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42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20/11/2020

【Exclusive Nomination Opportunity】Lee Kuan Yew School Scholarship – Application Deadline on 15 December

FULL Scholarship to study a Master’s Degree in Singapore The HKFYG Leadership Institute and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LKYSPP)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ranked 1st in Asia and 22nd in the world, are happy to join hands again this year to nurture Asia’s next generation of public service leaders through equipping young talents professionally with a wider vision and international exposure to tackl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and Hong Kong better. The Scholarship nomination application welcomes ALL members or alumni of The HKFYG. Exclusive pre-assessment and assistance will be provided by LKYSPP to our nominees to submit the best application and stand a […]
19/11/2020

立即報名 Instagram Academy 免費證書課程

香港青年協會社會創新及青年創業部將聯同 Facebook,為 18-35 歲有志或現為初創企業家舉辦「Instagram Academy」培訓課程,由 Facebook 專家解說上粉、Storytelling 出 post、落 Ad 等重要關鍵,於課程中講解 Instagram 全攻略,從而提升生意效益。 我們還會邀請 網絡人KOL 及成功在 Instagram 上創業的商家為大家分享 Instagram 創業歷程,以及舉辦兩場網上業務諮詢活動,讓各位能夠與 Facebook 專家業導師深入面談及交流經營網上業務的心得。 詳情:https://hkfyg.instagramacademy.hk   活動日期: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4 月 (合共 5 次課程、2 次 Facebook Live 嘉賓分享、2 次 Facebook 專家諮詢及 1 次學員總結分享。表現優秀的學員,有機會於4月獲推薦與指定的香港小店會面並進行實習。)   課程內容: – Instagram 品牌經營攻略 (基礎班) – Instagram 品牌經營學堂:內容篇 (基礎班) – Instagram 品牌經營學堂: 內容篇 (進階班) – Instagram 品牌經營學堂: 品牌推廣篇 (基礎班) – Instagram 品牌經營學堂:績效營銷篇 (進階班) – Live for all:Instagram 成功創業者及網絡紅人 KOL 分享 – 網上業務諮詢活動   上課模式:Zoom 網上教學   對象:18 – 35歲;有潛質成為年青初創企業家及現為年青初創企業家者優先   教學語言:英語教材;以粵語教學   證書:參加者出席率達 80% 或上,可獲頒由香港青年協會及 Facebook 聯署的參加證書   活動費用:免費(按金HKD 500;參加者如出席率達80%或以上,協會將於活動完結後一個月內退回按金。)   截止日期:2020年12月11日(星期五)   立即報名:https://bit.ly/3pAUJzV […]
05/11/2020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 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 五成二受訪學生壓力指數偏高,七成更珍惜回校上學的日子 建議學校疫情下調整課程進度,適度減少考測範圍 疫情下學生經歷停課、網課、短暫復課,至九月底恢復半日面授上課,身心均需要作出適應。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今天(5日)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在4,443名受訪學生中,過半數(52.2%)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較去年高10.5%,人數百分比亦是近十年最高[表三]。然而,在疫情下復課,近七成(69.6%)表示「相比以往,我更珍惜回校上學的日子」[表二]。