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02/06/2020

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逾半數受訪學生壓力指數偏高,擔心追不上學習進度 「全健思維中心」呼籲學生重新訂立目標,珍惜校園共聚時光   全港中小學正開始分階段復課。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今天(2日)公布「中學生復課壓力狀況」調查結果,在受訪的1,821名中學生中,半數(50.2%)面對復課的壓力指數屬偏高,自評為7至10分;此外,亦有超過五成表示「擔心追不上學習進度」(53.3%),以及「擔心短期內要考試,未能應付」(52.7%) 。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5月期間,以網上自填問卷形式訪問1,821名中學生,了解他們面對復課的壓力及情緒狀況。結果顯示,半數受訪學生(50.2%)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屬偏高水平,較去年開學的41.7%,高8.5% 。   面對復課,受訪學生最擔心「追不上進度」(53.3%)、「短期內要考試,未能應付」(52.7%),以及「尚有未完成的功課」(30.8%),反映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學業;此外,有近四分一表示「欠缺上課動力」(23.8%),以及「擔心未能習慣作息時間的改變」(22.7%),可見長時間停課對學習常規及心態的影響 。   回到校園上課,受訪學生覺得最適合形容他們心情的詞語,依次序為「擔憂」(40.6%)、「緊張」(34.1%)、「不安」(29.8%)、「開心」(24.6%)及「平靜」(22.3%)。反映部分學生面對復課心情忐忑,亦有學生欣然面對 。   此外,有三成表示不希望復課(30.7%);至於認同復課的原因,主要是「已停課數月,需追回學習進度,回復正常學習模式」(42.9%)、「疫情已初步穩定」(33.2%)、「可以回校見到同學」(29.9%)及「可以回校,不用在家無聊」(26.7%) 。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指出,疫情下全港學校停課長達4個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態,雖然大部分學校推行「停課不停學」,學生透過網上平台持續學習,但確實有不少學生視停課為「特別假期」,在缺乏自律和常規監管之下,容易變得懶散,作息混亂;部分自律性高,但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受惠於無須面對同學而可在家學習,但對復課出現壓力和焦慮情緒。   隨著學校分階段復課,徐小曼呼籲學生盡早收拾心情,調整作息習慣,重新訂立復課後的學習目標,珍惜校園共聚時光。學校方面,除追趕學習進度外,老師亦需要留意學生復課後的情緒表現,給予彈性空間讓學生回復狀態。學校亦可因應學生需要,制訂支援復課措施,包括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適應學習常規、減少考測範圍、安排適量減壓活動等。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20年2月至5月期間處理逾16,000宗案,其中有5,894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中五女學生表示在停課期間,學校只提供網上學習,因而非常懶散,嚴重拖延功課。縱使來年要面對文憑試,但有感仍不用上課,認為遲些溫習也沒問題。直至教育局宣布5月27日高中復課,心情變得緊張,發現自己有很多功課尚未完成,更要面對獨立專題研習(校本評核)。學校安排很多課後補課,令她頓時醒覺很快要面對公開考試,感到壓力很大,對自己缺乏信心。   個案二︰    中三男學生表示疫情期間放了一個「長假期」,父母經常出外工作,他一直獨自在家中,放任自己打機、看電影,作息時間完全日夜顛倒,精神狀態很差,身體很易疲倦。在網上學習期間仍很懶散,故進度一直落後。如今復課在即,他才醒覺「假期」已完,害怕未能適應校園生活模式,追不上進度,擔心因欠交停課期間的功課而被處分,亦害怕短期內要考試。   個案三:   中二女學生表示長時間留在家中感到很鬱悶,家人因擔心疫情而禁止她外出,因此覺得復課能給她喘息的機會,亦能與朋友會面,對復課感到期待,但也擔心疫症尚未完全受控,害怕受感染。   個案四:    中一女學生自從去年升中後,未能適應新校園生活,被同學排擠,令她不能集中精神學習,不願意接觸他人,更出現情緒低落。由於停課,她不用面對同學,能集中精神於網上課堂,感到自在及平靜,但復課後她要再次面對同學,令她感到焦慮、無助。   青協在滙豐150週年慈善計劃的支持下,推行「Project STEP─青少年情緒健康計劃」,致力帶動青少年正面認識情緒。新設的「解憂樹」電子書信平台(wellnesstree.hk),歡迎青少年隨時傾訴心聲,主動求助;只要向解憂樹寄出信件,將會收到回信。詳情可瀏覽網站wmc.hkfyg.org.hk/wellnesstree。   為支援學生面對復課的適應困難,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學生及家長遇到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14/05/2020

