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 Page 41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Press Release

20/12/2018

「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市民參與公共財政管理」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0日)公布有關「促進市民參與公共財政管理」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520名受訪青年中,近六成(59.8%)認為市民能參與公帑運用決策,有助資源更符合社會需要【表13】。研究亦發現,受訪青年認為特區政府在交代諮詢結果,以及聽取不同持分者意見的表現不合格,平均分只有4.62分及4.22分,低於調查所設的5分合格線【表14】。   研究指出,受訪青年認為管理公帑最重要是達到改善貧富差距效果,佔三成三(33.4%)【表2】;其次是保障社會持續發展(24.6%)。然而,分別有逾六成(62.9%)受訪青年不認為自己信任特區政府管理公共財政的能力【表4】,或不滿意立法會近年在監察政府公帑運用方面的表現(62.6%)【表12】。   研究亦參考海外部分城市相關經驗,並與24名本港青年進行聚焦小組訪談。有青年表示,他們主要從資源能否發揮最大效用,以衡量官員管理公帑的能力;當中有參與者坦言,特區政府著眼累積財富而不加善用,某程度屬資源浪費。而近年多項基建工程出現嚴重超支等負面消息,亦影響他們對政府管理公共財政能力的信任。   另外,近半數(48.5%)受訪者認為,個人在公共財政制訂過程中能夠有份參與是重要的【表8】,主要因為公帑屬於市民(38.1%),以及他們關心香港發展前景(25.0%)等【表9】。至於認為這方面不重要的受訪青年佔四成四(44.1%),主要是考慮到個人影響力有限(51.5%)或缺乏認識(18.3%)等【表11】。   不過,受訪青年在參與過程中存有一些顧慮。從結果反映,對於重視參與其中的青年,他們主要擔心其意見不受政府重視或不知道參與渠道【表10】。小組訪談結果則反映,青年憂慮意見不獲社會信任,以及因政治衝突氛圍容易引來惡意批評。   上述調查以實地訪問形式,於今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從全港之港鐵站、輕鐵站和主要巴士總站等,隨機抽樣當中10個地點,成功訪問了520名18至34歲的本港青年;樣本標準誤低於±2.2%。調查顯示,在受訪青年觀感中,特區政府在發放簡潔易明的財政信息(5.49分)、提供高透明度的財政資料(5.27分),以及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參與(5.10分)三方面表現平均分雖然高於5分合格線,惟得分不算突出【表14】。   調查亦嘗試列舉多項推動公眾參與其中的建議,受訪青年的回應正面,包括官員主動接觸市民聽取意見(87.1%)及提供機會給市民作出建議(83.1%),分別佔逾八成;四成六(46.0%)認為加強教育工作有助達到相關效果【表19】。   現屆特區政府正就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進行公眾諮詢,調查顯示,高達八成八(88.0%)受訪青年表示會留意財政司即將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16】。另分別有較高比例受訪者認為,在公共財政制訂過程中,傳媒(23.3%)和政黨/政團(21.5%)最能代表他們意見【表7】。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潘學智引述研究指,政府在公共財政管理上,現有的公眾諮詢方法和滿意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政府透過公眾參與,將有助加強其認受性和建立信任。參考外地引用「參與式預算概念」(participatory budgeting) 的經驗,他建議特區政府以更鮮明的行動舉措,體現市民有份參與的精神,例如預留薪俸稅收入1%(預計2018-19年度薪俸稅收入為548億港元,1%即為5.5億港元),邀請市民就相應數額的運用提出構思,而公眾亦可在從中選出他們認為合宜的項目,讓資源更能貼近市民期望和需要。他相信藉此吸納民間智慧,提升決策水平,有利維持特區政府的良好管治。   該組副召集人林智浩表示,有效的公眾諮詢,並清晰交代諮詢結果,可為政策措施帶來更大支持度。他建議特區政府提前在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施政報告完成致謝議案辯論後,即展開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公眾諮詢;而財政司司長於諮詢期間,應主動向市民講解最新進展。此舉可讓政府官員有較充裕的時間,處理和分析市民意見,同時提升公眾諮詢的透明度,並改善諮詢成果的交代安排。   該組成員李菀容及黃雋康認為,市民充分掌握公帑運用的狀況,有賴準確和有用的數據及資料。他們建議特區政府推動持續和具質素的公共財政公眾教育,以及於中學階段舉辦模擬預算案活動,讓年青一代及早對公共財政建立基本認識。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促進市民參與公共財政管理」調查結果
19/12/2018

