不理想,平均分分別只有4.72分及4.64分,低於調查所設5分的合格線。   對區議會的觀感方面,逾七成二(72.5%)受訪青年同意「區議會缺乏人才」的說法;另有相若比例(74.1%)不同意「區議會資訊透明度高」。此外,三成六(36.0%)受訪青年認為,區議會在職能發揮上最大的障礙是各區議會各自為政,其次為政府官員毋須向區議會負責(27.7%),以及區議會的實權太小(11.5%)等。   上述調查以實地訪問形式,於今年7月12日至17日,從全港之港鐵站、輕鐵站和主要巴士總站等,隨機抽樣當中10個地點,成功訪問了520名18至35歲的本港青年;樣本標準誤低於±2.2%。結果顯示,七成四(74.0%)受訪青年不信任區議會。儘管如此,有相若比例(75.0%)認為自己有責任監察區議會;另有逾六成(62.5%)期望自己能夠對區議會所作出的決定有更多參與。   假如投票選舉區議員,三成二(32.1%)受訪青年表示,他們會以候選人的議政能力或個人能力為最重要考慮;百分比佔列舉選項中最多。   是項研究亦邀請了19名專家、學者及現屆區議員進行訪談,當中有部分表示,目前全港400多位區議員於各地區服務,對特區政府的諮詢工作和吸納地區意見等方面,提供廣泛網絡。惟當中遇到不少障礙,包括政府可繞過區議會而將相關議案交到其他諮詢會進行討論,或對於由區議員提出的意見,政府部門多以各種理由婉拒等。   有受訪學者和區議員亦指出,本港區議會存在選區過小問題,區議員容易聚焦小區利益,無形中忽略提出宏觀社會政策的動力,而有利於地區整體規劃的機會,難免會受局限;這與近年有市民期望區議員能夠以廣闊野推動地區發展的訴求,亦存有差距。   另有受訪區議員指出,地區事務繁瑣,加上區議會會議資訊仍以傳統形式例如錄音聲帶及文字檔等發放;對市民而言,資訊不但容易過時,其閱讀便捷度亦不理想。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潘學智引述研究指,區議會在本港約37年歷史,其作為民意代表方面的價值,得到肯定。惟社會變化急速,加上距離上次當局檢討區議會角色與職能的工作,至今已超過10年,他建議政府就上述方面進行全面檢視,包括審視區議會在民意反映及向政府提供意見等方面的成效,並擴闊選區,讓區議會在職能發揮上,能夠配合和滿足現今社會的需求,與時並進。   該組副召集人林智浩表示,市民期望區議員能以政策規劃角度發展社區,其議政及政策分析等能力,愈見重要。他建議政府當局於各區區議會增設資料研究組,就所屬地區問題定期進行研究,一方面協助區議員對區內問題有更深入掌握,進一步回應地區需要,另方面有助提升區議會質素。   該組成員黃雋康及黃議德則認為,在科網發達及社會重視資訊透明度年代,區議會資訊發放形式和速度均落後於社會步伐。他們建議透過各種媒體平台和技術,大力改善區議會資訊發布的流通程度,例如增設會議直播安排等,讓資訊能夠有效向公眾傳遞,同時促進公眾對議會表現的監察。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報告全文及英文摘要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8/08/2019

Back-to-school supports for youth on campus and beyond

The new school year implies a new challenge for students. While this summer has been filled with unceasing social unrest, are youth ready to return to regular school life? How can we help? Fully understanding that the current context in Hong Kong can create upset, particularly to younger students, who may not know how to process the scenes they are viewing or the information they are receiving, the Federation encourages schools to create with love and wisdom a safe and calm “Wellness Space”. We believe that students need to be able to deal with what is happening and focus on the […]
26/08/2019