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今年9月至10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4,443名中學生,了解他們的開學適應狀況。結果顯示,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憂的事情依次為「要應付測驗/考試」(77.8%)、「成績未如理想」(62.2%)及「休息時間減少」(54%)。此外,四成五(45%)表示「在家網上學習多時,擔心追不上學習進度」,而三成三(33.4%)表示「疫症持續,擔心受感染」[表一]。    問卷亦參考了焦慮症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了解青少年的焦慮情況。結果指出,逾兩成(21.9%)受訪學生有輕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傾向,較2018年結果高6.5%。當中有11.8%屬輕度焦慮、5.4%屬中度焦慮及4.7%達嚴重程度的焦慮徵狀。受訪學生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焦慮徵狀主要為「我容易感覺疲倦和乏力」(37.6%),「我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28%)及「我容易感到煩亂或覺得驚恐」(27.1%)[表四]。是次量表為學生自評結果,而非焦慮症的臨床評測工具,惟情況相當值得關注。   儘管在家網上學習成為新常態,七成三(73.5%)受訪學生認為「防疫工作比追趕學習進度重要」;近六成(59.1%)「不介意取消陸運會、比賽、訓練等大型活動」。雖然如此,六成七(67.2%)表示「相比網上學習,我更希望回校面授學習」[表二]。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學生今年的開學經歷與以往截然不同。對剛升中一的新生,面對新校園新老師新同學,對環境既陌生,又擔心未能結交新朋友。即使舊生,經歷長時間在家學習後,也要重新適應面授上課,以及暫停大部分課外活動的安排。   徐小曼指出,學生一方面應對考試測驗、追趕學習進度的壓力,另方面擔心人群聚集增加染疫風險,在雙重擔憂下,學生的壓力和焦慮也較以往明顯增加,部分學生對上學感到抗拒及掙扎。   雖然如此,數據反映較多學生希望實體上課,甚至更珍惜回校上學的日子。徐小曼認為學生明白復課安排得來不易,鼓勵他們重新投入學習和享受校園生活,亦要紓緩焦慮情緒,找出焦慮源頭,學習循序漸進地處理問題,並專注在可控制的事情上,提升自我掌控感。由於防疫工作不能鬆懈,她亦建議學校調整課程進度,適度減少考測範圍,以減輕學生壓力。   青協於全港35間中學提供駐校社工服務, 2019/20學年共處理3,088宗個案,主要範疇首位為「情緒問題」(27%),其次為「與學業有關」(24%)及「家庭問題」(18%)。駐校社工發現,不少學生個案與疫情及停課多時有關。   個案一︰有中六學生十分緊張學業表現,雖然剛開學但考試測驗排山倒海而來,要追回停課及網課期間的進度,壓力更大至不斷發惡夢。學生不想與身邊朋友分享壓力,擔心他們未能明白或受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除發惡夢及失眠外,亦因壓力問題而不斷長暗瘡。   個案二︰有中五學生與同學關係一般,因為疫情和暑假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與同學見面,令關係更生疏。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在新學期與同學重新建立關係,惟開學後自己成為班上被杯葛的對象,同學多番針對他的說話與行動,令他感到被孤立和排斥。他打算退學,先工作一年,明年再報讀其他課程或重讀中學。   個案三︰有中一學生適應網課已感困難,擔心跟不上進度,且朋輩關係建立較弱。升讀中二後,雖然成績已名列前茅,仍擔憂會退步,家長亦期望她維持小學時的高分成績。她對同學的目光感到有壓力,開始難以入睡,出現焦慮,但在同學面前強裝正常,亦不想家長知道自己的情況。   為提高學生以至公眾對焦慮情緒的認識,青協今年出版《地球好危險──與焦慮共處之道》書籍,圖文並茂介紹常見的焦慮表現,學習與焦慮和平共處;連同《情緒字典》桌上遊戲卡及情緒教育網上教材,將於12月開始供全港中學訂購。   此外,為提高受焦慮情緒困擾青少年的求助動機,避免他們因經濟因素而延誤求診,在匯豐150周年慈善計劃資助下,青協全健思維中心今年再度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資助10至29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及早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斷及治療,並提供快速的評估服務。詳情可瀏覽網站wmc.hkfyg.org.hk。   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有關服務: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附件一 「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  
02/11/2020