YBHK helps Young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KFYG Youth Business Hong Kong Launches a Series of Programme to Support Young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Youth Business Hong Kong (YBHK), operat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will support local entrepreneu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Youth Business International (YBI) is rolling out a Rapid Response and Recovery Programme, funded by Google’s philanthropic arm, Google.org, that supports underserved micro,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across the globe in response to the COVID-19.   The unprecedented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due to the challenges brought on by the pandemic has rendered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es especially vulnerable. With tighter and tighter profit […]
12/05/2020

「2020/21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培訓和服務體驗,培育青年成為親善大使,向旅客推廣香港的旅遊特色;此外,在現時疫情下這計劃能為青年燃點希望,讓他們有機會為本地旅遊業復甦出一分力。「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歡迎15歲或以上,於本地就讀、即將前往或正在外地升學的全日制香港學生參加,詳情可瀏覽網站 yas.hkfyg.org.hk,截止報名日期為6月19日。   入選的青年大使,將於今年暑假接受一系列核心技能培訓,內容涵蓋顧客服務和接待旅客技巧,並特別着重培養他們為旅客提供好客服務的熱忱。近年,青年大使更得到與本港優秀企業,包括海洋公園公司、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敦豪全球貨運物流(香港)有限公司及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等代表交流的機會,獲益良多。   青年大使接受培訓和獲委任後,將會在周末及假日駐守各旅遊熱點,例如香港國際機場、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諮詢中心、天際100香港觀景台等,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香港大型文化、娛樂及體育盛事,例如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世界盃場地單車賽和香港馬術大師賽等,向旅客介紹本地的節慶活動。他們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本港的旅遊特色,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的獎項。   陳展博及莊善堯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後別有一番體會。陳展博表示:「過去一年我在香港海洋公園為旅客提供服務,透過駐守園區『澳洲歷奇』及『尋鯊探秘』,我深入學習到相關動物的知識,繼而與遊客分享,向他們推廣本港動物保育的工作。我在遊客的感謝中得到認同,亦透過與組員合作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個計劃改變了我固有內向的性格,並提供機會讓我發揮才能。」   莊善堯亦分享說︰「我參加了『世界盃場地單車賽─香港站』的服務,負責在大門前接待各國選手,確保他們出入的大門緊閉。