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21
青協「身心療癒靜觀計劃」 支援學生尋回內在平靜 保持精神健康 「青年工作者靜觀體驗培訓工作坊」現正接受報名 疫情肆虐期間,莘莘學子一方面適應各種上課模式,另方面長期宅在家導致親子衝突頻生,可能對未來感到無力與憂慮。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利希慎基金為策略伙伴及贊助的「身心療癒靜觀計劃」,過去一年透過「全健」(Wellness)和靜觀(Mindfulness)概念,以多元藝術手法及靜觀體驗活動,協助學生覺察自己及別人的情緒,並學會適當表達及調適。 上述計劃已為28間學校提供服務,包括131節學生工作坊、54節退修營、20節家長及教師工作坊,合共4,736位學生、家長及老師受惠。為了總結經驗和分享心得,「青年工作者靜觀體驗培訓工作坊」現正接受報名,歡迎有興趣的青年工作者(包括老師、社工及輔導員等)報名參與。 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單位主任陳汝輝表示,由前線學校社工的觀察所知,即使以往沒有行為情緒問題的學生,都可能基於家庭關係、經濟因素、學業壓力、社會氣氛等而出現缺課或情緒波動。學生往往受困於過去未能改變的經歷,或不斷想像無法預知的未來而引致焦慮,在混沌的情況下未能做好眼前的事務,日後又感後悔,造成困局。 他指出,上述計劃因應學生的特質、年齡、參與時間而調整活動的形式和項目,實踐「心安,世界安」(Peace in Oneself, Peace in the World)的理念,以照顧和接納個人情緒作起點,在內滋養覺察力和平安喜樂,是創造和平世界必不可少的一步。即使面對不同的心情,也能夠透過靜觀覺察,安住自己,與情緒共處,並了解自己的需要及準確地表達出來,而不必壓抑或以激烈的方式發洩。 根據參加者的問卷調查分析,超過九成半認同靜觀訓練能改善情緒管理的能力,覺察當下的狀態,幫助處理壓力和日常困擾。不少學生反映「訓練過程能夠靜心,放鬆自己,暫時不用想其他事情」,甚或專注於自己,能留意過往的習慣和想法。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輔導主任馬欣欣老師指出,上述計劃其中一項親子禪繞活動甚受歡迎,家長透露首次體驗到與子女在和平氣氛下一起做同一件事,終有溝通話題,有助重修關係。另外,有家長提及活動能令其發現靜觀可結合育兒方法,明白「如何愛自己,繼而面對自己的兒子」,體會到先關注個人身心健康,才能更敏銳察覺子女的情緒需要及作出有效回應。 退修營是該計劃的重點項目,以大自然和自我發現為主題,讓學生實踐靜觀,鞏固應用技巧,明白即使環境紛亂,都可以尋回自己的步伐,達到內心平穩。佛教大雄中學輔導主任文嘉儀老師認為,部份較悲觀或容易激憤的學生未必留意到變化,活動令他們學習專注和覺察當下情緒再調整狀態。她表示︰「在退修營前,我對幾個活躍而衝動的男生感到憂慮,他們平時需要很長時間才會安定,但見到他們能跟從導師一步步的指引進入深度放鬆,全班氣氛變得不一樣,亦見他們享受其中。這份平靜是他們一直希望擁有的。」 有參與的中學生指出,當天活動完結後,他難得地沒有用手機,而是趟在床上思考和回顧當日發生的事。靜觀能安靜自己,給予自己空間思考和整理。至於曾參與三日兩夜退修營的三所中學,學生填寫的前後測結果顯示,所有指數包括放鬆、平靜、與大自然的事物連繫、喜悅、內心安穩及安全感都有所提升。 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將總結經驗,舉行「青年工作者靜觀體驗培訓工作坊」,以助師生達到身心健康。歡迎有興趣老師、社工及輔導員報名參與。 青年工作者靜觀體驗培訓工作坊 日期:2021年10月29日(五)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香港北角百福道21號香港青年協會大廈25樓(鰂魚涌地鐵站C出口右側) 查詢及報名:香港青年協會學校社會工作組 23950161
19/10/2021
香港青年協會今天(19日)順利舉行第61屆周年大會,並由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JP出席主禮。該會續由溫文儀先生,BBS,JP擔任會長,陳維安先生,SBS出任副會長;義務司庫及義務秘書分別由蔡定國醫生,JP及馮玉麟博士出任。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先生於最新出版的年報中透露,該會來年的服務重點將聚焦連繫和培育青年,使他們能夠「自助亦助人」。他表示,堅信青年定能發揮作用,為解決香港許多社會問題,擔當關鍵角色。 