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Project iSmarter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Project iSmarter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

 

近年科技罪案及詐騙案持續上升,無論損失多少金錢,「中招者」仍時有發生。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於2017/18年度,共接觸236名高危或與科技罪案相關的青少年,當中60人曾行騙或受害,行騙者誤以為網絡世界無跡可尋而胡作非為;受害者則認為輕微捐失而抱著「大事化小」的心態,姑息騙徒。暑假期間,該中心呼籲青少年提高警覺,安全使用互聯網,避免招致損失。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總結201718年度與科技罪案相關的60名青少年,當中涉及「網上騙案」最多(26人),其次為「持不誠實意圖使用電腦」(13人)及「發佈兒童色情物品」(13人);「網上騙案」包括網購騙案、網上交友騙案、電話騙案及賺快錢騙案等,大部分涉及小額金錢。另外,涉及「裸聊勒索」的共有8名青少年,比對上一年增加三成三(33%)[表1]。

 

綜合前線青年工作者的經驗,網上欺騙手法層出不窮,令青少年防不勝防。

 

個案一︰     網上交友騙案

15歲中三男學生,由於喜歡看色情資訊,經常於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接收騙徒的訊息,並成為他們的「朋友」。騙徒看穿男生的習慣,於是以色情短片誘使他買數元至十多元人民幣的「紅包」,買了幾次後發覺短片是假的,才醒覺被騙;他的帳戶亦引來大量不知名人士加入成為「朋友」,以色情短片要求他買「紅包」。

 

個案二︰   網購騙案

16歲男青年,透過網上買賣平台物色到一對非常喜歡的波鞋,由於價格只是實體店的十分之一,甚為吸引,他沒有考慮到波鞋的真假,隨即於網上訂購,數日後他收到波鞋,發現貨不對辦,才知被騙。

 

個案三︰   網上交友騙案

22歲女青年,由於生活圈子狹窄及需要長時間工作,希望透過交友應用程式結識男朋友;她認識到一名男網友並多次外出約會,對方曾要求發生性行為,女青年多次婉拒後最終答應,惟事後發現對方為已婚男子,並非一心一意喜歡自己,感覺受騙。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指出,網絡世界有真有偽,青少年往往因為自己的性格弱點、貪小便宜或心存僥倖而不虞有詐。他解釋,該中心接觸的受害青少年,損失金額最多是兩萬元,其餘普遍只是數十或數百元,正正他們覺得是小數目而不報警,或對自身行為感到羞愧而不願尋求協助,最終姑息騙徒,令騙徒重複行騙,讓更多人受害;另外,部分青年對網上交友的危機意識甚低,他們依賴和信任網絡虛擬關係為正常社交,最終被人騙財或騙色。青協《青法網》新增「青少年預防網上騙案錦囊」,介紹多種騙案的預防方法。如遇到科技罪行的疑問,他鼓勵青年或家長致電熱線2487 6151,或透過WhatsApp 5596 7780查詢

 

陳文浩亦呼籲青年切勿以身試法,於網上騙取他人金錢或利益。他補充說,部分青少年想賺快錢,認為網絡行為無跡可尋,相信自己在網上行騙不會被執法者追查到。他強調,用戶網上行為也受到法例監管,青年切勿有樣學樣,從事非法活動。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獲凱瑟克基金資助,由去年10月起,推行為期三年的Project iSmarter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為624歲高危青年、老師及家長,提供網絡罪行預防教育、危機評估與輔導支援;稍後將制定本地的科技罪行危機評估工具,以及推出全新的《網絡偵探》輔導卡;該服務更建立了「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機制」,與不同專業人士及學者,建立合作和交流平台,並由警方、感化官、青少年服務機構及學校轉介受害、犯事及高危青少年,至今共收到152個轉介個案。另外,209位青年已加入成為iSmarter大使,每月向朋輩推廣預防科技罪案的訊息,並提高警覺。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每年接觸近4,000位高危青少年,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應用程式「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詳情可瀏覽網站ycpc.hkfyg.org.hk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