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14/10/2020

青協與保誠合作「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

青協與保誠合作「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 舉辦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及工作坊 提供面試服裝津貼助基層青年「疫」境揾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遏,青年求職面對艱鉅的挑戰;若遇到難能可貴的面試機會,宜多加準備。香港青年協會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保誠) 攜手合作推出「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透過一系列活動,協助青年多方面裝備自己,特設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及視像互動工作坊,分享視像面試技巧、行業資訊及面試貼士,以及為基層青年提供面試服裝津貼,協助他們「疫」境下更自信地求職。   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即日起至11月30日期間開放此求職平台,提供超過500個空缺,以資訊科技、社福、餐飲、物業管理、顧客服務及銷售等職位為主。網上平台特設一分鐘上班貼士,讓青年於正式上班前作好準備。   視像互動工作坊:10月22日及23日舉行,來自金融保險、資訊科技和社福行業的代表分享行業資訊和面試貼士,並有求職準備、職涯規劃、撰寫履歷和視像面試等主題分享,由專家親授撰寫個人履歷表技巧、如何突出個人專長及優勢、面試衣着及儀容等,當中設有互動環節讓參加者於視像平台上發問。   面試服裝津貼:活動將會向來自基層的青年派發400港元津貼購買求職面試服裝,名額高達250個。   保誠首席客戶及市場拓展總監吳詩雅表示:「保誠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的『成功在望』計劃經已踏入第六年,我們希望透過計劃協助青年規劃未來,實踐理想事業。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青年面臨求職困難。有見及此,保誠貫徹『用行動 成就您想』的理念,與青協即時啟動以網上視像形式為青年提供各項就業支援,藉此勉勵他們即使身處逆境,亦可積極策劃未來及裝備自己。」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鄺穎琦表示,該會「青年就業網絡」於疫情期間持續聯繫僱主,為青年發掘工作機會。她表示疫情下網上面試成為新常態,求職者的準備尤其重要。有曾進行視像面試的僱主反映,求職者在網絡連線、儀容及衣着均未如理想,影響獲聘的機會。她提醒年輕人不要因為視像面試隔着屏幕便鬆懈,「在求職的過程中,或許荊棘滿途,切記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做好準備,才能把握每個面試機會。」   歡迎有興趣參與網上青年就業博覽、視像互動工作坊的青年,於網站yen.hkfyg.org.hk/hfs2020登記,為求職作好準備,迎接每一個機會。
28/09/2020

青協本年度《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

青協本年度《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 古今「築」跡──從古建築認識中國文化 多元網上體驗學習助青年了解傳統建築特色   重温專題講座1︰初探中國古建築  簡介︰從中國古建築了解其特色、背景及科技,如榫卯、橫樑等 講者: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王煒文先生   重温專題講座2︰居者有其屋:香港廣府、客家傳統民居 簡介:認識香港廣府和客家的傳統民居建築特色,藉以了解其生活和習俗 講者:珠海學院歷史研究所哲學博士及電視節目《學是學非》主持施志明博士   重温專題講座3︰從古至今看古建築 簡介:認識香港法定古蹟評估,了解香港現存的公祠及圍,探討如何承傳古建築 嘉賓講者: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理事羅紀瑜女士   重温網上導賞團1︰古建築與現代人生活(曾大屋及屏山文物徑)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兼任導師及程尋香港創辦人溫子祺先生   重温網上導賞團2︰廟宇的建築意念(侯王廟、玉虛宮、洪聖古廟) 嘉賓:歷史哲學博士、大學講師、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   香港青年協會每年舉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鼓勵本地青年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國家不同領域的歷史文化與最新發展。今年以《古今「築」跡》──從古建築認識中國文化為主題,展開連串活動。今天(28日)舉行網上啟動禮、專題講座及問答比賽,本周亦會舉行網上導賞團、體驗工作坊、中式建築相片展等,歡迎公眾參與。詳情可瀏覽網站chinaweek.m21.hk。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出席網上啟動禮;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王煒文則在專題講座分享中國古建築的背景和特色。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該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至今已踏入第十年。今年以國家的古建築作為切入點,期望藉此促進青年認識中式建築所蘊含的深厚歷史與藝術價值,傳統文化的演變過程,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他感謝田家炳基金會的慷慨贊助,以及華人廟宇委員會、龍傳基金及一眾學者專家的鼎力支持。   《中國歷史文化周》由今天(28日)起一連七天,透過多元活動,提升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與欣賞能力。包括舉辦3場網上專題講座,認識中式古建築、香港廣府和客家的傳統民居建築特色;另設有網上導賞團,由歷史學家及導賞員介紹本港的中式建築和廟宇;而體驗工作坊將運用創意教育工具4D Frame、立體繪圖軟件Tinkercad等,深入了解榫卯的原理、四合院的背景及設計,以及中式古建築的力學結構。   青協自2011年開始,每年暑期前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活動,過去曾經以《百年中國》、《翰墨傳承》、《光影歲月》、《鐵路行》、《縱橫外交》、《起動體育》、《我要起飛》、《知味尋源》、《築橋互通》為主題。今年因受疫情及停課影響而延期舉行,繼續得到學校踴躍支持及參與。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7/09/2020

