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 Page 20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Press Release

05/06/2022

過半數受訪青年有回收習慣

青協 X可口可樂基金會推行「收『塑』達人大募集」社區教育及回收計劃 響應世界環境日   了解青年減廢回收情況 七成八受訪青年認為本港正面對塑膠回收問題,過半數有回收習慣 建議增設更多回收地點,多了解回收及再造過程,締造可持續發展生活   今天(5日)是聯合國的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旨在鼓勵全球提高環保意識和採取環保行動。香港青年協會(青協)與可口可樂基金會合作推行「收『塑』達人大募集」社區教育及回收計劃,其中一個項目是了解青年參加者回收習慣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255名受訪的參加者中,過半數人(51.4%)有定期回收膠樽的習慣[表5];兩成(19.6%)認為增設更多回收地點可加強此習慣[表8]。   自2021 年 11 月起,「收『塑』達人大募集」已在社區及校園舉行多項活動。是次問卷調查以網上自填形式,訪問了255名13歲以上的青年參加者。調查發現,他們每星期平均消耗至少639個膠樽[表4];七成八(78.4%)認為本港正面對塑膠回收問題[表1]。   此外,四成四(44%)參加者對身邊家人及朋友的回收意識感到正面[表3]。調查亦指出,增設更多回收地點(19.6%)、現金獎勵(17.3%)、了解整個廢塑膠回收及再造過程(15.1%)等,均可加強膠樽回收的習慣[表8]。   青協督導主任翁艷夢表示,從是次簡單的調查數據和前線觀察所見,青年的環保意識日益提高,惟減少廢物、廢物重用及回收習慣仍有改善的空間。她期望綠色生活由身體力行做起,也要從小培養和教育,才能愛護地球,攜手締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青協與可口可樂基金會推行「收『塑』達人大募集」社區教育及回收計劃,自2021 年 11月起,在社區及校園舉行多項活動,至今已接觸超過 1,000 名中、小學生,期望增加他們的環保意識,將塑膠回收融入生活之中。一系列的工作坊,讓學生體驗本港回收再造的過程。稍後更將收集得到的塑膠材料進行升級再造,重塑再新產品回贈社區。   附件    青協「Plastic Rethink Challenge收「塑」達人大募集」 問卷統計
01/06/2022

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2022, LIVE broadcasts on 10-12 June

The Global Y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wl (GYSTB 2022), organised by the Creative Education Unit of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will stage its Opening Ceremony, Finals and Awards and Closing Ceremony online from 10 to 12 June 2022.  
31/05/2022

青年義工活用數碼科技建「青協抗疫資訊 A.I. 機械人」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市民經常收到不同來源的抗疫資訊,如要核實是否合時和真偽,容易出現資訊疲勞,感到壓力。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及M21媒體空間,聯同50多位青年義工,獲小i機器人、阿里雲(Alibaba Cloud)、四方創意有限公司及Teamsoft Technologies Limited全力支持,成功建立並推出「青協抗疫資訊A.I.機械人」,詳情可瀏覽網站 hkfyg.org.hk/chatbot_pandemic_support。   「青協抗疫資訊A.I.機械人」為公眾提供快捷安全、可信和適時的相關內容。使用者透過線上問答形式,迅速獲得政府多個部門和非牟利機構的防疫和服務資訊,包括:社交距離措施、支援熱線、服務平台、檢疫安排等。   在這項目中,青協創意教育組與擁有人工智能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專業的小i機器人,以及善於應用科技方案的四方創意有限公司,攜手為青年義工提供有關建立和訓練A.I.聊天機械人的培訓,提升青年應用數碼科技的知識和技能,協助他們推行項目,為公眾和社區帶來適時的支援。同時,阿里雲則提供所需的雲端資源 (Cloud resources),透過穩定可靠的雲平台,保障其暢順運行。   上述服務項目暫定為期三個月至8月23日,期間青年義工定期更新抗疫資訊和資料庫,與各支持機構協力提升A.I.聊天機器人回應的準確度,並根據使用者的體驗情況,改善問答組合,支持公眾同心應對反覆的疫情。   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及M21媒體空間致力為青年提升數碼科技能,增強數碼科技的素養和實踐,並鼓勵青年運用科技和創意,回應社會議題。
29/05/2022

