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9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24/11/2023

GoGBA大灣區發展日 首推就業主題分享環節

由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主辦、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GoGBA商貿支援及香港青年協會合辦的「GoGBA大灣區發展日」於11月17日圓滿舉行。是次活動以「青年就業創業」為主題,針對本地年輕企業家、專業人士及有志到大灣區發展的青年,為他們介紹大灣區的創業及就業機會、有關支援計劃及服務等。活動吸引共421人於線上線下參與,同場亦進行了67場一對一諮詢會議。   香港青年協會作為培育青年的機構,一直鼓勵青年踏足大灣區,並提供豐富的就業資訊、實習及考察等交流活動,讓他們深入認識大灣區,了解個人發展方向。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青協與大灣區不同城市共29間合作伙伴,在今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本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
16/11/2023

青協領袖學院舉行開放日「解惑祭」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將於11月25及26日(六、日)舉行開放日,主題為「解惑祭」,特設「文化承傳」及「升學交流」兩個範疇,從歷史文化相關的展覽、工作坊、導賞團及市集等,傳承北區保育建築及本地手藝文化;另設有升學聊天室,為家長、學生解答升中及大學選科疑惑,並由現讀生分享升學貼士。活動免費入場,名額有限,歡迎公眾參與。   文化承傳解惑區 人力車展覽:隨著香港最後一位擁有人力車牌照的車伕於疫情下退休,青協領袖學院其中一位舊生劉健宇(Samuel)決定重新申請牌照,在領袖學院的支持下,舉行人力車展覽及簡史導賞,並展出1比1的人力車,讓公眾懷緬歷史悠久的交通工具。   傳統手作坊:舉辦三場快將失傳的手藝工作坊,包括︰竹蒸籠製作、篆刻印章、天然手工香),參加者可認識傳統工藝及其製作工序、在工藝師指導下加入現代元素,令其精神得以延續及承傳。   北區導賞團:特設北區及粉嶺地區導賞,包括前粉領裁判法院(現為青協領袖學院)、古洞何東夫人醫局(現為嗇色園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粉嶺圍及聯和墟,讓大眾感受北區承傳的氛圍。   文創市集:市集以本地文化、傳統元素為主題,邀請別具特色的檔攤,讓大眾認識新一代的手工藝產品。       升學流水式解惑區 由領袖學院學生和舊生組成不同的談心室,解答家長和學生的查詢。   中學選校談心室:來自全港14區跨banding中學的現讀生分享校風、文化、成績,幫助家長、高小及初中生解答疑惑。   大學選科談心室:來自文社藝理醫商科法的9所院校學生和畢業生,為高中學生分享本地及海外的大學選科經驗、大學生活、各主修科特色和發展前景。   青協領袖學院開放日「解惑祭」詳情︰ 日期:2023年11月25-26日(星期六、日) 時間:10:00-18:00 地點:粉嶺馬會道302號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網站:https://leadershipinstitute.hk/event/open_day_2023   關於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是專為青年而設的領袖學院,致力培育新一代優秀青年人才,自 2000 年起,培訓逾 20 萬名青年領袖。學院現時座落於別具歷史價值的前粉嶺裁判法院,經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展現全新面貌。1961 年啟用的法院大樓,如今保留了建築原貌的優雅,並融入了現代科技,讓訪客擁有互動體驗。透過參與高質素的培訓計劃、跨文化交流及親身體驗,尤其針對可持續發展領袖、服務型領袖、抗逆領袖及溝通協作領袖,青年領袖將在本地、國家和國際層面,提升個人素養、公民意識、責任感以及服務心志
11/11/2023

