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Press Release

19/02/2025

青協「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3月開鑼

時而澎湃激昂,時而輕柔細膩,無伴奏合唱以其純人聲之美,為聽眾帶來多層次的感受和體驗。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年度音樂盛事,「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2025」將於3月29日至4月6日期間,雲集逾20隊海外及本地人聲樂團,為期9天的活動將為本港呈獻一連串精彩演出。   重頭戲「國際無伴奏音樂盛典」將於4月4日(五)假伊利沙伯體育館隆重舉行。四支享譽國際的頂尖人聲樂團,包括來自意大利的電子音樂實驗先驅Rebel Bit、國際權威比賽vokal.total銀獎得主新加坡The Island Voices、美國傳奇大學組合Tufts Beelzebubs,以及屢獲冠軍殊榮的本地新星Tunatics。四支各具特色的表演團隊,連同多支本地無伴奏合唱組合,將呈現無伴奏合唱的極致魅力。   此外,不同的表演團隊更會在合唱節期間,走訪全港多個地點及學校巡迴演唱,並設互動環節,讓更多觀眾及學生近距離感受無伴奏合唱的獨特魅力。   「國際無伴奏音樂盛典」門票現已公開發售,歡迎公眾登入城市售票網urbtix.hk或親臨售票處購票。其餘活動詳情可瀏覽青協「文化藝術組」網站 csu.hkfyg.org.hk。   關於青協文化藝術組 青協文化藝術組一直致力推動本地無伴奏合唱發展,開拓更多青年參與文化藝術的機會和空間;每年舉辦多元的無伴奏合唱訓練及活動,至今超過300間中學、逾37萬人次參與相關的活動。青協更於2010年及2016年兩度榮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的「藝術教育獎(非學校組)」;而「香港國際無伴奏合唱節」、「無伴奏合唱教育計劃」及「青協香港旋律」從各方面支援青年欣賞及學習,亦培育了不少無伴奏合唱組合,為本地文化發展作出貢獻。   焦點表演團隊簡介   Rebel Bit(意大利) Rebel Bit是一支創新的音樂團隊,致力於融合人聲音樂和電子實驗,創造獨特的「聲音景觀」。他們的音樂風格受古典到當代音樂影響,並注重電子創新。通過獨特的人聲效果,如循環、樂器模擬和電子處理,使他們在歐洲團體中脫穎而出。他們的專輯《PAPER FLIGHTS》(2018)獲得了五項當代無伴奏合唱錄音獎(CARA)提名和五項無伴奏合唱視頻獎,而他們的第二張專輯《COME》(2021)則獲得了兩項CARA獎,分別是「最佳電子/實驗專輯」和「最佳專業編曲」。他們的足跡遍布全球,包括洛杉磯無伴奏合唱節、vokal.total、莫斯科春季音樂節、Vocalmente、Solevoci音樂節、VivaVoce音樂節、Levante音樂節和Correvoce音樂節。2023年,他們還成為了Vocalmente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The Island Voices(新加坡) 氣勢如虹、活力四射。The Island Voices(島嶼之聲)是一支屢獲殊榮的人聲樂團,完美詮釋新加坡的音樂精神。這支矚目的樂團雖然成立僅三年,卻已在2022及2023年連續兩屆國慶日大遊行中大放異彩。樂團最近代表新加坡參加了2024年vokal.total無伴奏合唱大賽,與來自英國、德國的國際團隊競爭,並獲得第二名。他們此前還在2023年台灣國際重唱藝術節世界盃現代阿卡貝拉大賽中勇奪金牌第二名,為新加坡爭光。源自獅城,放眼世界。   Tufts Beelzebubs(美國) 來自美國麻省塔夫茨大學的頂級大學無伴奏合唱團Tufts Beelzebubs,以「用音樂傳播歡樂」為己任。樂迷暱稱他們為「Bubs」。這支成立於1962年的傳奇樂團,一直是當代無伴奏音樂的先驅。作為業界翹楚,樂團已推出逾33張錄音室專輯,最新的一張《Delirium》於去年十月面世。除了專輯製作,樂團更曾參與多個矚目的流行文化項目,包括在熱門電視劇《Glee》中擔任Warblers組合,並在NBC選秀節目《The Sing Off》第二季中榮膺亞軍。經過六十多年的傳統與創新,Tufts Beelzebubs持續引領無伴奏音樂的發展。   Tunatics(香港)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吞拿魚清唱團(Tunatics),成立於2015年,是一群熱愛音樂的「Lunatics」,其團名融合了 「Tune」 與 「Lunatics」,象徵對音樂的無比熱情與執著。他們的曲目橫跨流行、古典及原創作品,充分展現成員多元的背景與獨特的音樂影響力。他們曾於2018年榮獲廣東—港澳藝術展覽金獎,在2016、2020及2021年的粵港澳大專無伴奏合唱比賽中奪冠,2022年更摘得港澳大專無伴奏合唱冠軍。近期更在2023香港無伴奏合唱比賽中奪得亞軍,並於2024年成功獲得國際組冠軍、香港組冠軍、最佳和聲與最佳舞台效果獎等多項榮譽。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17/02/2025

