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 Page 42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Press Release

22/10/2018

Policy Address@M21: Mr Edward Yau

特區行政長官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就土地房屋、多元經濟、培育人才、宜居城市、勞工及褔利等多個範疇提出政策措施。青協M21.hk網台為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今年繼續推出「施政ONLINE@M21」直播節目。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應邀與台上主持及青年創研庫成員互動交流,並與出席的參加者,以及來自學校和社區網絡的網上觀眾,就施政或不同政策範疇進行分享。  
20/10/2018

Policy Address@M21: Mr Patrick Nip

特區行政長官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就土地房屋、多元經濟、培育人才、宜居城市、勞工及褔利等多個範疇提出政策措施。青協M21.hk網台為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今年繼續推出「施政ONLINE@M21」直播節目。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應邀與台上主持及青年創研庫成員互動交流,並與出席的參加者,以及來自學校和社區網絡的網上觀眾,就施政或不同政策範疇進行分享。  
11/10/2018

The 58th Annual General Meeting of the HKFYG

  青協第58屆周年大會圓滿結束 溫文儀先生接任新一屆會長 香港青年協會第58屆周年大會今天(11日)圓滿舉行,並由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博士, JP出席主禮。   是屆周年大會選出溫文儀,BBS,太平紳士接替黃嘉純律師,SBS,JP擔任會長,陳維安先生,SBS出任副會長;義務司庫續由馮玉麟博士出任,蔡定國醫生,JP任義務秘書。會上同時頒發長期服務獎、職員優異服務獎、最佳團隊服務獎、卓越活動程序獎和創新獎。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先生於最新發表的年報中透露,該會來年三項重點發展包括青協領袖學院、大埔青年宿舍暨青年空間,以及全健思維中心的相關服務。其中青協領袖學院位於前粉嶺裁判法院,是全港首個提供領袖訓練的活化歷史建築場地,運用全新的領袖培訓概念框架,以領袖素質、領導能力、創建願景及服務承擔為四大基石,期望藉此有助裝備青年,應對未來挑戰。   大埔青年宿舍暨青年空間為全港首幢落成的特設項目,為協助青年健康發展和解決住房需要,踏出重要里程。宿舍為本港合資格青年提供適切的過渡式居住空間,協助他們多元發展,學習獨立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包括財務規劃、時間管理和理性決策等。   全健思維中心結合學校、媒體和社區的輔導服務,提供即時便捷的求助方法,與受困擾青少年探索問題癥結,學習正面調適情緒;中心亦配合公眾教育,加強社會人士對青少年問題的認識,以減低對求助的標籤,增強有需要青少年的求助動機。   周年大會上,青協續頒發創新獎,以鼓勵和嘉許青年工作者發揮創意,為青年服務進行創新實踐。冠軍為青協領袖學院的「Leaders To Leaders」,亞軍為全健思維中心的「Project STEP——青少年情緒健康計劃」。   青協領袖學院的「Leaders To Leaders」,為中學生至年輕行政人員整個發展階段,建立一套有系統的領袖培訓階梯,同時透過促進跨地域的協作,建立青年領袖網絡,為他們提供有利的發展環境,培育本地青年成為具備領袖素質、社會承擔及環球視野的優秀人才,推動香港和全球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此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全健思維中心的「Project STEP——青少年情緒康計劃」,於社區層面推動情緒健康意識教育工作,強化青少年處理負面情緒及壓力的能耐;另亦資助15至24歲有需要的青少年接受私家精神科治療,以填補現時的服務空隙,減低他們因輪候時間過長而延誤治療的機會。「青協背包跑」、「青協解憂號」情緒動車及「奇幻解憂樹」情緒教育互動劇場均為支援社區教育活動。此項目由「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資助。   青協會員人數現已超過45萬,每年使用該會服務的人次超過600萬,另有逾20萬義工登記加入青年義工網絡。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3/10/2018

Wellness Theatre “The Magic Voice Tree”

