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33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31/08/2021

Grab your seats now: Pitching InnoTech Solutions

「創科概念提案」鼓勵同學運用科技知識及創意思維,提出創科概念以解決社會議題。隊伍已提交計劃書簡述其創科意念。在決賽中,表現突出的十隊將向創科行業專家作提案演說。立即參與創科概念提案決賽,見證初創公司的誕生吧!   香港青年協會獲滙豐全力支持,推出「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從「理財能力」、「未來就業技能」和「創新科技」三大支柱,致力培育青年的未來技能(Future Skills),應付未來社會以至全球發展所需。   日期: 2021年9月18日 (六) Date: 18 Sep 2021 (Sat) 時間: 下午二時至六時半 Time: 2:00 pm – 6:30 pm 地點: 香港科學園二期高錕會議中心(金蛋) Venue:  Charles K. Kao Auditorium, 1/F, Lakeside 2, Hong Kong Science Park 對象: 對創科有興趣的公眾人士 Target: Investors, students or public interested in Innotech or entrepreneurship 報名截止日期: 9月15日 (三) Registration deadline: 15 Sep (Wed)
29/08/2021

「青年創研庫」公布「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研究

教育局早前公布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即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代替通識教育科)優化方案,即將於新學年由中四級推行。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與領袖學院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9日)公布有關「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受訪通識科教師較其他科目教師在教學準備(2.49分,10分為準備得非常好)及教學信心(3.63分,10分為非常有信心)方面最為不足;同時也感到最大壓力(7.97分,10分為非常大壓力)【表2】。   上述研究於今年6月21日至7月19日期間,以紙本及網上問卷調查方式,分別訪問了395名高中核心科目主任和975名初中學生;另深入訪談11名中學教師和3名中學校長。   在395名受訪教師中,他們均表示大致清楚了解相關課程改動,平均分高於6分(0-10分,10分為非常清楚)。惟在教材教案準備方面,中文科(4.80分)和通識科(2.49分)的平均分均低於5分(0-10分,10分為準備得非常好)【表2】。而受訪的975名初中生對各核心科目轉變的認知一般,平均分均低於5分的中位數(0-10分,10分為非常清楚)【表13】。   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社科)方面,研究指出受訪教師認為最大挑戰是缺乏詳細課程內容(67.7%)【表9】;並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最難教授的單元(72.9%)【表10】。另近七成半同意「新課程減弱學生多角度分析的能力」(74.0%)【表11】。   此外,受訪教師認為學習中文科需平衡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能力,平均分達7.72分(0-10分,10分為非常同意)【表3】;另認為優化課程有助提升學生欣賞文言經典作品的能力(50.6%)【表4】,但擔心會減弱學生的說話能力(61.4%)【表5】。   英文科方面,約一成多(10.8%)受訪教師表示其學校會開設實用英語應用學習課程【表6】;五成半會提供跨科目學習活動(55.4%)【表7】。數學科方面,超過四分一受訪教師所任教的學校會提供只修讀部分「非基礎課題」的選擇(26.3%)【表8】。   至於受訪學生,他們分別認為中文科寫作(52.2%)、英文科寫作(33.3%)和會話(32.8%)是最需要加強的能力【表14】。另受訪學生希望學校能舉行「體驗式學習活動」(55.7%)和「職場交流訓練」(40.0%)【表16】。超過四成半認為自己會選擇只修讀數學科「基礎課題」和部分「非基礎課題」(46.4%)【表17】。   就公社科三大主題單元,受訪學生對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的興趣,平均分分別為4.37,4.20和5.71分(0-10分,10分為非常有興趣),前兩項均未達5分的中位數【表18】。至於課程包含內地考察,受訪學生希望加入「與當地學生交流」(33.7%)和「了解創新科技發展」(32.0%)的元素【表19】。   有受訪校長反映,是次改動學校面對最大困難是整體課程規劃,涉及核心科目和選修科目的教師人手調配、通識科教師未來的職涯發展等。此外,受訪學生期望利用釋放的課時「豐富個人興趣」(45.4%),其次是「多參與體驗式學習」(34.4%)【表20】。   青年創研庫教育組副召集人林惠業認為,有關當局應為優化措施作更多宣傳和解說,讓社會人士明白改動理念及推行方式,並盡快為教師提供更多參考教材、教案及工作坊,以協助教師規劃課堂,加深其掌握將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的實踐;而考評局亦應盡快提供更多與課程指引一致的考評準則和示例,增加教師面對轉變的信心。   該組成員郭達生引述報告建議提升其他學習經歷及應用學習的認受性和課時,以及在疫情期間讓學校能彈性及善用多元化學習津貼。成員鄭煦喬則認為應設立恆常檢討機制,成員可包括教育局和教育專業人士,定期追蹤和探究課程的推展和成效,就未來如何進一步優化課程和照顧學生多樣性,作更長遠的規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25/08/2021

