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27/05/2019

青協「高鐵青年號——迎挑戰‧上武當」圓滿結束

無論在學或在職青年若有長假期,有些會選擇悠閒散心,亦有些參加艱苦之旅。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高鐵青年號」,在今年4月復活節假期以「迎挑戰‧上武當」為主題,舉辦10日9夜的學習體驗活動,日前舉行匯報分享會,分享交流的學習成果。   30位青年學員乘搭高鐵由香港西九龍站前往武漢,再到湖北省武當山學習伏虎拳或太極廿八式、亦從道家思想體驗「道法自然」的簡樸生活及道家思想的生活哲理。對於習慣多姿多彩生活的青年學員來說,今次活動最大的挑戰,相信是摒棄豐盛物質,實踐簡樸生活模式。他們每天須6時起來晨跑、刻苦地學習武術、進食多菜少肉、自行手洗衣服及餐具,更要與社交媒體隔絕。   其中一位青年學員,來自五育中學的李國城對多種武術功夫都略懂一二,他認為武當有別於其他武術,因為包含各種人生哲理。他以太極拳的「剛則拆,柔恆存」為例,指大樹遇上強風時,樹枝很容易被折斷,甚至連根拔起,就好像搏擊「硬碰硬」一樣,容易造成兩敗俱傷;若引用於行事為人,則猶如人們過分偏執己見,寸步不移,結果也不一定好。然而,即使柔弱如小草,雖然遇風衝擊會搖擺不定,卻能屹立不被摧毀;就如人因應環境靈活應變,可令自己的成功機會大增。   在職青年林偉宏在匯報會上分享說,大部分港人都追求物質生活,較少關注自己的身心靈健康和壓力。他在武當山體會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更會將此帶回香港。他明白要作出改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會繼續努力和堅持。   另一名來自香港教育大學的李穎娟分享時表示,從道家文化課中學習及領會到有關「追夢」的哲理。她指出,追夢過程中可能因受到挫折而感到痛苦,而這種感覺亦較為恆久和深刻,因此倘若未能成功追夢,也不應過於執著。   青協青年交流部督導主任鄧良順表示,「迎挑戰‧上武當」今年已踏入第九屆,亦是首次乘搭高鐵直達武漢。對於活動持續吸引本港青年參與,鼓勵他們鍛鍊體能,鄧氏感到鼓舞。他指出,武當山作為中國武術勝地,青年學員在十天內完成密集式訓練,學習堅毅不屈及迎難而上,過程中雖然感到辛苦,但他們勇於嘗試,克服困難,必定終生受用。鄧良順亦期望學員秉持「迎挑戰」的精神,日後面對任何逆境仍能自強不息。   青協青年交流部獲「青年發展委員會——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贊助,於2019/20年度舉辦「迎挑戰‧上武當」2020、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知味尋源之旅」、「服務學習之旅」、「嶺南武術之旅」,以及「及一帶一路一友情——高鐵青年號.四川之旅」,有意參加的青少年,可留意青年交流部網站ye.hkfyg.org.hk。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一直鼓勵青年主動爭取交流的機會,藉以體驗不同風俗文化、增廣見聞。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青協率先舉辦不同類型的交流活動,足跡遍及歐洲、亞洲、澳洲、北美和南非等20多個國家;亦與中國內地10多個省市建立了聯繫。交流主題涵蓋文化藝術、經濟基建、社會制度、民生環保和志願工作等。近年以校本形式,與超過50多間的大專院校及中學,舉行多樣化的交流團,致力為青年帶來與別不同的經歷和體驗。
26/05/2019