HKFYG Youth Research Centre announces latest “Youth Value Indicators” survey results

HKFYG Youth Research Centre announces latest “Youth Value Indicators” survey results   Revealing a rebound in youth confidence and interest in opportunities beyond Hong Kong, despite declining engagement with social, national and global issues   The Youth Research Centre of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oday (17 February) released findings from its latest “Youth Value Indicators 2023” survey. The study, which gathered the perspectives from 522 respondents aged 15 to 39, revealed increased youth confidence and aspirations to pursue opportunities in the Mainland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However, it also highlighted a concerning decline in social […]
25/01/2025

The HKFYG’s 65th Anniversary Luncheon and Neighbour Fest gathers 650 social leaders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oday (25 January) welcomed 650 distinguished guests to its “65th Anniversary Luncheon and Neighbour Fest” at Wonderland,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The Luncheon united government officials, leaders from the education, social and business sectors, partners and friends, demonstrating widespread support for youth development.   Alice Mak, Secretary for Home and Youth Affairs presided over the Luncheon as Guest of Honour. Other officiating guests included Siu Chak-yee, Commissioner of Police; Dr Zhang Zhihua, Deputy Director-General and Level I Bureau Rank Official, Hong Kong and Macao Affairs Office of the People’s Government […]
20/01/2025

The HKFYG successfully concludes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 Cappella Contest”

Pooi To Middle School and HKFYG Lee Shau Kee College emerge as champions Youngest primary school team proudly claims the Most Potential Award   The unique allure of a cappella lies in its harmonious melodies, created solely by human voices, without instrumental accompaniment. On 18 January,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 came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 art of a cappella at 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 Cappella Contest Finals.”   An annual event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the Contest was a resounding success. The team from Pooi To Middle School claimed both the Championship and […]
18/12/2024

Hang Seng Bank Join Hands with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to Launch New “Seek Our Ways Ideation Programme”

Hang Seng Bank and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today (18 December) jointly launched the “Seek Our Ways Ideation Programme” (the Programme) today at the Asia Society Hong Kong Centre. Participating students from secondary schools and tertiary institutions, representatives from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artners, and Hang Seng Bank management came together to unveil this exciting initiative.   Under the theme “Future Exploration is in the Hands of Youths,” the Programme focuses on three key social theme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ing Sports for All,” and “Elderly and Wellness.” Social leaders and mentors will guide secondary and […]
14/12/2024

逾百青年義工送上「鄰舍愛心湯」

近日氣溫驟降,熱湯的溫暖更顯珍貴。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的100多位元朗區青年義工,特別炮製美味的「鄰舍愛心湯」,為長者和地區的重要伙伴,包括街市從業員、社區清潔工和保安員等,傳遞愛心與關懷。   青年義工由七月開始,已走訪屋邨、街市和垃圾房,將熱湯送到這些為社區默默付出的人士手中,全年共接觸過千名街坊,冀發揮和睦共融精神。   社會福利署社會工作主任凌蕙如,天水圍循道衞理中學校長黃秀蓮,可道中學(嗇色園主辦)校長鄒志文,元朗區議員張偉琛、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呂慧蓮連同天水圍不同的合作伙伴,親臨支持參與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呂慧蓮表示,「鄰舍愛心湯」已連續舉辦12年,她最欣賞青年能持續提出創新點子,將服務擴展至社區不同對象,令整個社區更具溫度和人情味。她亦預告明年1月將舉行「鄰舍節」,一連三天假西九龍竹翠公園舉行,豐富項目包括年宵市集、青年表演及展覽等,公眾免費入場。   就讀中一的關子晉,在小學時期一直有到青年空間飲愛心湯,今年升上了中學後,首次擔任義工參與準備愛心湯,他表示,從參與者轉變為義工的身分別具意義,也讓他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希望能鼓勵更多同學加入鄰舍隊的行列。   今年參與愛心湯的青年義工潘洛君及蔣欣欣,分別就讀中五及中六,她們坦言在家從未試過煲湯,但能出一分力為社區帶來溫暖,感到非常窩心。她們說,一班青年煲湯時,無論是切材料、煲湯次序,以至小心翼翼處理熱湯,雖然有點手忙腳亂,卻也體現了眾志成城的團隊精神,希望未來能繼續參與。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一項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自2011年正式開展,每年有超過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合共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隊員;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 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 持續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08/12/2024

