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72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28/01/2018

青協「家長全動網」正式啟動

教養子女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如何做個稱職家長亦大有學問。香港青年協會今天(28日)推出「家長全動網」,是全港最大的家長學習和支援網絡,提供網上及線下全面服務,凝聚並支援全港家長;讓他們持續學習、互相扶持,學做盡責家長、做好家長角色。「家長全動網」更首推網上調解服務,歡迎家長於網站psn.hkfyg.hk登記。 「家長全動網」啟動儀式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博士,GBS,JP主禮。基督教正生會總幹事兼正生書院校長陳兆焯博士及電台節目主持杜雯惠女士擔任講座嘉賓,分享家長在教養子女時的挑戰及應對策略。全港各區家長教師聯會代表、學校校長及家長近150人出席活動。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於啟動禮上表示,時下家長工作及生活忙碌,要平衡和照顧家庭並不容易。然而,家長的親職態度、知識和技巧,對子女成長影響深遠。他指出,「家長全動網」將透過網上及線下學習平台、自學小組、親職課程及親子活動等,全面協助家長解決親職困擾。他鼓勵全港家長於網站psn.hkfyg.hk登記及瀏覽,學習成為更稱職的父母。 出席活動的家長陳太表示,由於就讀高小的女兒專注力不足,過去常因女兒未能完成功課而動氣。直至參加了「家長全動網」,與其他家長交流並參與親子活動,學習欣賞和積極聆聽的親子溝通方法。陳太更學會運用桌上遊戲,改善女兒專注力不足的狀況;現在親子關係明顯得到改善。 另一對夫婦周先生及周太則透過參與「家長全動網」的家長小組,學習與子女溝通並分享管教心得,後來更和多位家長自發成為親子義工,一起服務社區。他們認識到義工服務對子女成長有很大影響,管教子女的信心亦有所提升。 青協「家長全動網」是日亦公布最新「家長困擾與親職教育需要」問卷調查結果。在受訪的672位家長中,近九成(87.7%)在教養子女時感到困擾,近三成(28.6%)更表明經常受困擾【表一】。當中管教行為(73.8%)、培養子女良好品格(58.5%)、建立正確價值觀(49.1%)、了解孩子思想(47.9%)及建立良好溝通(43.3%)等,對家長困擾最大【表二】。   上述調查於去年12月,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全港672位子女年齡介乎4至16歲的家長。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家長(97.9%)認為,做好家長是需要學習的【表三】;但礙於現實考慮,部分家長難以學習有關教養子女的知識。其中原因,依次為太忙沒時間(57.9% )、不想張揚家事(31.4%)及考慮經濟負擔(26.0%)【表四】。 然而,家長對學習有關知識抱一定期望。逾六成(61.9%)希望參與更多親子活動,近半數(48.9%)期望透過上網得到相關知識及支援,而報讀親職學習課程亦佔逾四成半(47.2%)【表五】。另外,超過四分一受訪家長(25.5%)表示對執行親職沒有信心;亦有逾四成(43.2%)因未能做好家長角色時有焦慮、內疚、無奈或沮喪的負面感受【表六】。 青協「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女士表示,從前線社工觀察所得,部分家長在管教時,由於與子女的期望出現落差,容易引起負面情緒;惟家長抱有「家醜不外傳」的觀念,即使有需要亦不願尋求協助。她們幸得身邊家長朋友以自身經驗支持和鼓勵,最後才能衝破心理關口,接受家庭輔導。 凌婉君籲請家長,如遇上親子或衝突問題,影響兩代關係與日常生活,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社會亦應多關注家長需要,提供全面親職教育及足夠空間,讓他們掌握教養子女的新知識和新技巧。 青協「家長全動網」支援詳情︰ 網上學習平台及最新資訊︰ psn.hkfyg.hk 調解服務及熱線︰ 2402 9230 Whatsapp查詢︰   6811 2959 附件一 「家長困擾與親職教育需要」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 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凌婉君姑娘 電話:2402 9230
22/01/2018