「青年創研庫」公布「疫情下為青年就業尋出路」研究報告

五成半受訪青年疫情下曾遇就業問題,缺乏工作經驗者尤其嚴重 六成六同意需要適應職場新要求;愈五成三表示不知轉型方向和欠缺相關知識技能 建議引入商界主導模式的僱員培訓課程 並增設大學畢業生見習就業計劃,協助累積工作經驗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日)公布有關「疫情下為青年就業尋出路」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600名離校青年中,五成半(55.0%)自疫情起曾遇就業問題,包括「找不到工作」(22.0%)、「工時減少」(17.8%)、「放無薪假」(17.5%)及「客戶減少導致收入下降」(13.7%)等【表2】;而超過六成(63.0%)最擔憂「整體職位空缺減少」【表4】。   上述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於今年9月3日至29日期間,訪問600名18至34歲離校的青協會員。結果發現,18至24歲年齡組別較多遇到「找不到工作」及「工時減少」等問題【表3】,他們也較擔心自己「未能累積職場經驗」和「未能累積所屬專業的經驗」【表5】。   調查顯示,受訪青年對未來就業環境並不樂觀。即使日後疫情受控,仍有近四成傾向認為本港就業情況會「比疫情前差」(39.7%)【表6】。大部分同意未來「有新行業出現」(81.8%)、「對新知識和技能需求上升」(77.3%)及「整體職位減少」(71.7%)【表7】。面對這些轉變,六成六(66.0%)認為「有需要」適應職場新要求【表8】,惟他們亦表示「不知道轉型的方向」(55.6%)、「欠缺轉型的知識和技能」(53.3%)和「不知道何處有轉型的機會」(36.9%)【表9】。   調查又發現,逾半數受訪青年願意在就業困難的環境下作出適應,包括「持續進修以適應市場新需求」(82.7%)和「從事兼職職位」(79.3%);亦有不願意「從事實習職位」(25%)及「從事起步職位」(18.7%)【表10】,主要關注收入和職場階梯的問題【表11、表12】。   研究又深入訪問多位專家,以及20名18至34歲曾在疫情下遇過就業問題的青年個案。有受訪的應屆畢業生因未有全職工作經驗,即使6月至9月中不斷搵工,仍未獲聘。有受訪的兼職活動保安員稱不少活動取消,疫情以來只工作過幾天,幾乎零收入。情況反映,欠缺工作經驗的年輕求職者,以及臨時工、兼職和承接外判項目的自由工作者等,是疫情下就業處境最不利的一群。   此外,部分受訪個案對轉職或轉行存有顧慮,他們認為疫情反覆,難以計劃未來或心態上未能作出調整。例如有受訪的旅行社經理在疫情下收入減半,但坦言較難放下心理包袱選擇轉行,接受較低職級及收入大減。   受訪學者分析指,近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和國際政治等問題影響,需求不穩定和難以預測,影響到企業的商業模式和人力資源方針。面對多變的人力需求,本港的就業培訓課程轉變速度太慢,而承辦課程的機構又缺乏商業觸角,令人力培訓未必追上商業需求,因此有需要優化培訓機制。   有受訪專家認為,雖然現時經濟不景,部分企業仍需招聘人手,當中科技和醫療相關行業需求較大。此外,安老服務業、建造業等一直出現勞動力短缺,建議可趁機鼓勵青年在這些方面接受培訓和進修,以適應轉變中的就業市場。   青年創研庫經濟組成員劉昱翔表示,本港青年失業及就業不足問題相當嚴峻。他認為政府當局應加速回應經濟轉型,建議僱員培訓課程引入商界主導模式,由企業提出有需求的新工種,於短時間內參與設計培訓課程並聘用學員,及時回應人力市場的新需求。此外,亦建議設立大學畢業生見習就業計劃,以協助他們累積工作經驗。   青年創研庫經濟組召集人禤彥勳則認為,政府應鼓勵商界增加就業機會,向能夠增設更多兼職或半職的企業,提供稅務減免優惠。此外,針對部分青年未能調整就業心態的問題,他建議青年就業服務機構推出「本地多元工作假期計劃」,為青年提供其他行業或職位的體驗,他們亦可視此為「休職年」(gap year),期間可獲生涯規劃輔導服務和技能培訓,為未來的職業生涯作更佳準備。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疫情下為青年就業尋出路」調查結果  
29/10/2020

青協有機農莊為「2020至TOP有機零售商」之一

疫情下人人變廚神,對食材也是非常講究,有機有營更是理想選擇。恭喜青協有機農莊成為10間「2020至TOP有機零售商」得主之一。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由2012年開始舉辦的「至TOP有機零售商」選舉,旨在表揚符合優良有機零售營運標準之零售商,籍以令本地有機零售業走向規範化及專業化,促進有機產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選購食材或參觀青協有機農莊︰organicfarm.hk
24/10/2020

