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28/02/2020

青年義工派發4萬口罩予基層家庭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自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各區青年義工已陸續派發4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好義配·好義補」因反應踴躍,現已延長網上問功課服務時間。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抗疫期間,獲多間工商機構的支持和捐助,由18區青年義工舉行「鄰舍有愛」多項活動,已陸續派發4萬個口罩、1,200支酒精搓手液及漂白水等,為超過3,000位有需要人士解決燃眉之急。青年義工更親自製作近800個布口罩、600份搓手液及200多份清潔物品,分發給失明人士、清潔工友、長期病患者及長者等。他們連日來更持續致電4萬戶基層家庭,了解他們日常所需並送上關懷。   其中一位義工黃敏儀曾到訪天水圍的屋邨和元朗鐵皮屋,贈送口罩、清潔用品和大米。她分享說︰「部分家庭住得較為偏僻和零星分散,即使駕車也要花上一段時間找路,運送物資非常困難。」她了解到仍有很多基層家庭需要防疫用品,會繼續協助尋找車隊義工和物資。 另外,青協推出的「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於反應踴躍,並獲160名義務導師支持及輪流當值,由2月24日起已延長服務時間兩小時,即由中午12時至晚上8時,供小學至初中生在網上查問各學科難題。詳情可瀏覽 yvn.hkfyg.org.hk/study。   青協M21網台(m21.hk)將於3月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其中「STEM Friday」介紹鑑證人員的搜證工作,每星期學習創意科學知識;「停學・不停學」由特別嘉賓就學術、文化、藝術等話題,與青年進行討論。   青協創意教育組則推出「STEM on Live!網上教室」,為小五至中二學生教授相關知識及示範動手活動,主題包括3D草圖設計和打印、密碼學、飛行理論及數字遊戲等。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3/02/2020

青協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重點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鼓勵青年網上自學及關懷社區,發揮互助精神。   學習方面,青協轄下的一站式義工服務網上配對平台「好義配」,即日(13日)起推出「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全港小學及初中學生無須登記,即可在網上查問各學科難題,由30多名義務導師輪流當值協助解答。   青協M21網台亦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包括今天節目「停學·不停學」,由特別嘉賓就學術、文化、藝術等話題,與青年進行討論;首個STEM直播頻道「STEM Friday」,學習創意科學知識;「可以 hea 的話都要郁」讓觀眾跟專業教練做運動;以及「BADtime Story」由名人講故事分享正向價值。   另外,青協領袖學院亦聯同其舊生和跨界別專業人士,推出「Learn to LEAD」,提供中學各科網上學習及激勵心靈的短片,藉此充實自己(Learn),為服務社會作好準備(LEAD),首集由資深經濟科老師透過口罩供求現象,有趣地講解經濟理論。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如常提供關心一線27778899,以及utouch網上情緒輔導,並由2月17日至28日推出情緒動車「青協解憂號」,特製電子解憂樹,並走訪不同社區,派發「防疫解憂包」。   該中心亦於網上設立「疫情關懷專區」,陸續發布多篇與防疫健康相關的資訊,包括居家抗疫、情緒健康、媒體素養、飲食自強等系列。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18區鄰舍隊青年義工將舉行「鄰舍有愛」電話送關懷,將致電基層服務對象、獨居長者及DSE考生,為他們打氣及了解其需要,預計共接觸4.6萬人;另舉行Busking 唱不停,由本港青年Buskers在社交媒體直播演出,為社區發揮音樂能量。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7/02/2020