  Wellness is all about balance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life and developing a positive attitude to forge ahead in life.  The HKFYG Wellness Mind Centre’s Project STEP is all about early intervention to help build self-awareness and manage emotions using engaging and innovative platforms to cultivate well-being. Like the Moving Wellness Truck, another initiative to address wellness techniques is the interactive drama, “The Magic Voice Tree”. Aimed 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is the story of two boys with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s who overcome shyness to manage their feelings and get along. It is supported by HSBC’s […]
29/09/2018

青協「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獎禮圓滿結束

學習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找到樂趣和動機,相信不再是苦事。由香港青年協會轄下21所青年空間主辦,儷妍會作為伙伴的「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今天(29日)舉行分享會暨頒獎禮,表揚20位積極推動社區愉快學習、鼓勵自學的青年。得獎青年有編寫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創作香港通識遊戲棋、舉辦工作坊等,目的是以同路人或過來人身份,協助有需要的學童掌握愉快學習的技巧。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區志堅博士、K-Plant 葉錦華博士、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等嘉賓出席頒獎禮,讚揚得獎青年持有主動學習態度、具自學精神,並鑽研方法讓地區學童重拾學習的樂趣。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空間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表示,首屆「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收到近100位中學生或大專生構思的計劃書,並獲學校或社會服務機構提名,經過首輪面試,最終選出20位得獎青年,每兩人分成一組,揉合雙方的點子,於剛過去的暑假共服務社區學童近1,300人次。黃秀儀補充說,該獎勵計劃結合學術及義務工作的精神,鼓勵青年助人自學,長遠期望建立學習平台。她感謝儷妍會和學界的踴躍支持,攜手推動青年實踐創新的學習方法。   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表示,在評審過程中很難作出抉擇,很多同學的計劃都富有創意,例如有中三學生構思舉辦聯合國模擬會議比賽,推動朋輩學習通識時事。在剛過去的暑假,儷妍會的同事更擔任導師,協助得獎青年推行計劃,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得獎青年之一,15歲的石境城年幼時父母未能經常陪在身旁,由英語教育水平不高的祖父母湊大,因而未能協助他應付學習需要。由於英語根底比其他同學差,促使他尋找自學方法學習英語,更令他志願成為兒童教育軟件開發者,立心幫助與他一樣未能打好基礎的青少年。他在該獎勵計劃中夢想成真,編寫了一個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讓兒童透過遊戲學習英語。   林穎君自小立志成為老師,於是入讀中文系,希望作育英才。她深感現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導致成績未如理想,因而義務教授刻製中國印章石雕,讓不同階層的青年可以了解印章工藝和書法,並從中認識中國歷史,引發學習興趣。她認為,學習必須由心而發,由興趣而起,以實踐啟發學生思考,才能發揮自學的最大效用。   中六學生黃潔玲,在中學生涯最後一個暑假,面對考試和功課壓力仍不怕繁忙,堅持參與該獎勵計劃。她坦言,作為一位新移民,學習英文是非常困難,既擔心發音不準,又害怕文法錯誤。憑著過往自學的經驗,她運用一系列的英語小遊戲,鼓勵高小學生多說、多聽,「我也有信心說英語,不擔心被人取笑。希望可以傳揚這份信念,將愉快自學的方法,分享給更多親子。」   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的「社區學業支援隊」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繼「社區學業支援隊——閱讀.悅讀」後,今年舉辦「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鼓勵各區的中學生及大專生,於地區構思多元活動,幫助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年提升學習興趣及動機。詳情可瀏覽網站lh.hkfyg.org.hk。
27/09/2018