何永昌又稱,該會繼續致力協助青年建立各種必備的未來技能,以及進一步推動青年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將在各式活動項目和該會轄下的物業處所、農莊和營地等,貫徹落實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之成為該會文化的重要一環。 青協亦公布該會創新獎之得獎項目,以鼓勵和嘉許青年工作者發揮創意,為青年服務進行創新實踐。冠軍為「uTouch x LevelMind@JC改造最緊要快企劃」,亞軍為「I-Leader 線上領袖培育課程」。 「uTouch x LevelMind@JC改造最緊要快企劃」由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和賽馬會平行心間 LevelMind@JC創辦,主要為18-24歲、曾於大專校園生活感到孤獨的青年,透過一系列改造課程讓參加者得到重啟第二次人生的機會,能夠連結自己和他人,以健康正面的身心重新展開和擺脫過去孤獨的校園生活。 「I-Leader線上領袖培育課程」由青協領袖學院創辦,去年停課期間為2,500多名中學生提供即時及快捷訓練,提升他們在新常態下的領導能力。課程包括線上學生領袖潛能測試(I-Check)、教育電子平台(I-Channel)、線上直播講座(I-Talk)、實時線上互動工作坊(I-Lab),以及線上團隊訓練 (I-Team)。 青協會員人數現已超過45萬,每年使用該會服務的人次超過600萬,另有逾25萬義工登記加入青年義工網絡。 —完—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08/10/2021
Facebook與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攜手於去年推出的「Instagram Academy」計劃已完滿結束,並於今天舉行結業禮展示各畢業生為不同本地傳統企業合作夥伴的數碼推廣成果。是次計劃共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培訓課程,招募和培訓了300名18至35歲的年輕企業家,由 Facebook 專家教授 Instagram 全攻略,從而提升數碼營銷效益。在培訓課程結束後,四位優秀畢業生獲邀參與第二階段爲期三個月的「傳承傳新」轉型計劃,利用課程中學到的數碼技能協助傳統企業在Instagram 平台上進行業務革新及拓展,令這些企業可以數碼化方式接觸不同受眾,推廣傳統業務。是次參與計劃的傳統企業包括 ditto ditto、佛記粉麵、公利真料竹蔗水及坪洲超記瓷器。 四位畢業生於結業禮上向 「Instagram Academy 」導師及香港青年協會代表分享計劃成效。「Instagram Academy 」評判團隊跟據整體計劃成效、目標市場及廣告策略與銷售目標一致性、內容撰寫、創意運用及實踐,及廣告工具運用、廣告預算規劃及成效四個準則評分。最後,由協助坪洲超記瓷器進行數碼推廣的畢業生周芷君獲得「數碼營銷卓越大獎」。 坪洲超記瓷器:畢業生Angel聯同「超記瓷器」合夥人Winus,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透過Instagram 專頁分享「超記瓷器」的故事。他們更在專頁舉辦了抽獎活動,讓得獎者獲得由老闆林太親自手繪的瓷器,並藉此宣傳「港彩」手藝。他們亦邀請了少數族裔參加手繪瓷器工作坊,並將活動點滴發布於Instagram上,彰顯無分語言界限亦能傳承「港彩」手藝。計劃結束,坪洲超記瓷器Instagram專頁的粉絲增加超過200%。周芷君憑此奪得數碼營銷卓越大獎。 公利真料竹蔗水:畢業生Evelyn 幫助公利真料竹蔗水開設了一個Instagram專頁,透過上載相片及更新限時動態,讓更多人了解公利的歷史及特色產品。Evelyn 更與老闆透過專頁舉辦了一場抽獎活動,讓得獎者獲得公利推出的一系列產品。活動成功吸引了超過190人參與,追蹤人數增長96.2%。計劃結束,公利真料竹蔗水Instagram專頁的粉絲增加超過1,900名、累積超過33,900 讚好。 佛記粉麵:畢業生Tracy為佛記粉麵開設Instagram 專頁,上載的帖文以精簡爲主,讓老闆Nelson在計劃完結後能更容易接手管理。爲增加宣傳效力,他們製作了一條IGTV短片,邀得網絡紅人Cynthia 黃可樂一同體驗製麵過程,期望讓更多人認識及欣賞傳統製麵手藝,觀看次數超過13,600次。計劃結束,佛記粉麵Instagram 專頁的帖子讚好人數增幅超過50%。 ditto ditto:畢業生 Chris 在與紙藝品牌ditto ditto合作期間,協助老闆 Donna 在 Instagram 專頁上宣傳品牌活動,透過建立具針對性的廣告推廣工作坊,並配合嶄新及具創意性的宣傳互動方法與年輕受眾交流,讓更多人認識及欣賞活版印刷,將產品帶到不同消費者眼前。