工銀亞洲慈善基金 x 青協 啟動全港首個專為青年而設的減碳平台

為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下的「雙碳」目標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工銀亞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工銀亞洲慈善基金」)與香港青年協會(「青協」)攜手展開「青年減碳平台」校園減碳行動,透過全港首個青年專屬的線上減碳平台,每年凝聚及鼓勵1,000名青年在生活上實踐十大減碳行為,推動青年積極參與氣候行動,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預料每年合共可減少100萬公斤碳排放量,相當於43,500棵樹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青年減碳平台」校園減碳行動啟動禮暨青年論壇今日假香港青年協會大廈舉行。期間由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高級業務總監暨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工銀亞洲慈善基金董事詹偉基博士﹑環境運動委員會教育小組召集人黃志強,以及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擔任主禮嘉賓,超過100位學生以及多名環保組織代表參與見證,為實現本港於2050年達致碳中和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同場舉辦「與青年對話 — 攜手實現碳中和」青年論壇,邀請青年代表就香港實現碳中和的行動建議以及推行環境教育提出意見,並於活動後將收集到的意見轉達予環境及生態局作參考,為可持續發展議題注入青年聲音。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高級業務總監暨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工銀亞洲慈善基金董事詹偉基博士表示:「青年是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及碳中和的主力軍,香港特區政府亦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鼓勵青年參與氣候行動,工銀亞洲慈善基金非常榮幸獨家贊助『青年減碳平台』校園減碳行動,透過推動青年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凝聚本地青年身體力行為實現碳中和而努力,帶領香港邁進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為建設美麗香港、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青年普遍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嘗試從個人生活做起,因此青協推出『青年減碳平台』校園減碳行動,冀凝聚他們對環保的熱情和投入,帶動整個社會氛圍。感謝工銀亞洲慈善基金的支持,攜手將環保、社會和管治(ESG)連繫青年服務,從個人、學校及社會層面,促進他們學習相關知識,建立綠色生活模式。希望學生能夠善用這平台,發揮創意和領導力,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青年減碳平台」校園減碳行動為全港首個針對青年行為並提供團隊登記的減碳教育平台。除邀請個人登記參與外,亦設有學校登記制度,讓師生能夠一同記錄生活中的減碳行為,並將減碳量轉化為兌換參與環保活動的機會,持續地學習環境教育,回饋社會。十個指定減碳行動從衣、食、住、行四大範疇出發,與時下青年生活息息相關,引領青年發揮環保先鋒作用。詳情可瀏覽網站 sst.decarbon.hkfyg.org.hk。
27/10/2023

青年空間雜誌︰老派事物之美

25/10/2023

青協歡迎政府加強支援學生精神健康,冀關注彈性就業青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今天(25日)發表新年度施政報告,就提出有關鼓勵生育、文化藝術、創新科技、藍綠旅遊等,均與青年息息相關並有助促進青年未來發展,香港青年協會表示歡迎。當中涉及如推出「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加強社區支援和社工培訓等,均有助社會各界共同支援學生的身心健康。   青協建議當局設立針對兒童及青年的一站式全健發展中心,集篩查、評估、專業支援及跟進於一身。同時建議引入「社會處方」概念,即有效地採用非藥物治療,並透過培訓半專職位「青年全健師」,為受情緒、肥胖或皮膚困擾的青年提供健康管理,多管齊下提升青年的全健發展。   另外,施政報告提及搶人才、留人才的措施,青協認同社會應提升人才競爭力及促進青年向上流,隨著青年就業模式轉變,粗略估算,全港約14%的青年正從事彈性就業,當中不乏文化藝術、創科和可持續發展相關行業,然而他們往往在法律、保險、稅務,以至會計等方面遇到障礙,若果能獲得適切支援,除有助開拓事業和機會,亦為勞動市場提供人力資源。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去年推出《青年發展藍圖》,勾劃出香港整體青年發展工作的願景,將舉辦「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並成立「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及「連青人網絡」,提供發展多元才能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青協認為上述建議方向可取,且展現政府的魄力和決心,進一步鼓勵青年持續關心社區發展和需要,為改善民生積極建言獻策。
17/10/2023

