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8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9/09/2018

青協「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獎禮圓滿結束

學習知識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找到樂趣和動機,相信不再是苦事。由香港青年協會轄下21所青年空間主辦,儷妍會作為伙伴的「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今天(29日)舉行分享會暨頒獎禮,表揚20位積極推動社區愉快學習、鼓勵自學的青年。得獎青年有編寫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創作香港通識遊戲棋、舉辦工作坊等,目的是以同路人或過來人身份,協助有需要的學童掌握愉快學習的技巧。   香港樹仁大學助理教授區志堅博士、K-Plant 葉錦華博士、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等嘉賓出席頒獎禮,讚揚得獎青年持有主動學習態度、具自學精神,並鑽研方法讓地區學童重拾學習的樂趣。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空間督導主任黃秀儀女士表示,首屆「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收到近100位中學生或大專生構思的計劃書,並獲學校或社會服務機構提名,經過首輪面試,最終選出20位得獎青年,每兩人分成一組,揉合雙方的點子,於剛過去的暑假共服務社區學童近1,300人次。黃秀儀補充說,該獎勵計劃結合學術及義務工作的精神,鼓勵青年助人自學,長遠期望建立學習平台。她感謝儷妍會和學界的踴躍支持,攜手推動青年實踐創新的學習方法。   儷妍會副會長董之發先生表示,在評審過程中很難作出抉擇,很多同學的計劃都富有創意,例如有中三學生構思舉辦聯合國模擬會議比賽,推動朋輩學習通識時事。在剛過去的暑假,儷妍會的同事更擔任導師,協助得獎青年推行計劃,向自己的目標邁進。   得獎青年之一,15歲的石境城年幼時父母未能經常陪在身旁,由英語教育水平不高的祖父母湊大,因而未能協助他應付學習需要。由於英語根底比其他同學差,促使他尋找自學方法學習英語,更令他志願成為兒童教育軟件開發者,立心幫助與他一樣未能打好基礎的青少年。他在該獎勵計劃中夢想成真,編寫了一個英語學習應用程式(APP),讓兒童透過遊戲學習英語。   林穎君自小立志成為老師,於是入讀中文系,希望作育英才。她深感現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薄弱,導致成績未如理想,因而義務教授刻製中國印章石雕,讓不同階層的青年可以了解印章工藝和書法,並從中認識中國歷史,引發學習興趣。她認為,學習必須由心而發,由興趣而起,以實踐啟發學生思考,才能發揮自學的最大效用。   中六學生黃潔玲,在中學生涯最後一個暑假,面對考試和功課壓力仍不怕繁忙,堅持參與該獎勵計劃。她坦言,作為一位新移民,學習英文是非常困難,既擔心發音不準,又害怕文法錯誤。憑著過往自學的經驗,她運用一系列的英語小遊戲,鼓勵高小學生多說、多聽,「我也有信心說英語,不擔心被人取笑。希望可以傳揚這份信念,將愉快自學的方法,分享給更多親子。」   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的「社區學業支援隊」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繼「社區學業支援隊——閱讀.悅讀」後,今年舉辦「社區學業支援獎勵計劃」,鼓勵各區的中學生及大專生,於地區構思多元活動,幫助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年提升學習興趣及動機。詳情可瀏覽網站lh.hkfyg.org.hk。
28/09/2018

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

針對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過長,影響青少年求助動機偏低,香港青年協會承蒙滙豐 150 週年慈善計劃的支持,第2年資助有需要之青少年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為初期出現情緒病徵狀之青少年提供快速的支援服務。 查詢電話:2788 3433 詳情按此
27/09/2018