青協舉行「鄰舍第一· uKitchen」網上啟動禮

疫情下各人均保持社交距離,惟鄰里間則需要拉近關係,才能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uKitchen」今天(24日)舉行第二屆啟動禮;逾30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將於青協轄下21所青年空間打造社區廚房,未來半年學習烹調不同菜色,並善用由街市收集的新鮮剩菜及鄰里分享的食材,為基層家庭及長者製作美食,建立鄰舍情。   在網上啟動禮,「鄰舍隊」青年義工在專業廚師的指導下,分別在21 所青年空間一起製作蔥香蕃茄炒蛋,為準備日後鄰舍盛宴學習第一道菜式。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致辭時表示,該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積極鼓勵青年透過不同形式的服務,推動鄰舍關愛精神。今年「鄰舍第一·uKitchen」持續提供技能培訓、實踐關愛鄰舍,更加入剩菜回收、食材共享、鄰舍盛宴等全新元素,由青年推動鄰里街坊一同參與,共享資源,將剩物轉為有用食材,為坊眾預備一頓盛宴,體現關懷及分享正能量。   其中一位學員朱嘉慧表示,3年前已加入「鄰舍隊」協助回收剩菜,今次再行前多一步,學習烹調並首次邀請街市商戶合作。她坦言當初不知從何入手,經過多番努力,現在可以獨當一面與檔主洽談細節。她發現疫情期間更多人需要幫助,期望善用社區資源,環保之餘亦幫到街坊減少食物開支。   青協「鄰舍第一·uKitchen」獲李錦記及義務廚師的支持,為超過300位「鄰舍隊」青年義工提供專業廚藝培訓,完成培訓後,他們將舉行鄰舍盛宴接待街坊鄰里,分享美食,體現鄰舍互愛的精神。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至今已有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自發組成100支「鄰舍隊」,分佈全港各區;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網站 neighbourhoodfirst.hk 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21/10/2020

全港首個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本港毒品帖文

網絡世界無遠弗屆,青年很容易在各社交平台接觸到毒品訊息,如缺乏辨別資訊不實和誤導的危機意識,可能會影響一生。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行的「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與專業科技公司聯科集團合作,推行本港首個分析毒品相關帖文的研究項目;運用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嘗試以客觀的角度,分析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想法和吸食原因,期望制定出具針對性的抗毒教育策略。   為期三年的「Project RADAR II──隱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輔導計劃」,由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主辦,禁毒基金贊助,為全港10至35歲「隱蔽吸毒青少年」、「潛在或干犯毒品相關罪行青少年」以及其家人提供輔導服務;該計劃嶄新引入人工智能系統及大數據分析,了解本地毒品問題和趨勢。   上述分析是偵測本港由2016年至今年6月30日,逾30萬篇毒品相關的帖文及留言。研究發現,近年社交媒體涉及毒品相關的帖文數目及瀏覽量大幅上升。帖文數目由2016年的1,001篇,上升至今年中的5,237篇,上升比率為423%;估算瀏覽量亦由2016年的440萬次,上升至今年中的1,734萬次,上升比率為298%。最多人討論及持正面態度的毒品首四位是大麻、啟靈藥(LSD)、迷姦水(GHB)和白瓜子。   另分析指出,在研究範圍內的毒品帖文及留言中,大麻相關的帖文數目,由2016年的815篇,上升至今年中的3,532篇,比率急增333%。此外,部分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存在誤解,包括低估毒品對身體的危害(52.9%)、誤以為毒品是合法(29.2%),以及誤以為毒品有藥用價值(17.9%)。至於吸毒原因,首三位是尋求刺激感(42.4%)、低估吸毒的嚴重性(25.1%),以及擺脫負面情緒(13.5%)。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單位主任李少翠指出,雖然網絡世界可以匿名或隱藏自己的真實身分,上述研究結果未必完全反映本港的毒品現況,惟是次大數據分析對禁毒輔導治療和預防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有助了解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態度及行為模式,配合社工的前線經驗,相信可進一步掌握本港的毒品問題。她建議持續更新數據庫,有助政府相關部門、禁毒工作者及公眾掌握最新趨勢,從而制定出針對社交媒體的禁毒宣傳教育,並盡早對潛在危機用戶提供適切的教育和輔導。   另外,青年普遍習慣在網上尋找資料,亦要懂得辨別資訊真偽。是次分析發現,社交媒體充斥著很多毒品的錯誤信息和誤導資訊,稍有不慎便會墮入陷阱。李少翠建議加強社交媒體用戶對毒品的危機意識,特別是針對大麻、啟靈藥(LSD)等近期網上最多人討論的毒品,讓他們具備理性分析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拆解毒品迷思。   她亦建議社工、老師及家長多留意和關心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的習慣,如會否在社交媒體分享或討論毒品問題、追蹤高危用戶和具危機的資訊,同時認識毒品相關的隱語及關鍵詞,有助及早尋求支援。   此外,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如想知道更多戒毒服務的資訊,可透過以下途徑聯絡青協「青法網」社工。 違法防治熱線: 8100 9669 網上諮詢: youthlaw@hkfyg.org.hk手機程式(App) : 於App Store及Google Play搜尋「青法網」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6/10/2020