大學生運用創新科技助人精明理財

香港青年協會獲滙豐贊助,自今年1月推出的「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從「理財能力」、「未來就業技能」和「創新科技」三大支柱,致力培育青年的未來技能(Future Skills),應付未來社會以至全球發展所需。另一項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呈獻的重點活動「滙豐財經領袖對話系列」日前(17日)舉行「財經創新專題研習」,33支大學生隊伍構思了多項創新方案,提升青年的理財能力;其中香港大學商學院的隊伍,憑無固定卡號的虛擬信用卡構思,榮獲冠軍。   專題研習要求隊伍提交金融科技方案,以提升青年的理財能力及財富風險管理。5支入圍隊伍向評審介紹其構思,再評選出優勝隊伍。香港天使投資脈絡主席譚偉豪博士、投資者教育中心教育計劃及統籌主管葉卓明先生、滙豐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模式創新總監丁天鴻先生(Peter Dingle),以及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魏遠強先生擔任最後評審。   冠軍隊伍Sequoia,組員來自香港大學商學院,他們有見信用卡詐騙情況日趨嚴重,為了加強保安認證及市民對網上消費安全意識,設計了一張無固定卡號的虛擬信用卡Sequoia Card,配合虛擬結算平台,從而提升交易安全。   至於亞軍隊伍Finnovators由多間大學的學生組成,他們看準大行其道的手機遊戲潮流,建議了一個結合理財、教育和支付系統的平台Fin-mily,讓家長與子女一同參與,寓遊戲於學習,並提升理財意識;季軍隊伍Stargazers則由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的學生組成,他們構思了一站式現金支付及投資教育應用程式Planny,從個人消費模式著手,提供消費獎賞積分,鼓勵用家作出精明消費和投資。   多位評審均讚賞各隊伍的表現,尤其在資料搜集方面花了不少時間和苦功,部分方案更展現青年的獨特創意,具有參考價值。評審團更鼓勵學生把握金融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機遇,將今次所學到的各種未來技能加以融會貫通,有助日後個人事業發展。   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滙豐財經領袖對話系列2019」由3月起,舉行3次財經領袖對話,嘉賓講者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先生、滙豐香港區總裁施穎茵女士、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家禮博士、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行政總裁畢堅文先生,以及安永華南地區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先生等香港財經商界領袖。參與的商科學生來自本港9所大學院校,主修金融、工商管理及經濟等學系,於學術或課外活動有傑出表現,並且獲所屬學院推薦。他們有機會親身了解滙豐不同部門的運作,並藉著不同體驗學習,提升創新能力,透過合作把意念實踐。活動詳情可瀏覽網站hkfyg.org.hk/futureskills。   傳媒報道︰ 信報StartUp Beat︰港大創虛擬信用卡奪冠
22/08/2019

