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連續第二年獲中華電力作為活力夥伴的「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今天(29日)舉行頒獎禮,表揚20位逆境自強、迎難而上的本港青少年。 香港教育大學校董會主席馬時亨教授, GBS, JP、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及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太平紳士在典禮上對各得獎者永不言敗的精神,深表感動。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該獎勵計劃本年度共接獲超過107間學校及青年服務單位提名236位學生,反應熱烈。他多謝學界的踴躍支持及評審的參與,選出20位得獎青少年,他們年紀很輕,已面對人生極大挑戰,各有一段與別不同的成長歷程,卻不畏艱辛,以堅定信念跨越難關。何永昌感謝中電再度支持,攜手協助青年活出積極人生。 中華電力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女士表示,今年是中華電力第二年支持香港青年協會設立「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鼓勵青年人逆境自強,積極面對人生,活動意義非凡。「中電服務香港118年,與香港一起成長。除一直努力不懈為香港提供優質可靠的供電服務,亦致力為香港發放更多正能量。得獎同學雖然面對不同的困難,但他們並沒有怨天尤人,反而選擇勇敢面對逆境,自強不息。他們更以自身經歷感動和鼓勵身邊人,為社會注入正能量,正好與中電為社會注入新動力,凝聚正能量的理念同出一轍。在未來一年,中電同事將繼續擔任「燃亮人生師友計劃」的導師,與得獎同學同行,協助得獎同學擴闊視野,發展潛能,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其中一位得獎者鈺儀,因需照顧突然中風及抑鬱症復發的母親,同時要兼顧學業,實在倍感壓力。為了入讀喜歡的選修科,成績稍遜的她加倍努力,終取得閱讀卷的第一名,可惜卻引來同學及老師的質疑及言語侮辱。然而,憑藉鈺儀不屈的精神及信仰支持,最終考取好成績,選取自己喜愛的科目。鈺儀希望將來成為一位作家,透過四處遊歷,增廣見聞,用文字展現內心世界。 另一位得獎者安多妮生於巴基斯坦,輾轉於去年正式居港就讀中四。在校她經常遭到同學的歧視及排擠,受到不少言語傷害,加上不諳廣東話,令她在學校的適應困難重重。數年前安多妮的父親患了腎病,更令家中經濟倍添壓力,需要依靠綜援生活。唯性格樂觀的她不被困難打倒,反之熱心參與義工服務,其樂於助人的性格更成功讓她融入同學的圈子。她亦認真學習中文,更在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中文考試中獲得A級的成績。她以考進大學為目標,期望日後成為一位數學老師,為香港作出貢獻。 同樣獲獎的殷齡,自小患上羅素西弗氏症(Silver-Russell Syndrome),生長發育遲緩,肌肉發展異於常人。由於身材矮小,殷齡自信心低落,常介意別人取笑自己。小學時期,她因脾氣喜怒無常而被朋友疏遠。升上中學後,她認真反思個人不足,努力學習管理情緒,並突破個子矮小的限制,在花式跳繩和獅藝活動中展現靈敏一面。「不要將限制變成缺點,要將限制變成優點」是她經常掛在口邊的說話。憑藉這份自我鼓勵,她的自信心逐漸提升,也主動認識朋友,重建與父母的關係。殷齡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律師,為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發聲。 「中電新世代.新動力獎勵計劃」20位得獎青年簡介 姓名 學校 年級 經歷撮要 性質 1 胡美娜 嶺南中學 中五 美娜從小已知母親參與違法的事,曾想勸阻母親,但因父母多番吵架而卻步;直至母親被捕,她悔不當初未有好好勸止母親。母親來信表示擔心家庭轉變會令她放棄學業,自此決心奮力學習。 家庭 2 崔鈺堃 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中四 母親患有精神病及有濫藥習慣,去年在家中猝死,令鈺堃感到迷惘,開始自殘,並出現自殺念頭,後確診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經歷讓她學會自強,努力提醒自己不要跟別人比較,珍惜現在所擁有。 家庭 3 陳灝銘 曾璧山中學 中五 灝銘初中被同學欺凌,令他日漸封閉自己及沉迷電腦遊戲,更曾有自殺念頭。轉校後對人仍然欠缺信任,拒絕與人來往。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接觸同學,終勇敢踏出安舒區,擴闊社交圈子,更參與調解比賽及辯論隊,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 成長 適應 4 楊龍輝 香港布廠商會 朱石麟中學 中五 龍輝由內地到港定居,一同居住的後父兒子疑有精神問題,常吵鬧至影響睡眠質素和情緒,故選擇每天在校完成功課和溫習才回家。母子二人現居於劏房,生活匱乏和困苦。他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主動與人建立關係。 家庭 5 鍾智華 東華三院辛亥年 總理中學 中六 智華患有先天性重度弱聽,很難完全接收別人的說話,令他有時跟不上課堂的進度,亦很害怕與別人說話,不懂與別人相處,變得沉默寡言。在社工的鼓勵下,智華開始嘗試參與訓練營及義工小組,慢慢開始放膽去認識更多不同的朋友。 健康 6 周心妍 慕光英文書院 中四 遭到同學杯葛,心妍大受打擊,患上情緒病及暴食症。休學期間,母親發現丈夫有外遇,心妍決心重新振作,支持母親。去年與母親及弟弟來港定居,鼓起勇氣與同學交流,回復開朗的性格。 健康 7 黃鈺儀 基督教女青年會 丘佐榮中學 中四 母親突然中風及患上抑鬱症,鈺儀隔天到醫院幫助母親活動手腳及重新學習說話,亦要兼顧學業,倍感壓力。面對逆境,鈺儀未有氣餒,學習到臨危不亂,隨機應變以面對日後可能出現的挑戰。 家庭 8 黃詠恩 世界龍崗學校 劉皇發中學 中五 父母離異,母親失去聯絡,父親有不良生活習慣,詠恩開始寄人籬下的生活。小三時到深圳與繼母同住,常被繼母責打,後回港以十二歲之齡入讀小四,於小六時經社工轉介入住家舍。她以堅毅的態度努力適應,因著自身的經歷,令她學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家庭 9 安多妮 (Andaleeb) 香港布廠商會 朱石麟中學 中五 生於巴基斯坦,家境清貧,因文化及膚色差異,遭到同學的歧視,在學校亦出現適應問題。父親患腎病,需要靠政府綜合援助生活。性格樂觀的她對負面說話採取不加理會的態度,熱心參與義工,同學亦開始接納她。 家庭 10 鍾巧如 仁濟醫院靚次伯 紀念中學 中四 父母離異後與祖父同住,祖父去世令巧如情緒大受打擊。父親要求她與其女朋友的兒子假結婚以賺取金錢,巧如堅決反對。後患上抑鬱症,出現輕生念頭。姊妹二人現交由社署照顧,於院舍生活。巧如十五歲開始做兼職賺錢,學習珍惜活著的每分每秒。 家庭 11 徐紫瑩 明愛胡振中中學 中四 紫瑩為視障人士,經過治療後才能看到模糊的影像,一直在特殊學校就讀。2017年患上淋巴癌需接受化療,過程中出現嘔吐及脫髮的情況,令她失去方向。她以堅強樂觀的心態面對,在醫院完成部分中三課程,更成功爭取轉入主流學校繼續學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