「青年創研庫」公布「提升初中資訊科技教育的效能」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提升初中資訊科技教育的效能」研究報告。在101所受訪中學當中,近九成資訊和通訊科技科教師(87.4%)表示課程更新是出於教師專業決定(表3)。然而,不少教師都表示,「科技發展速度太快」(53.5%)及「課程涵蓋範圍過於廣泛」(31.3%),在設計和更新課程時面對較大困難。另外,逾半數受訪教師(50.5%)表示在推行有關教育時,遇到「課時不足」的挑戰[表4]。   上述研究於2019年4至5月期間,分別透過學校和網上問卷方式,訪問了本港101所中學的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教師,以及590名中一至中六學生。研究亦訪問多位熟悉本港初中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發展的專家、學者,以及參照英國、新加坡和澳洲等地推行有關教育的經驗。   目前「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是初中階段的必修科,當中「資訊和通訊科技」是六項學習範圍之一。研究發現,受訪學生未算積極學習資訊科技,對專題研習及匯報方式學習不太認同,平均分只有4.99(10分為完全認同),較接收資訊模式如教師授課的6.26分為低[表5]。另問及是否同意「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與其他科目同樣重要」時,受訪學生普遍予以否定(平均分4.72),與受訪教師的取態呈相反(平均分7.68)[表8]。   研究又發現,受訪教師普遍期望學生完成初中之相關必修課程後,可應用至實際工作,惟受訪學生大多表示只能「認識技術名稱」或「簡易操作有關技術」,反映預期效能與實際成效出現落差。在調查列出的11項資訊科技知識當中,只有「電子郵件及網絡訊息傳輸」,以及「互聯絡架設及管理」這兩項的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的期望水平達成一致,其餘均出現教師期望高於學生自我評價表現[表9]。   此外,絕大部分受訪教師認為,學生完成初中階段的相關課程後,應有能力運用資訊科技「協助進行學習活動」(99.0%)及「協助和處理日常生活所需」(96.0%)[表6],顯示他們均肯定此課程的重要性。   另有受訪專家指,資訊和通訊科技教育於高中階段只屬選修科,因此學校有需要在初中必修階段時,讓學生充分掌握終身學習資訊科技的能力,以面對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轉變。   研究亦指出,即使九成受訪學校(90.1%)於相關課程滲入資訊素養的知識,但平均課時只佔百分之十(10.2%),遠較其餘指定部分為低[表7]。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成員林惠業指,課程發展議會未有就「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劃定最低課時比例。他建議當局在現行指引上,加設「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需佔課時最少5%(約137.5小時,即每週2課節)的要求,以紓緩前線教師面對課時不足的壓力,並且強化相關教育在初中階段的地位。   另一成員吳志庭表示,資訊素養有助學生分辨網上真偽資訊、運用和整合所得資料,亦可培育他們成為具操守的資訊科技使用者。他建議當局參照澳洲等地的經驗,把資訊素養列入為「資訊和通訊科技」知識範圍的指定組成部分,並要求佔相關課程的課時最少一成(10%),以確定初中學生能就資訊素養得到適切的基本培訓。   針對特區政府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資助每所中學最多100萬元推行「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成員張樂芹建議,學校可運用撥款籌辦如「未來技能體驗班」及「資訊科技增潤班」等課外活動,讓感興趣及具潛質的學生獲得額外學習機會。另一成員郭達生則建議,學校在教授特定課題時引入合作伙伴,透過跨專業合作,以創新多元手法,如透過遊戲進行體驗式學習,提升教學成效。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提升初中資訊科技教育的效能」調查結果 報告全文        
18/05/2019

