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 Page 27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Press Release

27/08/2020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公布「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

近年有個別國家和地區將消遣用大麻合法化,令大麻成為具爭議的毒品之一。在本港,非法管有、吸食或販運大麻均屬違法行為,如青少年忽略其嚴重後果,可能會誤墮法網。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今天(27日)公布「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報告。在647名受訪青少年中,近兩成(19.3%)受訪青少年表示曾吸食大麻【表5】,當中原因包括減壓(51.2%)、出於好奇(36%)、解悶(34.4%)等【表8】;另逾三成半(35.7%)誤以為大麻對大腦的傷害少過煙酒【表20】,情況值得關注。   上述結果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5月20日至6月30日期間,訪問647名本港10至35歲青少年。調查發現,表示曾吸食大麻的125人中,主要是透過朋友獲得大麻(87.2%),其次從網上購買(14.4%)【表10】。   青協西貢及黃大仙外展社會工作隊單位主任楊健華引述調查指出,部分青少年對大麻存在明顯誤解,包括︰「大麻對大腦的傷害少過煙酒」(35.7%)、「外國有部分國家推行合法化,所以大麻帶來的傷害應該不大」(32.6%)、不同意「大麻是毒品」(27.2%)等【表20】。另外,七成六(76.5%)受訪者認為香港對大麻的教育不足【表17】。   被問到對不同成癮物質的接受程度時,兩成七(27.7%)受訪青少年接受大麻,較其他危害精神毒品如可卡因(3.3%)、冰毒(2.3%)及氯胺酮(1.6%)為高,但較煙草(37.4%)及電子煙(38.2%)為低【表11】。結果亦顯示,近一成八(17.6%)誤以為大麻帶來的傷害屬於輕度;逾半成(6.2%)認為大麻沒有帶來傷害,可見部分青少年忽略大麻的害處【表12】。   調查亦發現,逾九成(92%)受訪青少年曾接觸大麻壞處的資訊【表15】;然而,亦有五成七(57.2%)曾接觸大麻好處的資訊【表13】,主要透過朋友(41.1%)、視訊媒體(35.1%)及社交媒體(31.9%)等【表14】。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指出,從調查結果所見,大部分曾吸食大麻,均為在學或在職的青少年,他建議學校、大專院校及職場應加強預防吸食大麻的教育工作,讓青少年更容易和方便接觸相關教育資訊,明白大麻與氯胺酮、冰毒及可卡因等同是毒品,對身體同樣造成損害,以及避免使用毒品處理生活上的問題。他解釋,青少年可從知識、情感及技能三個層面,了解大麻及其他毒品的法例和禍害,學習解難、決策、多角度思考、拒絕引誘,以及處理沉悶等技能。   他強調,大麻的禍害不容忽視,例如影響肢體協調能力、誘發精神病病徵、損害記憶和判斷力;長期和大量使用更會損害大腦發展和降低智力等,同時,吸食大麻未能有效減壓,反而有機會造成情緒大起大落,他建議青少年學習更多處理生活壓力及情緒困擾的方法,正確處理負面、不安及焦慮情緒。   此外,他亦建議運用更多在網上、社交及視訊媒體推廣預防教育,糾正失實的大麻資訊,並透過互動短片、圖像及短訊等創新方法,吸引青少年學習和認識。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2019年起,獲禁毒基金贊助,推行為期兩年的Project CHOICE「自選人生」社區健康教育計劃,向小學至大專學生、公眾以及高危、曾經或現正吸食大麻的人士提供網上至地上全方位的預防吸食大麻教育活動,推廣大麻禍害至社區各個階層。計劃社工透過網上社交和視訊媒體,進行網上外展和傳遞有關大麻的正確訊息。計劃亦提供個案輔導和抗拒大麻訓練,訓練參考美國地區性預防大麻策略,從知識、情感及技能方面,協助青少年健康發展,並提升抗拒大麻的意識,以減低吸食大麻或其他毒品的機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支援服務   網站         :ycpc.hkfyg.org.hk 熱線         ︰ 8100 9669 WhatsApp︰6131 2225     附件一  拒絕大麻錦囊 附件二《青少年對大麻的認知及態度》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0/08/2020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公布「青少年對失實資訊的意見」問卷調查