06/10/2021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發表新年度施政報告,就提出有關體育發展、文化藝術、創新科技、綠色及創意旅遊等,均與青年息息相關並有助促進青年未來發展,香港青年協會表示歡迎。其中涉及如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前海擴區方案及大灣區發展等,亦將為本地青年帶來更多創業、就業機遇和發展空間,該會期望疫情受控,盡早恢復正常通關,讓香港青年受惠。 該會於2014年與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三方發起成立「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培養具創新創業意念的18至45歲青年,於內地實踐創業計劃,並同時探索創新創業孵化器產業化發展的新模式。 今年2月由青協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先行者」,獲得民政事務局及青年發展委員會的青年發展基金轄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是《青創同行We Venture》旗下項目。上述項目申請反應熱烈,剛完成評審工作,稍後將公布12間成功獲選的申請者,為他們提供最高60萬港元資助及支援,亦會到內地考察初創基地,增加與大灣區城市的聯繫,以協助青年開展業務。 施政報告亦提出建議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加強以地區為本的方法解決市民日常關心的地區問題,並為促進及支持青年發展提供一站式平台。香港青年協會認為,上述建議方向可取,且展現政府重視和聚焦青年發展及社區參與。該會期望建議若得以落實,可進一步鼓勵青年持續關心社區發展和需要,為改善民生積極建言獻策。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30/09/2021
青協「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 焦點項目「創科概念提案」公布結果 大專生研發膝關節炎預診系統奪冠 香港青年協會獲滙豐全力支持,推出「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從「理財能力」、「未來就業技能」和「創新科技」三大支柱,透過多元學習、實踐經驗和專業培訓,致力培育青年的未來技能,應付未來社會以至全球發展所需。由青協創意教育組舉行的重點活動「A.I. Future Tense」日前(18日)舉行創科概念提案,58支大專生隊伍構思了多項創新方案,其中CLAIRE Clinical AI Research隊伍,構思的「膝關節炎預診及病情管理系統」榮獲冠軍。 創科概念提案要求隊伍提交解決社會議題的方案,以提升青年的數碼技能和創新解難。10支入圍決賽隊伍運用科技,分別在醫療、教育或金融等行業提出創新概念,並與評審進行即時答問。滙豐集團企業可持續發展部未來技能環球總監招智輝、香港科技園公司策略夥伴副總監歐永奇、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創業家組高級經理楊匡明,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創新及創意)李健樂擔任評審。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創新及創意)李健樂表示,創科及社會創新項目之成功,除了具備相關的技術和知識,更取決於創業家精神。他樂見參與的大專生,在構思創新方案中發揮了抗逆應變、溝通協作等未來技能,並鼓勵所有參加者細心聆聽方案的用戶和持份者意見,持續改善方案,並勇於實踐社會創新。另外,各評審皆指參與隊伍水準非常高,即使各項目的發展階段不一,但認為大專生對創科充滿熱誠。 冠軍隊伍CLAIRE Clinical AI Research針對膝退化性關節炎預診及病情管理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比對用家資料及數據庫,以提供早期診斷。膝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亦可定期輸入生活習慣及病歷等資料,配合醫療報告結果及專科醫生診斷,評估病況以提供適切之治療;隊伍同時榮獲「最可行概念獎」。 亞軍隊伍Vera有見現時語言治療費用高昂,相關服務亦供不應求,因此,他們研發香港首個運用人工智能對語言障礙進行診斷及治療的系統,配合自然語言處理(NLP)、深度學習及大數據進行分析,為語言障礙人士提供便捷而有效的治療。 季軍隊伍Intelligent Design Technology為長者設計了健康機械人活力寶(Fitbo)。機械人配備視像鏡頭,以收集長者健康數據,例如體溫、心跳、代謝率及情緒等。活力寶更可帶領長者進行簡單運動,以改善長者活動能力。 另外,隊伍可選擇提交一條3分鐘的影片簡述意念。