青協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

新學年開始不足一個月,學生的情緒健康和壓力備受社會關注。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今天(27日)公布「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調查結果,在受訪的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中,近三成八(37.5%)指新學年的壓力指數屬偏高,自評為7至10分[表七];另外,超過五成(55.0%)表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表六]。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於今年9月初開學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2,609名中學生及大專生,了解受訪學生面對新學年的壓力指數,接近三成八(37.5%)學生的壓力指數達7至10分(1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屬於偏高水平,較去年的39.6%輕微下降。然而,逾四成(42.7%)學生處於4至6分的中等壓力水平,情況較去年上升6.9%[表七],學生壓力情況仍然不容忽視。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憂首三項事情,依次序是「要應付測驗/考試」(64.2%)、「成績未如理想」(60.6%)及「休息時間減少」(44.8%)[表二],反映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學業方面。   問卷亦參考了焦慮症自測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顯示,逾一成五受訪學生(15.4%)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當中8.9%有輕度焦慮表徵、3.7%有中度焦慮表徵,2.8%出現嚴重程度的焦慮徵狀。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包括「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27.0%)、「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18.8%)、「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17.7%)等[表三]。上述雖為學生自評結果,但情況仍受關注。   調查亦嘗試了解學生過去一星期最常出現的情緒狀況,依次為「快樂」(49.9%)、「平靜」(38%)、「興奮」(35.1%)、「頹廢」(31.7%)及「不安」(28.8%)[表四]。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均能察覺自己曾出現的情緒,但仍有兩成一(21%)表示「不清楚」,反映部分學生仍需不斷學習如何覺察及分辨不同的情緒反應。   至於學生在不開心時的處理方法,首三項依次為「聽音樂」(62.2%)、「打機」(47.5%)及「藏在心裡,扮無事」(38.2%),亦有部份學生傾向選取消極方法處理情緒,如「發洩在別人身上」(6.3%)或「傷害自己」(2.6%)[表五]。   問及受訪學生對情緒的了解及觀感,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九成(88.9%)認為「情緒有好與壞之分」;七成七(77.3%)認為「時間可以平伏情緒低落」;超過五成(55%)認為「不想父母知道自己唔開心,怕他們擔心」。值得留意的是,同時有超過五成認為「有情緒不要壓抑,要盡情發洩」(54.5%)及「散播負能量會令朋友不喜歡自己」(53.9%)(表六)。反映學生對情緒的認知有所偏差,普遍擔心負面情緒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觀感。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青少年情緒健康近年引起廣泛關注,情緒病更趨年輕化。究其原因與認知不足,以及缺乏有效情緒管理方法有關。她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學生對情緒存有誤解,例如過於簡單地把情緒只分為好與壞;或認為情緒會為別人帶來負累,擔心別人不會接納自己情緒,故傾向隱藏;又或以為隨著時間過去,情緒便會平伏,以致沒有積極面對及疏解等。徐小曼強調,日積月累的情緒壓抑將更難處理,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全健身心發展;因此,切忌把情緒藏在心裡,扮作若無其事。   徐續指,大家無需刻意為情緒分好壞,每種情緒均有其獨特意義和訊號,提示當下的狀態及需要,並作出相對的行動或回應。青少年階段的情緒變化尤其複雜多變,但不等於不能表達。而作出妥善調適,首要是學懂覺察個人情緒,然後以適當方法表達及管理。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逾15,480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亦有近10,886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個案,當中以「升學」及「人際關係」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小六升中一學生表示,開學初期已感到難以適應中學生活。他看見同學們結伴聯群,感到自己被排斥,不但擔心沒有朋友,亦擔心受同學欺負。同時,他感到中學比小學更加嚴厲和壓逼,擔心無法應付功課或學習進度,故每天都處於恐懼之中。 個案二︰    中六女生因為要應付文憑試而感到極大壓力。開學不久,已出現情緒低落,難以集中精神,更失去上學的動力。在温習室裡會迴避他人目光,不願意接觸他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同時亦向家人隱瞞問題,有苦自己知。 個案三︰    大學女生因為家庭經濟問題,同時應付讀書及兼職工作。她認為現時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很大,若不努力便會被淘汰。可是,無形壓力令她感到喘不過氣來,漸漸對事情失去興趣,經常杞人憂天,意志消沉,更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對未發生的事感到恐懼,擔心自己學業表現不理想,更萌生退學的念頭。   徐氏鼓勵學生要多觀察個人的情緒狀態,如在開學初期,遇上學習壓力或人際關係的適應問題,感到困擾,出現無法集中精神、缺乏動力、悶悶不樂、煩躁不安等,應主動向父母、師長及好友分享或求助。與別人分享,也是紓緩情緒的重要一步。   為提高公眾對情緒的認識,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今年特出版《情緒字典》書籍及桌上遊戲卡,介紹50種常見情緒的意義及整理方法,以有趣的方法讓公眾學習處理情緒三步曲:覺察、表達及管理。為提高受抑鬱或焦慮情緒困擾青少年的求助動機,避免他們因經濟因素而延誤求診,青協今年繼續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資助10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並提供快速的評估服務。詳情及申請表格可瀏覽網站mcc.hkfyg.org.hk。   為支援學生面對開學的適應困難,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家長及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大專生情緒支援熱線「U Line」︰ 2777 030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附件一 「新學年學生情緒狀況」問卷調查結果  
26/09/2018