青協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

新學年開始不足一個月,學生的情緒健康和壓力備受社會關注。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今天(27日)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在受訪的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中,近三成八(37.5%)指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屬偏高,自評為7至10分[表七];另外,超過五成(55.0%)表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表六]。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初開學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了解受訪學生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接近三成八(37.5%)學生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屬於偏高水平,較去年的39.6%輕微下降。然而,逾四成(42.7%)學生處於4至6分的中等壓力水平,情況較去年上升6.9%[表七],學生壓力情況仍然不容忽視。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憂首三項事情,依次序是「要應付測驗/考試」(64.2%)、「成績未如理想」(60.6%)及「休息時間減少」(44.8%)[表二],反映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方面。   問卷亦參考了焦慮症自測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顯示,逾一成五受訪學生(15.4%)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當中8.9%有輕度焦慮表徵、3.7%有中度焦慮表徵,2.8%出現嚴重程度的焦慮徵狀。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27.0%)、「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18.8%)、「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17.7%)等[表三]。上述雖為學生自評結果,但情況仍受關注。   調查亦嘗試了解學生過去一星期最常出現的情緒狀況,依次為「快樂」(49.9%)、「平靜」(38%)、「興奮」(35.1%)、「頹廢」(31.7%)及「不安」(28.8%)[表四]。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均能察覺自己曾出現的情緒,但仍有兩成一(21%)表示「不清楚」,反映部分學生仍需不斷學習如何覺察及分辨不同的情緒反應。   至於學生在不開心時的處理方法,首三項依次為「聽音樂」(62.2%)、「打機」(47.5%)及「藏在心裡,扮無事」(38.2%),亦有部份學生傾向選取消極方法處理情緒,如「發洩在別人身上」(6.3%)或「傷害自己」(2.6%)[表五]。   問及受訪學生對情緒的了解及觀感,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九成(88.9%)認為「情緒有好與壞之分」;七成七(77.3%)認為「時間可以平伏情緒低落」;超過五成(55%)認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值得留意的是,同時有超過五成認為「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情發洩」(54.5%)及「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53.9%)(表六)。反映學生對情緒的認知有所偏差,普遍擔心負面情緒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青少年情緒健康近年引起廣泛關注,情緒病更趨年輕化。究其原因與認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情緒管理方法有關。她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情緒存有誤解,例如過於簡單地把情緒只分為好與壞;或認為情緒會為別人帶來負累,擔心別人不會接納自己情緒,故傾向隱藏;又或以為隨著時間過去,情緒便會平伏,以致沒有積極面對及疏解等。徐小曼強調,日積月累的情緒壓抑將更難處理,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全健身心發展;因此,切忌把情緒藏在心裡,扮作若無其事。   徐續指,大家無需刻意為情緒分好壞,每種情緒均有其獨特意義和訊號,提示當下的狀態及需要,並作出相對的行動或回應。青少年階段的情緒變化尤其複雜多變,但不等於不能表達。而作出妥善調適,首要是學懂覺察個人情緒,然後以適當方法表達及管理。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逾15,48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亦有近10,886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個案,當中以「升學」及「人際關係」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小六升中一學生表示,開學初期已感到難以適應中學生活。他看見同學們結伴聯群,感到自己被排斥,不但擔心沒有朋友,亦擔心受同學欺負。同時,他感到中學比小學更加嚴厲和壓逼,擔心無法應付功課或學習進度,故每天都處於恐懼之中。 個案二︰    中六女生因為要應付文憑試而感到極大壓力。開學不久,已出現情緒低落,難以集中精神,更失去上學的動力。在温習室裡會迴避他人目光,不願意接觸他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同時亦向家人隱瞞問題,有苦自己知。 個案三︰    大學女生因為家庭經濟問題,同時應付讀書及兼職工作。她認為現時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很大,若不努力便會被淘汰。可是,無形壓力令她感到喘不過氣來,漸漸對事情失去興趣,經常杞人憂天,意志消沉,更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對未發生的事感到恐懼,擔心自己學業表現不理想,更萌生退學的念頭。   徐氏鼓勵學生要多觀察個人的情緒狀態,如在開學初期,遇上學習壓力或人際關係的適應問題,感到困擾,出現無法集中精神、缺乏動力、悶悶不樂、煩躁不安等,應主動向父母、師長及好友分享或求助。與別人分享,也是紓緩情緒的重要一步。   為提高公眾對情緒的認識,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今年特出版《情緒字典》書籍及桌上遊戲卡,介紹50種常見情緒的意義及整理方法,以有趣的方法讓公眾學習處理情緒三步曲:覺察、表達及管理。為提高受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青少年的求助動機,避免他們因經濟因素而延誤求診,青協今年繼續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資助10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並提供快速的評估服務。詳情及申請表格可瀏覽網站mcc.hkfyg.org.hk。   為支援學生面對開學的適應困難,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家長及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大專生情緒支援熱線「U Line」︰ 2777 030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附件一 「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問卷調查結果  
26/09/2018

