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 Page 7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Press Release

27/01/2024

The NEIGHBOURHOOD First Reunion Lunch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s “The NEIGHBOURHOOD First” project organised “The NEIGHBOURHOOD First Reunion Lunch” with help from young volunteers across Hong Kong on 27 January. Nearly 900 young volunteers took on leading roles, inviting over 3,000 residents from various districts to celebrate the Chinese New Year together, creating a lively and warm atmosphere.   This year, the main event area was in Tseung Kwan O, where a “Lucky Wall” was set up to showcase the blessing of many young volunteers, with 3,880 wooden tangerines hung on the wall, symbolising “Good Luck.”   Officiating Guests, […]
18/01/2024

青協「全健空間」公布「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研究結果

網絡世界虛假資訊泛濫,青年若不懂「Fact Check」,隨時誤墮陷阱。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今天(18日)公布有關「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研究結果,顯示在1,600多名中學生服務對象中,約六成認為自己「具備事實查核的技巧」(58.6%)及「懂得分辨資訊的真偽」(61.5%)[表二],然而分別有近兩成(19.4%)相信「愈刺激情緒的新聞標題愈可靠」及「點擊率愈高的資訊愈可信」[表一],反映學生缺乏足夠的媒體資訊素養能力辨識資訊的真偽。   近年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青年樂於擁抱新科技,半數人(50.6%)認為自己具備應用AI的知識和技能;不過,他們亦明白AI的影響有好有壞,例如擔心AI會取替人類擔任某些職業(60.1%),以及被利用進行內容審查及侵犯私隱(55.4%);有三成(31.3%)不同意「玩變臉Apps沒有風險」[表三],可見他們擔心部分應用程式或會將個人資料外洩及用作其他用途。研究亦反映學生非常關心私隱及網絡安全,六成四(63.8%)表示懂得保護自己在網上的私隱[表二]。   上述研究於2021至2023年期間,由青協「全健空間」與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合作,邀請「Project MAIL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拓展計劃」的服務對象填寫問卷,成功收回1,638份有效問卷,受訪對象為中一至中三學生。研究亦深入訪問了11位中學教師及55位中一至中二學生。   根據研究結果,超過四成半(45.6%)學生同意網絡欺凌在社交媒體上很普遍[表一]。有接受深入訪談的學生認為,伴隨網絡日益發達,網絡欺凌及「起底」情況只會持續,反映他們對未來資訊環境未抱樂觀態度,以及應對網絡欺凌的重要性。在Project MAIL眾多課程中,學生表示最實用的是「欺凌與安全」,從中學習到怎樣分辨「開玩笑」及「欺凌」,並認識了相關的應對措施。有教師指出現今AI等新興科技發展神速,卻缺乏足夠的相關師資及培訓,擔憂追不上發展進程而未能應付日後的教學挑戰。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余艷芳表示,近年元宇宙、AI等新興科技受到社會關注,惟當中潛藏危機,例如使用AI生成圖文可降低時間及人力成本,但也加速了虛假資訊傳播;ChatGPT被用來搜集資料及撰寫功課,引發學習問題;還有加密貨幣帶來投資風險等,可見青少年面對的網絡風險及爭議有增無減。因此,建議加強推廣媒體資訊教育,並且為教育工作者增加相關的支援及培訓,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青協「全健空間」於2021年推出為期三年的「Project MAIL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拓展計劃」,已為35間中學提供相關課程,旨在協助中學生建立媒體素養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應對AI普及的網絡世界,並支援學校推行持續教學。該計劃亦推出「Project MAIL教材套」,當中包括最新的課程教案、電子教材和個案實例等,教師可按需要將教材融入學校課程,以校本模式推行素養教育;並與浸大團隊共同研發「MAIL素養能力自我評估工具」,透過16條問題,學生、家長及教師可初步了解及評估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從而針對性地加強個別需要。                 青協將於今年推出全新「Project Next 新興科技素養及價值教育計劃」,繼續支援學校教師及學生在新興科技素養教育的需要,內容涵蓋AI、大數據、元宇宙及區塊鏈四大核心課題,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智慧及道德的科技使用者。詳情可瀏覽網站medialiteracy.hk。   附件:「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研究部分結果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劉嘉裕女士電話︰3755 7010
14/01/2024