在資訊氾濫的時代,學懂事實查核(Fact checking)和處理假訊息尤其重要。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進行「青少年對失實資訊的意見」問卷調查。在受訪的2,259名中學生中,七成八(78.3%)認為愈來愈多失實資訊在流傳,當中以社交媒體(74.3%)為最多。逾七成(73.3%)重視消息內容是否真實和正確,惟兩成二(22.4%)會轉發未經證實的資訊【表一】。   上述調查邀請學校以自填問卷形式,於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成功訪問了本港21所中學的2,259名中學生,並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數據分析。調查顯示,四成(40.4%)受訪學生表示經常在社交媒體轉發文章、留言和表達意見;當他們懷疑資訊真偽時,半數人(50%)會請教家人、朋友或師長【表一】。   調查指出,當收到一則新聞,後來確定是虛假消息時,近半數受訪者選擇「不予理會」(48.4%)【表二】;而當收到一則新聞,起初以為屬實,轉發後才知道是虛假時,逾兩成(21.8%)選擇「不予理會」,其餘則會作出各種相應行動,例如通知寄件者、收件者,並作更正、向相關媒體檢舉等【表三】。   另外,過半數受訪青年(52.9%)會主動查核和求證有問題的資訊;當資訊被確定為假消息時,近七成(68.7%)認為應該被標示出來。調查亦發現,逾六成認為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媒介與資訊素養,包括具備接收、分析和製作各種媒介的知識和能力(68.7%),並應教授事實查核的方法(61.3%)【表一】。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女士表示,調查反映大多數受訪青少年重視資訊的真確性,並以懷疑態度思考其他角度及可能性,如有需要,更會主動向家人、朋友或師長請教。不過,亦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處理失實資訊的能力薄弱,他們甚少考慮失實資訊在社會上造成的負面影響,亦極少主動向相關媒體檢舉,間接助長這些傳聞在社會廣泛流傳,忽視傳播者的責任。   徐小曼指出,現今資訊之多令人應接不暇,家長、師長在辨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直接影響青少年的媒體素養。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長在媒體教育上的角色尤其重要。她建議學校在新學年,著重教授事實查核的方法,提升學生明辨思維的能力,培養網絡責任感;家長亦應把握契機,與子女一起分析資訊的正確性和可信度,並以身作則,如收到朋友轉發失實資訊,應提醒他們刪除及收回訊息,並作出檢舉。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推行「Project NET 新媒體素養提升計劃」,新學年將為學校提供線上新媒體教育服務,包括學生線上課程、網上互動劇場、教師線上培訓及網上媒體教學資源庫;另推出媒體素養桌上教育遊戲「網絡寶庫」,適合高小至初中學生的家庭使用。家長及子女透過遊戲,可體驗網絡的好處及潛在危機,包括虛假訊息、網絡欺凌、抄襲創作等問題,同時讓家長引導子女秉持慎思明辨、同理心及尊重原創等觀念,即使在現實中面對網絡困擾時,亦能迅速覺察及作出明智判斷。有興趣的家長可到媒體素養教育網medialiteracy.hk登記,即可免費取得「網絡寶庫」桌遊一套。   為進一步支援新媒體親職教育,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將於9月舉行「線上新媒體親職家長工作坊」,以協助家長拓寬網絡視野及資訊,學習如何適當地關心和引導子女,調解親子網絡衝突。   附件  青少年對失實資訊的意見問卷調查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7/08/2020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0」決賽順利舉行