Youth I.D.E.A.S.: Living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Building a Smart City

七成受訪青年認同「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邁向智慧城市必要條件 「便利性」、「價錢」及「資訊安全性」最影響受訪青年對新科技的使用度 受訪青年對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對本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措施缺乏認知 研究建議深化科普教育,舉辦跨區、跨地域創科教育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七成受訪青年(70.0%)認為「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智慧城市必須具備的元素[表12]。不過,受訪青年對於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在20名受訪青年個案中,各人對創新科技的理解均存有差異,包括以為創科必須含有高端的科技元素等。   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8月期間訪問520名年齡介乎15至34歲的青年。結果顯示,整體受訪青年對於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態度未算積極,願意使用的程度,平均分為6.28(以0至10分計,0分為非常不願意,10分為非常願意)[表6]。   問及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原因,超過九成青年受訪者認為「方便生活所需」(92.3%)、其次是「能滿足個人興趣」(56.9%)[表4]。至於表示不會採用的,依次是認為「沒有必要使用」(30.2%)、「科技項目價值昂貴」(22.9%)、「使用過程繁複」(18.1%),以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洩」(16.9%)[表5]。有受訪個案更表示,個人會否採用創科的因素眾多,其中有關便利程度、價錢水平及保障個人私隠安全為主要考慮。   研究亦參考愛沙尼亞、新加坡、哥本哈根及國內杭州市四地的經驗和政策,了解有關政府在鼓勵市民於生活應用創新科技時,應顧及的三項重點,包括:(1)積極留意及回應市民訴求;(2)新科技必須能夠令市民生活更便捷;以及(3)配合市民的生活習慣。至於各地鼓勵市民應用創科的可行措施,則包括加強網絡保安及資訊安全;強化學校的STEM教育;以及提供經濟誘因等。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對於「智慧城市」的認知有限。意見調查結果發現,七成三(72.9%)受訪青年表示沒有聽過《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表10] ;更有受訪個案表示,以為智慧城市為科學園旗下的科研項目,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以為智慧城市與個人生活無關。   此外,受訪者普遍認同發展智慧城市對香港有正面影響,包括能提升市民生活素質(86.5%)(表示非常同意及頗同意的比例總和,下同)及香港的競爭力(72.1%)[表11]。不過,青年對於當局措施的認知度頗低,七成四受訪者(74.2%)表示從沒聽過政府已把九龍東定位為香港的智慧城市試點[表9];而對於即將推出的「數碼個人身份」及「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分別只有18.5%及7.7%受訪者表示了解相關內容[表8]。   研究指出,高達九成(87.7%)受訪青年同意,市民的參與對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非常重要;但部分同時擔心,發展智慧城市會令部分市民被邊緣化(49.0%)[表11]。另有受訪個案認為,政府有責任在發展過程中平衡各持分者利益。   結果亦發現,較多受訪青年認為「進行研究以掌握市民需要」(65.0%)、「普及化的大眾宣傳及教育」(59.2%),以及「提供網絡安全保障」(34.0%)[表7],有助促進市民於生活中應用創科。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副召集人陳浩庭表示,青年是創新科技的主要用家和受眾。要有效推動創科在生活中普及應用並促進智慧城市發展,青年對創科的充分認識及支持不可或缺。   他強調,科學普及教育對推動創科應用非常重要;注重啟發創意思維及培訓解難能力的STEM教育,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建議特區政府支持民間團體舉辦跨區、跨地域的創科交流活動,例如創業計劃、外地實習及考察活動等,促進本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進一步在本地營造創科文化及氛圍。   對於研究發現部分青年對於創科及智慧城市概念模糊,成員歐陽姿婷建議政府製作新系列的公眾宣傳短片,推廣創科應用於生活的好處。另一成員陳凌旭補充,政府作為倡導者,應定期進行大型研究,掌握市民對於科技的需要和期望,鼓勵市民參與,方能使社會上下一心,向智慧城市邁進。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3/09/2018