「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綠色就業發展」研究報告

綠色工作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成全球就業趨勢。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4日)公布有關「促進綠色就業發展」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在受訪的526名本港青年中,對綠色工作的認識、興趣及發展信心均偏低,平均分分別只有3.31分、3.89分及4.98分(0-10,10為最高分),未及一半的5分【表2】。有青年個案坦言身邊朋友即使對環境保護工作感興趣,卻未必會投身,主因是對相關行業認識不足,概念相對較新,且認為待遇前景不及傳統行業。   調查顯示,多數受訪青年肯定綠色工作的價值及重要性,例如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83.8%)、可應對氣候變化(74.9%),以及有助促進本港經濟增長(67.3%)【表3及表4】。 不少受訪個案表示選擇從事綠色工作,正因為能有發揮空間,並對環境有正面影響。   綜合從事綠色工作的青年個案訪問結果,他們從自身經驗整合面對的主要問題,包括行業變化大,需要持續學習及掌握情況,以適應行業發展;政策及措施配套不足,欠缺資源支持長遠項目,以致工作無法持續;社會氛圍不足,未能全面理解綠色項目的運作,闡述有難度。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2023年11月4日至13日期間,訪問了526名18至34歲在職或待業的香港青年,以及15名從事綠色工作的年輕從業員個案訪問。研究發現,接近八成(79.3%)受訪青年認為綠色工作有助提供新生代更多就業機會,但近九成(89.7%)認為現時機會不足【表3及表4】;反映青年的觀感有落差。   調查亦顯示,「公眾對綠色工作認知不足」(45.8%)和「缺乏專業技能」(43.2%),為主要限制【表5】。而大多數受訪青年認為「開拓更多綠色工作的就業機會」(94.5%)、「提供綠色工作的相關培訓」(94.3%)及「建立綠色工作的就業資訊平台」(93.7%)均有助青年探索綠色就業機會【表6】。   綜合專家及學者意見,指目前本港對綠色工作的界定普遍與環保、減碳、減廢及新能源等有關,其界定隨著社會進步不斷演變,需及早掌握和釐清。同時他們亦認同綠色工作有很大發展空間,在全球減碳及合規趨勢下,相關需求會衍生很多新商機、新工種及新工作;惟需正視行業的發展限制和配套不足問題。   青年創研庫經濟就業組副召集人潘希橋引述研究指,目前本港對綠色工作的界分並不清晰,按政府統計處數據,只以「環保產業」類別掌握綠色從業員的數字,劃分較為粗略。隨著本港步向綠色經濟轉型,政府需及早界定與分類綠色工作,以掌握行業的趨勢狀況,此舉有利推動可持續的綠色就業規劃,亦有助社會大眾認識此行業。   本港綠色就業仍處於起步階段,為進一步促進發展,該組成員白礎晧表示,建議政府推出綠色就業長遠規劃藍圖,其中包括明確的願景和相關的人才培育措施,以及裝備人力資源的綠色技能,讓社會大眾認同綠色工作成為事業選擇的可能性,藉此加強青年的就業信心。   針對本港現時未有一個人才認證的系統框架,成員林灝明表示,參考新加坡、台灣及韓國等經驗,可選取為優勢新興產業的從業員推出人才認證試行計劃,例如施政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生態旅遊及藍色資源旅遊,將帶動生態導遊的需求,本港可以此作為起步,然後逐步推廣至其他行業,以提升整體綠色工作的認受性,並邁向人才專業化發展。另方面,成員陳加駿表示,建議當局重啟「綠色就業計劃」,在原有計劃上擴大規模,並涵蓋內地提供的綠色職位,讓大專畢業生具備更全面的工作經驗,擴闊行業視野及人脈資源。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促進綠色就業發展」調查部分結果 全文報告按此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20/12/2023

