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年度校園作家出爐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及保良局顏寶鈴書院分別奪冠
即使身處資訊爆炸的AI時代,能夠觸動人心、富有人類情感的「好故事」永不過時。香港青年協會「專業叢書統籌組」舉辦的「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今天(18日)舉行頒獎禮;其中「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及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學生分別勇奪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
本年度「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共收到超過320份來自112間中學的報名, 90位獲選學生參與為期5個月的寫作培訓,包括寫作訓練工作坊、寫作導師計劃、寫作訓練營和校園作家選拔賽;並獲多位作家及專家鼎力支持,包括林志超、李維怡、陳宛珊、黃怡、徐焯賢、林三維、袁兆昌、曾淦賢、施偉諾、李日康、唐希文、葉曉文等擔任寫作工作坊導師及分享嘉賓,啟發學生從寫作大綱到作品終稿,創作上萬字的作品。本屆寫作訓練營特別新增文學散步活動,由作家導師帶領學員走訪新界北區,邊走邊讀,發掘寫作靈感。
經專業作家評審後,樂善堂王仲銘中學的梁心悅以《煙花的十一顆子彈》奪得小說組冠軍。作品以舊香港為時代背景,講述繁華都市夜幕下,知名企業家柳木舟在煙花綻放的瞬間離奇身亡,現場僅留下一顆刻有神秘數字「11」的子彈。其女兒柳眠曾屢破重案,決心追尋事件真相,卻在調查過程中逐步踏入精心編織的羅網,命運暗潮將她推向深不可測的漩渦。非小說組冠軍得主為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白小曼,其作品《摺千紙鶴的日子》以天津來港學生視角,細膩記錄對香港社會的觀察與思考,比較兩地文化差異,以及過去在天津求學的經歷,為香港讀者呈現天津學生眼中的香港,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來自天津的中四學生白小曼於去年9月來港讀書,親身體驗兩地文化差異,因此她以北方人的視角,透過散文記錄在港生活點滴,幫助自己適應新環境,同時希望作品能為其他內地同學作為參考,協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並融入香港社會。她對於獲獎感到驚喜,這份肯定鼓勵她繼續寫作,未來將持續探索文化主題。
中四學生梁心悅熱愛偵探小說,雖然起初對創作此類作品有所猶豫,但在老師鼓勵下毅然接受挑戰。故事靈感源自農曆新年煙花匯演的巨響——她突發奇想,若兇手趁煙花聲中作案將難以被察覺。作品以三十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融合她對歷史的興趣、遊歷中環砵典乍街的印象,更運用理科生的化學知識構思兇案線索,令情節更顯真實。她對獲獎感到雀躍,並期待讀者支持這部作品。
香港青年協會理事會委員石嘉麗致辭時表示,兩項計劃已踏入第六年,已服務超過1000位中小學生,並出版了10本校園作家著作。她恭賀得獎學生,同時勉勵所有參加者繼續創作優秀的中文作品。她讚揚兩本得獎作品文風鮮明、情感真摯,又指參賽同學的作品充分體現「說故事」的力量,以創意和真實情感觸動人心,引發讀者共鳴與思考。
青協「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評審兼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創作逾萬字的文章或許不再困難,但運用個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寫作,反而變得更具挑戰。他認為,培養青年的自我表達、情感抒發、觀察、總結、合作及紀律等素質最為重要,並且終生受用。他強調,家長及教師的鼓勵與包容,是推動學生在寫作路上不斷成長的最大動力。
至於「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共收到303份中小學隊伍報名,招募人數高達1,042人,最後有54支中小學隊伍獲選入圍參加一系列學習、培訓、實踐和比賽活動。小學組比賽冠軍由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奪得;中學組冠軍則為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所有獲獎作品將會製作成作品集電子書及《青年空間》特刊,予公眾免費閱讀欣賞。