青協舉辦「山頂樂悠遊2018」

活在節奏明快的城市,基層家庭甚少一起出外遊玩。香港青年協會轄下8所青年空間,由8月31日至明年3月期間,帶領近400名基層家庭參與「山頂樂悠遊」活動,讓大家放慢步伐,共聚歡樂和關愛,盡情欣賞美景與放鬆心情。   是次活動的參加者乘坐山頂纜車、參觀山頂纜車歷史珍藏館、遊覽山頂凌霄閣以及凌霄閣摩天台428等,行程相當豐富。在啟動禮(8月31日)儀式上,參加者以卡片寫下愛與關懷的字句,並以「一人一動作」來表達互相支持的訊息。   青協督導主任魏美華女士表示,該會的青年空間服務,為各區青少年提供多元學習和社會體驗的機會。而是次活動一直深受家庭歡迎,能夠讓服務對象在參與的過程中,逹致互相了解並締造親子溫馨時刻;亦透過由社工設計的活動,令親子可以勇於傳達對家人的愛意及感恩之心,珍惜歡樂時光。她感謝山頂纜車有限公司及凌霄閣有限公司的支持,以及一群義工的全力協助,令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山頂纜車有限公司及凌霄閣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瑛美小姐亦表示:「很高興可以繼續支持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自2008年與香港青年協會合辦『我的第一次山頂遊歷』活動以來,多次目睹受惠家庭在山頂的歡樂,實在感到欣慰。我們一直積極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今年,我們更將是次贊助活動的受惠對象擴展至青少年,希望鼓勵香港家庭多享天倫之樂及為青少年提供輕鬆的美好時光,在香港之巔分享愛及更認識香港和山頂過去百多年的歷史和演變。」   青協本着為青年創造空間的信念,轄下分佈全港各區的22所青年空間,致力聯繫青年,使青年空間成為一個屬於青年、讓青年發展潛能和鍛鍊的活動場所。在專業服務方面,青年空間積極發展及推廣三大支柱服務,包括學業支援、進修增值和社會體驗。各區的M21@青年空間,鼓勵青年發揮創意與想像力,透過媒體製作過程,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促進與社區互動。近年青年空間更設有LEAD Lab,進一步為青少年提供在社區學習創意科藝的平台。「鄰舍第一」計劃也是社區青年工作的重要一環;而「社區體育」計劃則致力培養青年對團隊運動的興趣,從而推動團結、無懼、創新、奮鬥及堅持的信念。詳情可瀏覽網站hkfyg.org.hk。     活動舉行日期 負責單位 2018年8月31日 賽馬會天悅青年空間 2018年10月14日 賽馬會紅磡青年空間 2018年11月3日 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 2018年11月18日 青年支援服務計劃 2018年11月25日 賽馬會乙明青年空間 2019年1月12日 洪水橋青年空間 2019年2月23日 青年支援服務計劃 2019年3月2日 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  
26/08/2018