「青年創研庫」公布「『假新聞』─現況與應對的探討」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9日)公布有關「『假新聞』──現況與應對的探討」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740名本港青年中,六成六(66.2%,490名)在過去6個月內曾接觸過不實資訊【表2】,六成七(67.6%)認為不實資訊問題嚴重【表3】;被問到不實資訊出現的主因,最多受訪者認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53.0%),其次是「社會對立嚴重」(50.9%)【表4】。   上述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於今年3月10日至30日期間,訪問了740名15至34歲本港青年。結果發現,在曾接觸過不實資訊的490名受訪者中,超過八成(83.9%)表示在社交媒體或個人通訊平台接觸到【表5】;逾四成(41.2%)表示每星期至少一天接觸到【表6】;「政治」(74.1%)和「疫情」(73.3%)資訊是最常遇到的不實資訊【表7】;近三成(29.2%)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不實資訊轉發給他人【表8】。   研究結果亦顯示,支持和反對立法規管不實資訊的受訪青年比例相若,分別佔三成九(39.3%)和三成八(38.9%),可見受訪青年對立法方向有分歧【表9】。被問到對立法的顧慮,主要為擔心立法限制言論自由(71.8%)、擔心立法限制新聞自由(66.4%),以及擔心會出現濫用、濫權情況(53.0%)【表10】。   研究深入訪問本地5位專家和學者,他們指出近年本港社會趨於兩極化,經歷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的雙重挑戰,進一步加劇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助長不實訊息的傳播。他們並提出多項需考慮的立法細節,包括如何劃定違法範圍和界線、由誰判斷何謂假資訊、實際執行時會出現的爭議和困難等。有受訪的資深新聞工作者擔心,立法將增加新聞工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另有學者和事實查核專家指出,現時社會存在嚴重撕裂,官民之間缺乏互信,嚴厲的立法措施會進一步增加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   調查又顯示,七成(70.8%)受訪青年表示會主動查核和求證懷疑有問題的資訊【表11】,當中只有兩成一(21.4%)人曾向本地事實查核機構查核【表12】。另外,九成(92.3%)認為媒體和資訊教育工作重要【表13】,但過半沒有接觸和參加過相關活動(67.6%)【表14】。   研究亦訪問了10名較頻繁接觸到不實資訊的青年個案,他們多表示沒有聽過或接觸過本地的事實查核機構,對機構如何運作、其中立性、資金來源及作用等感到疑惑。事實查核的風氣開始盛行,青年普遍對事實查核有基本概念,而本港新興的事實查核組織和機制在起步階段,青年對其認知不足。   青年創研庫民生組召集人陳昌堅和副召集人廖美欣引述研究報告指,「假新聞」問題指的是不實資訊泛濫的現象,以立法手段應對不實資訊在不同地方都極具爭議,參考海外經驗,他們建議立法規管原則應針對有害和非法的公開事實陳述、以非刑事化和非針對個人的方式、以及加強對大型網路平台監管,並作充分的立法解說和諮詢工作,醞釀社會對議題的討論和共識。   該組成員倪智承認為,不實資訊現象的成因複雜,立法以外應制定多方面策略,例如鼓勵和資助學術機構成立查核項目,推廣事實查核風氣,積極開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援事實查核機構的發展。成員司徒卓庭則指,應從教育層面著手長遠解決問題,建議當局制定培養全民媒體資訊素養策略,調撥資源加強中小學和幼兒教育的媒體資訊素養教育,增加教育工作者的相關培訓,並鼓勵非政府機構在社區開展教育項目,建立社會氛圍,培養市民使用及思辨資訊的能力。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假新聞』─現況與應對的探討」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24/05/2022