青協第60屆周年大會順利舉行

  香港青年協會今天(15日)順利舉行第60屆周年大會,繼續由溫文儀先生,BBS,JP擔任新一屆會長,陳維安先生,SBS出任副會長;義務司庫及義務秘書分別由蔡定國醫生及馮玉麟博士,JP出任。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先生於最新發表的年報中透露,本港正經歷史無前例的鉅變,青年的需要和他們所關心的議題不斷變化。該會來年將透過「聯繫」、「專業」及「創新」三大策略支柱,重點推動青年建立全健身心及培養未來技能,繼續為年青一代服務。   適逢今年是青協六十周年鑽禧會慶,他對歷任會長,包括現任溫文儀會長和各位理事會成員,歷任總幹事,尤其繼續擔任高級顧問的王䓪鳴博士,致以由衷敬意和感謝。何永昌亦介紹該會剛出版的六十周年專書《一起,我們走更遠》,勾劃青協人所具備的特質,並詳細記錄了10多位青年及曾與他們結伴同行的青協同事,在成長中不同階段引發的細膩感人經歷。   青協亦公布該會創新獎之得獎項目,以鼓勵和嘉許青年工作者發揮創意,為青年服務進行創新實踐。冠軍為「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亞軍為「好義配.好義補」網上學習平台。   「世界青年科學及科技碗」由青協創意教育組創辦,創新科技署為支持機構。比賽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國際舞台,向大眾展示科學研究或發明品,並從中獲得互相交流機會,提高青少年對科學與科技的興趣,啟發他們的科技潛能,以創新思維協力解決社會問題。   「好義配.好義補」網上學習平台由青協青年義工網絡創辦,主要為小一至中三學生提供即時免費線上學習支援。平台由逾220位企業、大專及高中義務導師輪流當值,至今為同學解答超過2,500條學術問題。近期加入Facebook Messenger及LINE問功課服務,方便學生發問。   青協會員人數現已超過45萬,每年使用該會服務的人次超過600萬,另有逾23萬義工登記加入青年義工網絡。   香港青年協會2019-20年報
14/10/2020

青協與保誠合作「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

青協與保誠合作「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 舉辦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及工作坊 提供面試服裝津貼助基層青年「疫」境揾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未遏,青年求職面對艱鉅的挑戰;若遇到難能可貴的面試機會,宜多加準備。香港青年協會與保誠保險有限公司(保誠) 攜手合作推出「成功在望Ready Get Set Go」計劃,透過一系列活動,協助青年多方面裝備自己,特設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及視像互動工作坊,分享視像面試技巧、行業資訊及面試貼士,以及為基層青年提供面試服裝津貼,協助他們「疫」境下更自信地求職。   網上青年就業博覽:即日起至11月30日期間開放此求職平台,提供超過500個空缺,以資訊科技、社福、餐飲、物業管理、顧客服務及銷售等職位為主。網上平台特設一分鐘上班貼士,讓青年於正式上班前作好準備。   視像互動工作坊:10月22日及23日舉行,來自金融保險、資訊科技和社福行業的代表分享行業資訊和面試貼士,並有求職準備、職涯規劃、撰寫履歷和視像面試等主題分享,由專家親授撰寫個人履歷表技巧、如何突出個人專長及優勢、面試衣着及儀容等,當中設有互動環節讓參加者於視像平台上發問。   面試服裝津貼:活動將會向來自基層的青年派發400港元津貼購買求職面試服裝,名額高達250個。   保誠首席客戶及市場拓展總監吳詩雅表示:「保誠與香港青年協會合作的『成功在望』計劃經已踏入第六年,我們希望透過計劃協助青年規劃未來,實踐理想事業。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不少青年面臨求職困難。有見及此,保誠貫徹『用行動 成就您想』的理念,與青協即時啟動以網上視像形式為青年提供各項就業支援,藉此勉勵他們即使身處逆境,亦可積極策劃未來及裝備自己。」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鄺穎琦表示,該會「青年就業網絡」於疫情期間持續聯繫僱主,為青年發掘工作機會。她表示疫情下網上面試成為新常態,求職者的準備尤其重要。有曾進行視像面試的僱主反映,求職者在網絡連線、儀容及衣着均未如理想,影響獲聘的機會。她提醒年輕人不要因為視像面試隔着屏幕便鬆懈,「在求職的過程中,或許荊棘滿途,切記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做好準備,才能把握每個面試機會。」   歡迎有興趣參與網上青年就業博覽、視像互動工作坊的青年,於網站yen.hkfyg.org.hk/hfs2020登記,為求職作好準備,迎接每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