青協「香港機關王競賽」圓滿結束

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香港機關王競賽」,於5月18日假科學園圓滿舉行,逾350名來自超過70間中、小學的學生組成隊伍作賽;他們融合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知識,即場砌出精密又富創意的機關作品,競逐「機關王」寶座,並展現其科技教育之學習成果。   高小、初中和高中組的冠軍分別由福榮街官立小學、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以及皇仁書院的學生奪得。福榮街官立小學隊伍的機關既複雜精密,亦穩健流暢,是唯一一隊能夠無誤地一次過完成二十個關卡。皇仁書院於作品中應用了多元化的科學原理,包括以阿基米德排水法配合虹吸原理促成通電推動關卡,並利用非牛頓流體於作品中模擬一個個小山頭,以及運用聚丙烯酸鈉的吸水性塑造成人造雪的效果。   隊伍於限定時間內,運用STEM知識,創意思維與解難能力,以積木零件和環保材料搭建機關作品,並即場進行測試評分。機關裝置除要精密和應用環保概念外,亦要兼顧穩定性及創意元素,是高度考驗參賽者科學智慧及動手創作能力的競技活動。   本年度競賽的指定關卡難度甚高,參賽隊伍須製作一個循環裝置,要求由起點運送一顆乒乓球至兩個不同高度的高台,再運回起點,並持續循環運作。有隊伍應用阿基米德式螺旋裝置,以螺旋方式運到乒乓球到各個高台遊走,效果別出心裁;有隊伍則用弓弩概念,以投射方式運送;亦有隊伍應用綠色能源於指定關卡,以風力推動乒乓球上升,善用自己所學的STEM知識。   另外,本年度新增設「香港機關王影片賽」,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博士擔任評審。參賽隊伍所拍攝的影片必須具有故事情節,湯博士讚揚學生的創意和拍攝手法,能夠在各個自設的關卡中融入各種科學原理,並極具複雜性,令人眼前一亮。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業總監李健樂先生在頒獎典禮表示,「香港機關王競賽」為青少年提供一個發揮科學潛能及創意思維的平台,考驗學生的STEM知識應用、隊伍解難能力及團體合作技巧。學生經過探索、解難及創作過程,得到課堂以外難得的學習成果。他恭賀所有得獎學生,並祝願優異隊伍稍後代表香港參加世界賽,能夠再創佳績。李健樂補充說,青協創新科學中心將於暑假舉辦多項與STEM相關的活動和工作坊,歡迎學生參加。   「機關王競賽」由台灣於2006年創辦,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於2010年開始主辦「香港機關王競賽」,得到Babyboom Learning Co., Ltd.、智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創新科技署贊助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提供場地贊助。賽事一直深受學界支持,累計已超過1,700名中小學生參與。香港代表隊在世界賽屢獲殊榮,於歷屆世界賽各組別中合共取得8個冠軍、10個亞軍及6個季軍獎項。詳情可瀏覽網站ccst.hkfyg.org.hk。 香港青年協會 2018/19香港機關王競賽 得獎名單   獎項 學校名稱 高小組 冠軍 福榮街官立小學 亞軍 港澳信義會小學 季軍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 優異獎 上水宣道小學 優異獎 聖公會呂明才紀念小學 最具創意獎 台山商會學校 作品流暢度獎 福榮街官立小學 初中組 冠軍 博愛醫院陳楷紀念中學 亞軍 福建中學 季軍 粉嶺救恩書院 優異獎 皇仁書院 優異獎 聖保羅男女中學 最具創意獎 真光女書院 作品流暢度獎 福建中學 高中組 冠軍 皇仁書院 亞軍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季軍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優異獎 保祿六世書院 優異獎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最具創意獎 拔萃女書院 作品流暢度獎 保祿六世書院
09/05/2019