青年空間雜誌︰當生活是一場磨鍊

疫情肆虐,人人抗「疫」,同時也要積極抗逆。 在成長旅程難免會遇上不同考驗,而持續的疫情更引申眾多不穩定及不明朗因素,為我們帶來不少衝擊及挑戰。 莘莘學子在學習新常態下困難重重;在職青年則要面對裁員或就業困難等挑戰,年輕一代如何能夠磨鍊出抗逆應變能力,以適應逆境、跨越種種難關? 無論在學或在職青年,都需要磨鍊出抗逆力,跨越高山低谷。 在不明確的前景下,盼望透過故事,激勵青年,勇於面對艱辛挑戰、迎難而上,同時主動尋找支援服務,定能把難關一一衝破,在新常態下,自強不息、逆流而上。   青年空間雜誌網上電子版:cps.hkfyg.org.hk/ysm/magazineissues
25/08/2021

Shell NXplorers Landed in Hong Kong Providing Educators with Robust STEM Tools and Skills

Shell Hong Kong Limited (“Shell”) launch of Shell NXplorers (“NXplorers”) in Hong Kong, a transformational programme that equips educators and young people with the tools and skills they need to reimagine our world and create sustainable solutions to real world issues, including the energy challenges that we are facing. NXplorers is Shell’s flagship global STEM programme which,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17, has been introduced to 20 countries and regions, benefitting over 100,000 participants worldwide.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STEM Education   Unlike other countries or regions that the programme is delivered directly to students, […]
23/08/2021