由香港青年協會、教育局、香港科學館攜手主辦,並由創新科技署、香港科技園公司共同支持和贊助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0」(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 2020),旨在讓本地中學生感受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鼓勵他們運用科學頭腦應對現實的各種挑戰,積極培育年輕一代透過創新方法解決社會難題。本年度決賽於8月16日網上順利舉行,並頒發多個獎項予表現出眾的隊伍,以表揚其創意發明和研究成果。   經過隊伍多輪精彩的作品介紹及評判審慎的評分後,決賽結果最終麈埃落定。初中組(發明品)由荔景天主教中學的隊伍以「超能皮膚」勇奪冠軍,隊伍發明一塊能夠感受壓力、溫度等的人造皮膚希望幫助義肢及觸覺受損人士,而初中組(研究項目)的冠軍由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隊伍的「廢紙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贏得,隊伍研究出一種人工土壤用於耕種;高中組方面,則分別由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代表發明的「AR 愛心玩具識別學前讀寫障礙學童」,一個用來辨識讀寫障礙的遊戲應用程式(發明品)和新加坡國際學校代表憑著「新型藥物控釋系統:巧用碳酸鈣『微粒』」(研究項目),研究令口服藥物更易吸收,脫穎而出成為今屆冠軍。   今屆比賽收到超過200支隊伍報名,當中89支隊伍於初賽向評判展示作品,最後有21支優秀隊伍成功躋身決賽。決賽中隊伍需向由學術界、創科界及主辦機構代表等組成的專業評審團介紹其參賽作品及成果,今年更特別新增公眾即場問答環節,要求隊伍具有臨場應變和急才的能力,令整個比賽過程增添不少刺激感及趣味性。   香港青年協會理事會委員廖於勤先生恭賀得獎隊伍,並讚揚各學生於疫情下仍然積極參與,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與精神,向公眾展示各式各樣的科學理念和發明,以改善生活素質,促進社會創新,藉此造福人群。他寄語學生比賽後要保持好奇心,仔細提出假設,透過驗證,然後不斷的學習。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創新及創意)李建樂先生表示,該會創意教育組將推出更多與STEM教育相關的活動和網上工作坊,致力培育學生的創新解難、溝通協作等技能,迎合未來發展的需要。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0」由香港青年協會、教育局、香港科學館攜手主辦,並由創新科技署、香港科技園公司共同支持和贊助,比賽旨在提高青年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透過對科學和科技的探索,以及創新應用來激活他們的創意和科學頭腦,啟導他們的科技才能,並鼓勵青年投身科學和科技事業,為社會創新帶來創意點子。   有關得獎名單和作品的詳情,請參閱比賽網頁:hksspc.hkfyg.org.hk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0」得獎隊伍名單   初中組 發明品 獎項 學校名稱 作品名稱 冠軍 荔景天主教中學 超能皮膚 亞軍 順德聯誼總會胡兆熾中學 護體頭盔 (HPH) 季軍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一路暢通 優異獎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超級視場》 優異獎 中華基金中學 淡水上的浮動農田   研究項目 獎項 學校名稱 作品名稱 冠軍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廢紙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亞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植物脂肪酶抑制劑的研究 季軍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蛤環保塑料 優異獎 瑪利諾修院學校 反「豆」環境 優異獎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水質的生物標誌物   高中組 發明品 獎項 學校名稱 作品名稱 冠軍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AR 愛心玩具識別學前讀寫障礙學童 亞軍 迦密柏雨中學 生化蟹膠布 季軍 迦密柏雨中學 出皮走塑 優異獎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基於YOLO網絡實現的香港手語餐廳 優異獎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智能藥袋   研究項目 獎項 學校名稱 作品名稱 冠軍 新加坡國際學校 新型藥物控釋系統:巧用碳酸鈣「微粒」 亞軍 聖保祿學校 合成納米粒子分解亞硝酸離子和硝酸離子 季軍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利用雙重中國連環演算法快速產生格雷碼 […]