Discover@Jobtionary全方位職業資訊及生涯規劃平台

青協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系列 Discover@Jobtionary全方位職業資訊及生涯規劃平台 免費開放予全港中學師生  歡迎學校3月2日前登記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情況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系列,其中青年就業網絡於本學年嶄新推出的Discover@Jobtionary全方位職業資訊及生涯規劃平台,由即日起至7月31日,免費開放予全港中學教師及學生使用,瀏覽豐富的職業及升學資訊;學生更可預約升學及就業輔導服務,於停課期間安坐家中,為未來的選科擇業做好全面準備。 歡迎學校於3月2日或之前,填妥網上登記表格,每間學校可索取一個登入帳戶,供全校師生使用。登記網站為http://bit.ly/jobtionary201920。 Discover@Jobtionary全方位職業資訊及生涯規劃平台設有四大項目,包括︰提供職業及選科資訊、升學就業輔導服務、「My Portfolio」電子課外活動記錄工具,以及體驗工作。免費開放期間,學校可瀏覽所有資訊、預約輔導服務,以及試用「My Portfolio」電子課外活動記錄工具的基本運作。如學校有意使用完整功能,歡迎訂購2020-21學年之網上平台服務。詳情可瀏覽網站yen.hkfyg.org.hk/yen-jobtionary。 Discover@Jobtionary網上平台服務內容   1)   職業及選科資訊 以John Holland職業性向理論為框架 收錄超過270個《職業字典》的職業介紹、新聞、數據和升學資訊,學生能夠輕易地按個人性格類型找出合適的職業及學科,有助擴闊對職業世界的認識,於選科擇業時作為參考 2)   輔導服務 解答升學就業疑難 學生可於網上平台預約升學及就業輔導服務,由專業社工進行一對一的電話跟進及提供適切指導,亦可進行網上提問,助學生走出升學擇業十字路口。 3)   「My Portfolio」電子課外活動記錄工具 助反思活動經驗 學生透過「My Portfolio」記錄活動得着及總結個人經驗,從而了解自己的職業性向,包括價值觀、性格特質及能力;教師可與學生分析總結報表,規劃合適的升學及就業方向。 4)   體驗活動 鼓勵自主學習 平台設有獎勵計劃、企業參觀、行業分享、影子計劃、短期實習等多元活動,鼓勵學生按自己的興趣參與,體驗真實的工作世界。
11/01/2020

青年啟動全港「鄰舍團年飯」2020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一年一度的全港「鄰舍團年飯」今天(11日)圓滿舉行。18區筵開340多圍。100支「鄰舍隊」逾1,000位青年義工擔當主角,邀請各區4,000多位坊眾一起團年,迎接靈鼠新歲。部分青年義工更上門探訪行動不便的長者,將籌備團年飯的心意,帶入社區。   香港青年協會會長温文儀、副會長陳維安及總幹事何永昌等,分別親臨筲箕灣及洪水橋青年空間,與青年及坊眾拜早年,互相祝賀。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致辭時表示,「鄰舍第一」計劃已連續第9年推動多項特色活動,一直獲得社會各界支持及認同。他指出,目前香港正面臨重大的挑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之前疏離。他勉勵青年堅持運用創新點子,持續推動鄰舍關愛精神。何永昌感謝民政事務總署全力支持,以及所有贊助團體和個人。   就讀幼兒教育的張詠珊,是今年「鄰舍團年飯」的青年籌備委員會主席,過去6年一直擔任元朗區「鄰舍隊」義工,喜愛入廚的她,過去經常將食物與義工服務融合,例如為街坊提供湯水,亦樂於與服務對象分享入廚樂趣,今年更與一眾青年義工跟隨大師學藝,並以「鄰舍第一」吉祥物「鄰仔」為主角,製作中式飽點及造型年糕與鄰舍分享快樂。   另一位青年義工黃樂怡即將赴美升學,仍然堅持第5年協助籌備「鄰舍團年飯」,今年更擔任青年代表上台致辭。她坦言「鄰舍團年飯」是每年最期待的義工活動,「香港人生活繁忙,家人齊整約定一天抽空吃團年飯殊不容易,我能夠每年與眾多鄰舍街坊團年,更是機會難得。」然而,她因升學關係,來年未必能出席活動,感到依依不捨。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去年青協獲得社會福利署、眾多飲食集團及城中專業廚師的支持,一同推出嶄新的「鄰舍第一‧uKitchen」活動,讓各區青年能夠跟大師學廚藝,尋找職志,並於多區的青年空間成立社區廚房,以美食拉近鄰舍關係。網站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鄰舍團年飯」的精彩片段,可瀏覽M21.hk網台。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6/12/2019