起初,我覺得這個崗位沒有多大趣味,及後才發現大門的氣流會影響選手臨場的表現,我才明白到小小的關門動作,背後是有多麼大的意義。最深刻的一幕莫過於親眼目睹香港選手李慧詩在比賽中奪冠,那時候全場觀眾欣喜若狂的瞬間,至今依然難忘。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不但能讓我踏出舒適圈,也能豐富生活,更令我多了一份對社會的承擔和使命感。」   擔任青年大使接近兩年的鍾穎瑤也有特別的經歷,她表示:「透過參與不同的大型盛事和駐守景點服務,從中擴闊了自己的視野,亦對香港這處土生土長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曾經在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中擔任持旗手,以及在街頭載歌載舞,向遊客送上節日的驚喜和祝福。當中的經歷不但讓我結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好友,更令我明白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就是從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句親切的問候開始建立。」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4,100名青年成為「殷勤有禮、樂於助人、追求卓越、勇於承擔」的新一代。適逢2020/21年度是計劃推行20周年,標誌着其對旅遊業發展所作的貢獻,意義重大。今年計劃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啟迪青年的好客及優質服務精神,讓旅客對香港留下美好的印象。
10/05/2020

本地歌手、運動員獻唱  母親節表愛意

今天(10日)是母親節,防疫在家也可以孝順媽媽。龍傳基金假山頂廣場舉行《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滙集多位本地歌手及運動員,以歌曲頌親恩,並希望大家可以放鬆心情、重拾笑容,共享天倫之樂。   歌手盧冠廷、鄭欣宜、「Busking王」羅凱鈴Judas、體操運動員黃曉盈、空手道運動員李嘉維落力演出,連同重劍運動員江旻憓一起分享與媽媽相處的點滴,並為對抗疫情的全球華人打氣。   龍傳基金董事及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王䓪鳴博士、音樂會籌委會委員及龍傳基金董事李麗娟、籌委會聯席主席及龍傳基金董事譚贛蘭、籌委會聯席主席吳守基、龍傳基金董事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音樂會籌委會委員何麗全等嘉賓出席活動。他們感謝各位歌手及運動員的演出,同齡同心慈善基金和紀惠集團的慷慨支持,並藉著節日祝願所有媽媽開心健康。   在疫情下,龍情基金於4月已展開《龍情顯愛心──關懷社區行動》,於不同地區向1,000多戶長者及家庭,派發防疫及衛生物資;而緊接舉行的《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旨在推動全球青年關愛親友,珍惜與家人的關係,正向面對疫境。   龍傳基金致力培育全球華裔青年成為明日領袖並建立聯繫網絡,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網站為dragonfoundation.net。   重温《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
07/05/2020

逾六成受訪青年擔心疫情影響就業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逾六成受訪青年擔心疫情影響就業 四分之一指收入積蓄僅足夠「撐一個月」 建議增設1500有限時青年職位,助青年跨過「疫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香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各行各業大受衝擊,今年首季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9.8%,情況令人憂慮。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公布最新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536名受訪青年中,逾六成(61%)對目前就業狀況感到擔心,擔心指數為6.29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青年期望政府能夠資助開設創意工業(55%)、社會服務(53%)、媒體及廣告(40%)等行業的職位;並提供在職培訓(88%)等就業支援配套。   