06/08/2020

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2020

人總有犯錯的時候,若要重回正軌,身邊同行者的陪伴和引導尤其重要。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今天(6日)舉行「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2020網上頒獎禮,表揚及嘉許他們勇於改過自新、重新振作;並以他們的經歷,勉勵青年奉公守法,建立正面人生觀。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頒獎典禮以網上形式進行,社會福利署署長梁松泰擔任主禮嘉賓;荃灣獅子會會長潘俊彥和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為得獎青年送上祝福及支持。8位曾經誤入歧途的青年,憑著自身反思、決心、毅力,加上家人、老師、工作伙伴、社工等與他們「同行」,以及社會的接納,他們能夠重回正軌,實在值得鼓舞。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表示,該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每年接觸近4,200多位青年,社工從中甄選值得表揚的青年參加「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今年計劃的主題是「同行者」。他透露,部分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犯錯、失望、放棄,繼而誤入歧途,幸得他們身邊一班「同行者」扶持和不離不棄,讓青年有改過機會。何永昌感謝懲教署與青協再度合作,提名合適青年參加;他亦感謝荃灣獅子會慈善基金的慷慨支持。   已經成為影音導師的朱輝(化名),年少時因為好奇及朋輩影響,開始接觸毒品。吸毒令他與家人關係疏離,身體機能受損,還被控以藏毒罪。戒毒期間,他開始接觸信仰並成功戒毒,更和朋友成立了一支專為社福機構和學校的拍攝團隊,並開辦攝影班,希望透過鏡頭,以生命影響生命,勸勉年青人。   19歲的小冰(化名)在父母關係破裂的環境下成長,她因為渴望得到愛而亂交異性朋友,令她飽受傷害。離家出走的一年,她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反思到不能再這樣傷害自己,決心改變。父親知道她不懂保護自己而感到心痛,對小冰循循善誘。小冰感受到父親的關懷,並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報答父親,珍惜自己。   本年度的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已經是第七屆,共有8位年齡介乎15至30歲的得獎者,部分青年曾經吸毒、或因不同的犯罪行為被捕,經過家人關懷及社工輔導,最終能夠重拾目標和建立健康人生。他們的故事結集成「重新出發」叢書,讓社會加深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成長需要。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熱線︰8100 9669 「青法網」︰ycpc.hkfyg.org.hk    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得獎青年簡介   朱輝 17歲時因好奇及朋輩影響,開始接觸毒品,吸毒令他與家人關係疏離,身體機能受損,還被控以藏毒罪。他在進行戒毒期間,接觸信仰,決心戒毒。   朱輝成功戒毒,更和朋友們成立了一隊專為社福機構和學校,拍攝和開辦攝影班的團隊,希望透過鏡頭,以生命影響生命,勸勉年青人。   阿志 自小喜愛足球,卻因一時貪玩,與朋友開始偷竊,更會互相比較,鬥多鬥昂貴,從中獲得刺激感及成就感。   直至偷波鞋被捕後,看到父母為自己求情及落淚的畫面,認為自己令父母非常失望,他感到非常後悔。於是決心改過,拒絕朋友偷竊的邀請,重拾正向興趣,並立志成為足球員。   阿龍 自小性格較衝動,在不良朋友影響下,開始參與偷竊,後來因在街上搶劫,被判入更新中心。   在還押期間,他體驗到失去寶貴自由的滋味。家人每天不辭勞苦前往探望及關心他,他切實感受到家人的關愛及支持,令他反思以前的違規行為,決心改過。   阿細 中一開始便參與壞份子的打鬥,更踏上吸毒之路,最終因藏有危險藥物而被捕及控告。在母親與哥哥的支持下,他選擇進入自願戒毒院所,決心戒毒。   在院舍中學習彈結他及夾Band,過程中學會與別人溝通,與家人的關係改善了不少。他為自己訂下目標,希望成為結他導師,教導更多年輕人。   