The HKFYG Youth Hostel PH2 Invites Applications

  The HKFYG Youth Hostel PH2 is Hong Kong’s first all-purpose Youth Hostel. It aims to create an enabling residential community for working young people aged between 18 and 30 nurturing competencies in life skills, social networking and financial planning.   Located at 2 Po Heung Street, Tai Po Market, PH2 will provide a total of 78 units for 80 persons, which include: single units, from about 187 to 232 sq. ft and rent ranging from $4,248 to $5,831; twin or disabled units of about 398 sq. ft, with rent from $8,670 to $8,711 and co-living units which feature three separate rooms and a shared living room around $4,606 a month per person. […]
09/12/2019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香港的跨代關係」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9日)公布有關「改善香港的跨代關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四成二(42.4%)受訪青年稱過去半年「間中」(36.7%)或「經常」(5.7%)和父母出現爭拗【表3】,主要因為社會事件/立場問題(70.9%)和經濟/開支問題(59.1%)【表4】;另外,三成一(31.2%)受訪父母稱過去半年家庭關係變差【表7】。   上述研究於2019年10月期間,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訪問300名18至29歲青年,以及302名54至73歲並育有子女的父母。結果顯示,整體受訪者傾向認同「年長一輩同年輕一輩好難溝通」和「香港現時不同世代之間正處於非常對立關係」,平均分分別為5.84和5.91(10分為完全認同),均略高於5分一半半的水平;值得留意的,是次受訪青年較受訪父母,更傾向認為雙方難以溝通和處於對立關係,平均分分別為6.11和6.14【表10】。   此外,同樣分別有一成半受訪青年(15.0%)和父母(15.5%)表示,因爭拗問題導致個人情緒有很大影響【表5】。研究亦深入訪談了20名青年個案,有青年表示,因與父母對社會事件的不同看法,使自己與家人關係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取消家庭旅行,並打算搬離家中。   研究亦指出,八成四(83.8%)整體受訪者認同「不同世代對社會議題嘅睇法有很大分歧」,同時也約有八成半(85.6%)表示「改善世代間嘅關係有助於社會穩定發展」【表14】。研究亦問及造成世代矛盾的原因,較多表示因大家的價值觀不同(71.3%),其次為成長背景不同(53.7%)和教育程度或知識的差異(51.7%)【表16】。   研究亦列舉一些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問及受訪者的同意程度。結果發現,受訪青年和受訪父母對「社會穩定」、「民主」、「自由」和「公平」的評分有顯著差異。受訪父母認為「社會穩定」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評分為7.77;而受訪青年認為「民主」、「自由」和「公平」是香港重要的核心價值,平均分分別為7.84、8.18和7.96【表15】。   在世代關係的評價中,整體受訪者普遍都認同年長一輩相對年輕一輩「更重視經濟發展」(84.1%)、「對社會有更大貢獻」(76.4%)和「在社會政策上有更大影響力」(64.4%);而年長受訪者的認同程度比年輕受訪者更高【表11】。同時,普遍也同意年輕一輩較年長一輩「承受更大社會競爭壓力」(80.9%)和「在社會向上流動機會較低」(74.3%);至於對「年輕一輩相對年長一輩佔用較多社會資源」的意見略顯分歧,雖然有五成七(57.0%)整體受訪者表示同意,亦有近四成(39.5%)表示不同意【表12】。   此外,整體受訪者也普遍同意「特區政府應增加年長一輩嘅福利開支」(90.7%)、「特區政府喺政策上忽略咗年輕一輩嘅需要」(86.7%)和「年輕一輩有責任為年長一輩提供養老支援」(84.5%)【表13】。   研究亦綜合訪問多位專家、學者的意見,維持和睦的世代關係,可以確保不同世代之間的生活文化得以傳承;同時有助減低矛盾並促進社會穩定,有利香港持續成為成熟和進步的城市。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召集人葉梓聰引述研究報告表示,過去半年在家庭內發生爭拗的受訪者中,都傾向願意改善關係,故可以家庭關係為起步點,紓緩對立,他建議特區政府提供更多資源,提升父母和子女應對親子衝突;該組成員廖家如則建議推動「家庭正向溝通運動」,於社區、學校層面招募家長和青年大使,透過培訓提升他們的正向溝通能力和情緒管理及心理急救技巧等。   該組成員李凱旭鼓勵推出師徒計劃和職場的跨代友善措施,增加不同世代的接觸機會;另一成員林偉豪表示,可透過區議會增設恆常的社區對話,作為跨代之間的溝通橋樑和中介,聯繫不同年齡人士。另一成員陳嘉琪則建議特區政府設立專項基金,鼓勵民間以創意及媒體製作等軟性方法改善跨代關係。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改善香港的跨代關係」調查結果
30/11/2019