鄰舍探訪日

秋冬時分,一餐溫暖的「家常便飯」往往最能拉近我們的距離。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於12月15日,假葵青區舉行「鄰舍探訪日」活動,逾100位青年義工與企業義工一同烹調健康家常菜和美味愛心湯,並帶同福袋上門探訪,向約90名長者和地區人士送上關懷。   於葵青區長大,就讀中四的嘉瑩,參與義工服務已達四年,今年更成為「鄰舍探訪日」活動籌委,與一眾「鄰舍隊」義工策劃本次活動。在籌委會議中,義工們有見數月前風災使區內許多樹木倒塌,就此希望透過「升級再造」,將廢棄的木材親手加工造成實用的筷子送贈給鄰舍。縱使過程中遇上各樣挑戰,但嘉瑩表示,見證著木材經大家的努力後變成木筷子,為她帶來很大的成功感。   為了感謝長期服務地區的人士,義工們烹調了兩餸一湯,包括素菜炒肉碎、滑蛋炒蝦及青紅蘿蔔粟米煲豬骨,連同福袋送到屋邨管理員、清潔工人和拾荒者手上。嘉瑩指,透過向管理員和清潔工人贈送湯餸,打破了日常中彼此的隔膜,讓義工有機會向他們表示謝意,故此她認為此部份讓活動倍添意義。除此之外,在過去多年受惠於「鄰舍第一」計劃的長者們,亦被邀請到賽馬會葵芳青年空間參與活動,更在烹調餸菜時,向青年義工提供「大師級」的指導,合力炮製出一份份美味的「家常便飯」。   社會福利署荃灣及葵青區福利專員馬秀貞女士、葵青民政事務處葵涌(中南)聯絡主任主管周啟聲先生、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蔡裕星先生、銀河消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天佑先生、Ensec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代表均親臨支持活動;而銀河消防服務有限公司及Ensec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的義工更伙拍青年,一同向社區贈予溫暖和關懷。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一項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自2011年正式開展,超過100支鄰舍隊成立,分佈全港各區,合共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隊員,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
13/12/2018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發表最新「青少年科網危機因素及評估」研究