青協「高鐵青年號——五四創科體驗行」圓滿結束

今年為五四運動百周年紀念。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高鐵青年號」,繼「創科體驗行」和「迎挑戰‧上武當」後,於5月3日至5日特別以「五四創科體驗行」為主題,舉辧第三團活動;率領11間本港中學及大專院校近40位青年,乘坐高鐵列車前往廣州市,與當地青年交流,認識五四運動精神的現代意義,並探索創新科技發展。   是次體驗考察團參觀了廣東省近代史博物館、廣州圖書館、廣東科學中心、TIT 創意園、體驗人工智能和智能語音的最新應用、光伏發電的發展和應用等。   青協青年交流部督導主任鄧良順表示,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開通後,本港一方面步入運輸新時代,另方面有助與內地各城市更緊密聯繫。是次體驗考察團特意安排青年於五月四日參觀廣州圖書館內展出的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圖片展,了解五四運動的背景、事件經過及對國家發展的啟示。他指出,青協將持續舉辦饒富教育意義的體驗及交流活動,助本港青年認識和掌握國家的發展機遇。   多位本地青年參加者均表示,得悉自己可以在廣州圖書館用回鄉證申請借書證,然後每次最多可以借20本書,最長可連續續借兩個月,對此感到興奮。他們又稱,由於乘搭高鐵往來香港至廣州最快只需48分鐘,日後如有需要尋找內地參考書或資料時,定會考慮到廣州圖書館搜尋。除此以外,青年參加者亦前往參觀科大訊飛公司,深入地了解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其智能語音的最新發展和在教學、生活和醫療上的應用。   青協青年交流部獲「青年事務委員會——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贊助,即將舉辦多項交流項目,包括︰「一帶一路一友情——高鐵青年號四川之旅」、「迎挑戰‧上武當2020」、以飲食、武術、服務學習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團。有意參加的青年朋友,可留意網站ye.hkfyg.org.hk。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一直鼓勵青年主動爭取交流的機會,藉以體驗不同的風俗文化、增廣見聞。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青協率先舉辦不同類型的交流活動,足跡遍及歐洲、亞洲、澳洲、北美和南非等20多個國家;亦與中國內地10多個省市建立了聯繫。交流主題涵蓋文化藝術、經濟基建、社會制度、民生環保和志願工作等。近年以校本形式,與超過50多間的大專院校及中學,舉行多樣化的交流團,致力為青年帶來與別不同的經歷和體驗。
06/05/2019

「2019/20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協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致力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培育青年成為代表香港的親善大使,傳揚主動協助旅客的友善風氣,建立好客文化,並啟迪他們優質服務的精神。該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歡迎15歲或以上,於本地就讀、即將前往或正在外地升學的全日制香港學生參加,詳情可瀏覽網站yas.hkfyg.org.hk,截止報名日期為7月1日。 入選的青年大使,將於今年暑假接受一系列核心技能培訓,並參與工作坊、景點及企業探訪、師友計劃和「青年服務之星」大獎賽等,學習待客之道,以及推廣本地旅遊和文化的知識;近年,青年大使亦有機會與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的會員機構代表交流,包括海洋公園公司、怡中航空服務集團、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及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等,學習良好的實務典範。 青年大使接受培訓和獲委任後,將會在周末及假日駐守各旅遊熱點,例如香港國際機場、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諮詢中心、天際100香港觀景台等,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香港大型文化、體育及娛樂盛事,例如長洲太平清醮、香港單車節、新春國際匯演之夜等,向旅客介紹本地的節慶活動。他們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學校推廣好客及優質服務文化,以及在社區推廣本港的旅遊特色,並競逐「青年服務之星大獎」的獎項。 