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27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05/05/2022

青協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

青協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 歡迎情侶或2人組隊報名,推動身邊人一起參與 「長跑夫婦」陳家豪與姚潔貞、「體壇夫婦」梁冠聰與郭海儀 以運動呼喚愛,跑步支持本地青年體育發展 疫情下大家的生活方式或運動習慣都有所改變,如有身邊人在艱難中互相扶持,相信能增進感情。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舉辦線上跑「Stand By U2 RUN」,歡迎情侶或2人組隊,以「相遇」或「陪伴」方式跑步,自行設定不少於5公里的跑步路線,期望連繫彼此,激勵對方。 線上跑「Stand By U2 RUN」即日起至5月20日接受報名。如在5月31日前完成跑步挑戰及上載跑步記錄至指定網站,便可獲得至少10項豐富「刻骨銘心戀戀金銀情侶或即將成為情侶套餐」禮品。是次項目收益將作為青少年體育發展之用,讓更多弱勢青年得到參與運動訓練及賽事的機會。 香港運動員兼教練陳家豪和姚潔貞以「長跑夫婦」身份報名今次活動,並以「陪伴」方式完成5公里的跑步路線。他們過去相伴跑過無數公里仍未停步,希望透過活動鼓勵大家支持本港運動發展,為更多年輕運動員提供資源。他們同聲表示︰「今次活動可以將跑步當拍拖,路線輕鬆之餘又能幫助本地體育發展,絕對是一舉兩得。」 「體壇夫婦」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員梁冠聰和太太郭海儀,平時亦十分關注本地運動發展。他們認為這活動可激勵自己與另一半共同努力,「今次跑步有共同目標,向同一方向進發;感覺2人一起跑,可以走得更遠,就像人生一樣。」 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致力於社區推廣熱愛體育運動的氣氛,鼓勵青少年以團隊運動,培育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帶動社區體育發展。同時亦透過不同主題的體育活動推動社區服務,讓青少年以體育連繫社區。線上跑「Stand By U2 RUN」詳情可瀏覽網站cts.hkfyg.org.hk。
22/04/2022

HKFYG 2022-23 Annual Plan

22/04/2022

青年空間雜誌︰致疫情下的你

年初本港爆發第五波新冠疫情,全城面對前所未見的健康與公共衛生威脅。 這段艱難時期,可幸社會上不同角落的有心人,以關愛無私的互助精神,自發回應社會需要:從走上疫廈派送防疫物資,乃至為身邊人送上一句問候或打氣説話,都為這座陰霾中的城市,帶來溫暖和希望。 我們盼望將這期雜誌的故事,獻給抗疫路上的香港人,並向每一位疫情下仍在努力的你衷心說一聲「謝謝」!
20/04/2022

申請「視像診症服務計劃」

第五波疫情嚴峻,確診人數不斷上升,醫護需求遠超負荷,不少染疫人士需於家中等待醫護人員支援。香港青年協會推出「視像診症服務計劃」,資助有需要人士透過視像診症服務,接受西醫、中醫及心理治療,支援出現新冠狀病毒病病徵的人士,或因疫情影響而出現嚴重情緒及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並提供藥物快遞服務。   其他支援︰ 青協於2月推出「愛心響鈴大行動」,將服務範疇持續擴大,包括從情緒支援、視診服務、短期住宿、物資轉贈、就業支援五方面,提供多項應急服務,在疫情中送上愛與關懷。有需要人士可透過青協社工或致電「關心一線」27778899轉介。  
14/04/2022

Youth Hong Kong: Connecting the generations

Intergenerational connectedness No one disputes the rather stark figures we are confronted with. In 2021, the number of births in Hong Kong fell below 40,000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re than 50 years. By 2033, 30% of the population of Hong Kong will be over 65.   We know the reasons why: people are putting off starting families while better health and livelihoods extend lives. We also know that the trend is not unique to this city but applies to many other economie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nalyses and even governmental policy documents that expand on […]
13/04/2022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公布《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報告