阿仁 16歲開始受不良朋輩影響,參與販毒及打架,最後因一宗毆打事件被捕,還押壁屋懲教處。   還押期間,母親及婆婆對自己不離不棄,以及身邊好友和社工的支持,令他深切反省及決心改變。丞軒的轉變亦令母親抑鬱的情況有所改善,令他更加珍惜與家人的相處,也會多留時間與家人相聚及關心她們。   小冰 在父母關係破裂的環境下成長,她因為渴望得到愛而亂交異性朋友,令她飽受傷害。   離家出走的一年,小冰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她反思到不能再這樣傷害自己,決心改變。父親知道她不懂保護自己而感心痛,對小冰循循善誘。小冰感受到父親的關心,以正面改變報答父親,珍惜自己。   阿勝 自小流連街頭,經常找藉口不回家,更踏上吸毒之路。他因販運危險藥物被判入獄。家人不離不棄,並長途跋涉探訪,看見父母探訪時泣不成聲,感到十分心痛,決心痛改前非,希望成為弟妹的好榜樣。   懲教人員鼓勵他發掘自己興趣,於是在獄中學習了一門手藝。現時他已遠離了以前吸毒的朋友,並腳踏實地,增值自己及努力賺錢。   阿賢 小時候結交損友,醉心搵快錢,並參與販運毒品,16歲時因販運重劑量危險藥物被重判,並在懲教所度過了近7年的牢獄生涯。   沒有自由的日子,令他深切體會到自己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眼見父母每星期風雨不改探望自己,令他決心出獄後重新做人。在懲教人員及老師的鼓勵及支持下,他於獄中下定決心發奮向前,於獲釋時考獲學士學位。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3/08/2020

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The Finals of the 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2020 (GYSTB 2020), initiated by the Creative Education Unit of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was held online on August 1. With 92 shortlisted secondary school teams from Hong Kong and around the world, this was an exciting event, with presentations of innov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lutions to tackle every day challenges. Seven Hong Kong teams made it to the Finals, of whom two took home the Prize in their respective categories.   A “Study on the Anti-reflux ability of Chinese Yam using Novel Gastro-oesophageal Model” by […]
30/07/2020

The Youth I.D.E.A.S. announced its latest report on “Enhancing Support for e-Learning in Schools”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0日)公布有關「加強支援電子學習的發展」研究報告。在受訪的122間中學當中,使用電子教學的頻率,由正常教學日子的平均4.9分,升近2倍至新冠肺炎疫情停課期間的9.34分(以0-10分表達,10分表示極常使用)【表3】;而受訪中學生使用電子學習的時間,亦由正常教學日子的平均1.88小時,提升了2.5倍至停學期間的4.72小時【表4】。   受訪中學對教職員能有效進行電子教學抱有相當信心,平均分為6.61分;不過,受訪學生使用電子學習的信心則稍遜,平均分為5.63分(評分由0-10計算,10為非常有信心)【表5】。   上述研究於2020年3月23日至4月20日期間,以自填問卷方式,分別訪問了1,039名12至19歲中學生,以及122名校長或負責帶領學校推行電子學習的學務主任;研究亦歸納多位專家和學者意見。研究發現,在推行電子學習時,最多受訪學生面對的困難是缺乏學習氛圍(60.4%),其次為難以專注學習(56.7%)及影響學習成效(46.8%)【表6】,反映營造學習氣氛尤其重要。   停課期間的電子教學亦為教師帶來不少壓力,平均分為6.43分(評分由0-10計算,10為非常大)【表7】。就能力評價方面,近三成四(33.6%)學校認同教職員未能有效管理學生進行電子學習的進度;亦有近三成(29.5%)認為教職員對使用電子工具教學有困難【表8】。