公布「開學適應與疫苗接種」研究結果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及「家長全動網」公布研究結果 逾半受訪學生擔心不適應正常復課 六成半受訪家長願意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比例較受訪學生高 不願意接種主要擔心疫苗副作用 青協藉新學年推出教育短片;鼓勵青年注重公共衛生與社區關懷   開學在即,教育局公布9月新學年將維持半日面授安排,若師生第二劑疫苗接種率分別達七成,可按實際情況回恢正常校園生活。香港青年協會公布最新一項調查結果,在受訪的1,097名學生中,分別有七成六(76.7%)學生希望新學年恢復實體課外活動及疫情前的生活方式;近半(48.3%)表示停課期間感更大壓力。同時,五成六(55.9%)擔心恢復正常上課後會不適應[表2]。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及「家長全動網」分別於今年7月5日至15日期間,以網上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1,097名本港中學生及330名家長,以了解學生疫情下的校園生活,以及雙方對接種疫苗的取態。   結果顯示,四成半(44.9%)受訪學生表示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當中包括「願意盡快接種」(20.7%)及「願意但遲些接種」(24.2%)[表4]。受訪家長方面,六成半(64.6%)願意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表9];逾八成(81.5%)則表示自己已接種或打算接種[表10]。   被問及願意接種的原因,學生首三項原因是「怕自己染病」(45.2%)、「想保護家人」(44.2%)及「想生活盡快回復正常」(38.4%)[表5]。家長則「想保護子女」(69.0%)、「想子女恢復正常上課」(47.4%)及「想盡公民責任」(45.5%)[表11]。結果反映「保護家人」、「保護子女」均為雙方重要的考慮因素。   至於不願意接種的原因,學生表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72.8%)、「懷疑疫苗的效用」及「資訊太多、太混亂」(26.6%)[表6]。家長則「擔心疫苗的副作用」(87.2%)、「尊重子女的決定」(41.0%)及「懷疑疫苗的效用」(35.0%)[表12]。數據反映,受訪雙方均擔心疫苗副作用及效用,對接種有所保留。   至於受訪家長認為有助他們向子女解釋接種/不接種新冠疫苗的做法,分別為「專業醫護人士提供相關知識」(60.3%)、「有關政府部門提供足夠的資訊/數據」(42.7%),以及「提供接種前醫療諮詢」(40.3%);亦有家長認為「提供資訊認識疫苗的成效及副作用」(32.1%)[表14]。   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新學年尚餘一星期便開始,由於疫苗接種率未達局方要求,相信大部分學校會以混合面授及網課形式上課。雖然如此,開學仍會對部分學生帶來適應挑戰,包括重新認識老師同學、測考壓力等。面對新學年,徐小曼建議學生盡早把生活作息時間由「暑假」模式逐步調節為「日常上學」模式,提升精神狀態;家長亦可考慮支持子女及早接種疫苗,為恢復正常校園生活作好準備。   徐氏又指,青年在疫情初期自發組織及參與多項抗疫活動,足見民間的公共衛生意識有所提升。長遠而言,青協將在社區層面加強公共衛生教育,並善用青年的積極力量,提升大眾的健康素養。   青協「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則表示,縱使疫苗接種計劃已推行一段時間,但部分家長或許掌握資訊不足,未必有足夠信心向子女充分講解接種意向和原因。因此,更多簡單易明、由醫護人員提供的專業資訊,將有助家長進行解說。她又提醒,坊間或親友流傳有關疫苗的訊息,家長應「細心分析,小心求證」,並從可靠的渠道接收資訊。   在疫苗覆蓋率尚未足夠的情況下,防疫措拖仍不容鬆懈。青協期望青年及家長把握接種疫苗機會,令社會建立免疫屏障。青協M21媒體空間訪問了專家學者,製成多條短片,以深入淺出方式,讓家長及青年正確了解疫苗的基本知識,消除不必要的誤解。詳情可瀏覽網站m21.hk/ican。   青協「關心一線27778899」將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開學壓力及情緒問題。    如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有關服務: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2777 8899  網上輔導: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6277 8899    附件 「疫情下校園生活問卷」及「家長對子女接種疫苗意見」調查結果(節錄)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3/08/2021

青協《中國歷史文化周》舉行青年創新提案

香港青年協會每年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鼓勵本地青年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國家不同領域的歷史文化與最新發展。今年主題為《以農立國 綠的足跡》,今天(13日)舉行壓軸項目「青年創新提案」,冠軍由黃君穎、鄧偉俊、陳思悅和馮惠珊組成的團隊「農週」奪得,他們建議於社區建設約100個共享有機農地,讓公眾有更多機會接觸農耕,從而學習珍惜糧食,減少浪費食物。   4位冠軍得獎青年均是中六學生,他們參觀過本地都市農場後,認為農地位置愈方便,愈多人會願意踏出第一步;他們亦進行了一項小型問卷調查,發現有一半市民願意將農作物收成和社區分享,加上會員制度和手機應用程式,以及邀請知名演藝人士或社會領袖體驗社區有耕作,相信能持續推廣綠色耕作。   馮天樂、顧梓萌、莊鐠延和黄厚偉組成的「以農為本」則奪得亞軍,他們建議小學至初中的必修課程增設務農科,當中包括戶外實踐和課堂理論,藉此培養學生的興趣,並有機會發展成專業,為本港未來的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廖景希和錢嘉瑩則奪得季軍,他們建議本港發展農業園,推動現代化高科技耕種,以及推廣生態農業等。   「青年創新提案」由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林漢明教授、香港土地教育基金總幹事龍子維,以及堅.農圃創辦人何潔儀擔任評審。   本年度《中國歷史文化周》由7月初展開周末農墟、專題講座及展覽多項活動。為鼓勵青年關注農業發展的議題,並運用創新的思維,協助解決現時農業所面對的困難。今年嶄新推出「青年創新提案」,由中二或以上的學生組成隊伍,透過參與不同的體驗式學習,主動探究,為香港未來的農業藍圖提出解決方案。   香港青年協會自2011年開始,每年暑期前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活動,過去曾經以《百年中國》、《翰墨傳承》、《光影歲月》、《鐵路行》、《縱橫外交》、《起動體育》、《我要起飛》、《知味尋源》、《築橋互通》、《古今築跡》、《以農立國 綠的足跡》為主題。詳情可瀏覽網站chinaweek.m21.hk。
08/08/2021