網絡世界帶來便捷,也隱伏危機。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合作,今天(13日)公布「青少年科網違規及犯罪行為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缺乏網絡安全意識、曾在網絡受害或侵害他人的青少年,較容易出現網絡違規和犯罪行為;另外,青協及城大亦合作推出嶄新的「青少年科網危機評估工具」,及早識別有需要的青少年,讓社工及專業人士制定適切的輔導服務和介入手法。 上述研究於今年3月至6月期間,進行一系列的量表效度測試,共收回1,739份來自本地8所中學和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服務對象的有效問卷。該問卷設有102條題目,就16個範疇,檢視青少年在網絡世界的侵害和受害的危機因素。 香港城市大學犯罪學家黃成榮教授引述研究指,青少年的「網絡違規行為」與6個範疇呈現相當強度的顯著關聯(數值愈接近1,代表互相關聯度愈強),包括「缺乏網絡安全意識」(.622)、「網絡受害」(.510)、「網絡侵害」(.470)、「道德疏離感」(.455)、「攻擊他人的信念」(.446)、「主動攻擊指數」(.440)。另外,「網絡受害」則與另外5個範疇呈現相當強度的顯著關聯,包括「網絡違規行為」(.510)、「缺乏網絡安全意識」(.494)、「攻擊他人的信念」(.403)、「主動攻擊指數」(.394) 以及「道德疏離感」(.390)。 黃成榮解釋,部分青少年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和上網操守,如持續有網絡違規行為時,有機會加劇至較為嚴重的網絡侵害行為。另外,若青少年持續在網絡上受害,他們將有機會成為加害者。他亦指出,「缺乏網絡安全意識」、「道德疏離感」、「攻擊他人的信念」和「主動攻擊指數」愈高,他們的「網絡違規行為」及「網絡侵害」行為就愈多。因此若我們能加強青少年的網絡安全意識,以及提高他們上網時正確的倫理觀念,有助減少青少年網絡違規及侵害行為。 研究亦顯示,「親子關係」、「抑鬱症狀」及「身同感受能力」三個範疇與「網絡違規行為」及「網絡侵害」的關聯不大;這反映在各項危機因素中,若只集中改善這三個範疇,並不足以減低青少年網絡違規及侵害行為。 為了及早識別網絡高危青少年,黃成榮教授的研究團隊按國際標準,從上述102條題目中挑選出8條極具代表性的題目,製訂本港首份《青少年科網危機快速辨識工具》;公眾欲了解詳情,可下載「青法網」流動應用程式 。綜合上述研究與前線青年工作者的實際經驗,部分網絡侵害青年或受害青年個案,確與缺乏網絡安全意識和上網倫理觀息息相關,詳見下列個案例子。 網絡侵害青年 個案一︰   中五男生為電腦科高材生,獲電腦科教師信任而給予學校的內聯網密碼,協助管理內聯網;然而,他多次未經准許下登入內聯網,更為了報復某位老師而修改其個人資料。學校得悉後報警,控告他不誠實使用電腦。 個案二︰     15歲中三男生,以手機拍下女同學裙底,並於社交媒體發布,最終被拘捕及控告發布兒童色情物品而須接受警司警誡;反映他的網絡侵害行為與其道德標準較低相關。 網絡受害青年 個案三︰     21歲的大學女生,由於日常生活沒有留意各種新聞報道和警方資訊,因此遇上假冒內地官員的電話騙案而甚為相信,亦不懂得如何應對,結果多次匯款,被騙二萬多元。她的受害經歷與其網絡安全意識低相關。 個案四︰     13歲小六男生,常借出個人智能手機給朋友使用。一次朋友在他不知情下,接收和轉發了其他同學如廁的片段,該男生被牽連和被控以不誠實使用電腦。他的受害經歷與其網絡安全意識低相關。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部分青少年誤以為網絡世界不受規管,可不負責任地匿名行事。事實上,他們愈持有攻擊他人的意念及主動攻擊的態度,就愈容易在網絡上出現違規及違法行為。他建議從小學開始,加強教育青少年網絡守法和安全意識,以及上網的正確價值觀念,尤其認識與網上犯罪有關的最新資訊。此外,他認為家長和教師亦應提升科網知識,及早識別高危的學生。他亦建議,政府和民間提供免費無線網絡給市民時,應在登入使用免費無線網絡時加入「安全錦囊」或「危機提示」的內容,以提高使用者的網絡安全意識。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單位主任李少翠則表示,「青法網」已分別上載預防網絡侵害和受害的建議方法[表8和9],鼓勵公眾和青少年了解網絡法規和相關罪行,如有求助,可致電青協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獲凱瑟克基金資助,由2017年10月起,推行為期三年的「Project iSmarter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為6至24歲高危青少年、教師及家長,提供網絡罪行預防教育、危機評估與輔導支援。現推出《青少年科網危機快速辨識和評估工具》及《網絡偵探》輔導卡,提供教育及輔導,以達致廣泛應用。該中心將於明年6月舉行「防治青少年科技罪行國際研討會」,建立國際性的跨專業協作,匯聚知名學者、政策制定者、專家和青年工作者,商議和交流科技罪行的應對策略。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每年接觸近4,000位高危青少年,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應用程式「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詳情可瀏覽網站ycpc.hkfyg.org.hk。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督導主任陳文浩先生 電話︰3755 7064
27/11/2018