歡迎預訂新春賀年有機蘿蔔糕

農曆新年將至,香港青年協會有機農莊特別為您呈獻賀年有機蘿蔔糕,實在不容錯過。以健康食譜烹調,選用全港唯一獲美國農業部國家有機標準認可的青協有機農莊種植的有機蘿蔔製造,配以蝦米、臘肉及臘腸等精選材料,成為狗年首選的賀年美點,並為您及親友送上健康和誠摯祝福!   不含味精、食用色素、防腐劑、精製糖、經漂白粘米及澄麵。   敬請留意送貨日期為2018年2月10日。   詳情︰https://www.organicfarm.hk/products/%E6%9C%89%E6%A9%9F%E8%98%BF%E8%94%94%E7%B3%95
19/01/2018

M21.hk@Hong Kong Marathon 2018

青協M21團隊和一班年青人在「渣打香港馬拉松2018」,為健兒們拍攝精彩一刻,大家可於1月24日或以後瀏覽 m21.hk下載相片。
17/01/2018

「工作x假期@大嶼山」計劃,現正接受報名

香港青年協會參與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牽頭的社區投資項目「EXTRA MILE 里‧想高飛」,首創「工作x假期@大嶼山」計劃 (Working Holiday@Lantau) ,透過與香港國際機場的業務夥伴、非政府機構及鄰近社區合作,項目旨在發展及培育人才、促進社會流動並推動機場及香港的發展。 「工作x假期@大嶼山」計劃為青年安排為期一年於機場工作的機會。計劃同時加入探究活動,如義工活動、社區探索等,並提供免費住宿及學習津貼,協助參加者尋找未來的人生路向。 對象︰ 18歲或以上;及 工作經驗不多於3年;及 有意於機場島工作,並期望透過全新的生活模式,重整人生。 詳情及報名︰https://yen.hkfyg.org.hk/whlantau/
14/01/2018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中學STEM教育的資源運用」研究報告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中學STEM教育的資源運用」研究報告 逾八成受訪中學教師認為政府津貼有助學校推行STEM教育 研究指資源未盡善用;跨學科教育亦缺乏全面策略、清晰指引和參考示例 建議設立10億元STEM教育基金並增設分區資源共享中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4日)公布有關「改善中學STEM教育的資源運用」研究結果。就教育局去年向本地中學發放一筆過為數20萬港元的STEM教育津貼,在105名受訪的專責統籌教師中,逾八成(83.6%)對政府發放一筆過的STEM教育津貼予以肯定【表9】。不過,只有一成(11.4%)受訪教師的學校,會將部分資助用於教師參加培訓課程。從善用資源角度,研究認為現況有甚多可作改善的空間。 研究發現,高達九成半(95.2%)受訪教師的學校將部分津貼購買設備或相關零件,另亦有購買教材(57.1%)或外間機構服務(41.9%)【表8】。而在表示將有關津貼用作購買設備的受訪者中,近四成(38.0%)更將一半以上款項用於有關項目。相比之下,表示用作資助教師培訓的受訪者中,大部分(91.7%)只會將少於一成款項用於師資培訓【表8】。 是項研究特別邀請9所中學校進行個案訪談,以了解這些學校推行STEM教育的良好策略措施;另亦透過專家與學者訪問、參考美國、新加坡、愛沙尼亞等地的成功經驗,以及一項本地學校問卷調查,綜合作出分析及建議。其中問卷調查先後透過郵寄及電郵方法,致函全港共448間官立、資助及直資中學,邀請校內負責統籌STEM教育的教師參與;成功獲105間中學回覆。 在學校個案訪談中,有受訪個案教師認為,政府的一筆過津貼能為學校提供額外資源,部分學校可作進階發展及優化設備,部分則可視為探索的起步,整體有助帶動學校發展STEM教育的風氣。另亦有受訪教師指出,由於教師肩負籌劃和輔助學生學習STEM教育的責任,充實和裝備教師必不可少。 研究報告指,投放資源對推動中學STEM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加強學校重視STEM教育並納入學校發展項目;提供誘因,令更多企業和民間團體參與中學STEM教育發展;以及提高社會對STEM的認識和普及風氣。然而,政府以一筆過津貼,將資源分散投放於每所學校,令每所學校只獲有限資金發展STEM教育,未能最有效地運用資源。而學校運用資源亦偏重購買行為而非著眼長遠發展,以致推出的STEM教育項目類型單一和缺乏延續性,情況並不理想。 是次研究的問卷調查顯示,現時中學推動STEM教育面對不少困難。分別逾七成受訪教師同意「STEM教育課時不足」(75.7%)和「跨學科發展STEM教育相當困難」(71.8%),近六成同意「發展STEM教育的參考示例不足」(57.3%),近半數同意「教育局發展STEM教育的指引欠清晰」(48.5%),近半數則不同意「教師有足夠STEM教育的培訓機會」(48.6%)【表12】。 此外,逾八成(81.0%)受訪教師表示,推行STEM教育時,會與不同持分者協作,而表示沒有協作的則佔19.0%【表4】。有受訪個案教師指出,部分學校對於發掘額外資源的主動性不足,如企業擁有大量潛在資源可用作發展STEM教育,但現時學校並未充分利用。 青年創研庫「教育與創新」組別召集人黃家裕表示,推動STEM教育發展,長遠有利提升香港整體競爭力,而資源投放起關鍵影響。他建議特區政府在現時財政充裕情況下,於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大幅增撥資源,設立10億港元的STEM教育基金,為學校提供全面的教學財政支援和資源;他亦建議當局制定跨學科學習指引和提供參考示例,讓中學STEM教育得以持續推行。 該組副召集人陳浩庭則建議政府擴充STEM教育中心規模,以空置校舍或社區中心為選址,於全港五大區(除現有九龍東的樂富,加設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及港島區)設立STEM資源共享中心,讓各區學校有機會在區內共用設施和支援服務。他亦建議政府優化及更新香港科學館軟件及硬件配套,充分利用科學館的儀器及環境,加強與中學聯繫和協作,推動STEM教育。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下載附件「改善中學STEM教育的資源運用」調查結果 報告全文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1/01/2018