可見教職員在使用電子工具和管理學生學習進度上均有進步空間。   調查亦顯示,超過八成受訪學校(82.8%)和近半受訪學生(47.5%)均認為電子學習的成功關鍵在於學生自主學習【表9】。另受訪學校認為在推行電子教學時,首要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9.7%)和增加教師培訓(69.7%),其次是提升學生的科技硬件配備(45.9%)【表10】。然而,八成受訪學校(80.3%)和過半學生(53.5%)認為電子教學未能取代實體教學,面對面的教學效能仍得到一定肯定【表9】。   是項研究亦邀請了5名專家和教育工作者進行訪談,有專家指出,教師培訓能令教師掌握各種電子工具,配合適當的教學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而考評制度局限電子學習的發展,未來應注重發展持續評估的模式,包括如何利用電子評估推動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興趣等,更充分發揮電子學習的優勢。   青年創研庫教育組召集人張樂芹指出,疫情停課為電子學習揭開新的里程碑,而電子學習亦是未來大趨勢,混合式學習將變得普及,規劃電子學習的未來發展十分重要。他引述報告建議教育局成立專責小組,全面檢討現時課程及評估制度,特別是新高中課程與電子學習的相容性,規劃第五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結合創新科技的發展等元素,為持續推行電子學習提供切實措施。   該組成員黃希愉則建議當局減少現時教師課節,加強教師培訓,支援教師具備足夠空間規劃電子教學和接受電子教學培訓,把電子教學層次由「如何使用」提升到「如何使用得好」;並建議當局增設資訊科技統籌主任編制,在學校統整的層面加強支援,推動電子教學。   該組成員鄭煦喬認為,學校可使用電子學習平台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善用平台功能分析學生學習數據,評估學習成效。另成員李家瑋指出,針對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可能缺乏電子裝備及相應支援,各持分者包括學校、政府、企業和非政府機構可互相配合,提供恆常援助。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完-   附件「加強支援電子學習的發展」調查結果 報告全文
25/07/2020

網上直播「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總決賽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很多活動均移師網上舉行,造就更多海外與本地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首創「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2020」(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GYSTB 2020),鼓勵學生運用科學知識,以創新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經評審後,本地及海外共93支中學生隊伍,將於8月1日舉行網上總決賽,歡迎公眾網上觀看和打氣。詳情可瀏覽網站ce.hkfyg.org.hk/teachers-zone/competition/gystb。   是次比賽吸引了愛爾蘭、韓國、墨西哥、卡塔爾、俄羅斯及土耳其等22個國家及地區共122支中學生隊伍報名,當中約七成隊伍曾在地區或國際科學比賽贏得獎項。經過專業評審團的評選後,93支中學生隊伍成功入圍總決賽,競逐成為首屆「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冠軍得主。去年曾於「香港學生科學比賽」中獲獎的7支隊伍亦代表香港參與賽事,務求創出佳績,為港爭光。   所有參賽隊伍由不多於5位、相等於本港中一至中六級別的學生組成,以社會創新為共同目標,就物理、工程、生物及化學範疇進行深入研究,或設計創意和實用兼備的發明品以解決社會問題。各隊伍於總決賽當日,須向由學術界和業界組成的專業評審小組,介紹並展示其研究項目或科學發明品,施展渾身解數角逐冠軍寶座。   「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 2020」(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GYSTB 2020) 由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創辦,創新科技署為支持機構。