「最具創意獎」及「最佳影片獎」之得主為BeGreener。團隊提出共享可重用餐具服務,用家可利用餐盒上的RFID晶片及NFC技術,自行租借及歸還餐具,以減少消耗即棄餐具。 為培育更多學生能力與素質並重,青協創意教育組嶄新設計的協作解難平台co-solve.hk,設有多個情境模式和學習功能,為參加者開拓一個跨時區和地域的空間,組隊網上學習協作解難,從而裝備未來技能。平台可進行多種網上活動,包括互動展覽、設計思維工作坊等,歡迎學校使用,詳情可瀏覽網站 hkfyg.org.hk/futureskills。 青協「A.I. Future Tense:創科概念提案」得獎名單 獎項 提案名稱及概要 冠軍 CLAIRE Clinical AI Research 研發膝關節炎預診及病情管理系統 亞軍 Vera 研發語言障礙診斷及治療的系統 季軍 Intelligent Design Technology 為長者設計健康機械人活力寶 最具創意獎 BeGreener 提出共享可重用餐具服務,減少即棄 最佳影片獎 BeGreener 提出共享可重用餐具服務,減少即棄 最可行概念獎 CLAIRE Clinical AI Research 研發膝關節炎預診及病情管理系統
22/09/2021
受訪市民傾向欣賞本地娛樂創作,並認為有助提高港人身分認同 近一成半表示有興趣從事相關產業,其中以青年最顯著 分別逾三成認為本港優勢是充滿創意人才,局限為缺乏政府支援 建議成立文化局制定發展藍圖、正視業界對創作空間的憂慮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2日)公布有關「釋放香港娛樂產業的潛力」研究報告。是項研究所指的娛樂產業,是指歌、影、視,以及網上創作四個界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816名本港居民中,整體傾向滿意現時本地免費電視台的狀況,並欣賞廣東歌、香港電影和香港網上創作,平均分分別為6.12分、6.11分、5.95分和5.90分(0至10分,10為最高分)【表2】。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期間,訪問816名15至65歲本港居民。結果發現,整體受訪者傾向同意「本地娛樂製作最能代表香港的文化」和「本地娛樂製作提高我對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平均分分別為6.23分和6.01分【表3】。 研究結果顯示,近一成半受訪者表示有興趣從事娛樂製作產業(14.1%)【表4】,其中以青年佔最多【表5】。上述研究亦深入訪問本地多位學者和業界代表,有受訪業界人士指出,近年本地娛樂產業萎縮,導致業界流失了不少具有經驗的從業員,亦令新晉創作人缺乏實踐的機會,導致行業青黃不接。另有業界人士認為,坊間非正規教育機構的課程良莠不齊,缺乏監管,而正規教育培育出來的人才及其知識,與業界實際需要亦有很大落差。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最多受訪者認為「香港充滿創意人才」(33%)是本地娛樂製作的發展優勢,其次是「本地市民支持」(29%)【表6】。有關注本地娛樂製作的受訪個案表示,網絡平台崛起帶動獨立歌手有更多創作和演出機會。另有受訪個案則表示,香港的歌手現在獲本地市民大力支持,不但帶來各種商機,更令社會進一步接受青年投身娛樂事業。 至於局限方面,最多受訪者認為「政府缺乏對產業的支援」(31%),其次是「本地娛樂製作太商業化/單一化」(26.2%)【表7】。另外,研究結果亦顯示,受訪者傾向同意「政府不重視香港娛樂產業的發展」,平均分為6.09分【表8】。有受訪業界人士指出,政府為本地娛樂產業提供的整體支援相對其他地區不足;其中對流行音樂和網絡創作界的資助相對較少,而資助計劃的申請機制對獨立或新晉創作人亦存在不公。有受訪學者指出,內容產業是一個地方重要的軟實力,值得政府投放資源大力推動發展。 同時,有受訪業界人士亦擔心,《2021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審議倉卒,令業界和投資者對法例的條文和演繹不清晰,日後或因而自我審查,窒礙了業界的創作空間。 青年創研庫民生組召集人陳昌堅引述研究報告指,本地娛樂產業發展潛力鉅大。多年來香港的文化事務一直分散由多個政府部門處理;在沒有專責架構統領及推動的情況下,娛樂產業一直缺乏宏觀且具策略性的文化政策規劃,導致相關配套支援不到位。 他建議當局參考外地經驗成立文化局,以文化角度定位制定娛樂產業長遠藍圖,而文化局應至少具備下列三項職能,包括在諮詢架構內引入流行音樂和網絡創作界的代表;改善娛樂產業的資助計劃,為中小型的文創企業提供各種支援和優惠;以業界機構規管受資助的非院校教育課程,並透過資助社企計劃,延續人才培育的渠道。 該組副召集人廖美欣指出,創作空間是孕育文化藝術創作最重要的元素,為了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特區政府必須平衡業界與不同持分者的聲音,提供長期穩定的營商環境。報告亦建議當局正視業界對《2021年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的擔憂,更清晰地解說條文,以增強投資者對香港娛樂事業的信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釋放香港娛樂產業的潛力」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5/09/2021