「青年創研庫」最新「『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1日)公布有關「『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本港青年中,近兩成六(25.6%)表示會考慮「共居」的居住模式,亦認同共居為青年提供多一項住屋選擇。   「共居」概念由來已久,近年更普遍見於歐、美,以至日本、台灣和韓國等亞洲地區。這是指由個人和共享空間組成的居住模式,住客透過共享空間和資源,減低租金和日常開支。共居模式亦有助促進住客溝通交流,互相學習,從而建立人際網絡。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2019年6月期間,訪問520名18至30歲的本港青年。結果顯示,逾兩成半(25.6%)表示會考慮共居的居住模式,另有近百分之二(1.5%)表示正住在共居項目;主要原因為節省租屋開支(61.0%)和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41.1%)。另一方面,有六成八(68.3%)表示不會考慮,主因是擔心缺乏私隱空間(60.6%)。   整體受訪青年對「共居可以為青年提供多一個住屋選擇」的認同程度較高,平均分為6.51分。而「共居可以有機會認識到不同的人,擴闊生活圈子」和「共居有助建立睦鄰互助精神」,平均分同樣為5.78分。不過,他們對「共居要同人分享部分居住空間,這種模式不適合我」的平均分為5.97分。顯示受訪青年雖認同共居的價值,但要與別人分享部分居住空間,則存有顧慮。   調查亦發現,表示有聽過共居的受訪青年中,六成三(63.8%)表示會考慮/現居於共居;相反,表示沒有聽過共居的受訪青年中,只有三成六(36.2%)表示會考慮/現居於共居。結果反映,若受訪青年對共居有一定認識,也會對共居有較高的接受程度。   受訪青年普遍表示,若要共居,客廳(46.5%)、清潔責任(40.0%)、上網(39.0%)和工作空間(38.8%)可以接受與其他人分享的程度較高。而廚房(26.2%)、家用電器(22.7%)、廁所(18.3%)、沖涼房(16.7%)和生活用品(16.0%)等的接受程度則較低。另外,只有約百分之二(1.9%)受訪青年表示自己可以與他人分享睡房。   調查亦顯示,六成四(64.4%)受訪青年表示將來沒有置業打算;另有七成(70.4%)表示,未來五年沒有打算租用單位自住,當中沒有經濟能力(57.9%)為主因。另外,被問及現時政府對青年住屋支援的滿意程度,平均分只有4.52分,傾向不滿意水平。   是項研究參考英國和台灣推行共居的經驗。兩地通過共居的群體生活,促進不同背景住戶的相互認識,以擴闊他們的生活圈子和人際網絡。共居既可為青年提供多一個住屋選擇,亦能有效利用社會閒置資源,於較短時間內提供住屋單位,紓緩青年住屋問題。研究綜合訪問多位專家、共居營運者和青年個案的意見,指出本港發展共居所面對的主要障礙,包括缺乏合適的建築物發展共居、建築物相關法例的限制、共居概念在本港仍處於探索階段,以及難以建立社群互助交流。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成員陳昌堅及何穎琛引述研究報告表示,現時特區政府的房屋供應難以滿足青年的殷切需求,政府須多管齊下,正視現況並擴闊青年的住房選擇。報告建議政府協助運用現有的社會閒置資源及建築物發展共居,為青年提供可負擔的單位,以更多元的住屋模式回應他們的住屋需要,同時讓共居成為青年解決住屋需要的其中一項短期出路。   該組成員馮黛詩及李凱旭亦引述研究建議,房委會若將工廈改建為住宅用途時,可考慮把部分單位或樓層預留用作發展青年共居項目。另外,政府亦可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考慮優先使用空置校舍等,推行共居先導計劃,以回應青年的住屋需求。詳細報告可瀏覽https://yrc.hkfyg.org.hk/2019/08/21/yi044/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16/08/2019

逾260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協辦的「2019/20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今天(16日)舉行委任暨頒獎典禮。逾260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他們經過一系列培訓,未來一年將推廣本港的旅遊景點和文化特色。   青年大使將駐守本地各旅遊熱點,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諮詢中心、香港海洋公園、天際100香港觀景台、西九文化區等,負責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他們亦會參與大型旅遊推廣盛事,例如新春國際匯演之夜、香港單車節、長洲太平清醮等,向旅客介紹精彩矚目的盛事和節日慶典。   青年大使更會發揮創意和領袖潛能,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學校推廣優質服務文化,以及在社區向旅客深入介紹香港的旅遊特色,並競逐「青年服務之星大獎」獎項。新一屆青年大使中,有4位即將負笈外地升學;他們會在當地舉辦推廣香港及中國文化的活動,以吸引更多海外朋友訪港。   在委任暨頒獎典禮上,主禮嘉賓包括旅遊事務副專員蔡敏儀女士、香港青年協會義務司庫馮玉麟博士,以及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副主席黃筱筠女士等,一同為青年大使打氣,見證他們承諾禮待旅客,以盡東道主之誼,並向旅客展示中西薈萃的動感都會特色,營造香港好客之都的氛圍。   旅遊事務副專員蔡敏儀女士表示,旅遊業是香港的重要支柱行業,亦是向世界宣傳香港的渠道,讓世界了解香港,同時令香港走向世界。親切熱誠的香港青年大使不但使旅客感到賓至如歸,更能為香港旅遊業增添色彩。   香港青年協會義務司庫馮玉麟博士表示,「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提供多元平台,讓青年大使一方面盡展好客潛能,另方面能提升社區內的關愛與人情味。他們亦透過前線服務體驗和同伴間溝通協作,實踐多種技能,培養自信心、團隊精神及正向的價值觀。馮博士寄語青年大使未來一年發揮殷勤有禮的待客精神,讓旅客認識香港鮮為人知的城巿面貌,感受最地道的港式風情,展開一段與眾不同的旅程。   過去一年曾提供逾500小時服務的青年大使李梓軒分享說,他的性格本來比較內歛,藉著前線服務的鍛鍊,以及與旅客深度的交流,他變得主動和大膽。成為香港青年大使的三年間,他曾擔任香港青年大使聯盟幹事會主席,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過程中磨練了溝通、解難、協作、籌辦活動和領導等技巧,有助他日後從事社工的工作。   另一位青年大使黃靖雯表示,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香港單車節」的服務中接待來自佛山的單車選手,眼見他們賽前有點緊張,靖雯便以親切的笑容,說一些鼓勵說話為對方打氣,更與他們聊天以紓緩當下的情緒,選手們無不感動。她參加該計劃的動力源自一份歸屬感,並承諾將寶貴的經驗薪火相傳,與一眾大使分享服務喜悅,為社會繼續注入正能量。   過去一年,青年大使為旅客及市民提供逾3萬小時服務;其中126位青年大使表現優異,在典禮上獲頒發金、銀、銅服務獎章。另一方面,為推廣香港不同地區的旅遊特色及優質服務文化,青年大使分別於社區及校園舉辦一系列創意活動,當中2項更奪得「青年服務之星大獎」殊榮(詳見附件)。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3,900名青年成為「殷勤有禮、樂於助人、追求卓越、勇於承擔」的新一代。他們共同努力發揚好客之道,讓旅客感到賓至如歸,展示香港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詳情請瀏覽網站yas.hkfyg.org.hk。
16/08/2019