比賽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國際舞台,向大眾展示科學研究或發明品,並從中獲得互相交流的珍貴機會,提高青少年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啓發他們的科技潛能,以創新思維協力解決社會問題。   「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 2020」總決賽網上直播 日期: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9時至下午4時30分 網站: ce.hkfyg.org.hk/teachers-zone/competition/gystb
21/07/2020

高中學生與馮浩賢網上談在武漢支援港人的抗疫工作

全港首座專為青年而設的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於7月19日舉行《香港200》領袖計劃先修培訓,40多位高中學生與香港特區政府駐武漢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馮浩賢透過網上交流,回顧武漢封城期間,其領導、聯繫及協助當地港人的抗疫工作,並分享領袖素質,迎接未來挑戰。   今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武漢封城76天,馮浩賢一直留在當地,協助滯留在武漢以至湖北省的4,200名港人。他回顧當時的工作包括︰建立緊急指揮中心、協調由香港運送藥物到武漢並分發藥物、解決當地港人的生活急需、張羅口罩及生產物料、包機回港等。   他透過是次經歷,特別提到團隊協作、危機處理和情緒管理等領袖素質的重要,「當時的確兩面不是人,由於人手有限,一方面接聽滯留港人的求助,查詢何時包機回港,另方面亦知道香港的客觀條件以至民情,均未有心理準備接收這批港人返港。」幸得到團隊的努力和跨部門協作,最終成功安排派出8班專機,把超過1,000名濟留港人平安送回,當中只有1人為隱性病患者。馮浩賢亦提醒學生不要有幸災樂禍的心態,如看見別人遭遇困難,應互相包容和提出協助。   不少學生在提問環節,對駐武辦的團隊如何管理情緒和士氣感興趣。馮浩賢解釋,當時大家對這病毒的認識不多,加上網絡世界謠言滿天飛,惟同事們都自願留守,團結一致,「自己要有正面的態度,忘我地做到最好。」他亦特別感謝太太的支持和體恤,沒有給予壓力,並笑言是次經驗令他「頭髮長了、血壓高了、體重輕了、皮膚差了。」   香港青年協會獲滙豐捐助,推出「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其中重點項目《香港200》領袖計劃由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主辦,每年選拔200名別具領袖潛質和抱有服務社會心志之青年領袖,提供一系列卓越的培訓機會,擴闊學員的國際視野,鼓勵他們持續為本港及國際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今年特意為參加者提供與未來技能相關的「硬知識」及「軟實力」培訓,協助他們肩負推動社會發展的任務。而領袖先修培訓讓有意參加《香港200》的學生,預先學習基礎領袖理論和掌握未來技能。詳情可瀏覽網站leadershipinstitute.hk。
16/07/2020

青協「DSE 27771112」公布「文憑試考生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受訪應屆考生放榜壓力偏高者比例創新高 逾半稱壓力在7分或以上高水平 六成六主要壓力為「對自己的期望」 最希望社會大眾能對應屆考生較寬容及諒解 青協DSE放榜支援7月20日起延長升學諮詢服務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1112」今日(16日)公布「文憑試考生壓力狀況」調查。在受訪的538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中,超過五成(51.6%)表示放榜壓力達7至10分的最高水平(1分為壓力最低,10分最高)[表五],人數百分比是自2012年首屆文憑試以來最高;逾六成半(66.2%)認為最主要壓力是對自己的期望[表三]。   青協「DSE 2777 1112」於今年6月27日至7月14日,以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成功訪問538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八考生(68.4%)以大學學位為升學目標 [表一]。如未能於聯招獲派心儀科目,近六成 (55.9%)會考慮報讀自資副學位課程,而選擇海外升學 (25.1%)及重讀或自修 (28.3%)的考生亦較往年多[表二]。   