中秋象徵團圓和歡樂,適逢佳節來臨,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的青年義工安排了一連串社區活動,跟長者及基層家庭一起慶祝中秋節,活動包括於多個周末上門探訪,遊覽無限極廣場的舊中上環特色市集等地方,一起重溫香港情懷;青年更為每位參加者送上中秋福袋和手製燈籠,為節慶添上快樂回憶。 義工Natalie由中三開始加入「鄰舍隊」青年義工行列,至今已累積逾四年經驗。原來她在小學時是服務使用者,參與過青年空間的活動後覺得很有趣,遂於中三加入義工隊,其後在大學選科時亦選報社工系,矢志服務社會。 而 AuAu在機緣巧合下成為義工,更感染了身邊許多朋友一同加入,經常抽空探訪長者、舉辦興趣班、到訪社區等。Natalie坦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使看以微不足道,也希望為社群出一分力。AuAu亦提到:「探訪長者的體驗讓我有機會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令我重新學懂關心親人,幫人同時自己也獲益良多。」 其中一位參加者妹卿婆婆是一位可愛善心的天使,她常以幫人為樂,現年78歲的她仍常常參與地區活動,對青協「鄰舍第一」的青年義工更是有讚無彈,「這班年輕人對長者十分友善,還耐心地教我使用智能手機跟在加拿大的家人視像聊天。」疫情期間,青年義工不僅替長者購買生活用品和餸菜,並會定時致電長者,有需要的話會安排上門修理家電。 另一位參加者郭太最初因尋找課託服務而認識青協,之後開始參與活動。由於居住地方比較遙遠,她一家甚少到中上環,今趟親子活動,全家盡興而歸,小朋友更在無限極廣場嘗試了懷舊體重磅,感覺新鮮。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 今次「鄰舍隊」義工參與位於上環的無限極廣場「月照.愈亮」關愛社區活動,希望帶出「共建快樂社區」的訊息;燈籠義賣由即日起至9月21日舉行,每賣出一個燈籠,無限極廣場即捐出50港元予青協「鄰舍第一」購買及製作福袋,再轉贈其他有需要的基層人士。
31/08/2021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2021/22香港青年大使計劃」,於8月28日舉行網上委任暨頒獎典禮。275位青年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未來一年將持續學習核心技能,向旅客及市民推廣好客文化和本地旅遊特色,期望帶動社區旅遊氣氛,推動旅遊業復甦。 青年大使將駐守本地各個旅遊熱點,包括香港海洋公園、展城館、天際100香港觀景台、西九文化區、鴨靈號等,負責接待訪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旅遊推廣盛事和攤位活動,推廣香港的節慶文化。 青年大使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香港的文化、古蹟和綠色旅遊,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獎項。新一屆青年大使中,有13位即將負笈外地升學;他們會在當地舉辦推廣香港及中華文化的活動,以吸引海外旅客於疫情緩和後訪港。 在典禮上,主禮嘉賓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女士、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以及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勉勵各位青年大使,為他們打氣。 旅遊事務專員沈鳳君女士表示,縱使現時旅遊業仍然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青年大使依然努力透過不同渠道,履行作為香港親善大使的工作,憑藉他們靈活的頭腦、豐富的創意、對科技的掌握,以及服務社會的熱誠,定能為旅遊業出一分力,令香港繼續成為深受旅客歡迎的城市。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踏入第21屆,一直深受青年歡迎。