「2022/23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由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培訓和服務體驗,培育一批熱衷服務社會的青年領袖成為代表香港的親善大使,向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推廣香港的好客形象及旅遊特色,推動旅遊業的復甦及持續發展。「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現正接受報名,歡迎15歲或以上,於本地就讀、即將前往或正在外地升學的全日制香港學生參加,詳情可瀏覽網站 yas.hkfyg.org.hk,截止報名日期為6月30日。   入選的青年大使將於今年8月接受一系列技能培訓,內容涵蓋旅客接待、顧客服務、團隊合作、活動設計、導賞和五感表達技巧等,並著重帶領參加者發掘本地鮮為人知的寶藏,欣賞香港的另一面。去年,青年大使更有機會參與「香港‧大城小區」推廣項目,為遊客提供西九龍的導賞服務,推動本地深度遊,獲益良多。   青年大使接受培訓和獲委任後,會在周末及假日駐守各旅遊熱點,例如昂坪360、山頂凌霄閣、天際100香港觀景台、鴨靈號等,接待旅客及提供旅遊資訊。青年大使亦會參與旅遊盛事及攤位活動以推廣節慶文化,曾參與大型娛樂及「M」品牌體育盛事,包括新春國際匯演之夜、世界盃場地單車賽和香港馬術大師賽等。他們更會發揮創意和協作精神,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香港的文化、古蹟和綠色旅遊,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獎項。   青年大使李綽琳及李影淘參加計劃後別有一番體會。李綽琳說:「香港青年大使計劃一直透過與不同的旅遊景點和機構合作,讓我們站在最前線服務旅客及市民,從中學習不同的知識和技能,為未來作好準備。對我來說,最難忘的服務經歷必是「香港‧大城小區」推廣活動,讓我可以成為一位導賞員,向本地和少數族裔學生介紹西九龍的歷史建築、老字號,以至傳統工藝,帶動本地深度遊的氣氛,並從中鍛煉溝通及演說技巧。」   李影淘亦分享說︰「疫情影響下雖然海外遊客減少,但是我們多了機會接觸本地遊客,鼓勵他們重新探索香港。還記得參與本地大型盛事『嗇色園黃大仙祠百周年紀慶花燈廟會』及『渣打藝趣嘉年華』,我在活動中竭盡所能,敢於跟遊客溝通,成為一個有自信及準備好繼續服務社會的年輕人。」   擔任青年大使近兩年的李俊鴻,今年肩負起小組組長的⻆色,帶領新任青年大使組織推廣香港古蹟及文化活動。雖然籌劃過程困難重重,但他一直跟組員共同跨過難關,這都是他大學生涯中一段非常寶貴的經歷。他說:「回憶當初,我在服務香港的決心驅使下,加入了香港青年大使計劃這個大家庭,發揮專長,跟組員協力拍攝深度遊短片,捕捉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時刻,向觀眾介紹大埔區的好去處。由籌備到完成短片,每一步都力求盡善盡美,更贏得『傑出計劃年獎』的殊榮。」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培育逾4,700名青年成為殷勤有禮、對社會有承擔、具領導才能的新一代。展望未來,計劃會繼續透過一系列特色的義工服務,啟迪青年的好客及優質服務精神,引領旅客及本地市民探索香港的城市寶藏;同時,增加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和多元文化的認識。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簡介 「香港青年大使計劃」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培育逾4,700名青年發揚好客精神,累積服務時數超過460,000小時。青年大使所提供的殷勤服務,正好帶領旅客及本地市民發掘香港鮮為人知的寶藏,欣賞香港的另一面。   本計劃的參加者將於今年8月參與以下培訓活動,以學習有效推廣香港的知識及技能。完成培訓及表現理想的參加者將獲委任為香港青年大使。   —   專題講座:由專業人士主講香港的旅遊發展 —   實地考察:參觀香港各個與旅遊特色相關的團體或景點,涵蓋歷史掌故、文娛藝術、綠色旅遊等範疇 —   工作坊:一系列由專業導師帶領的服務技能工作坊,內容如旅客接待、顧客服務、團隊合作、活動設計、導賞及五感表達技巧 —   師友計劃:歷屆青年大使以「師友」身份與現屆大使分享個人經驗和閱歷 青年大使須於任期內(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參加以下其中一項服務計劃,向旅客及本地市民推廣香港,並傳揚好客和優質服務文化。   本地服務計劃 —   駐守景點服務:青年大使會於周末及假日在主要旅遊點駐守,向旅客介紹香港及提供旅遊資訊。大使曾服務的旅遊點包括香港旅遊發展局位於尖沙咀及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諮詢中心、香港海洋公園、昂坪360、啟德郵輪碼頭、山頂凌霄閣、時代廣場、海港城、元創方、香港濕地公園、西九文化區苗圃公園、前粉嶺裁判法院、天際100香港觀景台等。 —   參與旅遊盛事:青年大使參與攤位活動,以及城中文化、體育及娛樂盛事,向旅客及市民推廣節慶文化。大使曾參與的盛事包括新春國際匯演之夜、香港許願節、香港馬術大師賽、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國際華服節暨夫子廟會、香港七人足球賽、長洲太平清醮、香港龍舟嘉年華、市區中秋綵燈會、香港單車節、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世界盃場地單車賽、香港除夕倒數、鹽田梓藝術節、《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等。 —   組織活動:青年大使以分組形式組織活動,在社區推廣香港的文化、古蹟和綠色旅遊,並競逐「傑出計劃年獎」。   外地服務計劃 —   在留學當地向學校或社區介紹香港及提供旅遊資訊。 —   在學校或社區籌辦展覽及活動,推廣香港及中華文化。
21/05/2022