「青年創研庫」公布「優化彈性工作安排應對職場新常態」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7日)公布有關「優化彈性工作安排應對職場新常態」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1名本港青年中,逾四成受訪青年希望僱主安排「彈性上下班時間」(43.4%)、「壓縮工作周」(34.4%)和「在家/遙距工作」(20.5%)【表2】;整體傾向同意「彈性工作安排可以令員工平衡到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平均分為6.89分(0至10分計算,10為非常同意)【表3】;亦認為此舉可以更靈活地運用時間(69.4%)【表4】。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6月14日至22日期間,訪問521名20至39歲本港全職工作青年。結果發現,一些受訪青年的僱主於疫情爆發前,已實行「彈性上下班時間」(21.1%)、「在家/遙距工作」(12.7%)、「壓縮工作周」(9.8%)和「轉為半職工作」(5.8%)等【表5】;而在疫情期間,亦只有一成八(18.2%)受訪青年可以在家辦公【表6】。   不過,受訪青年理解「部分工種無法實行彈性安排」(45.1%),其次為「影響和顧客同事之間的溝通」(33.3%)和「資訊科技配合不了彈性工作的需要」(30.4%),令公司難以推行相關措施【表7】。他們亦認同彈性工作安排會增加公司的行政負擔,平均分為5.79分,略高於一半【表8】。   研究亦參考海外多個地方的相關經驗,並深入訪問本地多位專家,包括工商管理學者、立法會議員和企業代表等。他們均反映工種性質、管理困難等障礙,會令推行彈性工作安排出現困難,他們亦擔心網上溝通會影響服務質素、新同事的入職培訓和同事之間的協作,亦會直接加重企業的行政工作。   受訪專家普遍對本港立法推行彈性工作安排存有顧慮,認為現時受疫情打擊,社會經濟低迷,中小企面臨經營困難,短時間內難以投放額外資源推行彈性工作安排。有受訪僱主和商會代表亦指出,若企業缺乏充足的人力和財政資源去提升其配套,相關安排亦難以實行。   不過,受訪專家亦期望優化彈性工作安排,平衡僱主和僱員的需求,達至雙贏。有受訪商會表示,過去數個月,不少企業因應疫情實施了彈性工作安排,過程中探索了新運作模式的可行性;另就管理工作,如量度僱員的表現、確保僱員的生產力,以及如何制定彈性等,亦增加實踐經驗,有望就完善彈性就業安排提供參考。     青年創研庫民生組召集人陳昌堅引述研究報告指,本港大部分僱主一直未有為彈性工作安排做好準備,而在疫情的非常時期,能夠在家工作的受訪青年只佔少數,反映香港職場相對仍欠缺彈性。報告因此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優化「遙距營商計劃」,支援中小企業在疫情下可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亦為推行彈性工作安排增添多一點空間和動力。   該組成員副召集人廖美欣則建議當局檢視相關的勞工法例,進一步保障彈性工作安排下勞資雙方的權益。政府亦可分享各部門於疫情下帶頭推行彈性工作安排的經驗,並持續進行相關資料蒐集。該組成員司徒卓庭指出,政府應參考外地經驗,增設「僱員為本」的彈性工作安排衡量指標,增加政府推動相關政策的透明度。   該組成員潘芷荃及蔡朗賢認為,本港職場環境過去出現不少變化,尤其是經歷疫情的洗禮,家庭議會的角色和定位已經不合時宜,應予重新檢視。長遠而言,應擴大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涵蓋範圍,惠及年輕僱員。另外,政府亦可以在「家庭友善僱主獎勵計劃」中,為獲獎的機構提供津貼或稅務優惠,持續推動職場彈性工作文化,營造有利僱傭雙方的工作氛圍。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優化彈性工作安排應對職場新常態」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25/09/2020