青年大使透過前線服務和同伴間協作,提升不同技能,亦增加了社區內的人情味。他祝願青年大使能展開一段與眾不同的好客旅程,更勉勵他們只要用心做好,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博士表示,他很高興連續第三年擔任「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的榮譽顧問,並鼓勵青年大使踴躍參與快將推出的「大城小區」──重塑西九龍活動,協助推動藝術文化地區遊,讓市民一方面重新體驗西九龍獨有的城市面貌,一方面重新發掘我們自己的家。 在對談環節中,三位「青年大使之最」分享了他們的好客故事。「最長情大使」蘇康樂自2002年加入「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至今,每年都會擔任不同的崗位,包括小組組長、香港青年大使聯盟幹事、活動籌辦及推行者。在這19年間,他樂於協助每屆的新任大使解決困難,並分享他在不同崗位的服務經驗,讓青年大使的服務工作一屆比一屆完善。蘇康樂表示,他本著「香港是我家」的精神參與計劃至今,期望更多人喜愛香港這個地方。 「歷年服務時數最多」青年大使李梓軒則於過去一年提供逾630小時服務,打破歷年服務時數最高的紀錄。他分享時表示,在「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經歷了五個年頭,每項活動均成就了今天的他,令他由昔日靦腆的小男孩,搖身一變成為別人可以信賴的組長,甚至是活動的核心籌備成員,當中的磨練成為他成長的催化劑。他寄語新任青年大使「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並勉勵青年大使不忘初衷,團結一致,傳揚香港特色。 另一位「服務時數最多」的2020/21青年大使蔡佩佩,於過去一年提供逾280小時服務。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成為了她的目標。除了參與網上培訓,她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幕前工作,例如在節慶攤位活動中表演樂器,更發揮藝術專長,教授訪客製作和諧粉彩畫作和迷你花牌。她希望來年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以組長的身份帶領新任大使發揮潛能,在「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發光發亮。 過去一年,青年大使為旅客和市民提供逾2.7萬小時服務;其中89位青年大使表現優異,在典禮上獲頒發金、銀、銅服務獎章。另一方面,為推廣香港18 區的旅遊特色,青年大使以分組形式拍攝深度遊短片,向海內外旅客和市民推廣,為未來旅遊業復甦作準備,當中3組更奪得「傑出計劃年獎」的殊榮(詳見附件)。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4,300名青年,服務時數超過44萬小時。他們透過線上線下服務,共同發揚好客之道,引領旅客和本地市民探索香港的城市寶藏。今年計劃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啟迪青年的好客及優質服務精神。詳情請瀏覽網站yas.hkfyg.org.hk。 2020/21香港青年大使計劃 「好客之道遍社區」推廣活動 ─ 深度遊短片 「傑出計劃年獎」簡介 第一組「大埔打卡挑戰」 青年大使:李俊鴻、李重賢、孫煦媛、莫穎璇、曾梓澄、黃靖詠、 黃耀基、溫楚詠、鄧穎欣、鄭桂豫、顧庭宇 青年大使把多個大埔的景點(即林村、香港鐵路博物館、富善街和文武廟)連成一條「打卡路線」,更在影片中親身示範各項打卡挑戰任務,以及細說各景點的特色(如林村的昔日面貌),期望以輕鬆的手法向旅客介紹大埔區的必到之處和箇中的歷史文化。「打卡」是旅行的必做事項,透過介紹不同的打卡位置,可鼓勵旅客及市民以互動有趣的方式遊歷香港鮮為人知的寶藏,享受一趟不一樣的感官視覺饗宴。 第五組「元朗原味道」 青年大使:江海燕、李月婷、林嬉瑤、張菀媛、許晅慈、陳亭妡、 陳秋蔓、陳詠琳、彭俊熙、葉蔚朗、廖雪瑩、鄭智清 青年大使以「元朗原味道」為短片主題,「原味道」的意思是元朗原始的味道,包括人情味,以及代代相傳的手藝和味道。短片中,大使介紹了錦上路跳蚤市場中既便宜又懷舊的商品,展現攤主與客人間的鄰里之情;亦透過介紹曾參與社區活化計劃的錦田壁畫村,以及呼籲遊客避免對村民造成滋擾,帶出「可持續旅遊」的訊息。大使還採訪了兩間老字號店舖的老闆,包括老馮茶居及其奧 – 花生糖專門店,更親身體驗製作花生糖的各項工序,展現香港代代相傳的文化及情懷。 第十八組「悠遊島 ─ 大澳」 青年大使:甘焯茵、何依澄、何卓怡、余綽穎、呂衍澄、李詠祈、 林子淵、施婉瑜、倫栩穎、徐煒瑩、張恩瑜、張愷晴、 梁瑋淇、陳柏文、馮峻傑、蔡迪龍 兩位青年大使透過YouTuber拍攝旅遊Vlog的方式,以第一身角度讓觀眾輕鬆地跟隨大使的步調,認識大澳棚屋、漁村文化等旅遊特色。蝦醬是大澳的特產,亦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使特意採訪了蝦醬廠的負責人,有助傳承香港的飲食文化。