上述有關「保就業」計劃開設青年新職位意見調查,於4月至5月期間,以網上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本港536名15至35歲青年。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59%)受訪者對目前的財政狀況感到擔心,擔心指數為6.14分;兩成半(25%)自稱收入積蓄僅足夠支撐一個月的生活,其中一成(11%)甚至稱只能支撐不足兩周。   另一方面,超過六成受訪青年指工作受到疫情影響,包括「工時減少」(24%)、「放無薪假期」(20%)、「工作量大增」(16%)、「減薪」(14%)、「被公司解僱」(13%)等。   政府早前宣布推出一系列抗疫措施,其中「保就業」計劃於未來兩年創造約30,000個有時限的職位、聘請超過10,000個公務員,以及僱用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不過,分別有四成受訪青年表示「無聽過」(42%)及兩成半表示「不清楚」(25%)上述措施。另外,過半數(52%)受訪青年表示會考慮申請公務員職位,但對其餘新創造職位的反應冷淡。   調查結果指出,較多青年期望政府創造的新職位,合約期為24個月或以上(63%),薪酬介乎12,001至20,000港元(62%);而期望開設新職位的行業包括:創意工業(55%)、社會服務(53%)、媒體及廣告(40%)、教育(38%)、遊戲開發及電競(38%)。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鄺穎琦表示,疫情衝擊經濟下滑,社會已出現結業或裁員潮,而20至24歲青年更首當其衝,不少青年擔心畢業等於失業。面對就業環境欠佳,她認為政府應聚焦青年就業支援,開創適合青年的職位空缺,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該會建議政府增設1,500個有限時但具發展潛力的青年職位,涵蓋資訊及通訊科技 (ICT)、創意工業、社區服務行業、專業服務提供者,以及督導及監管職位,並為受聘青年提供職前、在職和離職前培訓、以及6個月的生涯規劃就業輔導。   鄺補充說,青年日趨喜愛以自由人或斜桿族身份從事文化藝術、設計、體育運動、課程導師等專業服務,為配合這類漸受青年歡迎的工作模式,當局應開設多項相關專業技能兼職導師職位,以保障他們每月有基本的工作機會,亦能積累更多認可的工作經驗。   針對青年失業率高企問題,青協亦建議政府考慮將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的服務對象,由原本持有副學位學歷的15至24歲青年,放寬至持有大學學位的15至29歲青年,以提升青年就業機會,協助他們跨過「疫境」,為未來持續就業作出準備。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分別為學生及學校提供100,000張流動數據SIM卡,以及1,000個「Zoom 型學堂」帳戶;「鄰舍第一」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26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160名義務導師,輪流當值協助全港中小學生解答各學科難題;青協M21網台(m21.hk)的「停學不停學」及青協領袖學院(leadershipinstitute.hk)製作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06/05/2020

龍傳基金舉行網上直播音樂會

    本周日(10日)便是母親節,在疫情的影響下,向媽媽表達愛意確實多了一份挑戰。龍傳基金將於母親節當日下午3時,假山頂廣場舉行《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期望以歌曲頌親恩。歡迎公眾屆時於龍傳基金Facebook專頁或youtube頻道欣賞直播。   歌手盧冠廷、鄭欣宜、「Busking王」羅凱鈴Judas、體操運動員黃曉盈(Angel)、空手道運動員李嘉維(Jimmy)將大展歌喉,分享與媽媽相處的點滴,同時亦為對抗疫情的全球華人打氣。   龍傳基金於2000年由民政事務局、民政事務總署和香港青年協會攜手成立,為在香港正式註冊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基金致力培育全球華裔青年成為明日領袖並建立聯繫網絡。龍傳基金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網站為dragonfoundation.net。   《龍情顯母愛》網上直播音樂會 日期            ︰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 直播時間    ︰下午3時至4時正 直播平台︰龍傳基金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heDragonFoundation)、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heDragonFoundation)、                      山頂廣場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kpeakgalleria/)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            ︰3755 7044