「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團跑比賽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社區體育計劃」透過團隊運動,培育青年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以創意走入社區,感受嶄新的運動體驗。該計劃舉辦第二屆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已於1月7日假香港體育學院舉行團跑比賽,吸引近千名青年參與。 相片下載
08/01/2018

龍傳基金舉行《緣來無限期》電影慈善首映禮

龍傳基金今晚(8日)舉行慈善首映禮,呈獻由驕陽電影發行的最新電影《緣來無限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大紫荊勳賢,GBS,太平紳士親臨主禮,近700位嘉賓及社會賢達出席,包括政府官員、社福界代表及工商領袖等,場面熱鬧。   是晚出席嘉賓包括︰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葉國謙先生,大紫荊勳賢,GBS,太平紳士、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GBS,太平紳士、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太平紳士、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太平紳士及環境局常任秘書長/環境保護署署長唐智強太平紳士等。   龍傳基金董事及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王䓪鳴博士感謝驕陽電影、各贊助機構及善心人士的慷慨支持。基金將進一步拓展及推動全球華裔青年領袖人才的培訓與發展,並建立各地華裔青年之聯繫與交流。   《緣來無限期》慈善首映禮由太子珠寶鐘錶鄧鉅明博士, MH, JP伉儷冠名贊助;莎莎美麗人生慈善基金、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紀惠集團/廖湯慧靄女士, SBS, BBS黃金贊助;金城營造集團王國強博士、廣正心嚴慈善基金、萬希泉鐘錶有限公司、劉鳴煒先生、王賢訊先生為銀星贊助;A-World Consulting Limited、Mrs Grace Au and Ms Janet Wong、Dr Helen Chan、Ms Shelley Lee, GBS, OBE, JP、Mrs Clarie Lo and Ms Amelia Lo、Ms Annie Tam Kam-lan and Mr Wong Kwok-bun、Dr Rosanna Wong Yick-ming, DBE, JP、丁毓珠女士, GBS, SBS, BBS, JP、方方樂趣教育機構、全國人大代表王庭聰先生BBS, JP、姚祖輝先生, BBS, JP為銅星贊助。   電影《緣來無限期》為現代愛情喜劇,由金像女星麗絲韋花絲潘(Laura Jean Reese Witherspoon)領銜主演。劇情圍繞友情、愛情及家庭,以浪漫惹笑方式,鼓勵觀眾享受當下、勇於把握。電影於1月18日正式公映。   龍傳基金於2000年在香港正式註冊成立為非牟利的慈善機構。「基金」致力:積極推動青年領袖人才的培訓與研究;建立世界各地青年之聯繫與交流網絡;促進青年發展創新意念;鼓勵青年參與社會建設;以及表揚各專業之傑出青年領袖。龍傳基金秘書處由香港青年協會管理,網站為dragonfoundation.net。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7/01/2018