隨著立法會通過吸煙修訂條例草案,特區政府刊憲將於4月30日實施相關法例,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今天(13日)公布《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完成問卷的1,025名青年中,逾二成二(22.2%)受訪青年曾吸食電子煙,一成半(14.8%)為電子煙現時使用者【表1】,他們誤以為電子煙的危害和成癮性不及傳統香煙,情況值得關注。   上述調查於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間,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1,079名本港11歲至28歲的青年,共1,025名青年完成問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引述調查指,近一成半(14.8%)受訪青年表示過去30天曾吸食電子煙【表2】,較2019年一項相類近研究的4.8%有顯著上升。   調查亦發現,部分青年對電子煙觀感偏向正面,認為吸電子煙是愉快的(13.2%)、享受的(12.2%)、滿足的(12.1%)等【表3】。部分青年甚至對電子煙存在誤解,例如誤以為電子煙對身體危害比傳統香煙少(20.8%)【表4】,以及認為電子煙成癮性低於傳統香煙【表5】。   有吸煙習慣的受訪青年(285人)表示,主要從朋友(59.6%)、便利店(55.8%)、士多(45.3%)、超級市場(24.2%)和同學(22.1%)等獲得煙草產品【表6】。雖然有近七成七(76.7%)整體受訪青年曾接觸吸電子煙害處的資訊【表7】,亦有近兩成四(23.6%)曾接觸其好處的資訊,主要渠道包括︰社交媒體(42.9%)、校園(37.5%)、朋友(30.8%)、視訊媒體(28.7%)及網頁(24.6%)【表8】。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李少翠表示,預計政府實施相關法例後,市面未必容易買到電子煙或相關產品,部分商家可能轉到青年較多瀏覽的社交媒體或網上銷售,她建議當局加強網上巡查,以打擊不法之徒,並呼籲仍有吸食電子煙習慣的青年,認清這些新興煙草產品對身體的損害,戒掉吸食香煙的習慣,有需要時應向醫生或社工求助。   她建議從學校開始加強預防吸煙教育,由青年對吸煙行為的態度、個人想法及自制能力三方面,建立正確健康觀念,尤其在辨別網上不良資訊及免受朋輩影響,加強青年抗拒誘惑的能力。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表示,單位過去一年在街頭曾接觸約100名曾吸食電子煙的青年,只有約百分之五有戒掉意欲。據前線社工觀察,青年吸食電子煙主要是出於好奇、被電子煙的外型及味道所吸引、誤信電子煙能幫助戒煙或不會上癮等。以下是「Be Smart Youth青年健康生活計劃」接觸到的青年個案。   個案一︰24歲阿熊,17歲開始吸食香煙。自2018年香煙價格上調後,有感香煙昂貴,故改吸食電子煙至今。阿熊主要透過網上渠道購買電子煙,認為新修訂法例未有對他有太大影響,暫時亦未有戒煙的想法。   個案二︰23歲阿比,已吸食電子煙3年,初時因好奇及電子煙有不同味道而吸食。由於身邊朋友都有吸食的習慣,他想到可從中獲取薄利,故在內地尋找供應商,協助朋友代購。他認為新修訂法例主要規管實體或較大型的網上商戶,不太擔心自己的銷售方式受影響。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鍾嘉健醫生指出,電子煙所含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尤其對青年腦部發育可構成影響。此外,電子煙在高温加熱或燃燒後,會釋出各種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及相關的致癌物,增加肺部疾病和肺癌的風險。而有研究顯示,即使電子煙在燃燒時產生的煙霧對周遭環境影響較傳統香煙少,但吸食電子煙所產生的煙霧,同樣帶有尼古丁和致癌物質等,因此對比傳統香煙的「二手煙」,電子煙的「二手煙」甚至「三手煙」,更是完美的「隱形殺手」。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 2020 年起,獲田家炳基金會贊助,推行為期三年的「Be Smart Youth 青年健康生活計劃」,教育青年及社會大眾有關電子煙及暴飲酒的害處,提升青年對吸食電子煙及暴飲酒行為害處的認知。計劃透過多媒體、輔導、社區教育和校本教育,加強青年預防煙酒的能力及技巧,並輔助他們認識電子煙及暴飲酒的禍害和健康生活的訊息,減低接觸成癮物質的機會。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支援服務 網站 :ycpc.hkfyg.org.hk 熱線 ︰8100 9669 WhatsApp︰6131 2225   附件《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調查報告摘要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07/04/2022