青協「鄰舍第一· uKitchen」結業禮

維繫良好的鄰舍關係,單靠見面時的問候並不足夠,如果可以親手製作並送上窩心驚喜,相信會別具意義。香港青年協會舉行「鄰舍第一·uKitchen」結業禮,表揚11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於青協轄下全港11區青年空間打造社區廚房,為基層家庭及長者製作美食,建立鄰舍情。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致辭時表示,「鄰舍第一·uKitchen」為青年義工提供學習廚藝及服務社區的機會,在專業廚師的教導下,充分發揮社區廚房的平台,由青年帶動,透過親自烹調的美食,促使鄰舍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他指出,是項計劃將會於各青年空間持續發展,並寄語青年義工繼續與左鄰右里分享美食,體現鄰舍互愛的精神。   由香港青年協會與社會福利署合辦的「鄰舍第一·uKitchen」,獲超過10間飲食集團的30位專業廚師,以及李錦記的支持,為11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提供8堂專業廚藝培訓,並參觀廚師工作場所。完成培訓後,他們針對社區的需要,配合不同的節日舉行探訪活動,與街坊鄰里分享美食。   青年義工布凱狄分享說,第一次上廚藝課時已割傷手指,幸得義務廚師的指導,從錯誤中學習,學懂烹調食物的時間控制及工作程序的重要,讓品嚐美物的鄰舍感到更好味及大飽囗腹。   另一位青年義工陳錦源感謝廚師的悉心教導,並與其他學員成功為一群長者設宴,親手製作粟米魚塊、馬蹄蒸肉餅、金華火腿上湯娃娃菜及薯仔蕃茄湯,他的廚藝知識亦增進不少。黃杰明則表示,自己對烹煮中菜一曉不通,最初看廚師示範時以為很簡單,當自己下廚時才發覺絕不容易。他曾為長者親手製作炒飯,看到他們吃得開心,自己也很開心。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 neighbourhoodfirst.hk 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09/11/2019

青協「文化交流.好好閱讀」分享會圓滿舉行

閱讀可以陶冶性情,也是終身學習的基石。閱讀既可豐富知識,更有助發展思維能力,拓闊視野,促進人文交流。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承辦的「70年70城聯讀活動」香港站,今日(9日)舉行「文化交流.好好閱讀」分享會,並啟動漂書活動,持續鼓勵青年分享好書,藉此加深認識香港與國家歷史文化。 是日分享會上,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好儀女士表示,該會每年均出版十本新書,涉及的範疇廣泛,包括國家發展、青年研究、文青讀物、青年輔導、專業進修、就業創業和温情小品等。她期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和漂書活動,吸引更多青年以書會友,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並養成不斷自學的習慣。黃女士感謝韜奮基金會的支持,讓該會能夠參與是項饒富意義的文化和慶祝活動。 資深旅遊業專家陳天恩博士在會上分享其閱讀心得,以及閱讀與他從事旅遊業和教學的親身經驗。他藉著推介兩本書籍,指旅遊是最好的教科書,並提出學習可以有多種模式,除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更著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甚至促進個人反思。他亦分享遊歷「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及城市的經驗,並以北京的先進創科發展和汕頭的機械人大賽等為例,鼓勵年輕人多到國內城市旅遊體驗,增廣見聞。 近20位參加者為年齡介乎16至20歲的本地學生。會上推介一系列題材多元的書單,供參加者選擇細閱,並以漂書形式,日後與更多青年讀者分享。有青年參加者以外交官李肇星所著的《說不盡的外交》,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十分有趣;當中提及中美關係與兩地人民生活背景不同相關,增加了他對國際和外交事務的認識。 其中一位選讀《阿濃陪你讀唐詩》的參加者,表示該書外表很悶;但作者以簡約文字帶出詩句意境,好像真的陪伴著讀者細閱唐詩,讓她感到津津有味。而另一位選讀《香港旅俠》的參加者則表示,她居於港島,很少到新界北區;該書令她發現香港有更多好去處,加深自己對土生土長地方的認識。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韜奮基金會讀聯會的指導下,全國展開「文化行走,閱讀中國——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城聯讀活動」;香港站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承辦,首次舉行「文化交流.好好閱讀」分享會及漂書活動。
07/11/2019