《施政ONLINE@M21》青年與陳國基司長對談

特區政府已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就土地房屋、國家安全、培育人才、宜居城市、勞工及褔利等多個範疇提出政策措施。青協M21.hk網台為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疫情後再次以實體形式舉辦「施政ONLINE@M21」直播節目。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與台上主持及青年創研庫成員互動交流,並與出席的學生,就不同政策範疇進行分享。他回應青年提問時表示,本港目前的貧窮線定義不夠精準,當局正研究及修訂新的貧窮線,詳情將於稍後公布。   他又表示,首年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對於有很多有心人擔任友師而感動,來年將會優化計劃,包括配對學生及友師時,由原本配對興趣,再加入居住地元素;活動亦會增加小組形式,讓青年有機會認識更多友師及同齡參加者。
18/12/2023

青協「社創Think Big!」Festival年會一連三日舉辦

為推廣社會創新,提升中學生及公眾探索社創生態,發掘可持續發展機遇,連結社區發展,由香港青年協會獲社會福利署攜手扶弱基金及科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資助的「社創Think Big!」Festival年會,一連三日假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行,透過講座、展覽、社區實地考察及青年社創辯論大賽的四大活動,並於今天(17日)舉行頒獎禮,公布各大獎項及展示獲獎學校的創新項目。   「青年社創辯論大賽」由多間中學展開激烈角逐。冠軍戰辯論題目為政府大力推行「搶人才」政策對香港青年是危還是機?最終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憑藉出色表現奪冠,參賽學生認為招攬世界各地人才的措施,可填補現時本港人才流失的缺口,同時也增加本地青年交流和擴闊國際視野的機會。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和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分別得到亞、季軍。   「創變.創新」計劃書比賽共吸引來自10間學校的120名中學生參加。各隊伍展示無窮創意,經過一場龍爭虎鬥,冠軍為文理書院(香港)憑「智能交通燈」勇奪冠軍,亞軍是港島民生書院的「KnowledgeBoost」,季軍則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的「Work for “MYSELF”」奪得。   「社創Think Big!」Festival年會主禮嘉賓包括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陳麗珠、科勁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少華博士,以及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與現場一眾學生交流創新想法。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社會創新對於民生和經濟都十分重要,鼓勵青年多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社區的需要。透過今次社創講座及體驗活動,期望青年學習到社會創新的不同概念,獲得啟發。他感謝政府及商界伙伴的慷慨支持,以及學校、青年朋友的積極參與,使計劃順利推行。   是次活動是「青年社會創新學堂」的延伸項目,目的是以多元的社創元素,帶領青年及公眾體驗各種不同的社創體驗,啟發想像力,其中10場的社創講座邀請了不同領域的星級講者分享,包括無止橋慈善基金主席兼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兼棟篤笑表演者Vivek Mahbubani、Chocolate Rain創辦人及創作總監麥雅端,以及電影監製及編劇陳心遙等,多角度探討永續社區發展和社會創新的概念。   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的「青年社會創新學堂」,旨在推廣社會創新,突破傳統教育框架,強調多元學習,為120名中一至中四學生提供一站式創業培育,增加創業實用知識,讓他們認識創業的可能性,並且通過與不同社會企業交流,學習如何促進社會正面發展。詳情可瀏覽青協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網站sic.hkfyg.org.hk。
16/12/2023