Outstanding Local Primary Students Win Two Champion Awards in World GreenMech Contest

Learning 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by constructing a creative and precise contraption with building blocks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primary students. Organised by the Learning through Engineering, Art and Design (LEAD) Project of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he “Hong Kong GreenMech Contest” selected 12 outstanding teams to participate in the World GreenMech Contest from 31 July to 3 August in Taichung, competing with 250 team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t is with great joy to announce that The Hong Kong & Macau Lutheran Church Primary School and Fuk Wing Street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won 2 World Champion Awards respectively in the competition. At its first time to join the “GreenMech Junior Contest”, the team of the Hong Kong […]
14/08/2019

「青協背包跑」10月26日舉行,歡迎公眾報名參賽

每人都有正面與負面心情,即使面對逆境,也可以透過覺察、表達及管理情緒,保持身心平衡。香港青年協會連續第三年舉辦「背包跑」,將於今年10月26日假啟德郵輪碼頭舉行「青協背包跑」,活動所籌得的款項,將用於該會「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讓有需要的青年及早接受精神科診治。   全新賽事分10公里、4.2公里迷你全馬和親子2.1公里迷你半馬,歡迎個人、團隊、親子、學校及機構參加。所有參賽者均需要背起大會提供的索袋背包及書本完成賽事,象徵與青年同跑同分憂,齊齊跑出解憂新定義。參賽者有機會獲得香港航空公司、跑手堂體育會、百利達健康器材、英格蜜兒、KT Tape、山頂纜車、AQ Bio Technology、撒隆巴斯等送出的豐富禮品。賽後設有情緒健康嘉年華,提供連串繽紛精彩節目,詳情及報名可瀏覽網站runforwellness.hk。   為了吸引甚少跑步的青年參與,活動今年新增「背包者聯盟」項目,由香港著名長跑運動員紀嘉文擔任星級教練,透過七月舉行的專業跑步訓練和全健生活體驗日,學習正確的跑步姿勢和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釋放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整理思緒。每位參加者均會配對一位同跑員,二人於專業訓練後,將一同參加「青協背包跑」賽事。   父親朱君騰是陽光型的運動健將,兒子朱卓生則較文靜,因一次交換承諾,共同踏上跑道,兒子向爸爸請求參與學校交流團,爸爸便以參與跑步訓練作賽,互相接納成為協議。原本交流不多的兩父子,相隔多年後再一起做運動,分享跑步樂趣。準備升中五的朱卓生,學業壓力愈來愈沉重,跑步亦正好為他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以鼓勵青少年「求助」、「自助」和建立「積極人生」為輔導目標,全面推動「全人健康」、「自我管理」、「積極參與」的信念。該中心的「關心一線27778899」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另外,青協獲「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贊助,推行為期5年的「青少年情緒健康教育計劃」,透過學校及社區層面的預防工作及適時介入,帶動青少年正面認識情緒和學習關愛。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