青協公布「第五波疫情對中學生的影響」調查結果

第五波新冠疫情嚴峻,為配合抗疫工作,學校今年提早放暑假。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今天(7日)公布「第五波疫情對學生的影響」調查結果。在995名受訪中學生中,過半數(56.9%)不贊成提早於3、4月放暑假[表2];近七成七(76.7%)認為此安排令他們錯過校園生活體驗[表6];相比第五波疫情前,受訪學生認為自己體能(49.7%)、學習效能(40.5%)、情緒(34.8%)及人際關係(25.9%)均轉差[表8],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於3月21日至31日期間,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了995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在第五波疫情下的影響。結果顯示,約三分一(33.1%)受訪學生對突如其來的假期感到「無奈」[表1],近五成七(56.9%)不贊成提早放暑假[表2],主要原因為「打亂原定7、8月暑假的安排」(78.4%)、「3、4月要呆在家中,浪費了一個長假期」(73.3%)及「影響學習進度」(65.9%)[表4]。 至於持贊同意見的學生(88人)中,則認為提早暑假可減低師生感染新冠病毒機會(68.2%)[表3]。   第五波疫情下需居家抗疫,學生的個人成長情況值得關注。調查指出,五成六(56.3%)受訪學生認為增加長期留家的壓力,近六成四(63.7%)認為影響個人學習進度[表6]。然而,相比第五波疫情前,有兩成學生(20.5%)表示家庭關係轉好[表8]。   雖然有四成(40.1%)受訪學生「感到抗疫疲勞」,但逾六成(62.5%)認為「疫情提升了個人的衛生意識」;近五成九(58.9%)不認為「全民抗疫行動與自己無關」[表9]。   隨著疫情逐漸緩和,若學校於4月底復課,支持半日復課(37.4%)及全日面授課(34.4%)的學生相若[表10]。受訪學生認為,持續帶口罩(64.2%)可幫助學生過正常校園生活;亦接受新冠病毒是生活一部分(41.4%)。部分學生認為「全面提升疫苗接種率」(39.4%)及「達至零確診或感染」(36.4%)有助學生過正常校園生活[表11]。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提早放暑假是艱難而無奈的決定,亦難免打亂學校及學生的上堂進度。疫情肆虐,學生無法一如以往暑假般,預早作好活動安排。由於學校停課,坊間實體活動及交流均告暫停,學生只能參加網上活動,加上暫緩全民檢測安排,令部分學生感到白白浪費了假期。   她指出,由一月中暫停面授課至四月下旬的暑假,長時間缺乏正常校園生活,無可避免令學生的學習效能、體能、精神健康等產生負面影響。她建議在疫情可控之下,學校復課後可作出相應調整。   加強學生的校園生活體驗,包括課堂上增加小組討論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和參與;課外增加交流、參觀、比賽等活動。 加強課後學習支援,協助紓緩學生學習上疑難。 增加團體課外活動機會,尤其與促進體能相關活動。 開放學校文康體藝設施,鼓勵學生鍛練身心,促進全健發展。   此外,徐小曼建議家長盡早及按時讓子女接種疫苗,令子女在疫苗的保護屏障下,恢復正常的校園學習和社交生活。學生亦應善用假期,在家抗疫期間保持作息有序,利用網上學習資源充足自己,並保持適當運動量,有助提升抗逆力。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於2022年1月至3月期間,共處理11,000多宗求助,較去年同期上升7%;其中6,404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另有2,571宗與校園生活相關的求助個案,當中以「升學」、「讀書壓力」及「朋輩關係」為最主要範疇;以下是熱線及網上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應屆文憑試(DSE)考生感到很大壓力,加上因應疫情嚴重而縮短考期,擔心不夠時間溫習;更擔心一旦自己染疫,未能如期應考,種種變數令考生出現嚴重焦慮情緒。   個案二:    DSE學生在備試期間確診而打亂溫習安排,影響他的溫習進度及效率。而他亦在「轉陰」後出現後遺症,經常感到疲累,集中力下降,導致不能專注溫習。他計劃下年度調整身體及心態後,重新進行考試。   個案三︰   中五學生表示疫情肆虐,自修室及圖書館等地方都關閉,只能留在家中溫習。唯家人因為疫情停工時常在家,不能專心溫習,有時亦會與家人發生衝突,感到十分無助,他盡量在深夜等家人休息時才溫習。最近不知不覺會哭,沒胃口進食,亦開始有想放棄的心。   個案四:   中一家長表示女兒近日情緒低落,長時間在家,久久未能外出,變得愈來愈靜。與父母傾談時表現冷淡,平時亦甚少與同學通電話。在家中只是時常打機,足不出房。   如學生遇上情緒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有關服務: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      2777 8899     網上輔導                  :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 6277 8899       因應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及市民的急切需要,青協於2月推出「愛心響鈴大行動」,將服務範疇持續擴大,包括從情緒支援、視診服務、短期住宿、物資轉贈、就業支援五方面,提供多項應急服務,在疫情中送上愛與關懷。有需要人士可透過青協社工或致電「關心一線」27778899轉介。   附件 「第五波疫情對中學生的影響」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31/03/2022