首推「行通18區」促進社區運動文化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社區體育計劃 舉辦第二屆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 兩年逾4萬青年受惠.首推「行通18區」促進社區運動文化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社區體育計劃」透過團隊運動,培育青年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以創意走入社區,感受嶄新的運動體驗。該計劃舉辦第二屆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今天(7日)假香港體育學院舉行團跑比賽,吸引近千名青年參與。 同日亦首次舉辦「行通18區」全城愛運動,由青年帶領8至12歲兒童合共400人,未來數月於全港各區,參與體育相關的體驗及推廣活動。他們分別前往沙田、尖沙咀、銅鑼灣、中環及旺角,完成各種特別任務;其中部分青年及兒童將前往沙田乙明邨,示範花式跳繩及體適能測試等,讓市民體驗運動樂趣。 20歲的李明倬,中二時開始打籃球,近年才深造相關技術,並成為香港籃球聯賽男子乙組代表。他認為,體育不單局限於青年或精英運動員,他期望透過「行通18區」,和不同社區的居民一起做運動。 第二屆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由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先生, JP主禮。嘉賓包括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體育、康樂、藝術及文化)陳淑慧女士,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 青協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致辭時表示,整項計劃由2015年至今,已吸引全港超過4萬位青年參與。今屆首次舉辦的「行通18區」,由青年帶領有需要的小朋友,到全港各區進行體育活動。青年一方面做義工服務他人,另方面培養個人運動習慣,令創意、體育和社區服務「三結合」的意義更加突出。他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民政事務局、18區區議會及體育界鼎力支持,讓運動能推廣至社區每一角落。 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部主管(體育、康樂、藝術及文化)陳淑慧女士表示,「體育」是馬會其中一個慈善策略範疇,深信運動能夠強身健體之餘,更可為社區宣揚正面價值,因此馬會與多個團體合作,推行一系列「創意體育」項目,為不同年齡群組的市民,設計合適的體育活動,加入好玩有趣的元素,鼓勵大家持之以恆,將運動融入生活習慣。她指第一屆的社區體育節已吸引超過3,000名青年參加,而今屆更增加至近6,800名,實在令人鼓舞。 其他出席嘉賓包括︰沙田區議會主席何厚祥議員, SBS, MH、香港獨木舟總會主席陸偉洪博士, MH、香港冰球訓練學校行政總監韓淑妍小姐、香港業餘冰球會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黃德森先生、中國香港跳繩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莊琬琳女士、香港羽毛球代表葉姵延小姐、前香港武術代表鄭家豪先生, MH,以及香港長跑運動員陳家豪先生等。 第二屆「全港青年社區體育節」由1月至4月期間,進行5項包括團跑、籃球、獨木舟、花式跳繩和冰球比賽,預計有6,800名8 至 25 歲青年報名參加,實踐團結、無懼、創新、奮鬥及堅持信念。另外,青協去年首創的「體育里數助人計劃」,透過網站收集公眾的體育運動時數,贊助基層青少年接受體育訓練,至今已累積23萬時數,逾200多位青少年受惠。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社區體育計劃」歡迎8至25歲的青年,帶動社區體育發展,發放正能量。計劃特設團跑、籃球、冰球、獨木舟及花式跳繩五項運動,青年有機會接受訓練、參與海外交流團及比賽。他們更可組隊撰寫計劃書,結合運動和社區服務,提出以運動貢獻社區的點子,展示其「創意體育」概念及活力,每個項目的最高資助額約為港幣1萬元,預計每年推行500個創意項目。詳情可瀏覽網站cts.hkfyg.org.hk。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6/01/2018