「宏利悅讀滿Fun」網上工作坊 遙距共享閱讀喜悅

受疫情及學校停課影響,這大半年來,小朋友損失了不少學習及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宏利香港與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攜手推出「宏利悅讀滿Fun」網上故事分享及手工工作坊。由10月9日起一連三個星期五,宏利義工將會在網上以互動有趣的方式,與小朋友分享以健康、環保及正向思維為主題的中英文精選圖書、大玩有獎遊戲和一起動手做勞作,讓小朋友邊讀邊玩,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成功報名的參加者不但會收到精美圖書及DIY手工材料包套裝;為鼓勵小朋友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完成工作坊的小朋友只要連續閱讀30日並提交閱讀感想報告,更可獲得港幣200元書券以茲獎勵。宏利香港更邀請宏利香港首席行政總監戴明鈞,及著名兒童繪本作家及親子共讀專家菜姨姨作首兩場工作坊的特別嘉賓。活動既豐富又有益,你又豈能錯過?   宏利悅讀滿Fun活動詳情 日期: 10月9日—第一場工作坊(中文故事分享) 10月16日—第二場工作坊(英文故事分享,以中文解釋輔助) 10月23日—第三場工作坊(中文故事分享) 時間 下午3時45分開始(約一個半小時) 形式: Zoom 名額: 每場40人 費用: 免費 對象: 幼稚園及小學學生 報名表格: https://bit.ly/2Hm23Od 每場工作坊舉辦前兩星期開始接受報名 查詢電話: 2647 0744 (謝姑娘)  
24/09/2020