「青年創研庫」公布「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研究報告

隨着內地與香港交流愈趨頻繁,兩地醫療逐步接軌,港人跨境就醫需求日增。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8日)公布「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600名受訪的香港市民中,超過七成六(76.3%)認同跨境就醫有助增加醫療選擇,並且近七成(69.5%)認同有助紓緩公營醫療壓力【表2】。   調查顯示,三成(30.2%)受訪者於過去一年曾赴內地就醫【表3】,當中大部分(91.2%)選擇深圳【表4】,主要進行牙科檢查(66.3%)和身體檢查(29.8%)【表5】。促使他們選擇內地就醫的主因包括「醫療費用較低」(85.1%)和「輪候時間較快」(49.7%)等【表6】。   此外,七成(69.8%)未曾使用內地醫療服務的受訪者,主要原因是「對內地醫療不認識」(51.3%)和「擔憂醫療質素」(34.8%)等【表7】。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跨境就醫有潛在顧慮,包括「內地各醫療機構設備標準不一,質素參差」(54.5%)、「兩地醫護人員資歷認證不同」(34.0%),以及「醫療事故的賠償及權責問題」(33.0%);另外,他們亦對「兩地相關法規和規管制度不同」(24.7%)、「內地醫療報告不獲港醫接納」(13.5%),以及「資訊透明度不足」(12.8%)等感到擔憂【表8】。   上述研究於今年10月至11月期間,以實地意見調查訪問了600名18至74歲香港居民,同時亦訪問了18名個案。研究發現,逾八成三(83.3%)同意對內地醫療不了解【表9】;整體而言,他們對內地醫療的信心一般,平均分為5.02(0-10分,0為最高)【表10】。相比之下,受訪者對本港醫療體系予以肯定。絕大部分(99.0%)對本港醫療體系表示信任【表12】,整體平均分高達7.96(0-10分,10為最高)【表11】。   在選擇醫療服務時,受訪者的主要考慮因素依次為輪候時間(46.2%)、服務質素(42.2%)、醫護專業(41.3%)及醫療費用(40.2%)【表13】。   綜合個案訪問意見,有個案提到內地醫療費用相對便宜,但缺乏接收資訊的渠道,只靠親友口傳介紹;有個案坦言對內地醫療不甚了解,以致信心不足。   研究亦訪問了5位熟悉有關議題的專家。有受訪專家對關注兩地的醫學語言術語及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報告用詞或會引起醫療判斷偏差;另有專家指出內地的法規制度及事故處理方法與香港不同,建議市民赴內地就醫前應主動了解相關制度及投訴機制,以保障自身權益。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召集人倪智承指出,現時跨境就醫仍是起步階段,需進一步促進兩地醫療合作及溝通。他引述研究報告指,建議當局成立「粵港跨境醫療專責小組」,統籌香港與大灣區的跨境醫療事務,主要職能包括:設立專門的投訴渠道、制定公共衞生應急方案,以及促進兩地醫療信息共享及專家交流。   該組副召集人郭達生指出,因應港人對內地醫療的了解不足,建議設立一個透明且方便使用的資訊平台,發布跨境醫療的最新政策措施及內地醫療相關服務資訊,確保資訊準確及一致,並結合地圖及定位功能,提供內地三級甲等醫院的名單和地理位置,方便市民查詢。   為有效彌合兩地醫學術語的差異,該組成員程智楓認為兩地院校應合作建立語料庫(Corpus),整合兩地的醫學術語,並同步提升「醫健通」功能,讓上傳的跨境醫療報告能應用語言支援。他亦建議加快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逐步覆蓋更多服務試點,以回應香港長者的殷切需求。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調查部分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05/12/2024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2024」香港賽區公布優勝項目