The 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 2021

The 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 (HKSSPC) 2021 has concluded after a successful two days of judging at the Hong Kong Science Park. A total of 125 teams, made up of local secondary students,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which was jointly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the Education Bureau,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and the Hong K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Corporation, funded by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and supported by the Hong Kong Young Academy of Sciences.   Today’s Final Judging saw a shortlist of 20 teams battle hard, cheered on […]
01/08/2021

「青年創研庫」公布「擴闊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機遇」研究報告

七成受訪青年求職主要考慮薪酬待遇 就業選擇著重公司業務性質和機構規模 部分視中資企業薪酬及工作穩定吸引,但晉升與文化適應具挑戰 建議青年擴闊擇業視野、了解不同企業背景文化,增發展機遇 中資企業可考慮推出職位輪調的人才培育計劃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日)公布有關「擴闊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機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本港在職青年中,求職時主要考慮「薪金/福利」(72.5%)、「晉升機會/發展前景」(39.6%)、「工作性質/興趣」(33.1%)和「工作穩定性」(31.2%)【表2】;七成(70.0%)認為公司背景並非求職時的重要考慮【表4】。   上述研究透過實地調查方式,於今年6月5日至11日期間,訪問520名18-34歲在職或待業青年。結果發現,受訪者在求職選擇公司時主要考慮「業務性質」(59.8%)、「公司規模」(36.9%)、「業務地點」(32.7%)和「公司制度」(32.3%)【表3】。   調查又顯示,雖然公司背景並非重要考慮,逾六成(61.5%)受訪青年仍有所偏好,26.9%傾向選擇港資企業,20.4%傾向選擇外資企業,6.3%傾向選擇政府,只有5.0%傾向選擇中資企業【表5】。同時,整體對中資企業認識的深入程度平均只有4.45分(0-10分)【表6】。   不過,被問及如有機會時,逾五成半(56.9%)受訪者表示會考慮投身中資企業【表7】,當中最主要原因是「薪金高/福利好」(37.5%)、「工作穩定」(34.1%)和「發展前景理想」(29.7%)【表8】。至於不會考慮(25.6%)的受訪青年,當中最主因是「不習慣內地文化」(60.2%)、擔心「制度不透明」(38.3%)和「不想從事與內地相關的工作/不想到內地公幹」(32.3%)【表9】。受訪青年普遍估計,投身中資企業的發展機會較市場水平略為優勝【表10】,但工作文化方面則略為遜色【表11】。   研究又深入訪問多位企業代表,以及20名曾經或正在投身中資企業的18-34歲青年。有受訪個案在新發展的中資企業從事公共關係工作,認為學習機會和發展空間理想,決定將原定就業規劃由任職兩年延長至四年。另有任職本港中資律師行的個案認為,內地母公司便於她獲取更豐富的跨境法律經驗。情況反映,中資企業能提供多元的工作經驗,和更多內地發展相關機遇,吸引追求事業發展機會的青年。   不過,青年在中資企業發展,仍面對晉升、培訓、文化契合等挑戰。有從事銀行業的個案指,公司起用了愈來愈多有內地背景的員工,香港員工能晉升至主管級的機會相應愈來愈小。有受訪中資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就強調,招聘是按條件而非按背景作出考慮,內地青年競爭力日漸提高,又較善於與內地客戶打交道,故能爭取到不錯的工作表現。此外,受訪個案又普遍認為中資企業的培訓機制較不完善,減低他們留在企業發展的動力。   另外,不少個案坦言在適應中資企業文化上遇到困難。有受訪金融業個案指出,公司的決定和政策透明度不高,曾只被告知要指派執行的事務,不知道整體項目的全貌,令她對公司信任度下降。另有從事金融科技的個案表示,公司設定的工作程序繁複,影響她的工作效率。有受訪人力資源經理亦承認,中資的管理作風與香港習慣有別,香港員工未必能夠適應。   青年創研庫經濟組成員劉漢耀和潘希橋表示,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貿樞紐,同時又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中資企業在港的數目躍升,說明香港仍有獨特的營商吸引力。青年應檢視並提升自己在國際視野和中西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優勢,以保持自己獨特的競爭力,並尋找可發揮優勢的位置。同時,不論中資、外資或港資企業的就業經驗均有其獨特價值,有意探索不同事業發展的青年,應爭取機會了解不同企業的背景和文化,從而選擇適合自己投身的企業;而中資企業亦可增加不同渠道,例如與大學及團體合作,提供半年至1年的學生實習名額,讓年輕一代了解其企業文化。   青年創研庫經濟組副召集人杜丰杰及成員林盛雯強調,每人都可以有不同的事業和就業選擇。過去十年,香港中資企業數目增加,產生大量的人力需求。如何開拓青年的事業發展上的選擇與機遇,是值得關注的課題。就青年在中資企業就業遇到的挑戰,若企業能與青年拉近彼此的距離,對雙方的發展均有利。他們建議,中資企業可完善人才培訓機制,推出職位輪調的人才培育計劃;此外,傳統企業可參考新晉企業的做法,在工作安排上實施更多彈性措施,並設立聆聽及回覆員工意見的機制。這些措施對強化員工歸屬感、挽留人才,以及提升企業營運效率方面均有正面作用。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第三屆(2020-2022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超過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管治」、「教育」,以及「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朱子穎先生、葉兆輝教授,以及倪以理先生。   附件:「擴闊香港青年事業發展機遇」調查結果 全文報告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2/07/2021