Youth I.D.E.A.S.: Living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Building a Smart City

七成受訪青年認同「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邁向智慧城市必要條件 「便利性」、「價錢」及「資訊安全性」最影響受訪青年對新科技的使用度 受訪青年對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對本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措施缺乏認知 研究建議深化科普教育,舉辦跨區、跨地域創科教育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研究報告。結果發現,七成受訪青年(70.0%)認為「市民廣泛於生活中應用創新科技」是智慧城市必須具備的元素[表12]。不過,受訪青年對於創新科技概念模糊;在20名受訪青年個案中,各人對創新科技的理解均存有差異,包括以為創科必須含有高端的科技元素等。   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8月期間訪問520名年齡介乎15至34歲的青年。結果顯示,整體受訪青年對於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態度未算積極,願意使用的程度,平均分為6.28(以0至10分計,0分為非常不願意,10分為非常願意)[表6]。   問及在生活中應用創科的原因,超過九成青年受訪者認為「方便生活所需」(92.3%)、其次是「能滿足個人興趣」(56.9%)[表4]。至於表示不會採用的,依次是認為「沒有必要使用」(30.2%)、「科技項目價值昂貴」(22.9%)、「使用過程繁複」(18.1%),以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洩」(16.9%)[表5]。有受訪個案更表示,個人會否採用創科的因素眾多,其中有關便利程度、價錢水平及保障個人私隠安全為主要考慮。   研究亦參考愛沙尼亞、新加坡、哥本哈根及國內杭州市四地的經驗和政策,了解有關政府在鼓勵市民於生活應用創新科技時,應顧及的三項重點,包括:(1)積極留意及回應市民訴求;(2)新科技必須能夠令市民生活更便捷;以及(3)配合市民的生活習慣。至於各地鼓勵市民應用創科的可行措施,則包括加強網絡保安及資訊安全;強化學校的STEM教育;以及提供經濟誘因等。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對於「智慧城市」的認知有限。意見調查結果發現,七成三(72.9%)受訪青年表示沒有聽過《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表10] ;更有受訪個案表示,以為智慧城市為科學園旗下的科研項目,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以為智慧城市與個人生活無關。   此外,受訪者普遍認同發展智慧城市對香港有正面影響,包括能提升市民生活素質(86.5%)(表示非常同意及頗同意的比例總和,下同)及香港的競爭力(72.1%)[表11]。不過,青年對於當局措施的認知度頗低,七成四受訪者(74.2%)表示從沒聽過政府已把九龍東定位為香港的智慧城市試點[表9];而對於即將推出的「數碼個人身份」及「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分別只有18.5%及7.7%受訪者表示了解相關內容[表8]。   研究指出,高達九成(87.7%)受訪青年同意,市民的參與對香港發展成智慧城市非常重要;但部分同時擔心,發展智慧城市會令部分市民被邊緣化(49.0%)[表11]。另有受訪個案認為,政府有責任在發展過程中平衡各持分者利益。   結果亦發現,較多受訪青年認為「進行研究以掌握市民需要」(65.0%)、「普及化的大眾宣傳及教育」(59.2%),以及「提供網絡安全保障」(34.0%)[表7],有助促進市民於生活中應用創科。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副召集人陳浩庭表示,青年是創新科技的主要用家和受眾。要有效推動創科在生活中普及應用並促進智慧城市發展,青年對創科的充分認識及支持不可或缺。   他強調,科學普及教育對推動創科應用非常重要;注重啟發創意思維及培訓解難能力的STEM教育,也扮演重要角色。他建議特區政府支持民間團體舉辦跨區、跨地域的創科交流活動,例如創業計劃、外地實習及考察活動等,促進本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交流,進一步在本地營造創科文化及氛圍。   對於研究發現部分青年對於創科及智慧城市概念模糊,成員歐陽姿婷建議政府製作新系列的公眾宣傳短片,推廣創科應用於生活的好處。另一成員陳凌旭補充,政府作為倡導者,應定期進行大型研究,掌握市民對於科技的需要和期望,鼓勵市民參與,方能使社會上下一心,向智慧城市邁進。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創科生活應用與智慧城市」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2/09/2018