寒冬送暖 青年義工為長者送上禦寒物品

本港未來幾日氣溫轉冷,對於基層家庭來說,添置厚衣未必是一件輕易的事。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的義工由昨天(15日)開始,陸續為獨居長者和基層兒童送上禦寒物品,並關心鄰居的需要,發揮鄰舍守望相助的精神。   逾150位青年義工上月透過「愛心響鈴行動」,致電關懷逾860戶基層家庭,當中包括獨居長者、雙老長者、基層兒童、照顧者及長期病患人士等。從青年義工的統計顯示,在寒冷天氣下,最多受訪者表示禦寒衣物不足(19.4%),其次為有需要在家中增添暖氣設備(15.7%),亦有不少長者表示曾於寒冷天氣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時遇到困難(10.1%)。此外,逾六成(63.9%)表示有需要或歡迎義工致電問候,了解他們的需要。   青年義工按上述統計結果送上所需物資,其中在屯門區,陳韻怡(Wendy)得悉年過80歲的郭伯伯夫婦,兩人既是長期病患者,亦是照顧者,由於行動不便,日常已鮮有外出,更因經濟狀況已多年沒有增添禦寒衣物,因此,在寒冷天氣下實在難以外出購買生活所需。對於能夠為有需要的長者送暖及減低他們的憂慮,Wendy感到非常有意義。   另一位青年義工邱智傑(Aaron)亦於晚上趕到沙田乙明邨探訪長者,並為年近70的張婆婆送上綿被及暖風機。Aaron表示,他透過「送米助人」活動認識張婆婆,亦在青協轄下的青年空間,為長者舉辦不同活動,看似是聯誼,其實在鞏固睦鄰關係,讓長者住得更安心,自己也增加了對社區的歸屬感。   青協督導主任胡偉全表示,從前線社工和義工的觀察所得,發現不同的基層家庭各有所需,如單一地向他們送上福袋或日用品,未必能夠精準解決他們最急切的問題。以早前的暴雨與極端天氣為例,有義工發現住在山上臨屋的長者,除了家中風扇被泥水沖走,其他電器亦非常殘舊,因此按緊急程度送上適時的支援服務,讓資源有效運用。胡偉全亦感謝陳張敏聰夫人慈善基金的支持,讓義工服務可更具彈性照顧社區需要。   青協「鄰舍第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以各種靈活方式,關懷及連結社區服務對象,建立互享互助的鄰舍網絡;上述計劃已推動第12年,已有逾3,000名14至24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鄰舍互助的訊息。網站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歡迎各位青年加入鄰舍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14/12/2023

專業青年與機電署總工程師廖漢華談能源效益

特區政府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僅需要各項政策和措施的推動,更重要是全民參與。青協M21網台節目《傾.盡全力》全新第三季的第一集今天(14日)播出,由3位專業青年與機電工程署總工程師廖漢華互動交談,就能源效益議題提出意見。   3位專業青年包括︰方惠廷(Mercury)、劉樹霖(Carson)、羅芷筠 (Violet)。他們在節目中探討本港推動節約能源的現況,並就能源效益標籤的透明度和鼓勵青年投身綠色產業提出建議。   機電工程署總工程師廖漢華表示,政府先後推出多項措施節能減排,包括「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已推行至第四階段,至今涵蓋11類常見家電,估計每年可節省約11億度電;當局亦正建議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擴大監管範圍至更多類別的建築物,例如加入用電量高的醫院、數據中心及鐵路站等,並將能源審核週期縮短為5年。   本港建築物佔總電力消耗量約九成,廖漢華回應青年意見時表示,會否將建築物的節能表現與租金等不同方面進行掛勾,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他期望可與業界進一步討論,建立激勵機制,以鼓勵業主和發展商更加注重節能。他強調,節能減排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標,各界齊心協力,實行全民節能省電,才能夠邁向碳中和。   政府於《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以「零碳排放‧綠色宜居‧持續發展」為願景,而本港的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佔總排放的六成六。3位專業青年期望政府在個人、家居和建築層面上提升能源效益,並配合相應的政策,以有效推動全民節能。   他們認為目前的能源標籤在推動市民選擇高效能產品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建議參考海外的做法,於標籤上增加可反映耗能表現的數據,以及添加二維碼,讓市民可獲取更多產品資訊;同時要求購物網站和生產商網站展示標籤,協助市民做出明智購買決策,促進節能減排。   為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他們建議對2012年之前的非住宅建築進行能源消耗統計或審計,並提供補助以鼓勵更新設備,更可借鑑新加坡模式,將能源審核週期由10年縮短為3年一次。另外,他們建議通過生涯規劃、培訓和教育,鼓勵青年投身綠色產業,身體力行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填補人才缺口。   青協自去年6月推出的「起步為香港」青年計劃,年內將凝聚逾20,000名青年,以參與「社區建設」、「經濟建設」和「灣區建設」為重點,期望協力為香港開創新景象。全新網上節目《傾.盡全力》為「起步為香港」的焦點項目之一,共五個專題範疇陸續推出。詳情可瀏覽網站hkfyg.org.hk/stepping-forward-with-commitment-to-hk。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27/11/2023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香港賽區公布優勝項目