28/04/2020

「青年創研庫」公布「善用社交媒體提升管治」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7日)公布有關「善用社交媒體提升管治」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接受網上意見調查的1,028名受訪青年中,絕大部分(952名)曾在社交媒體接觸特區政府資訊【表4】。不過,他們對於當局在社交媒體上解釋政策、掌握民情、塑造形象、應對危急事件、提供公眾參與平台,以及澄清失實資訊等方面的表現,評價極不理想,平均分只介乎1.53分至2.35分之間,全部低於調查所設5分的合格水平(0-10分計算,10為非常好);當中平均分最低的是「掌握民情」(1.53分)【表6】。   調查亦顯示,在受訪青年中,有最多(29.3%)表示,他們透過社交媒體與政府接觸最大的期望,是得到回應。另有兩成半(25.0%)坦言,能否產生影響力,是他們會否進一步透過此渠道與當局互動的最重要考慮【表11及表12】。   至於曾在社交媒體接觸政府資訊的952名受訪青年中,逾四成(43.3%)表示經常或間中利用表情符號回應帖文;一成多(11.7%)則經常或間中留言【表5】。然而,近七成(69.2%)認為,政府在社交媒體上停留於資訊發放,缺乏互動;亦認為當局所發帖文欠缺吸引(77.0%),或未能善用多媒體(72.7%)【表7】。   上述意見調查以網上自填問卷方式,於今年2月至3月期間,訪問1,028名年齡介乎15至34歲的青協會員;樣本標準誤低於±1.6%。結果顯示,有較多受訪青年關注政府在勞工/福利(48.5%)、房屋(37.3%),以及教育(32.3%)等範疇的帖文【表10】。此外,他們認為政府能夠有效應用社交媒體,會增加他們對政府決策的認識(39.4%),或意見表達(29.2%)【表9】。   是項研究亦邀請了4名專家和學者進行訪談,有部分表示,政府使用社交媒體已有一段時間,但缺乏具體發展方向;社交媒體功能不斷提升,當局需掌握社交媒體發展新趨勢。另外,他們認為,近年特區政府信任度持續偏低,社交媒體容易成為市民表達不滿的其中渠道;特區政府須正視其管治表現。   研究亦參考海外相關概況,當中有國際組織及外地政府,就應用社交媒體制訂目標及指引等;個別官方網頁亦提供社交媒體專頁帳號的資訊。   青年創研庫「管治」組別副召集人黃雋康引述研究指,特區政府運用社交媒體已有十年,作為發放資訊、收集意見,以及促進對話溝通等渠道。惟過程中常惹來負評多於讚好;加上缺乏策略,難免令社會關注其成效。他建議政府全面檢視,並以前瞻視野,就應用社交媒體目標及人力培育等範疇制訂策略,一方面彰顯重視程度,另方面發揮社交媒體對管治工作的效能。   該組成員潘學智認為,隨著各政策局及部門已開設專頁,從便利市民的角度,當局應重啟一站式政府社交媒體專頁的資訊平台,讓各專頁的名稱、連結、圖示、運作表現的相關數據等可以一覽無遺,相信此舉亦能有助加強政府與公眾的聯繫,對部門的資訊推廣亦有好處。   該組另一成員陳康翹補充說,科網高速向前;青年是社交媒體的主要用家,他們在這方面有相當的掌握能力。她建議當局增加社交媒體專門職位和實習崗位等,吸納專才及發揮年輕一代的創意,提升部門專頁的表現水平。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善用社交媒體提升管治」調查結果
15/04/2020

應用科技VR場景提升抗毒意識顯成效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應用科技VR場景提升抗毒意識顯成效 配合自創桌上遊戲、戒毒輔導、醫療及職業訓練 逾九成個案減少吸毒次數;七成停止吸毒至少3個月   傳統的禁毒教育服務,主要為青年提供毒品禍害資訊,教導他們遠離毒品和誘惑;然而其吸引力始終有限,科技發展則為這服務帶來創新機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2017年5月起,推行「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其中一項重點是運用嶄新VR虛擬實境技術,模擬獲邀吸毒的情境和吸毒後出現的暈眩、幻覺等狀況,從而提升青年的抗毒意識和能力。   「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至今已為3,455名年齡介乎10至29歲的香港青年,提供禁毒教育講座和危機識別評估服務。另外,計劃為本地555名高危青年提供簡短心理治療,其中72名吸毒或受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年,需進一步參與認知行為治療進階心理輔導;計劃亦同時為吸毒者家人提供情緒支援。   