青協第63屆周年大會順利舉行

  香港青年協會今天(17日)舉行第63屆周年大會,由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出席主禮。該會續由陳維安擔任會長;馮玉麟博士出任副會長;義務司庫及義務秘書分別由廖於勤及唐偉章教授出任。   該會於最新出版的年報中透露,何永昌已於8月榮休,他以義務方式擔任青協內地事務辦公室顧問;徐小曼接任青協總幹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該會M21媒體空間增設的數碼技能轉型中心為青年提供適切培訓,使他們全面掌握應用數碼工具,同時提升創意及數碼素養,確保青年能夠在數碼年代施展所長。   為進一步鼓勵青年建立全健生活,青協赤柱戶外訓練營已完成重建,增設了綠意盎然的營舍,並提供各項新興水上活動及教育營等,讓青年積極探索大自然,學習可持續生活模式。另外,新設立的「全健空間」打造富療癒、學習及體驗的專業服務,幫助青年勇敢開創人生,連繫社群。   青協亦公布該會卓越活動程序獎之得獎項目,以嘉許和激勵各服務單位推行質量並重之項目,提升工作水平和謀求突破。冠軍項目為Project MAP 「生命地圖」——意義中心取向抗毒教育及輔導計劃,亞軍為家添抗「疫」力——全健家庭生活計劃。   為期3年的「Project MAP 生命地圖——意義中心取向抗毒教育及輔導計劃」,由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獲禁毒基金撥款,於本港首次應用「意義中心取向模式」,配合分層分流服務方法,為年齡介乎10至35歲的一般、高危吸毒及戒毒康復青年提供評估、預防及戒毒治療服務,同時應用含抗毒元素的VR遊戲工具,協助更多有需要青年及家人。該項目同時榮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23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的「卓越實踐指標獎——效能」。   家添抗「疫」力——全健家庭生活計劃由學校社會工作組推行,與瑰麗酒店集團合作,共資助100位來自36間學校的學生,每人獲得5,000港元資助,改善居住環境、構思家庭活動,從而緩和家庭氣氛,營造有質素的共處時光。   青協會員人數現已超過50萬,每年使用該會服務的人次超過600萬,另有逾25萬義工登記加入青年義工網絡。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5/10/2023

「青協背包跑」1,400跑手支持關注青少年情緒健康

「青協背包跑」1,400跑手支持關注青少年情緒健康 象徵分擔情緒和壓力  同跑、同行、同分憂 每人在生活中都會遇上各種壓力,長期累積將會對情緒造成負面影響。香港青年協會提供多元的全健服務,包括今天(15日)舉行的年度焦點項目「青協背包跑」,以鼓勵大眾身體力行,關注身心健康。 「青協背包跑」實體賽事因疫情與公眾闊別三年,今年重回跑道,假西九文化區舉行,吸引近1,400跑手參與。全新賽事分10公里四人接力賽、5公里個人賽和2公里親子賽,所有跑手需要背起指定的索袋背包及書本完成賽事,象徵與青年一起面對壓力,鼓勵大家覺察、表達與管理情緒。 立法會議員梁毓偉及陸瀚民、全國青聯秘書處負責人趙博、中聯辦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博士、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服務)黃國進、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香港越野跑手黃浩聰、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義務司庫廖於勤,以及總幹事徐小曼出席開幕禮,並擔任主禮團嘉賓,為賽事鳴槍開跑。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該會一直重視青少年的情緒健康和發展,近年持續開拓全健服務,例如透過「全健空間」,以創新手法提升青年的情緒健康意識;引入「社會處方」健康管理模式,加強醫社協作;培育「青年全健師」,推廣助人自助的全健文化。她感謝所有嘉賓、跑手及多間工商機構支持「青協背包跑」,鼓勵青少年為實踐「全健」生活多行一步。 今年青協以「全民解憂・青協背包跑」為主題,透過「青協背包跑」賽事及「全民解憂嘉年華」,分享六大環節包括︰身體、心理、社交、職業、數碼及環境的全人健康的理念。同場舉行的嘉年華分為Chill Zone和Play Zone兩大區域,包括多項解憂設施、療癒體驗、遊戲攤位、臉部彩繪及「打卡」專區等,旨在透過一連串體驗式減壓活動,讓大家放鬆身心,暫忘煩憂。 「青協背包跑」自2017年首次舉辦,至今已累積超過10,000人參與。活動同時為青協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籌款,讓更多有需要的青少年及早識別及接受精神科診治,並推動情緒健康教育。另外,為有效針對青少年的情緒健康作出支援,青協「全健空間」全方位平台,提供包括學習、療癒及體驗元素的專業服務,幫助青年建立全健生活,並與社區連結。詳情可瀏覽網站wp.hkfyg.org.hk。 如青少年遇到情緒健康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青年求助熱線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 服務時間︰逢星期一至六,下午2時至凌晨2時   青年求助網站及社交媒體 網上輔導:utouch.hk Whatsapp輔導:6277 8899 服務時間︰逢星期一至六,下午2時至凌晨12時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14/10/2023