為發掘具創意及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在大灣區實現創業夢想。「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香港賽區)頒獎禮今天(27日)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公布12個得獎項目,其中金獎最高可獲10萬元人民幣獎金及落戶前海孵化。   「前海創賽」香港賽區由前海管理局主辦,前海服務集團及香港青年協會承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香港特區政府駐深圳聯絡處、香港貿易發展局等多家單位共同支持。比賽分為企業成長組及初創團隊組,合共收到破紀錄的730人合共418份申請。經過兩輪篩選,獲獎團隊涵蓋多個創新科技範疇,包括人工智能、醫學、農業、健康及文創等。   初創團隊組金獎是新一代便攜式智慧快速診斷系統,創辦人劉鑫和崔强勝專注於診斷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尤其是多重疾病或性傳播疾病。他們期望研發低成本的快速測試產品,提高預防和控制相關疾病。企業成長組金獎是引導視障者的智能腰帶,創辦人江家偉和陳曉玲為視障者帶來革命性的導航設備,透過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AI模組,實時計算出無障礙範圍及規劃路徑。   深圳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張天宇、前海管理局港澳服務處副處長侯靜,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出席典禮,與一眾青年交流,了解其大灣區業務方案。   前海管理局港澳服務處副處長侯靜表示,整項賽事的獎金總額超過800萬元人民幣,為更多青年在大灣區創業提供優良條件。今年香港賽區的頒獎禮首次在前海舉行,充分展現了深港的緊密連繫,亦凸顯青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依託香港,服務內地。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感謝前海管理局和前海服務集團的信任,由青協首次承辦「前海創賽」香港賽區並獲得佳績。她致辭時寄語參賽青年要有「想法」、「方法」和「說法」,可了解其他企業和創業家的「想法」,經營業務的「方法」,最後就是他們推廣宣傳的「說法」,才算是透徹了解他人創業的目的,從而思考自己的強弱項。   另外,青協將在前海深港夢工場設立「前海香港青年發展中心」,徐小曼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實現創業夢想。   關於「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自2016年起,由前海管理局聯合深圳市港澳辦、深圳市委台辦、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澳門特區政府經濟局、深港產學研基地、深圳廣電集團等多家單位共同舉辦,已連續舉辦八屆,參賽項目累計超過9,000個,其中港澳台参賽專案超過4,300個。是粵港澳台地區持續舉辦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專業賽事之一。   香港賽區經過層層篩選,專業評審甄選出共12個優勝項目(企業成長組6個、初創團隊組6個)。項目於計劃得獎後半年內需於前海合作區註冊成立企業,並獲得最高10萬元人民幣獎金。詳情可瀏覽青協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網站sic.hkfyg.org.hk/qianhaihk。   「前海粵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大賽2023」香港賽區獲獎名單   企業成長組   金獎:引導視障者的智能腰帶 創辦人︰陳曉玲女士、江家偉先生、賈伯良先生、游俊明先生   智能腰帶為視障者帶來革命性的導航設備,運用AI視覺來檢測障礙物。