受訪考生表示最影響文憑試表現的因素為「對自己的期望」(60.4%),其他影響依次為「因疫情令學習支援減少」(51.1%)、「社會氣氛」(47.8%)及「因停課令課堂進度受影響」(45.7%) [表四]。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一年各種社會不穩定的狀況,包括疫情、停課、社會事件等,均直接地影響考生的應試表現。   放榜在即,考生最希望社會大眾對自己的支持/打氣說話是「對2020文憑試考生較寬容和諒解」 (46.5%)、其次是「你盡咗力就得㗎啦!」 (34.6%),以及「無論考成點,大家都會支持你!」(31.4%) [表八]。另外,六成六(66.2%)則最期望家長「默默地支持便足夠」、其次為「容許我自由地選擇未來的路向」(37.5%)以及「減少給予過高期望」(33.3%)[表十]。   應屆考生經歷極不平凡的一年。調查亦嘗試了解他們的感受,逾六成(63.9%)表示「因沒有謝師宴/畢業旅行/畢業禮,感覺自己的中學生活不完滿」,其次為「相較以往考生,前景較不明朗」(42.4%)[表九]。   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共有52,687名考生報考文憑試,較去年減少6.4%,亦是創2012年文憑試推行以來的新低。縱使考生人數不斷減少,調查指出,仍有逾四成(40.9%)考生因課程競爭大而感到有壓力 [表三]。另外,亦有考生認為,學校及社會大眾在疫情及社會事件期間,對考生的情緒支援或關注不足[表六]及[表七]。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尚有一星期便放榜,考生感到緊張徬徨,本來是很正常的情緖。然而,今屆考生的情況非常特殊,他們經歷社會動盪,到年初的疫情、文憑試延期開考等一連串事件,對情緒、健康、人際關係、正常生活均帶來莫大的衝擊。徐氏表示,應屆考生不單是應付一次公開試,更是參與了一場無法預期的「人生障礙賽」,當中帶著不安、不忿和身不由己等複雜的情緒。   對於考生家長來說,他們的憂慮也同樣值得關注。是次調查反映子女縱使明白父母的擔憂,亦希望他們心照不宣,表現平和。徐小曼建議家長諒解子女忐忑的心情,遙距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在適切的時間陪伴和關心,無論成績怎樣,都支持自己的子女。   青協「DSE 27771112計劃」由6月1日至7月13日共接獲2,184宗求助個案,以下是部分求助個案情況。   個案一 考生表示十分緊張,害怕自己成績未如理想,因此問及多個副學位課程。考生表示有透過E-App報讀課程,並已獲得有條件取錄,但仍擔心成績未能符合取錄條件。他亦擔心課程內容與期望有落差,曾嘗試搜查課程大綱,惟選修科名稱未能令他理解課程內容,他曾致電院校查詢,但未有得到滿意答案。   個案二  考生以為疫情期間獨自溫習問題不大,但發現少了面對面的老師支援,而且學校提供的預錄網上教學不是實時形式,難以發問。考生的升學目標為高級文憑課程,而身邊的朋友則沒有特別升學目標,因此大家目標不一,較難一起溫習。   個案三 考生指疫情期間停課,老師教授考試技巧的機會減少,他亦不習慣網上教學模式。他認為今年面對文憑試不是考核課程知識,而是心態及自律的測試。他亦害怕因疫情或停課等種種原因,令文憑試失手不能入讀學位課程。   鑑於今年資助大學學額不變,而考生人數減少,徐小曼預期考生若符合聯招(JUPAS)科目的中位數要求,被大學取錄的機會仍高。她勉勵「應屆被時代選中的考生」,應相信自己在逆境中有能力克服重重險阻,從而培養出更高的韌性。面對疫情反覆,除了透過升學進修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硬知識」外,更應培養和深化「軟技能」如抗逆力、解難能力、情緒管理等,有助應付未來在職涯上的各種挑戰。   為了協助考生規劃升學路,青協「DSE 27771112」於7月20日至24日期間,特別延長放榜支援服務,包括加強2777 1112熱線服務,以及Utouch.hk網上輔導,讓考生和家長獲得即時的升學諮詢及情緒支援。此外,亦會於7月18日舉辦放榜打氣現場直播活動,邀請了人氣嘉賓與應屆考生玩遊戲、唱歌打氣,送上支持及祝福,鼓勵他們積極迎接放榜。   附件 「文憑試考生壓力狀況」調查結果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1112計劃」 DSE放榜支援服務 Whatsapp: 6277 8899 文憑試放榜期間,服務時間將會延長︰ 7月20至24日(上午10時至凌晨2時) 輔導專線: 2777 1112 升學網站: 27771112.hk Facebook: DSE 27771112 網上輔導: Utouch.hk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