「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高學歷特殊需要青年的就業機會」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7日)公布有關「促進高學歷特殊需要青年的就業機會」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香港市民中,大部分認同有特殊教育需要(英文簡稱SEN)的青年尋找工作和晉升機會均比健全人士困難,平均評分分別為7.02分和7.16分(以0至10分計,10為非常同意,0為完全唔同意)。受訪市民也同意,提供就業支援有助他們融入社會,提升其經濟自主能力,平均分分別為6.99分和7.23分【表9】。   另外,受訪市民對「SEN學生都可以同健全人士有同等嘅工作能力」及「SEN學生未能充分就業,會浪費咗人力資源」命題的同意度較低,平均分分別只有5.47分及5.87分【表9】。結果反映受訪者雖然支持SEN學生就業,但考慮到他們的工作能力,以及是否屬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取態則有所保留。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10月12日至27日期間,訪問520名18歲或以上的本港市民。調查顯示,兩成六(26.0%),即135名受訪市民不願意與SEN青年一起工作,當中較多(60.7%)擔心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其餘部分(43.7%)表示不懂得如何與SEN青年合作;以及擔心SEN青年會對自己造成危險或不良影響(27.4%)【表7及表8】。至於表示願意與他們一起工作的受訪市民,則佔五成四(54.2%)【表7】。   調查又顯示,逾六成(62.5%)受訪市民認為,幫助SEN青年就業,政府應負上最大責任;近兩成半(24.8%)認為僱主或商界責任最大【表10】。此外,逾四成半(46.4%)受訪市民認為,政府在幫助SEN學生就業方面做得不足夠,其中更有一成(10.8%)認為非常不足夠。而表示做得足夠者,僅佔2.5%【表11】。   SEN學生從學校過渡至職場,一般被統稱為殘疾人士。他們因自身先天的局限,在勞動市場難以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研究引述政府統計處2013年數據,顯示全港43,900名具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中,只有約35%能成功就業,僅及整體大專學歷人士就業率(約70%)的一半。由此可見SEN或殘疾青年即使擁有高學歷,同樣面對就業困難的處境。   研究指出,近年本港就讀主流中學的SEN學生人數持續上升,升學機會也有所增加。而修讀本地專上課程的SEN學生,數字近三年間已增加近五成;可以預期未來這個群組的就業需要將有增無減,趨勢值得當局正視。   研究亦參考英國、國內和台灣有關幫助殘疾人士就業的相關措施;以及深入訪問多位專家、學者和20名高學歷SEN青年個案。受訪專家表示,取得專上學歷的SEN學生是重要人力資源,幫助他們就業可讓他們一展所長,達致社會和SEN學生雙贏局面。   不過,不少專家和受訪個案表示,現時政府沒有為高學歷的SEN青年承擔更大就業支援責任,特別是學生即將離校走進職場的階段。最終即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在缺乏就業支援下,也難以找到合適工作。   有受訪個案指出,僱主擔心他們因為自身條件限制,影響日常工作表現,所以在聘請僱員時,殘疾青年永遠不是他們的首選對象。有受訪專家和僱主也認為,香港勞動市場對僱員的能力要求極高,僱主普遍希望員工可以具備多方面能力,為公司賺取最大利潤,從而實現員工最大價值。因此,SEN或殘疾青年與健全人士競爭職位時,往往處於不利位置,難以獲得一些具競爭力的工作機會。   同時,由於社會大眾對他們存有誤解,普遍認為SEN青年的工作能力較低,僱主聘請他們只是從幫助弱者或憐憫角度出發,而並非出於用人唯才。此外,僱主對不同殘疾人士也存在工種定型的問題,例如視障人士只能從事盲人按摩,這些誤解都不利於SEN青年發展事業。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召集人及葉梓聰及成員鄭正禧引述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加強支援高學歷SEN青年就業,包括把現時大專殘疾學生實習計劃的100個名額,倍增至200個,並預留一定名額,讓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完成實習後繼續留任政府工作。另外,他們亦建議政府提高殘疾公務員所佔整體比率,由現時1.8%逐步增至4%,同時在未來每年新聘請的公務員中,殘疾人士應佔不少於2%。   該組成員陳嘉琪及馮黛詩則建議,政府應改善現有就業支援服務,例如「就業展才能計劃」在總津貼金額不變情況下,把僱用期由九個月延長至一年,但津貼金額則可考慮由現時三分二減至二分一,使殘疾人士可累積更長時間的工作經驗。另外,勞工處展能就業科的公開就業及招聘計劃,除了一般技術工種外,亦應提供更多較高技術的工作機會予具專上學歷的殘疾人士,讓他們有更多元的工作選擇。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促進高學歷特殊需要青年的就業機會」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2/11/2018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建立跨專業轉介機制顯成效