透過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AI模組,實時計算出無障礙範圍及規劃路徑,以觸覺回饋智能腰帶的訊號,提供方向指引。 銀獎:益創膳虎堅果酶解技術 創辦人︰陳家銘先生、車曉雪女士   益創膳食是一家超級食品科技公司,主要開發新蛋白食品方案和未來食品來應對氣候變化,減低碳排放,透過農業和食品的發酵技術,研發出美味、營養均衡且價格實惠的非乳製品,以促進大眾福祉。   銀獎:無電製冷技術 創辦人︰鄒詩雨女士、林凱昕女士、古宇正先生、張添耀先生   由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團隊所創立,並由TECH 300孵化。團隊開發了第一代被動式輻射製冷技術。經過多年努力,研發了新型零能耗環保的被動式輻射製冷塗料,以幫助實現建築節能和減少碳排放。   銅獎:Seekr 創辦人︰Ms Lamia Sreya Rahman、Ms Pesheka P.V、李采霖女士 Seekr是一款專為視力受損群體而設計的輕便和隱蔽穿戴式裝置,旨在幫助視力受損人士獨自、安全地探索空間。他們將機器學習算法安裝於細小、備有攝像鏡頭和夾子的裝置中,在收集視覺數據數秒內即播放音頻信息,與手機上的無障礙功能無縫協作。 銅獎:甜蜜西遊 創辦人︰王偉剛先生、王浩輝先生 甜蜜西遊是一個香港原創的設計品牌,以中國名著《西游記》故事結合西方糖果元素設計而成。所有人物都是以糖果、零食和甜點幻化而成,現有超過50個糖果角色。   銅獎:弗萊明醫學實驗(Fleming MedLab) 創辦人︰鄭栢誠先生、香皓林先生 弗萊明醫學實驗是一家專注於中風康復的醫療機器人初創公司,設計輕便易用的醫療級穿戴式機器人,幫助中風病人重建神經通路,改善活動能力。基於神經科學原理和專利技術設計的醫療級機器人,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監測和預測康復週期,提高患者康復效果。     初創團隊組   金獎:新一代便攜式智能快速診斷系統 創辦人︰劉鑫先生、崔强勝先生   項目專注研發低成本便攜診斷,解決疾病危機。產品採用等溫 CRISPR基因編輯技技術,實現高靈敏度、特異性,簡化操作。他們致力研發數字微流體輔助診斷,提高靈敏度、準確性,拓展疾病檢測範圍。目標是檢測不同的多重疾病,希望改善疾病測試和醫療保健。   銀獎:助力生態文明,協助鄉村振興——漲榲生物科技責任有限公司 創辦人︰沈童飛先生、洪加洛先生、馮景禧先生、岳可昕女士   項目運用核心微生物菌株以及獨家的培養技術,生產一種名為「漲榲微生物肥」的產品,能夠提高農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抗蟲性和抗旱性,同時增強農作物的生長活力和品質,減少化學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量。   銀獎: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下一代高功率納米晶智能無線充電装置 創辦人︰江朝强先生、王一博先生、魏樹生先生、周家宇先生   旨在將新型高功率納米晶智慧無線充電技術產業化,作為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智慧高效雙向無線的充電裝置。該技術在香港城市大學先進電力電子實驗室成熟研發。   銅獎:AI多模態言語治療師康復醫療機器人 創辦人︰周益俊先生、張美然女士   為言語治療行業大模型進行自主開發,應用在康復治療上。此項目的AI言語治療師輔助治療,能夠即時判斷兒童發展障礙的情況,制定合適的療程及訓練。   銅獎:智能控溫防護面罩 創辦人︰馮祺隆女士、吴世同先生、顧宇恆先生   研發一款具有智能溫濕度控制功能的工業防護面罩,可定制符合工人面部線條的模型,盡量減少對臉部的壓迫和變形,提升其舒適度和工作效率。   銅獎:基於AI的核磁圖像虛擬對比增強系統 創辦人︰馬宗銳先生、張將先生 開發AI驅動的虛擬對比增強系統,用於鼻咽癌的診斷和治療,旨在為患者提供更便宜、更安全的造影劑替代品,更快、更準確地制定診斷和治療方案。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26/11/2023