29/08/2021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優化方案,即將於新學年由中四級推行。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與領袖學院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9日)公布有關「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受訪通識科教師較其他科目教師在教學準備(2.49分,10分為準備得非常好)及教學信心(3.63分,10分為非常有信心)方面最為不足;同時也感到最大壓力(7.97分,10分為非常大壓力)【表2】。 上述研究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19日期間,以紙本及網上問卷調查方式,分別訪問了395名高中核心科目主任和975名初中學生;另深入訪談11名中學教師和3名中學校長。 在395名受訪教師中,他們均表示大致清楚了解相關課程改動,平均分高於6分(0-10分,10分為非常清楚)。惟在教材教案準備方面,中文科(4.80分)和通識科(2.49分)的平均分均低於5分(0-10分,10分為準備得非常好)【表2】。而受訪的975名初中生對各核心科目轉變的認知一般,平均分均低於5分的中位數(0-10分,10分為非常清楚)【表13】。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方面,研究指出受訪教師認為最大挑戰是缺乏詳細課程內容(67.7%)【表9】;並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最難教授的單元(72.9%)【表10】。另近七成半同意「新課程減弱學生多角度分析的能力」(74.0%)【表11】。 此外,受訪教師認為學習中文科需平衡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能力,平均分達7.72分(0-10分,10分為非常同意)【表3】;另認為優化課程有助提升學生欣賞文言經典作品的能力(50.6%)【表4】,但擔心會減弱學生的說話能力(61.4%)【表5】。 英文科方面,約一成多(10.8%)受訪教師表示其學校會開設實用英語應用學習課程【表6】;五成半會提供跨科目學習活動(55.4%)【表7】。數學科方面,超過四分一受訪教師所任教的學校會提供只修讀部分「非基礎課題」的選擇(26.3%)【表8】。 至於受訪學生,他們分別認為中文科寫作(52.2%)、英文科寫作(33.3%)和會話(32.8%)是最需要加強的能力【表14】。另受訪學生希望學校能舉行「體驗式學習活動」(55.7%)和「職場交流訓練」(40.0%)【表16】。超過四成半認為自己會選擇只修讀數學科「基礎課題」和部分「非基礎課題」(46.4%)【表17】。 就公社科三大主題單元,受訪學生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興趣,平均分分別為4.37,4.20和5.71分(0-10分,10分為非常有興趣),前兩項均未達5分的中位數【表18】。至於課程包含內地考察,受訪學生希望加入「與當地學生交流」(33.7%)和「了解創新科技發展」(32.0%)的元素【表19】。 有受訪校長反映,是次改動學校面對最大困難是整體課程規劃,涉及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的教師人手調配、通識科教師未來的職涯發展等。此外,受訪學生期望利用釋放的課時「豐富個人興趣」(45.4%),其次是「多參與體驗式學習」(34.4%)【表20】。 青年創研庫教育組副召集人林惠業認為,有關當局應為優化措施作更多宣傳和解說,讓社會人士明白改動理念及推行方式,並盡快為教師提供更多參考教材、教案及工作坊,以協助教師規劃課堂,加深其掌握將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的實踐;而考評局亦應盡快提供更多與課程指引一致的考評準則和示例,增加教師面對轉變的信心。 該組成員郭達生引述報告建議提升其他學習經歷及應用學習的認受性和課時,以及在疫情期間讓學校能彈性及善用多元化學習津貼。成員鄭煦喬則認為應設立恆常檢討機制,成員可包括教育局和教育專業人士,定期追蹤和探究課程的推展和成效,就未來如何進一步優化課程和照顧學生多樣性,作更長遠的規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