陳加駿及梁愷俊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後別有一番體會。陳加駿表示:「我的性格本來比較內斂,參與該計劃後令我打開心扉,找到自己可發揮的長處。尤記得在香港許願節中帶領一群來自英國的表演團體遊覽天后廟,他們對中國文化感到嘖嘖稱奇,讚嘆不已,又熱情地分享兩地的文化差異。對我而言,這個計劃是一個貢獻社會的平台,也是一個放鬆享受、課外學習的良機。」 梁愷俊亦分享說︰「我首次參與駐守服務,便被安排到香港國際機場,與香港旅遊發展局的職員一同向旅客提供資訊。一位職員教導我:『旅客首次到訪香港,他們對香港未必有很深入的認識。服務旅客時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細心地為他們計劃行程。』這個計劃讓我有機會接觸旅客,了解他們在訪港時的需要。『將心比己,易地而處』,這就是青年大使常言的好客之道。」 擔任青年大使接近三年的劉羨文也有特別的經歷,她表示:「擔任小組組長一職,帶領新一屆青年大使完成社區推廣活動,是一項富挑戰性的任務。能夠幫助他們將天馬行空的創新意念變為可行的計劃,並啟發他們用自己的力量貢獻社會,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3,900名青年人成為「殷勤有禮、樂於助人、追求卓越、勇於承擔」的新一代。今年計劃踏入第十九屆,將繼續透過多元的培訓和服務體驗,讓青年大使向旅客展示中西薈萃的動感都會特色,並營造香港好客之都的氛圍,以保持香港作為首選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附件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簡介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3,900名青年人發揚好客精神,他們的累積服務時數超過380,000小時。青年大使所提供的殷勤服務,正好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展現香港的熱情,令他們感到賓至如歸,也為本港旅遊業作出不可或缺的貢獻。 本計劃的參加者將於今年暑假參與以下培訓活動,以學習有效推廣香港的知識及技能。完成培訓及表現理想的參加者將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 —   專題講座及工作坊:由不同專業人士主講接待旅客技巧、顧客服務理念和香港的旅遊概況 —   實地考察:參觀香港各個與旅遊特色相關的團體或景點,如歷史文物、文娛藝術、環境保育,以及優質顧客服務機構 —   前線服務經驗分享:與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的會員機構代表會面及交流,學習良好的實務典範 —   團隊建立活動:透過群體活動,培訓青年大使的團隊合作精神 —   師友計劃:歷屆青年大使以「友師」身份與現屆大使分享個人經驗和閱歷 —   「青年服務之星」大獎賽:青年大使以分組形式籌劃「好客之道遍社區」活動,以推廣香港的旅遊特色 青年大使須於一年的任期內(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參加以下其中一項服務計劃,向旅客推廣香港,並傳揚好客和優質服務文化。 本地服務計劃 —   駐守景點服務:青年大使會於周末及假日在主要旅遊點駐守,向旅客介紹香港及提供旅遊資訊。大使曾服務的旅遊點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位於尖沙咀及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諮詢中心、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啟德郵輪碼頭、山頂凌霄閣、時代廣場、海港城、元創方、香港濕地公園、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前粉嶺裁判法院、天際100香港觀景台等。 —   參與旅遊盛事:青年大使參與城中大型文化、體育及娛樂盛事,向旅客及市民推廣節慶文化。大使曾參與的盛事包括新春國際匯演之夜、香港許願節、香港馬術大師賽、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國際華服節暨夫子廟會、香港七人足球賽、長洲太平清醮飄色會景巡遊、香港龍舟嘉年華、市區中秋綵燈會、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除夕倒數等。 —   組織活動:青年大使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學校推廣好客和優質服務文化,以及在社區推廣香港的旅遊特色,並角逐「青年服務之星大獎」。 外地服務計劃 —       在留學當地向學校或社區介紹香港及提供旅遊資訊。 —          在學校或社區籌辦展覽及活動,推廣香港及中國文化。
04/05/2019

