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七受訪青年認為本港需要更多管治人才
近六成九相信缺乏人才造成特區政府管治困難
三成對參與管治工作感興趣;但不少訪談青年對管治專業前景有顧慮
建議加強青年了解公職服務並增設多元實習及訓練機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6日)公布有關「培養香港管治人才」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520名受訪青年中,七成七(77.1%)認為本港需要有更多管治人才【表18】;近六成九(68.5%)相信,缺乏治港人才是特區政府管治困難主因之一【表6】。在受訪者心目中,三成八(37.9%)期望管治者對香港有承擔【表5】;另有逾三成(31.7%)認為他們需具平衡各界利益的能力【表3】。
結果亦發現,三成(30.2%)受訪青年對參與管治工作感興趣【表11】,主要原因是希望藉此改善社會【表12】。至於不感興趣的六成三(62.9%)受訪青年,主要認為個人能力不足(24.8%)【表14】。
儘管如此,七成半(75.4%)受訪青年認為只要有心志或能力,管治人才可以來自社會各方各界【表6】,另有六成七(67.3%)相信人才可以透過培育而成【表18】。五成半(55.0%)受訪者更認為,培育管治人才應由社會各方各界一起肩負責任【表17】。
就培育本港管治人才方面,受訪青年認為香港最大的優勢是與國際接軌(27.5%),以及市民熱衷參與公職服務(19.2%)等【表8】;至於不足之處,主要在於培育途徑不多(37.1%)和實踐機會較少(24.2%)等【表9】。而最大的障礙,主要指社會容易呈現兩極化(31.3%),以及社會對政治人物傾向持負面印象(26.2%)等【表16】。整體而言,逾七成(72.3%)對香港這方面的工作感到不滿意,一成六(15.8%)則表示滿意【表10】。
上述調查以實地訪問形式,於今年6月23日至7月4日,從全港之港鐵站、輕鐵站和主要巴士總站等,隨機抽樣當中10個地點,成功訪問了520名18至34歲的本港青年;樣本標準誤低於±2.2%。調查顯示,受訪青年認為培育管治人才對香港有相當意義,主要包括能夠改善社會民生(36.0%)及帶領香港向前發展(23.8%)等【表2】。
研究亦參考海外部分地方相關經驗,並與22名本港青年進行聚焦小組訪談。有青年坦言,管治工作並非他們心目中的職業選擇,他們對管治工作的專業形象或具體內容亦感到模糊。
調查亦嘗試列舉多項推動青年參與管治工作的建議,大部分受訪青年的回應正面,包括提供進修的獎學金(87.3%)、安排相關實習機會(79.8%)及獲社會領袖擔任個人導師(76.5%)等【表19】。另有參與訪談的青年表示有興趣向退下火線的過來人學習,認為有助啟發他們的思維。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潘學智表示,香港對管治人才一直存在需求;認為人才儲備工作愈早開始,對有志者自身及整體社會發展愈有利;而各方各界亦應出一分力,包括為他們開拓更多培育與實踐機會、加強協作和流轉機制等。
對於研究發現部分青年擔心能力不足而不考慮參與管治工作,或對這方面的事業前景感到憂慮,他建議在中學階段增設特區管治工作的分享會,邀請在任或曾參與特區管治的人物到訪學校,向中學生講解及分享當中具體工作,以及他們在社會承擔、事業發展等方面的體會。此舉相信有助增加年輕人對管治工作內涵的了解,對他們的職志規劃亦有幫助。
該組副召集人林智浩認為,公共事務範疇愈趨廣闊,社會需要更多不同專業背景人士參與其中。青年是未來管治人才的生力軍,他建議特區政府不同部門、法定機構及議會等,提供為期一年有關公共事務管理的大專生實習機會,提供更有系統和深入的培訓。
他補充說,管治經驗的傳承十分重要,培育人才必須以有效和系統化的方法,延續前人的智慧和心得。他建議當局與大學合作,有系統地收集及整理過去曾出任特區政府政治委任官員的管治心得,結集成書,藉此傳承他們的經驗,為本港未來的管治人才,提供寶貴參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17至2019年度)創研庫成員由75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