青年吸毒愈趨隱蔽,亦容易受誘惑產生犯法念頭。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於2016年6月開始推行「Project RADAR——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為全港10至35歲隱蔽吸毒青年、潛在或干犯毒品相關罪行青年,以及其家人提供介入輔導服務。該計劃實行至今,成功建立跨專業轉介機制,與本港8間醫院、新界北警區、社會褔利署、海關、律師及學校等攜手合作,現已為196名青年及106名家人提供輔導和教育,遠離毒品禍害。   上述計劃的另一重點,是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黃富強教授的團隊合作,追踪服務對象的行為,研發出「青少年毒品罪行風險綜合評估」,有助分析他們的危機程度,從而作出適切介入;另亦推出「綜合認知行為治療手冊」,結合理論和前線社工的實務經驗,為業界提供一個有系統和專業的輔導工具。今天(22日)舉行的分享會上,吸引近100位來自不同服務機構的社工、醫護人員、老師等踴躍出席及交流。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過往社工只能靠外展和主動求助的方式接觸犯罪和吸毒青年,「Project RADAR——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所建立的轉介機制,能建立有系統的跨專業協作,讓機構的前線同工有意識地發掘低動機的隱蔽吸毒或販毒青年,是非常難得的合作經驗。他總結計劃成效時指出,整項計劃共有229個轉介個案,當中七成(162人)均願意接受社工介入和輔導,效果顯著。他透露,該計劃已得到禁毒基金的撥款,由2018年12月1日起延續服務3年,以協助更多有需要的青年及家人。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黃富強教授表示,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罪行風險綜合評估多數應用在普遍意義上的犯罪行為;是次特別針對隱蔽吸毒或販毒青年,相信屬全球首創。他解釋,「青少年毒品罪行風險綜合評估」是從違法記錄、學校/工作、休閒活動、人際關係、家庭歷史、精神健康、自我控制和犯罪態度的八大範疇,分析青年吸毒及犯罪風險,並經過本地青年個案的驗證,更為貼近本港的實際情況。     至於最新推出的「綜合認知行為治療手冊」,則根據本地青年個案及其家人需要而設計的介入策略,讓受助個案發掘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及潛能,從而提升求助動機和改變現狀的覺察力,藉此提供預防重吸毒品的治療手法。該手冊指出,青年和成年人接觸毒品的成因不一樣,因此著重了解青年的精神健康和情緒需要,提供有效處理方法。黃富強教授亦透過研究,驗證介入服務的成效,結果發現,接受了認知行為治療的青年,在再次犯罪率、重吸應對及吸毒次數等方面,都比只有參與恆常治療的青年,呈現顯著成效。   以下是接受輔導計劃的部分個案。   家長個案︰ 陳女士的女兒因販毒而被控,有機會面臨長期監禁。她怪責自己未能做好母親的責任,情緒非常困擾,經常失眠,加上對法庭審訊程序一概不知,感到十分徬徨無助。每當憶述女兒的事,情緒都容易波動,出現抑鬱症狀。 青協社工全力支援她面對女兒的法庭審訊。而認識還押探訪的過程,令她有能力和信心支持女兒;同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和小組輔導,助她處理壓力問題。 吸毒青年︰ 24歲的阿文,16歲開始主要吸食K仔(氯胺酮)。起初只屬貪玩,與朋友一起「索K」消磨時間,其後愈食愈多,並染上毒癮。4年前曾因藏毒而被捕,被判感化令18個月,須入住戒毒中心一年。離開戒毒中心後,感化官將他轉介至社工,助他持續戒毒。 他經歷大半年的認知行為治療和輔導,分析了吸毒的原因,並尋找方法改變負面思維。輔導過程一直順利,但在一次與朋友爭執後再次吸毒,社工與他利用該次重吸事件作分析及檢討,助他再次積極面對,從錯誤中學習,更了解到自己的弱點,堅持走戒毒之路。   販毒青年︰ 俊仔兩年前因涉及一宗販毒案件而被控,當時18歲的他輕視販毒的風險,為賺快錢而犯法,最終被判入教導所。社工在法庭外展服務時接觸到他,一直支援他面對法庭審訊,同時為他提供認知行為治療,讓他反思毒品禍害。 俊仔經歷兩年教導所的訓練後,決心改過,遠離不良朋輩。社工為他提供後續服務,協助他重投社會,轉介他報讀職業導向課程。現時俊仔勤於做兼職工作和恆常學習,沒有再次犯事。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如青少年或家長想知道更多戒毒服務的資訊,可透過以下途徑聯絡青協「青法網」社工: 違法防治熱線: 8100 9669 網上諮詢: youthlaw@hkfyg.org.hk 手機程式(App) : 於App Store及Google Play搜尋「青法網」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 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督導主任陳文浩先生 電話:2487 6151
13/11/2018