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2022

青年在成長路上難免遇到各種挑戰,若要克服困難,跨越障礙,保持「正能量」尤其重要。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今天(21日)舉行「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2022頒獎禮,表揚得獎青年勇於改過自新、重新振作;並以他們的經歷,勉勵青年奉公守法,建立正面人生觀。   今年頒獎禮以網上及實體混合模式同步進行。香港警務處處長蕭澤頤,PDSM擔任主禮嘉賓;荃灣獅子會會長施禮賢,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為得獎青年送上祝福及支持。8位曾經誤入歧途的青年,憑著自身反思、決心、毅力,加上家人、老師、工作伙伴、社工等與他們同行,以及社會的接納,他們能夠重回正軌,實在值得鼓舞。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致辭時表示,該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每年接觸近4,700多位青年,社工從中甄選值得表揚的青年參加「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今年該計劃的主題是「激活正能量」,希望藉著分享青年的真實故事,讓大眾了解他們在逆境中失去正能量的遭遇,並可幸在跌倒後,得到身邊人的正面影響,重拾生命意義。何永昌感謝懲教署與青協再度合作,提名合適青年參加;並感謝荃灣獅子會慈善基金多年來的慷慨支持。   翔仔(化名)初中時與不良分子為伍,後因一時貪念及衝動犯了偷竊罪,他對自己感到失望,亦覺得愧對家人,立下決心改過,讓父母可以安心。翔仔接受警司警誡後,明白重覆犯錯的後果是十分嚴重。他參與社工安排的運動訓練,現時更由參加者轉為跑步訓練導師,讓他反思到自己也可以為別人出一分力,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阿新(化名)把吸毒成為他逃避問題及處理壓力的方法,日夜顛倒的生活,成了他的避風港。終於一次闖禍後,發現原來世界有很多不一樣。他發現自己有改變的能力,發現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發現分享自己感受看法的重要與不同。父母看見了他的努力及改變,現在已遠離所有惡習,換來是責任感的提升,有規律的生活。他正朝著工程師的夢想前進努力。   本年度的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已經是第九屆,共有8位年齡介乎16至26歲的得獎者,部分青年曾經吸毒、或因不同的犯罪行為被捕,經過家人關懷及社工輔導,最終能夠重拾目標和建立健康人生。他們的故事結集成「重新出發」叢書,讓社會加深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成長需要。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熱線︰8100 9669 「青法網」︰ycpc.hkfyg.org.hk   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2022得獎青年簡介   翔仔 初中時與不良分子為伍,後因一時貪念及衝動犯了偷竊罪,他對自己感到失望,亦覺得愧對家人,立下決心改過,讓父母可以安心。   他接受警司警誡後,明白重覆犯錯的後果是十分嚴重,並透過參與社工安排的運動訓練,現時更由參加者轉為跑步訓練導師,這讓他反思到自己也可以為別人出一分力,幫助身邊有要的人。   智聰 年少時受到金錢及物質誘惑,並在不良朋輩的唆使下,鋌而走險,販運毒品,及後被捕及判入教導所。   母親不辭勞苦到哥連臣角懲教所探望,讓他深深感受到家人的愛。服刑後,他明白到腳踏實地的重要,現時他在建築業上憑自己的汗水賺取一分一毫,為著開創食肆的夢想而堅持。   嘉欣 昔日是一個衝動、容易暴躁的人,不懂控制情緒,遇到不如意的事常以暴力解決,最後因一次傷人而被判入更生中心,從而改寫她的人生。   她母親風雨不改的探望令她感到被愛,亦成了她在更生中心改變的動力,從而更努力在中心內學習及尋找正向的解難方法。現在她已重返校園,向著將來的文憑試而專心上課及溫習,更重要的是她已學習到「冷靜」才是處理問題的關鍵。   Jade 自幼缺乏家庭照顧,自少已學習獨立生活,當身邊的朋友正在享樂的時候,她則為了衣食住行而憂慮。同時,她亦需要兼顧學業及工作,但她不但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定下清晰的目標,勇往直前。   在一次活動參與,她與一個國際護膚及化妝品牌結緣,從而找到自己目標,更獲聘為職員。此外,她亦開始計劃自己對設計及創作的夢想。   阿新 吸食毒品成為他逃避問題及處理壓力的方法,日夜顛倒的生活,成了他的避風港。終於一次闖禍後,發現原來世界有很多不一樣。   他發現自己有改變的能力,發現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發現分享自己感受看法的重要與不同。父母亦看見了他的努力及改變,現在已遠離所有惡習,換來是責任感的提升,有規律的生活。現時他正朝著工程師的夢想前進努力。   小明 在單親家庭長大,初中已接觸不同毒品,更走上販毒之路,最終被捕入獄,在獄中令他有很大反省,為了不再讓母擔心,決意立志重新做人。   現時他成功戒除毒癮,亦為自己定下清晰的目標,不再浪費光陰。他積極參與教會事工,透過山藝活動,以過來人身份及親身經歷去影響他人,實踐到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目標。   小妍 由於愛情蒙蔽了她的雙眼與內心,影響了她分辨是非的能力,受著男友影響,沾染到吸煙和吸毒的不良習慣。她漸漸與家人的關係變得很差,學業成績更大大倒退。   在一次意外經歷,她看清了一切。家人不離不棄,更讓她深切反省自己的行為。做自己,不要受別人影響和為別人改變。現時她希望成為化妝師,在家人的支持下,正於青年學院修讀化妝課程,亦將惡習一一戒掉,處事亦漸漸更為成熟,學習到忍耐及處理情緒的技巧。   阿軍 昔日他過著糜爛的生活,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日間努力扮演乖乖學生,晚上則騎著單車在公路上飛馳來尋找刺激及滿足感。不久在損友的影響下而沉淪毒海。   一次單車海外交流活動後,新的成功經驗令他察覺到要走另一條路,加上父親對他的不離不棄及鼓勵,令他可以重拾課本。除報修讀毅進課程之外,亦擔任兼職來繳付學費。他現已一改以往的惡習,為自己成為消防員的夢想而付出。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9/05/2022