上述計劃運用嶄新科技,製作了兩套VR體驗工具,其中「VR抗毒教育體驗」模擬參加者獲朋友突如其來邀請吸毒的情境,第一身感受朋輩邀請吸毒的壓力。如未能拒絕,便有機會體驗模擬吸毒後的不良視聽後果,例如聽到尖銳刺耳聲音、產生暈眩、幻覺等,從而增加對毒品的抗拒心態。   另一套為「VR戒毒輔導體驗」,讓吸毒青年體驗來自感情、家庭和工作的壓力,以及面對朋輩引誘吸毒的高危情境,配合社工的輔導服務,協助他們學習應對,減低吸毒風險。以下是曾經處理的個案例子。   個案一︰24歲的阿生,自15歲開始濫用咳藥水,其後吸食冰毒及K仔,更參與販毒活動,戒毒動機甚低。他吸毒多年引致健康及精神問題,蛀牙尤其嚴重,超過10隻蛀牙,部份只餘牙腳。他初期接觸社工,因戒心重,而且吸毒影響表達能力,令社工未能深入了解他的狀況,之後運用「VR戒毒輔導體驗」,終於打破隔閡,檢視自己生活上的壓力,亦和社工開啟了信任的輔導關係。現時阿生已大大增加戒毒動機,已戒毒超過半年。   個案二︰21歲的May,已經育有2名子女。她16歲開始吸食冰毒,即使成為媽媽仍然繼續吸食。她發現吸毒後經常出現沮喪和憂鬱情緒,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更與家人關係疏離。及後May經朋友介紹接觸社工,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及「VR戒毒輔導體驗」。May認為在VR體驗中的家庭及工作壓力,和她現實情況很相似,亦了解到自己吸毒是源自心理壓力和心癮。社工協助她制定有效的心癮管理計劃,從而建立健康穩定的生活模式。May現時已成功戒毒接近半年,情緒已有明顯改善及有穩定工作。   為了測試VR成效,上述計劃引入德國研發的評估問卷,比較觀看VR和屏幕短片的分別。研究發現,VR更能令青年真實感受到獲邀吸毒的壓力,預視吸毒危機,亦明白自己可以作出選擇。在「VR抗毒教育體驗」中,結果顯示青年滿意在虛擬體驗中的空間感及真實感,亦能令他們投入參與,達至預防吸毒的效果。而社工在輔導過程加入「VR戒毒輔導體驗」後,吸毒青年更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壓力,更投入及願意與社工討論戒毒話題。   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以創新科技配合禁毒教育及輔導,這新穎手法不但提高青年參與的興趣,更提升他們拒絕毒品的意識,並有助社工進行輔導。他認為,VR體驗簡單直接及有互動性,社工可從旁了解青年拒絕毒品的能力和作出不同選擇的心態,從而評估危機,有助提升輔導的專業和成效。而在72名需要進一步接受戒毒輔導的青年中,逾九成分別提升了戒毒動機(91.7%)和減少吸毒次數(90.3%),逾七成(70.8%)更完全停止吸毒達至少3個月,呈現顯著成效。   他補充說,「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亦設有醫療及職業訓練,並製作了兩套桌上遊戲,在簡短心理治療中以輕鬆的手法認識毒品禍害、紓緩生活困難及壓力,以減低青年參與吸毒的風險。   為了延續預防教育和輔導服務,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獲禁毒基金撥款,將於今年5月1日起開展為期3年的「Project MAP 生命地圖──意義中心取向抗毒教育及輔導計劃」,運用VR體驗,於本港首次應用「意義中心取向模式」,配合分層分流方法,為年齡介乎10至35歲的一般、高危吸毒及戒毒康復青年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更多有需要青年及家人。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如青少年或家長想知道更多戒毒服務的資訊,可透過以下途徑聯絡青協「青法網」社工: 違法防治熱線: 8100 9669 網上諮詢: youthlaw@hkfyg.org.hk 「青法網」︰ ycpc.hkfyg.org.hk 手機程式(App) : 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青法網」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4/03/2020

近六成受訪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近六成受訪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 逾七成指無法處理壓力時出現負面情緒 「家長全動網」加強情緒支援,冀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親子間多了相處的時間,亦多了各種挑戰。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公布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221位家長中,近六成(59.4%)表示因疫情令他們經常或間中引發壓力;另有超過七成(73.2%)指當無法處理壓力時出現負面情緒,最多是焦慮(18.5%)、無奈(17.6%)及緊張(16.6%)。   