「依‧正念」獲頒「卓越社會服務獎」及「服務模式獎」

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舉辦的2021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首輪及第二輪評審已完滿結束。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推動的「依‧正念」支援犯罪違規青少年精神健康輔導計劃,榮獲兩個獎項,包括︰「卓越社會服務獎」及「服務模式獎」。   「依‧正念」於2017年獲陳廷驊基金會資助推行服務,是結集了創新、專業理論、服務特色和實證成效的輔導計劃。青協運用普及心理輔導(IAPT)服務模式,與學術機構合作,研發本土化的精神健康與犯罪違規風險評估「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心理危機因素評估工具」,配合及早辨識的策略,為違規犯罪青少年識別精神健康問題,並透過外國常用的分流服務模式(stepped-care model),提供普及心理教育(Low Intensity)及高密度心理輔導(High Intensity)。   本計劃研發三套標準化的專業介入程序(Brief CBT、CBT和MBCT),由香港大學的學術團隊負責進行成效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服務在多項指標上有明顯的改善,反映本計劃是一項專業而具實證成效。計劃亦編制《青少年精神健康與犯罪違規輔導手冊》,推廣實踐經驗。計劃服務青少年、中小學校及大專院校逾4400人次。   媒體報道按此
20/03/2022

短期住宿服務

承蒙陳張敏聰夫人慈善基金資助,香港青年協會於3至4月期間,開放部分營舍作短暫租住;對象為沒有感染新冠病毒而有緊急情況的家庭,例如擠迫戶、高危行業之家人等。需由社工評估和轉介。   因應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及市民的急切需要,青協推出「愛心響鈴大行動」,將服務範疇持續擴大,包括從情緒支援、視診服務、短期住宿、物資轉贈、就業支援五方面,提供多項支援服務;並發動最少10,000位青年會員及聯繫網絡,以至青協同工們,上下一心支持社區共同抗疫,在疫情中送上愛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