「青年創研庫」公布「連繫青年參與地區治理」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連繫青年參與地區治理」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6名本地青年中,七成九(78.5%)同意「地區事務,與你息息相關」的說法【表4】;認同「參與地區事務重要」的平均分為5.56(0至10,10為非常重要)【表3】;他們最關心的地區事務包括交通(49.2%)及環境衞生(35%)等【表2】,並且八成半(84.6%)同意地區治理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生活質素【表7】。   新一屆區議會即將組成,受訪青年期望未來區議會能夠處理社區問題(49%)及反映民意(29.5%)【表8】。研究亦顯示,五成九(58.7%)認為自己信任特區政府,比率為過去同類型調查最高,並首次超越五成【補充表18】。   上述研究以實地問卷調查方式,於今年9月28日至10月2日期間,訪問了526名18至34歲青年;另訪問了20名青年個案,部分有參與地區委員會或地區事務,以及3名專家和學者。   研究顯示,受訪青年對所屬地區的歸屬感平均分為6.82(0至10,10為非常有歸屬感)【表5】;五成半(54.9%)表示有興趣參與改善地區的工作,並透過非制度平台如政黨、民間組織(18.1%)、政府制度平台如區議會、「三會」(15.8%)、學校/工作平台(12.4%),以及自發組織(8.7%)等【表15】。此外,他們認為參與地區治理的主要障礙是缺乏裝備(30%)及人脈網絡(23%)【表17】。   特區政府今年5月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研究發現,受訪青年對相關方案認識程度平均分只有3.25(0至10,10為非常認識),低於調查所設5分的一般水平【表6】。逾八成對獲委任為「三會」委員(82.1%)或參與關愛隊(80.4%)表示沒有興趣【表11及表12】。有個案對若獲委任表示會欣然接受,冀將青年聲音帶到更具影響力的平台;亦有個案表示對「三會」工作不認識。   有受訪個案表示,自己不被政府認識,因此獲政府委任的機會為「零」。另有個案認為自己一直參與民間機構的活動和服務,若這些機構可以向政府推薦人選,相信有助增加地區優秀青年獲提拔的機會。   有受訪專家和學者認為,青年參與最重要是感受到其影響力;社會也可以給他們機會策劃地區改善的專題協作項目,涵蓋基本資源、責任承擔,以及成果分享等元素,不但能提升參與度,更可培育他們日後在不同領域發展做好裝備。   青年創研庫青年發展組副召集人潘子鋒引述研究指,受訪青年對地區治理能夠改善民生有一定期望,他們參與其中得到適切培育,有助提升能力,長遠對本港人才庫有裨益。近年不少「三會」中青年委員佔整體委員比例甚低,建議擴闊青年委員自薦計劃範圍,將「三會」納入計劃內,以及擴大委任人選的推薦來源,讓社會服務機構可向當局推薦人才,增加有志和優秀青年早日在地區得到提拔的機會。   另一副召集人鄭煦喬表示,為加強地區參與的效能,建議設立「青年地區改善提案計劃」,包含資助、責任及認同等元素,讓青年透過策劃和實踐他們認為可以改善社區的項目,進一步增加社區歸屬感及發揮影響力,增加青年與地區治理的連繫。   該組成員譚霈琳表示,現屆政府重視地區治理工作,惟研究結果反映受訪者對相關方案認識不多,建議當局訂立全面的推廣策略,從公眾教育、績效評估、民意反映等方向,推動本港地區治理工作積極發展,以做實事爭取社會認同。   成員黎達成認為,未來區議會處理事務的複雜性將會增加,社會對區議員有效反映民意的期望也在提高,建議推出區議會社區專案研究,由各區議會選定地區議題並提交研究建議書,當局從中選出優先項目及撥款,透過提升區議員辨識及引領地區討論的能力,推動地區優質發展,協助政府實踐有效地區治理。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連繫青年參與地區治理」調查部分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