青協領袖學院全新營舍及康樂活動投入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未過大家要暫時留港和安全外出,如果想周末輕鬆一下,本港仍有很多好去處。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全新營舍現正投入服務,並設有多元的康樂活動及多用途場地設施。即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凡登記營舍住宿、康樂活動或租用場地,均可享半價優惠,歡迎公眾及團體預訂,詳情可瀏覽網站leadershipinstitute.hk。   青協領袖學院座落於前粉嶺裁判法院,一方面保留歷史建築特色,另方面配備嶄新科技,回顧法院及新界的變遷;全新營舍樓高兩層,套房可容納2至12人不等,合共85個宿位,每間套房設有無線上網、儲物櫃、獨立洗手間及浴室。營舍亦提供一系列特色康樂及訓練活動,適合親子郊遊、朋友聯誼、企業、學校及團體培訓等。   古蹟導賞︰ 認識前粉嶺裁判法院的建築特色、歷史變遷和設施。 粉嶺蹤跡︰ 前往粉嶺不同地方進行指定任務,了解區內的城鄉面貌。 團隊大冒險︰   透過不同任務發掘自我潛能,並掌握如何在群體生活中學 習團隊協作。   香港青年協會自2000年開始,已為本港超過15萬名學生領袖提供多元培訓、交流項目,以及開拓視野的機會。建基於多年的培訓基礎,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於2019年誕生;學院座落於別具歷史價值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經活化保育後,展現全新面貌,下設五個院校,重點培訓領袖技巧、提升傳意溝通、加深認識國家發展、開拓全球視野,以及推動社會參與。學院歡迎公眾參觀,並預訂營舍及多用途場地設施。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及營舍 優惠詳情 即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凡預訂青協領袖學院營舍住宿、營舍活動或租用場地,均可享半價優惠。 (一)           營舍住宿半價優惠 每個申請團體/申請人租用首兩晚營舍住宿可享半價優惠。每月可享用此優惠一次。 (二)           營舍活動優惠 每個申請團體/申請人可享半價活動或最多每人100港元的優惠(以較低價者為準)。 (三)           青協領袖學院場地半價優惠 每個申請團體/申請人租用青協領袖學院的場地可享半價優惠,上限為每天5,000港元。 *優惠受條款細則約束。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及營舍 資料便覽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座落於三級歷史建築、1961年啟用的前粉嶺裁判法院,距離港鐵粉嶺站只需步行8分鐘。學院全新落成的營舍樓高兩層,設有85個宿位,可供大家一起生活、工作和學習,在這個獨特的地方建立聯繫,包括深入認識鄰近的龍躍頭文化保育徑。   青協領袖學院設有多個室內及室外的場地設施供租用,可用作社交及商業活動。訪客亦可參與學院專業及多元化的領袖及團隊培訓,包括以混合實境技術製作的「文化偵探」,集文物欣賞及培訓於一身丶在前拘留室進行的「囚室解難」、在前二號法庭進行的「模擬法庭夏令營」、在數碼辯論演說廳進行的公眾演說等。     營舍套房類別 – 2人客房 (3間,包括兩間無障礙房) – 3人客房 (1間) – 4人客房 (9間) – 10人客房 (3間) – 12人客房 (1間)   收費 各類套房每晚由400港元起   營舍活動 設有古蹟導賞、粉嶺蹤跡、皮革工藝、筆觸素描、自製環保日用品、親子種植、養生瑜珈、團隊大冒險等活動,並為企業、團體及學校提供專業培訓   學院設施 – 三個會議室(由前拘留室改建而成) – 五個講室 – 不同種類的多用途活動室,包括:保育廊(前繳費處)、研習區(前裁判官辦公室)、數碼辯論演說廳(前一號法庭)等 – 營舍
14/09/2020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諮詢組織運作促進青年參與」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3日)公布有關「改善諮詢組織運作促進青年參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接受實地意見調查的524名受訪青年中,他們認為特區政府諮詢委員會在提升決策認受性(5.55分)、吸納專業意見(5.52分),以及促進市民參與(5.28分)的表現一般,略高於5分合格線之上(0-10分,10為最高)【表6】;另外,七成三(72.9%)認為青年參與能夠帶來改變【表8】。   研究指出,兩成三(22.9%)受訪青年考慮申請「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另有數個百分點曾申請(1.1%申請後獲委任,3.1%未成功)【表2】;他們主要想直接反映青年聲音(55.6%)或影響政策(54.2%)【表3】。   上述調查於今年7月4至8日期間,訪問了524名18至35歲本港青年。研究亦訪問3位專家和學者,以及18名青年個案;部分青年個案為不同諮詢委員會的現任成員。綜合青年個案觀點,他們認為年輕一代參與諮詢組織具有一定價值,包括給他們一個具理性討論、可向政府官員直接表達意見、對政府運作有更多認識,以及促進意見創新的渠道。   然而,調查發現,過半數(57.0%)受訪青年觀感中,青年在諮詢委員會中屬政治花瓶【表8】;雖然五成半(54.7%)認為特區政府重視青年參與,但不同意者亦佔四成半(45.2%)【表8】;在不考慮申請自薦計劃的受訪者(72.9%)中,部分原因是認為青年在當中的作用不大(25.9%)【表4】。有已獲委任的青年個案表示,有朋輩質疑他們所能產生的影響力;加上諮詢委員會較少向外界推廣其工作,容易令公眾視這些組織缺乏作為。   受訪青年認為,倘若政府官員能夠具體回應青年意見(6.16分),或邀請更多不同背景青年參與諮詢(61.5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當局吸納青年聲音(0-10分,10為最高)【表10】。   整體而言,受訪者對青年委員的表現抱有寄望,包括能夠積極發表意見(70.0%);善用個人網絡以收集青年意見(67.8%),或落區與青年進行討論(62.4%)【表5】。有青年個案意識到諮詢組織在吸納年輕一代聲音有其局限,因此期望青年委員能夠為青年多發聲。   不過,有受訪青年表示,假如參與諮詢組織,擔心時間難以分配,顧慮程度平均為5.49分(同樣0-10分,5分為一般)【表9】;有獲委任的青年個案曾因此放棄其中一個獲委任的機會,部分更坦言未知將來能否繼續付出時間參與。有受訪專家和學者表示,特區政府應向外界展示參與諮詢組織的成效;惟本港整體諮詢及法定組織缺乏高層次統領架構,亦不利諮詢委員會制度發展全盤策略。   青年創研庫「管治」組別成員林智浩引述研究指,本港諮詢委員會制度運作多年,而對上一次檢討工作距今已超過10年,本港社會在這段期間已出現不少巨變。他建議特區政府檢視諮詢組織的角色和定位,以充分發揮其對政府管治工作應有的功能,應對社會新挑戰。他亦指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須積極另闢途徑,讓更多不同背景社會人士參與諮詢,並透過革新思維和創新手法,提升當局廣納知識及吸納民意的效能,同時展現當局重視聆聽和回應民意的決心。   該組成員梁穎雯表示,受訪青年就參與諮詢組織的時間分配存顧慮,她建議持續推動職場公共事務參與友善文化,例如由具規模的企業牽頭,容許員工每月安排約4個工作小時參與政府諮詢委員會的會議,即約佔一般職位每月工時的2.5%,此舉相信有助加強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並提升機構形象。   該組另一成員梁愷俊補充說,研究反映青年對年輕一代諮詢委員會成員有寄望,他建議當局設增青年成員支援平台,提供聯繫和協助統籌等,進一步發揮青年成員的角色,另方面讓外界對他們的參與有更多認識,以深化青年參與諮詢組織的影響力。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改善諮詢組織運作促進青年參與」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0/09/2020