「創變者.社會創新之旅」中學生推創意方案 解決社會難題

11/10/2023

青協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問卷調查結果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 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問卷調查結果 開學壓力較去年放緩,開心指數5.8分 青協建議關注學生心理及社交健康,遇負面情緒可主動「放負」   全港中小學迎來全面復常後首個新學年,重拾正常的校園生活,學生的身心適應亦是另一種新挑戰。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 8899」今天(11日)公布「中學生開學適應」調查結果。在5,504名受訪學生中,近四成二(41.8%)壓力指數屬偏高水平,自評為7至10分(1為最低,10為最高),學生在疫後的開學壓力較去年放緩[表二]。另一方面,接近四成學生(38.9%)在新學年首月感到「開心」,自評開心指數為7-10分,平均為5.8分[表三]。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今年9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5,504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開學情緒及適應狀況。結果顯示,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憂的事情依次為「成績退步」(37.3%)、「學習動力低,難以自律」(36.5%)及「功課/考測繁重」(33.6%),近三成(29.5%)學生擔憂「休息時間減少」[表一]。   問卷亦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以了解學生的抑鬱情緒狀況。超過一半(52.3%)受訪學生評分達16分或以上,即出現抑鬱情緒表徵。他們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抑鬱徵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32.1%)、「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29%)、「睡得不好」(28.3%)等。量表評分結果較兩年前(51.9%)稍微上升。雖然此結果不足以判斷受訪者是否已患上抑鬱症,惟情況令人憂慮及值得關注[表四]。   除了上課復常,人際互動亦復常,調查顯示學生更願對外求助。近三成(29.2%)學生出現負面情緒時,願意「揾人傾(如師友、家長或社工)」[表八]。   現時上學無須強制佩戴口罩,惟仍有不少受訪學生選擇佩戴,主要原因是「已習慣了戴口罩,未想改變」(58%)、「不想他人看見個人容貌」(53.9%)、「對個人外表沒有信心」(53.8%)及「擔心染疫,要繼續保護自己」(41.4%)[表七]。數據亦發現,五成三同學(53.2%)表示戴口罩能夠提升安全感[表六]。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督導主任陳英杰表示,隨著社會復常,學生的壓力指數稍為回落及更願對外求助是良好的現象。不過,學生由網課,返回實體課堂,並且要參與課外活動及補習班等,需要重新適應作息時間,不少學生更感到難以自律、注意力不集中及擔心成績退步等。他建議家長應循序漸進地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切忌把行程擠滿,同時,亦可多加了解子女在學校的適應狀況,在學業上宜作出期望管理,訂立合適的目標。   陳英杰又鼓勵學生應多加注意個人情緒、心理和社交健康,適時排解負面情緒。每人的壓力來源各有不同,遇到困難時可主動向師長、社工和輔導服務尋求協助。至於調查反映部分學生對外表缺乏信心而戴口罩,他建議師長可鼓勵學生多探索自我,明白每個人是獨一無二,不應以外表定義自己,例如發掘個人長處,並且漸漸增加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從多方面建立自信。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期間,分別處理15,282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另有13,795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求助個案。當中以「學習技巧」、「升學」、及「讀書壓力」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有中一學生抗拒上學,原因是過往數年已習慣網課模式,不用與人交際,因此對於回校上課感到不自在,亦對新學校感到非常陌生,恐懼與他人交談。為了避免與同學接觸,她選擇戴口罩以增加安全感,減輕焦慮,以致開學至今未能認識新朋友,又擔心被同學嘲笑,出現食慾不振和睡眠質素下降的生理狀況,經常心情低落和哭泣。   個案二 有中六學生就讀傳統名校,師生十分重視成績,同儕競爭激烈。去年中恢復實體課後,馬不停蹄追趕進度。除了上課及補習,他幾近足不出户,身心極度疲倦。今年開學後,他出現手震及失眠的情況,面對聯招選科感到迷惘。雖然得到父母和朋友的關心及支持,但礙於文憑試將至,在沒有其他選擇下,唯有「頂得幾耐得幾耐」。   個案三 有中三學生既擔心成績退步,也害怕好友不再理睬他。他表示開學後,一直忙於功課,對學校的一切感到陌生和不習慣。由於選科將會影響未來三年的高中生活,需要在短時間內作出決定,讓他感到有壓力、迷失和無助。雖然老師曾建議他與同學互相分享,但升讀中三後,少有機會與好友交談,也沒有其他同學可以分享感受,因此首次致電熱線求助。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專為青少年而設,青年可以匿名形式致電輔導專線,逢星期一至六,下午二時至凌晨二時,支援青少年應對情緒困擾。   附件:青協「中學生開學適應2023」問卷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