上述「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家長壓力」調查於2月17日至3月1日,以網上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全港221位家長。結果顯示,家長最大壓力來源是購買防疫用品(19.5%)、與疫情相關公共衛生事項(16.7%),以及處理因子女停學而引伸的事項(15.7%);他們認同物品支援(28.6%),知識支援(18.6%)及情緒支援(17.4%)可幫助改善相關壓力。   另外,青協「家長全動網」自1月起加強多項支援服務,透過熱線、網上及面談,至今共接觸近300名家長,當中近三分一表示需要進一步情緒或物資支援,反映前線經驗與調查結果脗合。以下是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有全職媽媽表示,家中外傭放假後因疫情未能回港,丈夫需要長駐內地,自己的工作性質不設在家工作,又找不到親友協助,家中3歲兒子突然沒人照顧。她感到十分擔心、無助及承受極大心理壓力。她惟有向僱主提出與兒子一同上班的安排及支取無薪酬假期,以解燃眉之急。   個案二︰    有家長於疫情初期從內地探親回港,一家人既要馬上自我隔離,又要購買防疫物資,更因市民之前搶購廁紙及米糧,引致她時常感到緊張而經常失眠。家中口罩不足,夫妻二人惟有只在工作時才外出,孩子則足不出戶,一家人長期留在家裏,加上居住空間狹窄,欠缺陽光及對流空氣,造成不同程度的煩躁及抑鬱。   個案三︰    有家長表示,其13歲兒子的學校使用網上教學,惟她不懂這些軟件,未能跟進兒子的學習進度。她覺得兒子平時沒事可做,多了很多時間打機,由以往隔天才使用一、兩小時,到現在每天至少用四小時。她非常擔心,深怕這種情況會持續惡化,曾嘗試與兒子傾談卻陽奉陰違。現時夫妻經已復工,難以經常看管兒子,感到擔心及產生壓力。   青協「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大部分家長要兼顧子女健康、安全和自身的工作,身心都會感到俱疲,加上家人長時間在家,是難得的相處機會,另一方面亦容易產生磨擦。她指出,由前線社工觀察所得,不少家長個案擔心家庭防疫用品不足而觸發負面情緒,建議先實際預計每星期使用數量,如發現不足,可主動尋找社區及朋友協助,切勿介意別人的眼光,健康最為重要。   另外,亦有家長因不諳電腦,對規劃子女如何分配時間網上學習、玩樂、和親子活動感到疑惑。凌婉君建議,家長可先了解子女的需要及想法,再共同協定細節,並定時檢討,以便彈性處理不同情況及加強親子溝通。如家庭網上學習物資不足,也可嘗試向學校或社區提出申請免費流動數據卡、借用電腦等。她亦鼓勵家長如因相關壓力而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青協臨床心理學家馬瀚祺表示,疫情令社會瀰漫著緊張的氛圍,家長因而容易感到不安、焦慮、無奈及緊張,都是可理解的。這些情緒通常伴隨不同的身體反應,如頭痛、食慾不振、手震等,家長要多加留意這些反應,如果過度出現緊張情緒時,要適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家長亦要注意勿讓情緒主導接收媒體資訊,提醒自己理性分析來源真偽,甚至適時限制自己瀏覽資訊的時間,例如每天不超過一小時,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擔心。   馬瀚祺亦建議,家長盡量每天抽出一段短時間做有益身心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暫時放下日常事務,讓自己真正放鬆。在疫情影響下,雖然要減少聚會,但家長們可以從其他渠道互相關心,彼此相助,一起度過難關。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與香港賽馬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出「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為100,000名本地中小學生共提供長達4個月的免費流動數據頻寛,並為最多1,000間本地中小學提供最多4個月的「Zoom 型學堂」的帳戶服務;「鄰舍有愛」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6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停學不停學」由青協M21網台(m21.hk)製作並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支援服務 網上學習平台: psn.hkfyg.hk 調解服務及熱線︰ 2402 9230 Whatsapp查詢︰ 6811 2959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