青協「創意編程設計大賽」圓滿結束

電腦程式編寫的內容千變萬化,只要具備足夠的知識,就能天馬行空,讓電腦跟從指令運作。香港青年協會於5月4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行第三屆「創意編程設計大賽」,共吸引超過60支中、小學隊伍近250名師生報名參與,創歷年新高。參賽隊伍須設計出獨特的互動裝置模型,並即場進行編程挑戰,競逐各項大獎殊榮;今年更新增作品設計公開賽,讓更多愛好編程的青年發揮創意,展現嶄新編程作品。   今年大賽主題為「編程轉動」,參賽隊伍須活用編程知識,配合不同種類的電子元件及工具,製作出一個動感裝置。各隊伍均盡展創意,設計出創新和別具風格的作品,如巨形彈珠裝置、星際漫遊體驗遊戲等,大部分創作均充滿互動元素,備受評判讚賞。另一方面,比賽要求隊伍於限時內完成即場編程挑戰,考驗參賽者的臨場解難能力,參賽學生皆表示享受限時比賽帶來的刺激,亦能透過實戰學習分配時間及處理壓力。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業總監李健樂先生在頒獎典禮表示,該會創新科學中心致力舉辦多項與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相關的比賽,鼓勵青年發揮創意思維和運用科技的才能;其中「創意編程設計大賽」旨在與學界一起普及編程學習,啟發青年的計算思維和展現解難能力。他指出,青協已全面推動「未來技能」的服務方向,裝備青年於科技創新、溝通、解難及高階思維等方面能力,迎接科技化社會帶來的挑戰。   「創意編程設計大賽」由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創辦,得到創新科技署贊助以及香港科技園公司提供場地贊助。活動採用隊制形式進行,設A組別(19歲或以下,就讀中四至中六之學生)、B組別(17歲或以下,就讀中一至中三或小四至小六之學生)及C組別(13歲或以下,就讀小四至小六之學生)三個組別。參賽隊伍須使用Arduino(A及B組別)或micro:bit(C組別)微控制器去製作裝置及完成編程挑戰。新增設的作品設計公開賽歡迎全港35歲或以下人士參加,參加者需要選擇以創意教育、健康老齡化或智慧城市為主題,製作一個裝置作品,以影片形式介紹作品。比賽詳情可瀏覽網站ccst.hkfyg.org.hk。   香港青年協會2018/19創意編程設計大賽得獎名單 獎項 學校名稱 A組別(高中組) 金獎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銀獎 匯基書院(東九龍) 銅獎 元朗公立中學 第一隊 最佳作品設計獎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最具創意表達獎 順德聯誼總會李兆基中學 任務挑戰王 匯基書院(東九龍) 最投入團隊獎 匯基書院(東九龍) B組別(初中及高小組) 金獎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銀獎 匯知中學 銅獎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 最佳作品設計獎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最具創意表達獎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第二隊 任務挑戰王 培僑書院 第一隊 最投入團隊獎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 編程設計潛力獎 培僑書院 第一隊 評審特別大獎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C組別(高小組) 金獎 救恩學校 銀獎 順德聯誼總會胡少渠紀念小學 銅獎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第一隊 最佳作品設計獎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第一隊 最具創意表達獎 聖若瑟小學 任務挑戰王 救恩學校 最投入團隊獎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第一隊 編程設計潛力獎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第一隊 作品設計公開賽(學生組) 最佳作品大獎 OTS09 最具創意大獎 OTS09 最佳表達大獎 OTS06 最受歡迎影片獎 OTS07 其他獎項 觀眾大獎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
28/04/2019

「青年創研庫」公布「優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8日)公布有關「優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接受實地意見調查的522名受訪市民中,高達九成半(95.2%)認為,政府透過嘉許以表彰社會人士的貢獻或成就,屬重要舉措【表2】。另九成一(91.0%)表示,假如得到政府的嘉獎,他們會感到自豪【表10】;近八成(79.5%)亦坦言,一個具公信力的授勳及嘉獎制度,能提升他們對特區政府的支持度【表10】。   雖然香港特區的授勳及嘉獎制度接受公眾提名,惟調查發現,近六成(59.6%)受訪市民不考慮推薦人選【表8】,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沒有表現突出的人選、不清楚授勳準則或提名程序等【表9】。至於考慮提名人選者,則佔四成(40.4%)。   在受訪市民觀感中,倘若獲嘉許人士本身的社會聲望差(39.1%),或制度存有貪腐機會(34.9%),是對嘉許制度造成的最大損害。如嘉許名單太多太濫(14.4%),或引起政治回饋的揣測(10.5%),亦對制度造成負面效果【表11】。另一方面,逾七成半(75.5%)受訪者表示有興趣了解獲授勳或嘉獎人士的人生經歷【表10】。   上述調查以實地訪問形式,於今年3月9日至14日,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3個地區合共選出6個地點,成功訪問了52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樣本標準誤低於±2.2%。   調查顯示,逾七成(70.7%)受訪市民聽過特區政府的授勳及嘉獎制度【表4】;兩成九(29.3%)則表示無聽過。在有聽過的369名受訪者中,他們認為任何背景市民均有獲嘉許機會(66.7%)是制度最值得欣賞之處。而最大不足在於公眾對制度缺乏認識(39.3%)【表5及表6】。此外,近五成八(57.6%)認為過去獲獎人士是實至名歸,三成七(37.1%)則認為他們名過其實【表7】;數據分析顯示,年齡較低者,愈傾向後者想法。   上述研究亦邀請了5名專家和學者等進行訪談。有受訪學者認為,政府透過嘉許,有助鼓勵市民參與服務社會,亦能帶出政府重視市民作出貢獻的信息。另有受訪專家指出,公眾對獲授勳銜或嘉獎人士往往有不同看法,亦存在個人主觀判斷,爭議在所難免;關鍵是社會對制度的信任和認受。   研究亦參考海外一些政府的榮譽制度,包括加拿大、英國及法國等。綜合資料顯示,各地政府均致力維護頒授榮譽的價值和意義,並透過不同形式爭取公眾對有關制度的認同,例如注重提名的開放度和便捷性、擴闊遴選委員會成員的多元背景,以及邀請獲嘉獎人士分享他們服務社會的經驗等。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潘學智引述研究指,受訪市民均認同授勳及嘉獎制度具有一定效用,然而提名人選的動力受阻。參考外地社會的經驗,他建議特區政府增設授勳及嘉獎提名表格和指引,協助和方便普羅大眾展開提名第一步。他亦表示,加強公眾對制度的認識和參與機會,有助建立他們的信任,增加制度的公信力。   該組副召集人林智浩表示,香港社會多元發展,各領域皆有出類拔萃人士;惟目前協助遴選委員會工作的「非主要勳銜小組委員會(一般市民)」成員只由官方代表組成。他建議在小組委員會中加入具多元背景的民間代表,讓小組以更廣闊的視角,考慮來自社會不同領域人士的提名。他補充指,增加資訊的透明度,亦有利爭取公眾對制度的了解與認同。   該組成員林姿琳及黃雋康則認為,特區政府過去20多年所頒授的勳章及獎狀數目超過6,000項;獲獎人士對香港社會作出的貢獻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他們建議政府邀請部分獲獎人士分享閱歷,冀他們於不同範疇所作出努力的經驗和精神,得以繼續發揮和傳承,相信此舉有助逐步建立富有香港特色的人文價值。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優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授勳及嘉獎制度」調查結果
27/04/2019