A decade of succes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cholarship supports local undergraduates to enrich themselves with cross-cultural I&T experience

The Scholarship is jointly sponsored and 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TC) and HSBC, and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25 exceptional undergraduate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such as medicine, physiotherap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 health, speech and hearing sciences and other science-related areas of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a pool of 163 candidates. All these outstanding awardees have gone through a highly competitive selection process and demonstrated excellence in their academic studies and possess a passion in I&T.    The 25 award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
01/09/2020

300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21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於8月29日舉行網上委任典禮。300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未來一年將持續學習核心技能,向旅客推廣本港的好客文化和旅遊特色,以盡東道主之誼。   青年大使將駐守本地各旅遊熱點,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旅客諮詢中心、海洋公園、大館、天際100香港觀景台、西九文化區等,負責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大型文化、娛樂及體育盛事,例如新春國際匯演之夜、香港馬術大師賽和長洲太平清醮等,向旅客推廣節慶文化。   青年大使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透過設計香港18區的深度遊路線,在線上及線下向旅客介紹本港旅遊特色,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獎項。新一屆青年大使中,有4位即將負笈外地升學;他們會在當地舉辦推廣香港及中華文化的活動,以吸引海外旅客訪港。   在網上委任典禮上,主禮嘉賓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先生、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以及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勉勵各位青年大使,為他們打氣。   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先生表示,雖然現時旅遊業深受疫情影響,,但青年大使可趁機裝備自己,做好準備迎接來港旅客,以繼續提升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他們的努力將會為旅遊業的復甦出一分力,令香港繼續成為深受旅客歡迎的城市。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推行20周年,一直深受青年歡迎。青年大使透過前線服務和體驗擴闊視野,學習不同技能,亦對香港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有更深厚的感情。他祝願青年大使在崗位上一展所長,並且有豐富收穫。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表示,他很高興再次擔任「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的榮譽顧問,並勉勵青年大使秉承師兄師姐的傳統,充滿熱誠,在疫境中發揮正力量,好好鍛鍊自己,為推動旅遊業復甦出一分力,繼續令香港成為最令人讚嘆的旅遊目的地。   在對談環節中,青年大使陳思盈分享說,首年參加「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時,重視擴闊社交圈子和服務體驗的追求,當累積了一定經驗後,對自己更有要求,希望在服務中尋求突破。在這五年間,她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前線服務,學習到領導、溝通及傳意技巧,並對工作操守、成長與機會等課題有所啟發,有助她日後從事教育的工作。「第一次就做好,每一次都做好,全時候也做好」是她多年來所領悟的智慧,亦成為她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青年大使梁馨琳則有另一番體會,她在疫情期間未能參與前線服務,但參與了一些在家服務如為書本《「郵」歷香港II》撰寫文章,透過文字介紹香港,活用自己擁有的技能,在有限的情況下推動香港旅遊業,而撰寫過程中亦增加她對本地文化的了解,對日後服務大有助益。她寄語新任青年大使努力發奮,在疫情下同樣精力充沛,積極參與活動。   另一位新任青年大使顧庭宇表示,他期待能親身向世界各地的旅客展現香港多面的魅力,並透過多元的培訓和服務體驗,提升軟技能及增加對旅遊業的認識,以更清晰的角度思考生涯規劃。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4,100名青年,服務時數超過41萬小時。他們透過前線服務,共同努力發揚好客之道,讓旅客感到賓至如歸。適逢2020/21年度是計劃推行20周年,標誌着其對旅遊業發展所作的貢獻,意義重大。今年計劃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啟迪青年禮待旅客的文化。詳情請瀏覽網站yas.hkfyg.org.hk。
27/08/2020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公布「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