為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推動青年在大灣區實現創業夢想,「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2024」(香港賽區)頒獎禮今天(5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公布12個得獎項目,其中金獎最高可獲8萬元人民幣獎金及落戶前海孵化。   「前海創賽」香港賽區由前海管理局主辦,前海服務集團及香港青年協會承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香港特區政府駐深圳聯絡處、香港貿易發展局等多家單位共同支持。比賽分為企業成長組及初創團隊組,合共收到534人的249份申請。經過兩輪篩選,獲獎團隊涵蓋多個創新科技範疇,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先進製造等。   企業成長組金獎是可可西里科技有限公司,團隊成員張珂、陳朝夕、王騁和馮寒珂研發高效能光子芯片,具備速率高、能耗低等優勢,為AI、6G及多個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初創團隊組金獎是擁抱時代,創驅未來——諾瓦科技,團隊成員王鶴寿、孫金紅和沈童飛期望推出通用型智能底盤,具備無線充電、L4全自動駕駛和語音交互功能,提升傳統行業智能水平及靈活性。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前海夢工場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莫偉軒、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梁國浩,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出席頒獎禮,與一眾青年交流,了解其大灣區業務方案。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感謝前海管理局和前海服務集團的信任與支持,讓青協再度承辦香港賽事。她表示,上屆的優秀項目已順利在前海展開創業旅程,寄語參賽青年抓緊青協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提供的全方位支援及資源,在大灣區實踐創業夢,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   另外,適逢今年頒獎禮與香港貿發局的「創業日」同場舉行,為青年提供展示業務的機會和創業交流活動,以擴充人脈,尋找更多合作商機。   關於「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自2016年起,由前海管理局聯合深圳市港澳辦、深圳市委台辦、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廣電集團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已連續舉辦九屆,參賽項目累計超過10,000個,其中港澳台参賽專案超過5,000個。是粵港澳台地區持續舉辦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專業賽事之一。   香港賽區經過層層篩選,專業評審甄選出共12個優勝項目(企業成長組6個、初創團隊組6個)。有關項目於得獎後半年內必須於前海合作區註冊成立企業,以獲得最高8萬元人民幣獎金。詳情可瀏覽青協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網站sic.hkfyg.org.hk。   附件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2024」香港賽區獲獎名單   企業成長組(6隊): 1.       金獎 Kokoxili Photonics Limited(可可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 張珂 陳朝夕 王騁 馮寒珂   此企業致力打造面向未來的超高速光互連、光傳感與光計算的新一代集成光子芯片。隨著AI的發展,對數據傳輸和處理技術及硬件的要求愈發嚴苛,而傳統電子芯片由於帶寬有限、能耗巨大等存在極大限制,研發集成光子芯片是最佳出路。光子芯片速率高、體積小、能耗低,能夠滿足未來高帶寬需求,從而為AI、6G、量子技術、低空經濟等領域提供服務。 2.       銀獎 Heracles Company Limited   團隊成員︰ 蕭穎芯 陳天諾 陳志燊   此企業自2021年起開發及推廣「十分。認證」人工智能認證系統,希望透過建立AI認證引擎、認證資料庫和技術鍛練機制,有效地應用於政府機構(例如海關)及線上購物等,能更準確地進行奢侈品認證,減少網上購物騙案及保護知識產權。團隊計劃未來將此系統推廣至大灣區乃至全球。 3.       銀獎 Neurodyssey Association Limited(心腦歷情協會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 蕭一凡 陳凱雯   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許多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對心理健康和學業表現產生負面影響。此企業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專業服務,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增強學習動力,培養面對挑戰的心理韌性。在香港發展的同時,亦計劃於前海設立腦智能評估、訓練及研究中心,利用腦神經反饋訓練技術,幫助服務對象減輕壓力、情緒調節和提升專注力等。 4.       銅獎 DAINVI Limited(大千視覺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 林峻朗 鄭華芳 吳坤桓 此企業致力於推動在工業檢測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運用視覺平台及技術賦能機器人,針對多樣少量生產模式,實現自主無人檢測。以中國內地為例,檢測行業有超過150萬名從業員,儀器設備逾900萬套,每年人工檢測成本超過110億美元。此企業希望為工廠質檢部門提供智能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5.       銅獎 Hay-koze Limited(嘿以格茲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 李澤富 王正謙 朱韋行 麥宇韜   香港60萬名建築工人中,高達六成曾經出現中暑症狀。此企業致力自主研發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安全帽製冷配件「AR49」,透過生物識別減溫系統和人體工學設計,幫助工人預防中暑,創造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從而幫助社會提高生產力。 6.       銅獎 JAPAN LIFE SCIENCE INSTITUTE ZHUSHIHUISHE LIMITED(日本生命科學研究所株式會社有限公司)   團隊成員︰ 劉宇   此企業是一家運用基因工程學製作醫用膠水的公司。透過修飾天然材料製作醫用膠水,解決傳統方式下恢復周期長等問題。相比其他同類產品,此醫用膠水的生物相容性更好,並且在延展性和粘合性方面更達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醫療使用標準。 初創團隊組(6隊): 7.       金獎 項目名稱: 擁抱時代,創驅未來——諾瓦科技   團隊成員︰ 王鶴寿 […]
24/11/2024

YOUTH I.D.E.A.S. releases research report on “Preparing Young People for Hong Kong’s Economic Transition”

English Summary   40% of surveyed young people have confidence in Hong Kong’s economic prospects. Over 80% agree on the need fo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o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only 20% have considered a career pivot, as most feel uncertain about their direction.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foster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applied sciences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 to provide technical training aligned with future industry needs, as well as introducing Belt and Road-related degree programmes to develop expertise in emerging markets. Led by YOUTH I.D.E.A.S. (the youth think tank established by Youth Research Centre, the research arm of The Hong Kong […]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