青協M21「有情廚房」正式啟用

青協M21「有情廚房」正式啟用 即將推出四項全新烹飪節目,由青年一展廚藝 傳統東方社會民以食為先,人以情為重。炮製美食,絕非成年人的專利;青年亦可運用簡單方法,用心烹製不一樣的美味菜式。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21媒體空間(簡稱M21)「有情廚房」獲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贊助,今天(6日)正式啟用,並即將推出四項滿載溫情的青年烹飪節目,包括︰《家鄉菜‧家鄉情》、《青新食譜》、《為你烹調》及《低碳廚房》。所有節目均可於青協M21.hk網台收看。   主禮團嘉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先生, GBS, JP、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陳永堅先生, BBS、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巡視員張蔚紅先生、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王䓪鳴博士及總幹事何永昌先生今天(6日)出席啟動禮。其他嘉賓包括︰中華廚藝學院及國際廚藝學院副院長梁文傑先生,以及貝印香港有限公司代表陳家煜先生。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M21藉著「有情廚房」的誕生,希望以飲食烹調,帶出人與人、人與社群之間的真摯感情及關懷;另透過一系列節目,向青年推廣健康、有益的飲食文化。何氏感謝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及貝印香港有限公司的支持,為廚房配置完備設施及廚具。   啟動禮上,四位35歲以下的青年廚師,包括︰順德公漁村河鮮酒家行政總廚兼中華廚藝學院大師級中廚師陳基英師傅、中國太平主廚兼中華廚藝學院高級中廚師雷啟裕師傅、滿樂潮州二鑊兼2017世界粵菜廚皇大賽海鮮熱葷金獎葉世昌師傅,以及富嘉閣三鑊兼香港青年廚師協會副主席張東正師傅於啟動禮上,即場炮製主禮團嘉賓的家鄉菜,包括潮州的「芋頭炒飯」、順德的「釀鯪魚」,以及福建的「福建炒麵」,他們並分享烹調技術及入廚樂趣。   青協M21「有情廚房」四項全新烹飪節目簡介   《家鄉菜‧家鄉情》 每集以一道家鄉菜為主題,透過講述菜式源起、烹調特色、選料智慧等,由特邀嘉賓道出家鄉菜對個人的意義、家鄉對成長發展的影響,以及味道所帶來的回憶與感情。   《青新食譜》 由青年烹飪能手示範「快、靚、正」的食譜,才情橫溢、生動有趣地展示食材和烹調方法,讓大家易學易上手。 《為你烹調》 由青年構思特選對象,為他們烹製一道菜以表達心意,並細訴心聲,以味道滲透人情故事,令觀眾再三回味。   《低碳廚房》 節目介紹的菜色,均奉行LOVERS低碳原則,即簡約包裝(Light)、有機食材(Organic)、多菜少肉(Vegetables)、節能烹調(Energy Efficient)、減少廚餘(Reduce Waste)及不時不食(Seasonal),由青年廚師與觀眾一起炮製環保「煮」意。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