青年與楊偉雄局長對談

特區行政長官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就土地房屋、多元經濟、培育人才、宜居城市、勞工及褔利等多個範疇提出政策措施。青協M21.hk網台為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今年繼續推出「施政ONLINE@M21」直播節目。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應邀與台上主持及青年創研庫成員互動交流,並與出席的參加者,以及來自學校和社區網絡的網上觀眾,就施政或不同政策範疇進行分享。  
31/10/2018

香港中、小學隊伍揚威南韓STEAM賽事

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帶領本港7支中、小學代表隊伍前往南韓果川市,參與「2018國際4D Frame數理科學創意比賽」,參賽隊伍獲得多項大獎,囊括初中組金、銀、銅獎;並奪得高小組銅獎、優異獎;以及初小組優異獎,是參加該國際賽第3年以來最好成績。 強颱風「山竹」襲港過後,大家對處理海洋和街道垃圾的意識大大提高,初中生也不例外,來自瑪利曼中學的學生張樂敏和郭宛欣,勇奪初中組金獎。她們運用4D Frame材料,即各種大小連接器、齒輪和膠管,於限時的3小時比賽中,以Save the Earth為主題,設計並砌出海陸兩用垃圾收集機「Plastic Terminator」的原理,成功贏得評審團的高度評價。張樂敏表示:「是次國際4D Frame比賽的氣氛輕鬆,有評判在創作過程中與我們閒談,使我們原有的心理壓力大大減低,最後對自己的作品感到相當滿意。」 「2018國際4D Frame數理科學創意比賽」於10月19至22日舉行,共吸引400多隊來自瑞典、蒙古、菲律賓、台灣和南韓的隊伍比拼數理創意能力。不同的參賽組別須就指定的主題,於限時內運用4D Frame創作獨特的模型,通過任務挑戰,並向評審展示作品之數理科學概念。 青協創新科學中心於2012年引入南韓STEAM教育工具4D Frame,並舉辦相關之課程給本地學生。4D Frame是一套能啟發學生創意,並讓學生對空間及立體概念有更深認知的動手學習工具;其後於2017年首辦「香港4D Frame數理科學創意比賽」鼓勵青少年動手創作,從過程中訓練數理思考能力,提升創意,增強表達溝通能力。詳情可瀏覽網站ccst.hkfyg.org.hk。   「2018國際4D Frame數理科學創意比賽」香港隊伍賽果   學校 獎項 瑪利曼中學 初中組金獎 沙田循道衞理中學 初中組銀獎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初中組銅獎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高小組銅獎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 高小組優異獎 福榮街官立小學 初小組優異獎  
30/10/2018