Youth I.D.E.A.S.: Nurturing Talent for Governance

七成七受訪青年認為本港需要更多管治人才 近六成九相信缺乏人才造成特區政府管治困難 三成對參與管治工作感興趣;但不少訪談青年對管治專業前景有顧慮 建議加強青年了解公職服務並增設多元實習及訓練機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培養香港管治人才」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520名受訪青年中,七成七(77.1%)認為本港需要有更多管治人才【表18】;近六成九(68.5%)相信,缺乏治港人才是特區政府管治困難主因之一【表6】。在受訪者心目中,三成八(37.9%)期望管治者對香港有承擔【表5】;另有逾三成(31.7%)認為他們需具平衡各界利益的能力【表3】。   結果亦發現,三成(30.2%)受訪青年對參與管治工作感興趣【表11】,主要原因是希望藉此改善社會【表12】。至於不感興趣的六成三(62.9%)受訪青年,主要認為個人能力不足(24.8%)【表14】。   儘管如此,七成半(75.4%)受訪青年認為只要有心志或能力,管治人才可以來自社會各方各界【表6】,另有六成七(67.3%)相信人才可以透過培育而成【表18】。五成半(55.0%)受訪者更認為,培育管治人才應由社會各方各界一起肩負責任【表17】。   就培育本港管治人才方面,受訪青年認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與國際接軌(27.5%),以及市民熱衷參與公職服務(19.2%)等【表8】;至於不足之處,主要在於培育途徑不多(37.1%)和實踐機會較少(24.2%)等【表9】。而最大的障礙,主要指社會容易呈現兩極化(31.3%),以及社會對政治人物傾向持負面印象(26.2%)等【表16】。整體而言,逾七成(72.3%)對香港這方面的工作感到不滿意,一成六(15.8%)則表示滿意【表10】。   上述調查以實地訪問形式,於今年6月23日至7月4日,從全港之港鐵站、輕鐵站和主要巴士總站等,隨機抽樣當中10個地點,成功訪問了520名18至34歲的本港青年;樣本標準誤低於±2.2%。調查顯示,受訪青年認為培育管治人才對香港有相當意義,主要包括能夠改善社會民生(36.0%)及帶領香港向前發展(23.8%)等【表2】。   研究亦參考海外部分地方相關經驗,並與22名本港青年進行聚焦小組訪談。有青年坦言,管治工作並非他們心目中的職業選擇,他們對管治工作的專業形象或具體內容亦感到模糊。   調查亦嘗試列舉多項推動青年參與管治工作的建議,大部分受訪青年的回應正面,包括提供進修的獎學金(87.3%)、安排相關實習機會(79.8%)及獲社會領袖擔任個人導師(76.5%)等【表19】。另有參與訪談的青年表示有興趣向退下火線的過來人學習,認為有助啟發他們的思維。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潘學智表示,香港對管治人才一直存在需求;認為人才儲備工作愈早開始,對有志者自身及整體社會發展愈有利;而各方各界亦應出一分力,包括為他們開拓更多培育與實踐機會、加強協作和流轉機制等。   對於研究發現部分青年擔心能力不足而不考慮參與管治工作,或對這方面的事業前景感到憂慮,他建議在中學階段增設特區管治工作的分享會,邀請在任或曾參與特區管治的人物到訪學校,向中學生講解及分享當中具體工作,以及他們在社會承擔、事業發展等方面的體會。此舉相信有助增加年輕人對管治工作內涵的了解,對他們的職志規劃亦有幫助。   該組副召集人林智浩認為,公共事務範疇愈趨廣闊,社會需要更多不同專業背景人士參與其中。青年是未來管治人才的生力軍,他建議特區政府不同部門、法定機構及議會等,提供為期一年有關公共事務管理的大專生實習機會,提供更有系統和深入的培訓。   他補充說,管治經驗的傳承十分重要,培育人才必須以有效和系統化的方法,延續前人的智慧和心得。他建議當局與大學合作,有系統地收集及整理過去曾出任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的管治心得,結集成書,藉此傳承他們的經驗,為本港未來的管治人才,提供寶貴參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培養香港管治人才」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