Study on Hong Kong youth’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BA

HSBC and HKFYG release study on Hong Kong youth’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BA Professional ethics tops respondents’ self-assessed advantages, with lower score for digital literacy Students are most interested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ectors   HSBC and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Youth Research Centre today (19 May) published a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ong Kong’s Young People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respondents – 720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ve shown an interest in developing their careers in the mainland cit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GBA) – […]
05/05/2022

青協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

青協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 歡迎情侶或2人組隊報名,推動身邊人一起參與 「長跑夫婦」陳家豪與姚潔貞、「體壇夫婦」梁冠聰與郭海儀 以運動呼喚愛,跑步支持本地青年體育發展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方式或運動習慣都有所改變,如有身邊人在艱難中互相扶持,相信能增進感情。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歡迎情侶或2人組隊,以「相遇」或「陪伴」方式跑步,自行設定不少於5公里的跑步路線,期望連繫彼此,激勵對方。 線上跑「Stand By U2 RUN」即日起至5月20日接受報名。如在5月31日前完成跑步挑戰及上載跑步記錄至指定網站,便可獲得至少10項豐富「刻骨銘心戀戀金銀情侶或即將成為情侶套餐」禮品。是次項目收益將作為青少年體育發展之用,讓更多弱勢青年得到參與運動訓練及賽事的機會。 香港運動員兼教練陳家豪和姚潔貞以「長跑夫婦」身份報名今次活動,並以「陪伴」方式完成5公里的跑步路線。他們過去相伴跑過無數公里仍未停步,希望透過活動鼓勵大家支持本港運動發展,為更多年輕運動員提供資源。他們同聲表示︰「今次活動可以將跑步當拍拖,路線輕鬆之餘又能幫助本地體育發展,絕對是一舉兩得。」 「體壇夫婦」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員梁冠聰和太太郭海儀,平時亦十分關注本地運動發展。他們認為這活動可激勵自己與另一半共同努力,「今次跑步有共同目標,向同一方向進發;感覺2人一起跑,可以走得更遠,就像人生一樣。」 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致力於社區推廣熱愛體育運動的氣氛,鼓勵青少年以團隊運動,培育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帶動社區體育發展。同時亦透過不同主題的體育活動推動社區服務,讓青少年以體育連繫社區。線上跑「Stand By U2 RUN」詳情可瀏覽網站cts.hkfyg.org.hk。
13/04/2022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公布《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報告