「青年創研庫」公布「釋放香港女性勞動力」研究報告

逾八成受訪市民支持本港推動女性就業;逾七成半認為兒童照顧服務不足 女性就業困難主要障礙為服務名額嚴重短缺、就業的家庭友善措施不足 建議學校、非政府機構、政府三方合作,全面於小學提供課後託管 另向僱主增加誘因,仿效外地推「家庭友善措施津貼」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0日)公布有關「釋放香港女性勞動力」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香港市民中,逾八成(83.1%)支持本港推動更多女性就業。然而,受訪者認為特區政府在推動女性就業工作上的足夠程度,平均只有4.11分(以0至10分計,10為非常足夠,0為完全唔足夠)。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9月3日至19日期間,訪問520名18歲或以上的本港市民。結果發現,同意「如果冇經濟壓力,有12歲或以下子女嘅女性,應該全職照顧子女。」及「女性應該就業,以保持經濟獨立。」的平均分,分別為5.77分及6.67分(以0至10分計,10為非常同意,0為非常唔同意);而認為「更多女性就業,有利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平均分則是6.70分。數據反映受訪市民雖然支持女性就業,認同女性就業有利本港經濟發展,但考慮到照顧子女的需要,他們的取態則顯得矛盾。   調查又顯示,逾七成半(75.7%至78.6%)受訪市民認為現時本港對0-12歲兒童照顧服務不足。至於對釋放女性勞動力「非常有幫助」的家庭友善就業措施,則包括「容許員工在家工作」(57.1%)及「實行彈性工時」(50.4%)。受訪市民亦認為家人(78.1%)和外傭(61.3%)的幫助,令育有12歲或以下子女的女性能夠就業;不過,多達七成半(75.1%)認為,最應該提供幫助的是政府,其次為僱主(59.8%)。   研究參考新加坡、英國、瑞典和加拿大等地的家庭友善僱傭政策和措施;另亦深入訪問多位專家、學者和20名年齡介乎25至54歲、育有12歲或以下子女的女性。受訪個案反映,她們的就業意願頗高,即使部分女性選擇親自照顧子女而放棄全職就業,也認為自己可利用空閒時間兼職,或於子女年紀稍長後重投職場。   不過,不少受訪個案在就業與照顧子女之間面對不少拉扯,成為妨礙她們就業障礙之一。有受訪個案表明未能輪候或獲配育嬰園和社區保姆服務,結果需要辭工,全職照顧女兒;至後來也沒有獲得全日制幼稚園名額,離開職場一直至今。   此外,有原本任職工程顧問的高學歷受訪者指出,過往工時十分長,甚至需要工作至凌晨,以致難以於下班後照顧女兒,及後為改善女兒行為問題,她唯有辭職。停工一年半後,她再次應徵相關職位;但每當僱主知道她曾因照顧女兒而辭去工作,求職便沒有回音。   有受訪商會表示,歡迎女性重返職場,但對實行家庭友善措施抱有不少疑慮,指香港職場文化較傳統,未必能接受彈性安排。有受訪的培訓機構亦指出,本地只有約一成僱主願意為非服務性質行業或後勤職位的工時,作出彈性安排。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副召集人梁偉基引述研究報告表示,香港兒童照顧服務嚴重不足,令不少有意就業的女性無法投入職場。他建議,當局以「學校提供地方,非政府機構提供服務,政府提供資助」的三方合作模式,全面於小學校內推行課後託管服務。他指服務可以自負盈虧方式運作,而政府則可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費用減免資助。   他又認為,當局應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推出「家庭友善措施津貼」,向願意推行彈性工作安排的企業提供資助,當中包括彈性工作時間、彈性工作地點、彈性工作量、縮減工時,以及工作共享安排等,藉此可增加誘因,鼓勵企業採納有關措施。   該組成員周浩民則建議,政府及公營機構應帶頭試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指政府可將一些後勤或支援性質的全職職位分拆成兼職崗位,如翻譯和技術主任等;而大學亦可選擇一些可獨立工作的工種,如程式編寫和研究等,試行在家工作模式,並將此等經驗推廣至商界。他認為,這些家庭友善措施,有助進一步釋放女性的勞動力。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全文報告按此
23/10/2018

Policy Address@M21: Dr Law Chi-kwong

特區行政長官發表最新施政報告,就土地房屋、多元經濟、培育人才、宜居城市、勞工及褔利等多個範疇提出政策措施。青協M21.hk網台為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今年繼續推出「施政ONLINE@M21」直播節目。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應邀與台上主持及青年創研庫成員互動交流,並與出席的參加者,以及來自學校和社區網絡的網上觀眾,就施政或不同政策範疇進行分享。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