青協「鄰舍第一」逾400位青年義工響應多項風災善後工作

  暴風無情、鄰舍有愛 青協「鄰舍第一」逾400位青年義工響應多項風災善後工作 並於中秋佳節關懷長者、基層家庭及前線人員,預計千人受惠 超強颱風「山竹」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到處仍然見到塌樹和雜物。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逾40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過去多日已在將軍澳、杏花村及九龍城協助清理垃圾、並妥善回收膠樽;當中100多位青年及企業義工,今天(22日)一起製作綠茶杏仁脆條,以及探訪長者、基層家庭及社區的前線人員,為鄰舍顯出心思。 探訪活動獲DayDayCook成立的慈善組織Good Food Movement全力支持,於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edia 21 媒體空間教授義工製作綠茶杏仁脆條,隨即於港島南區派發,為鄰舍送上關心,並答謝於颱風中堅守崗位的前線人員,令社區盡快回復面貌。 做了5年「鄰舍隊」青年義工的周綺琳,雖然探訪過無數家庭,卻首次走到街頭協助前線人員一起清理樹枝和損毀設施。她形容今次的義工經驗感受特別深刻,「與我同行的義工非常認真和落力,即使製作心意卡,亦講求盡善盡美,以表謝意和祝福。」她指出,風災過後見到不少前線人員,包括清潔工人、大廈看更、店員、司機等默默付出,正正帶出守望相助的鄰舍精神,所以藉親手製作的小食,對他們表達感謝之情。 中國人向來重視傳統節日,中秋節更象徵團圓及快樂,風災過後更需要關愛。各區「鄰舍隊」青年義工亦分別於不同地區籌辦近20項上門探訪、中秋晚會、音樂分享會等活動,為區內長者或基層家庭送贈月餅,共慶中秋,為佳節倍添暖意,預計超過1,000人受惠。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neighbourhoodfirst.hkfyg.org.hk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19/09/2018

鄰舍隊義工齊心助清理災區

因應超強颱風對香港各處也造成破壞、周圍環境充斥垃圾、樹枝等,實需要社區同心協力把社區回復原貌! 青協「鄰舍第ㄧ」鄰舍隊義工已於9月18日完成以下任務。 筲箕灣鄰舍隊  地點: 杏花邨及綠在東區 義務工作: 協助清理垃圾、清洗膠瓶、清理回收回來有用的物資。   將軍澳區鄰舍隊 地點: 將軍澳一帶海濱長廊 義務工作: 協助清理岸上垃圾。
15/09/2018

Youth Hong Kong September 2018

This 40th issue deals with wellness and emotional health: how to retain it, where it is lacking and what happens when it fails.   Read online youthhongkong.hkfyg.org.hk
12/09/2018

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 2018接受報名

集全港學界之力為全港超過45,000名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出謀獻策   由Samsung主辦,香港青年協會、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及香港教育城協辦的Solve for Tomorrow 2018,將於2018年9月至10月期間舉行,歡迎全港中小學生及大專生組隊參加,以STREAM領域所學的豐富知識,結合無窮創意,為緩解SEN學童問題作出貢獻。比賽設有「小學組」、「中學組」及「大專組」3個組別舉行;「小學組」特設最佳創意獎,而「中學組」及「大專組」則分別設有冠、亞、季、最佳創意及優異獎,將會產生合共30隊得獎隊伍,獎金及獎品總值超過港幣46萬元。比賽將於2018年9月1日至30日報名,並須於10月31日下午6時前提交作品。   此外,大會今年首度增設諮詢工作坊。學生可以在大會安排的工作坊內,聽取來自科技、教育、社福等界別的專業人士對半製成品或設計概念的意見,繼而在正式提交作品前作進一步改善,希望此舉可以幫助學界發揮潛能,研發出更多能迎合SEN學童及其身邊重要人士需要的創新工具。   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簡介 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比賽旨在凝聚全球年青人的創意及對新科技的熱情,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在2013年,Samsung首次把這個極具意義活動帶到香港,並在過去多年來激發了數以萬計香港學生的創意,為不同的香港社會問題提供各式創新解決辦法。在2018年,Samsung更希望透過Solve for Tomorrow比賽開創STREAM4CARE的教育思維,鼓勵香港學生在提升涵蓋科學、科技、探究、工程、藝術,以及數學各個STREAM領域知識的同時,培養出一顆關懷社區的熱心,把STREAM知識應用在貢獻社會上。透過這項計劃,Samsung希望為世界培育出兼具科技知識,同時心繫社會的明日領袖。   詳情︰www.samsung.com/hk/offer/solvefortomorrow_2018
09/09/2018

暑後大假通知

香港青年協會屬下部份服務單位,包括各青年空間、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及青年支援服務計劃於2018年9月9日至9月16日期間暫停開放,並於9月17日(星期一)恢復開放及提供服務。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