青協公布「中學生情緒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受社會氣氛緊張影響情緒,學生開學至今仍然面對不少困擾。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公布「中學生情緒壓力狀況」調查結果。在2,685名受訪學生中,逾四成(41.7%)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表二],較去年(37.5%)高4.2%。除以往一般的學業壓力外,近四分一(24%)亦因「社會氣氛緊張」而感到擔憂[表四]。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至10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來自14間不同中學的2,685名中一至中六學生。同時,問卷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青少年的抑鬱情緒狀況。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1.4%)受訪學生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抑鬱徵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34.4%)、「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29.7%)、「睡得不好」(26%)等。雖然量表結果不足以判斷他們是否已患上抑鬱症,惟情況仍值得關注[表三]。   面對校園生活,受訪學生最擔憂首三項為「要應付測驗/考試」(53.6%),「成績未如理想」(51.9%)及「休息時間減少」(49.9%)。此外,接近四分一(24%)表示因「社會氣氛緊張」而感到擔憂;「朋輩間因對社會事件存在不同意見而引發衝突」(9.2%)及「被同學冷落/排斥/欺凌」(8.3%)亦成為部分同學的壓力來源之一[表四]。   被問到「期望學校提供甚麼情緒支援」時,最多受訪學生選擇首三項為「調適功課量,減低學習壓力」(68.9%)、「安排一些班際或級際活動,放鬆心情」(36.7%)及「提供安全的空間讓學生表達和調整情緒」(20.5%)[表六]。當對象由學校轉為父母時,受訪學生則希望「給予自主空間,讓我可自行解決問題」(45%)、「減少負面批評」(40.2%)及「放下主流價值觀,尊重我的想法」(31.5%)[表七]。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指出,受持續多月的社會事件影響,部分學生開學後,未能於短時間內調整自己的心情及學習進度,亦容易因外在環境影響而出現憤怒、恐懼、無力及沮喪等個人負面情緒。加上紛擾的社會氣氛及網絡資訊,青年往往需要花更大氣力,方能專注學習。   調查亦反映,青年需要在安全、自主的環境下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面對意見分歧,家長或老師亦要學習解開「我的意見一定比你好」的枷鎖,讓青年有思考及選擇機會;若認為他們的想法或做法並不可取,也應讓他們明白其擔心所在,並盡量透過協商形式共議「可行做法」,而並非以「唯一做法」來否定他們應對問題的能力。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20,43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上升4,000多宗;另有9,642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求助個案,當中以「升學」、「讀書壓力」及「朋輩關係」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女學生與朋友升讀同一所中學,但得知其家人從事警務工作後,擔心繼續維持朋友關係會受到牽連,共同成為被其他同學討厭或排斥對象。相反,她亦擔心疏遠朋友後令她孤獨無援。因此,不知如何自處的她感到相當困擾。   個案二︰    中四同學稱高中生涯很孤單,自己在精英班很大壓力,但家人並不了解,只認為精英班對她的文憑試有幫助。另外,由於學校每年均會替初中轉換班別,她認為難以結交關係鞏固的朋友,形容學習路上好像「孤軍作戰」,最近上學前更出現「缺氧、頭痛」等情況。   個案三︰    中學學生會成員,本反對一切暴力及破壞公物的行為,但擔心表達意見後會使內閣失卻支持,甚或被排擠,因此選擇掩飾立場,與同學一起叫口號。他指目前的分化氛圍令他覺得恐怖,壓抑想法亦讓他感到很大壓力及難受。   個案四︰    中四學生來電表示受到校園欺凌及排擠,缺乏同學支援,求助無門,情緒大受困擾。她曾透過Whatsapp向朋友表達對另一個同學的不滿,豈料有關對話卻被截圖流出,引起對方的不滿及反擊,哭訴形容「啲人日日都俾說話我聽,又人身攻擊我,究竟我做錯乜嘢要咁對我」,憂慮情緒亦讓她萌生逃學及傷害自己的念頭。   徐小曼引述調查結果指,部分受訪學生遇到壓力時,選擇「與別人傾訴以尋求解決方法」的百分比(30.7%),較去年同類調查減少6.5%,而選擇「在社交平台與人分享」(13.9%)則較去年有輕微上升1.7%。她指出,呈較多抑鬱徵狀的青年,傾向收藏自己的感受,或較容易選擇在社交平台與「同聲同氣」的人分享,形成「圍爐效應」。然而,他們在網絡中找到共鳴,並不等同於現實中也找到與自己連繫的人和話題;當他們缺乏有意義的連繫,便容易產生孤獨憂鬱的情緒,如長期忽視,將對身心發展構成負面影響,以及增加患情緒病風險。   徐小曼建議學校除了加強原有的輔導支援外,亦可組織一些團體紓壓活動,如球類比賽、身心靜觀活動及心靈打氣站等,讓學生可以紓緩繃緊的情緒。面對學業壓力,徐氏亦提醒學生保持參與正常興趣活動,包括體藝、文化、娛樂活動等,為自己製造喘息的空間。   為了提升社會關注及正視青年孤獨情緒問題,青協網上青年外展服務utouch將於11月9日(本周六)假荃灣南豐紗廠舉辦「Alone Together.孤獨星遊展覽」,透過不同的藝術表達方式展出青年的故事,亦會邀請 KOL 與青年分享如何面對孤獨,藉此鼓勵大眾以正能量面對。詳情可瀏覽網站utouch.hk。   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家長及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有關服務: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大專生情緒支援熱線「U Line」︰ 2777 030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附件一 「中學生情緒壓力狀況」問卷調查結果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