隨著立法會通過吸煙修訂條例草案,特區政府刊憲將於4月30日實施相關法例,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今天(13日)公布《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完成問卷的1,025名青年中,逾二成二(22.2%)受訪青年曾吸食電子煙,一成半(14.8%)為電子煙現時使用者【表1】,他們誤以為電子煙的危害和成癮性不及傳統香煙,情況值得關注。   上述調查於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1,079名本港11歲至28歲的青年,共1,025名青年完成問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引述調查指,近一成半(14.8%)受訪青年表示過去30天曾吸食電子煙【表2】,較2019年一項相類近研究的4.8%有顯著上升。   調查亦發現,部分青年對電子煙觀感偏向正面,認為吸電子煙是愉快的(13.2%)、享受的(12.2%)、滿足的(12.1%)等【表3】。部分青年甚至對電子煙存在誤解,例如誤以為電子煙對身體危害比傳統香煙少(20.8%)【表4】,以及認為電子煙成癮性低於傳統香煙【表5】。   有吸煙習慣的受訪青年(285人)表示,主要從朋友(59.6%)、便利店(55.8%)、士多(45.3%)、超級市場(24.2%)和同學(22.1%)等獲得煙草產品【表6】。雖然有近七成七(76.7%)整體受訪青年曾接觸吸電子煙害處的資訊【表7】,亦有近兩成四(23.6%)曾接觸其好處的資訊,主要渠道包括︰社交媒體(42.9%)、校園(37.5%)、朋友(30.8%)、視訊媒體(28.7%)及網頁(24.6%)【表8】。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李少翠表示,預計政府實施相關法例後,市面未必容易買到電子煙或相關產品,部分商家可能轉到青年較多瀏覽的社交媒體或網上銷售,她建議當局加強網上巡查,以打擊不法之徒,並呼籲仍有吸食電子煙習慣的青年,認清這些新興煙草產品對身體的損害,戒掉吸食香煙的習慣,有需要時應向醫生或社工求助。   她建議從學校開始加強預防吸煙教育,由青年對吸煙行為的態度、個人想法及自制能力三方面,建立正確健康觀念,尤其在辨別網上不良資訊及免受朋輩影響,加強青年抗拒誘惑的能力。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表示,單位過去一年在街頭曾接觸約100名曾吸食電子煙的青年,只有約百分之五有戒掉意欲。據前線社工觀察,青年吸食電子煙主要是出於好奇、被電子煙的外型及味道所吸引、誤信電子煙能幫助戒煙或不會上癮等。以下是「Be Smart Youth青年健康生活計劃」接觸到的青年個案。   個案一︰24歲阿熊,17歲開始吸食香煙。自2018年香煙價格上調後,有感香煙昂貴,故改吸食電子煙至今。阿熊主要透過網上渠道購買電子煙,認為新修訂法例未有對他有太大影響,暫時亦未有戒煙的想法。   個案二︰23歲阿比,已吸食電子煙3年,初時因好奇及電子煙有不同味道而吸食。由於身邊朋友都有吸食的習慣,他想到可從中獲取薄利,故在內地尋找供應商,協助朋友代購。他認為新修訂法例主要規管實體或較大型的網上商戶,不太擔心自己的銷售方式受影響。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鍾嘉健醫生指出,電子煙所含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尤其對青年腦部發育可構成影響。此外,電子煙在高温加熱或燃燒後,會釋出各種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及相關的致癌物,增加肺部疾病和肺癌的風險。而有研究顯示,即使電子煙在燃燒時產生的煙霧對周遭環境影響較傳統香煙少,但吸食電子煙所產生的煙霧,同樣帶有尼古丁和致癌物質等,因此對比傳統香煙的「二手煙」,電子煙的「二手煙」甚至「三手煙」,更是完美的「隱形殺手」。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 2020 年起,獲田家炳基金會贊助,推行為期三年的「Be Smart Youth 青年健康生活計劃」,教育青年及社會大眾有關電子煙及暴飲酒的害處,提升青年對吸食電子煙及暴飲酒行為害處的認知。計劃透過多媒體、輔導、社區教育和校本教育,加強青年預防煙酒的能力及技巧,並輔助他們認識電子煙及暴飲酒的禍害和健康生活的訊息,減低接觸成癮物質的機會。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支援服務 網站 :ycpc.hkfyg.org.hk 熱線 ︰8100 9669 WhatsApp︰6131 2225   附件《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報告摘要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