網上觀看「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1」決賽暨頒獎典禮

由香港青年協會、教育局、香港科學館及香港科技園公司攜手主辦,獲創新科技署資助和香港青年科學院支持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1」(Hong Kong Student Science Project Competition,HKSSPC  2021),本年度共吸引125支香港中學生隊伍參與。比賽於8月7至8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行,隊伍將施展渾身解數角逐4項科創大獎。   比賽分為初中及高中組,各組別均設兩項冠軍(發明品與研究項目),參賽隊伍可從「生物與化學」或「物理與工程」兩大範疇中選擇題目,並以發明品或研究報告形式進行科學探究。初賽將於8月7日進行,專業評審團將從125支參賽隊伍中挑選20隊出戰翌日決賽。屆時,入圍隊伍將向由學術界、業界和主辦機構代表組成的專業評審小組,介紹其科學發明品或分享研究成果,展現科學家精神及素養,考驗參賽者的協作溝通、抗逆應變及創新解難能力 。   今屆決賽暨頒獎典禮將於8月8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行,並同步網上直播比賽實況,歡迎公眾人士網上觀看及參與典禮。比賽設公開投票,公衆可投選心儀作品,得票最多的隊伍將獲頒「觀眾最喜愛大賞」。更多有關比賽、投票詳情、得獎名單及參賽作品等資訊,可瀏覽網站 hksspc.hkfyg.org.hk 。   比賽的優勝隊伍將有機會於國際科學期刊出版他們的創意科學點子,參與一系列本地或海外的專業培訓、考察和交流活動,並代表香港參與海外的科學比賽,從而擴闊國際視野,繼續增長有關科學和科技的知識。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1」由香港青年協會、教育局、香港科學館及香港科技園公司攜手主辦,由創新科技署資助,並獲香港青年科學院支持。比賽旨在提高青年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為參賽學生提供進行探索、研究和交流的平台,鼓勵學生透過創新應用科學激活科學頭腦,啟導他們的科技才能,並支持青年投身科學和科技事業,為社會創新作出貢獻。 「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1」活動詳情 初賽暨作品展覽 日期:            2021年8月7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9時半至下午4時半 決賽暨頒獎典禮 日期:            2021年8月8日(星期日) 時間:             上午9時至下午1時20 分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kfygc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