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 2019 Award Presentation Ceremony

  The 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 (HKSSPC) 2019 Award Presentation Ceremony was held today at Hong Kong Science Park, celebra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science through projects and nurturing young talents who have demonstrated high potential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ject Competition is jointly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and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It is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and the 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Corporation.   The Officiating Guests at the Award Presentation Ceremony were Mr. Kenneth CHEN Wei-on, […]
26/04/2019

「龍傳基金高爾夫球慈善賽」圓滿結束

龍傳基金假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東莞會所舉行第11屆高爾夫球慈善賽,支持華裔青年領袖發展。政商界、演藝界及高爾夫球好手齊集,競逐多項個人及隊際獎項。   主禮嘉賓包括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湯家驊, SC, 太平紳士、港區人大代表譚志源, GBS, 太平紳士,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朱鼎健博士、觀瀾湖集團副主席兼高爾夫球賽籌備委員會主席朱鼎耀先生、高爾夫球賽籌委會副主席劉堃先生、龍傳基金主席黃嘉純律師, SBS, 太平紳士以及龍傳基金董事兼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主持開球儀式,他們組成不同隊伍參賽。   賽制以雙貝利亞桿比桿賽進行。賽後,球手出席由大會舉辦的午宴及頒獎典禮,合共頒發27個獎項。觀瀾湖集團副主席朱鼎耀先生的「觀瀾湖隊」勇奪「隊際淨桿獎」冠軍;藝人李思雅小姐摘下「女子總桿獎」冠軍,而她與陳家揚、宋豪輝及林漪娸組成的團隊亦奪得「隊際淨桿獎」亞軍。   比賽由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贊助場地;黃金贊助的工商機構包括嘉宏航運有限公司及Sugarfina;其他贊助機構及善心人士包括:正昌集團、富鑽集團、圓玄學院、東亞銀行等。   龍傳基金於2000年由香港青年協會、民政事務局和民政事務總署攜手成立,每年均會舉辦「龍匯100」及大型青年論壇,致力培育全球華裔青年成為明日領袖並建立聯繫網絡。而「傑出華人講座系列」讓本地青年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華裔專家、學者交流分享,嘉賓包括李寧、查良鏞、姚明、白先勇、楊振寧、郎朗、李雲迪及何大一等。龍傳基金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網站為www.dragonfoundation.net。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