近年有個別國家和地區將消遣用大麻合法化,令大麻成為具爭議的毒品之一。在本港,非法管有、吸食或販運大麻均屬違法行為,如青少年忽略其嚴重後果,可能會誤墮法網。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今天(27日)公布「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在647名受訪青少年中,近兩成(19.3%)受訪青少年表示曾吸食大麻【表5】,當中原因包括減壓(51.2%)、出於好奇(36%)、解悶(34.4%)等【表8】;另逾三成半(35.7%)誤以為大麻對大腦的傷害少過煙酒【表20】,情況值得關注。   上述結果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5月20日至6月30日期間,訪問647名本港10至35歲青少年。調查發現,表示曾吸食大麻的125人中,主要是透過朋友獲得大麻(87.2%),其次從網上購買(14.4%)【表10】。   青協西貢及黃大仙外展社會工作隊單位主任楊健華引述調查指出,部分青少年對大麻存在明顯誤解,包括︰「大麻對大腦的傷害少過煙酒」(35.7%)、「外國有部分國家推行合法化,所以大麻帶來的傷害應該不大」(32.6%)、不同意「大麻是毒品」(27.2%)等【表20】。另外,七成六(76.5%)受訪者認為香港對大麻的教育不足【表17】。   被問到對不同成癮物質的接受程度時,兩成七(27.7%)受訪青少年接受大麻,較其他危害精神毒品如可卡因(3.3%)、冰毒(2.3%)及氯胺酮(1.6%)為高,但較煙草(37.4%)及電子煙(38.2%)為低【表11】。結果亦顯示,近一成八(17.6%)誤以為大麻帶來的傷害屬於輕度;逾半成(6.2%)認為大麻沒有帶來傷害,可見部分青少年忽略大麻的害處【表12】。   調查亦發現,逾九成(92%)受訪青少年曾接觸大麻壞處的資訊【表15】;然而,亦有五成七(57.2%)曾接觸大麻好處的資訊【表13】,主要透過朋友(41.1%)、視訊媒體(35.1%)及社交媒體(31.9%)等【表14】。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指出,從調查結果所見,大部分曾吸食大麻,均為在學或在職的青少年,他建議學校、大專院校及職場應加強預防吸食大麻的教育工作,讓青少年更容易和方便接觸相關教育資訊,明白大麻與氯胺酮、冰毒及可卡因等同是毒品,對身體同樣造成損害,以及避免使用毒品處理生活上的問題。他解釋,青少年可從知識、情感及技能三個層面,了解大麻及其他毒品的法例和禍害,學習解難、決策、多角度思考、拒絕引誘,以及處理沉悶等技能。   他強調,大麻的禍害不容忽視,例如影響肢體協調能力、誘發精神病病徵、損害記憶和判斷力;長期和大量使用更會損害大腦發展和降低智力等,同時,吸食大麻未能有效減壓,反而有機會造成情緒大起大落,他建議青少年學習更多處理生活壓力及情緒困擾的方法,正確處理負面、不安及焦慮情緒。   此外,他亦建議運用更多在網上、社交及視訊媒體推廣預防教育,糾正失實的大麻資訊,並透過互動短片、圖像及短訊等創新方法,吸引青少年學習和認識。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2019年起,獲禁毒基金贊助,推行為期兩年的Project CHOICE「自選人生」社區健康教育計劃,向小學至大專學生、公眾以及高危、曾經或現正吸食大麻的人士提供網上至地上全方位的預防吸食大麻教育活動,推廣大麻禍害至社區各個階層。計劃社工透過網上社交和視訊媒體,進行網上外展和傳遞有關大麻的正確訊息。計劃亦提供個案輔導和抗拒大麻訓練,訓練參考美國地區性預防大麻策略,從知識、情感及技能方面,協助青少年健康發展,並提升抗拒大麻的意識,以減低吸食大麻或其他毒品的機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支援服務   網站         :ycpc.hkfyg.org.hk 熱線         ︰ 8100 9669 WhatsApp︰6131 2225     附件一  拒絕大麻錦囊 附件二《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