香港青年協會「專業叢書統籌組」致力推動閱讀及創作文化,每年出版10本好書;轄下的「青協書室」於「香港書展2025」綜合書刊館1B- E10發售一系列新書,書展期間設有一本9折、3本或以上8折、5本或以上7折的優惠。攤位現場更設有由語常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即興創作環節,歡迎公眾即場抽取題目,自由創作,贏取獎品。與此同時,網上將同步發售一系列新書,並提供書展限定優惠價,詳情可瀏覽網站books.hkfyg.org.hk。
「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2024 / 25」得獎名單
小說組
獎項 | 得獎者 |
冠軍 |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梁心悅 《煙花的十一顆子彈》 |
亞軍 | 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 何希蕾 《勿忘你終有一死》 |
季軍 | 葵涌循道中學 楊宇森 《戰火中的歸途》 |
優異獎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林可妮 《唯恨梅下盼不得春歸》德望學校 林穎瑤 《致親愛的》 |
非小說組
獎項 | 得獎者 |
冠軍 | 保良局顏寶鈴書院 白小曼 《摺千紙鶴的日子》 |
亞軍 | 聖保祿學校 謝心翹 《從星辰走到太陽的距離》 |
季軍 | 德望學校 伍荌僑 《蛻》 |
優異獎 | 保良局李城壁中學 林若茜 《四季與我》聖道迦南書院 鍾讚培 《冰渡箋》 |
「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作品簡介、評審及作家推薦
書名 |
《煙花的十一顆子彈》 |
系列 | 青年讀物系列 |
分類 | 小說 / 類型文學 / 校園作家 |
出版 | 香港青年協會 |
購買 | 「香港書展2025」綜合書刊館1B – E10「青協書室」或 網上書店:books.hkfyg.org.hk |
簡介 | 煙花乍現的剎那,關於「11」的謎團從未熄滅。在繁華都市的夜幕下,絢爛煙花掩蓋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當煙花綻放的瞬間,知名香港企業家柳木舟被發現離奇身亡,現場僅留下一顆刻有神秘數字「11」的子彈。他的女兒——曾屢破重案的柳眠,決心探尋父親遇害的真相。然而,隨著調查的層層推進,她卻逐步踏進一張精心編織的羅網,命運的暗潮悄然將她推向深不可測的漩渦…… |
評審及作家推薦
「《煙花的十一顆子彈》是一部懸念重重的作品,謎團與情感巧妙交織,在璀璨煙花下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追尋。在本屆校園作家梁心悅的細膩筆觸下,人物鮮活呈現,劇情節奏緊湊,讓讀者不禁沉浸於這場危機四伏的旅程,是令人無法釋卷的懸疑佳作,誠摯推薦給所有熱愛懸疑故事的青年!」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鍾偉廉先生 「各色人物、階層、方言、名物器具,共冶一爐,經營細節是小說技藝的基本功,作者明顯有所斟酌,用心之作;人物眾多,仍能有條不紊,反映作者對情節的把握力,進退有度,最終千絲萬縷中抽絲剝繭,圓滿落幕!」 ——香港作家李日康博士 「偵探懸疑題材多見於電影,在香港文學界較少見,從當中的長句與繁縟描寫,可見心悅細意經營文字,而對舊香港的深刻幻想與重構,則見她不容小說流於單薄的解難與簡單的類型劃分。如此嚴謹認真,讓文字子彈能炸亮讀者的天空,像煙花雖快速消散但能在記憶中久久不去。」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曾繁裕博士
「推理故事的設定獨特,情節設計環環相扣,時代背景、各種語言的混用及細節反映作者在資料搜集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整體讀來使人驚喜!」 ——香港作家黃怡 |
書名 |
《摺千紙鶴的日子》
|
系列 | 青年讀物系列 |
分類 | 散文 / 文學 / 校園作家 |
出版 | 香港青年協會 |
購買 | 「香港書展2025」綜合書刊館1B – E10「青協書室」或 網上書店:books.hkfyg.org.hk |
簡介 | 「請務必記得,津港兩地相隔兩千餘公里,目前為止是我人生中跨越得最遠的距離——心理意義上的。」從一個天津來的學生的角度,寫下對香港社會的觀察,比較兩地的差異,並寫下我對這些差異的深度思考,以及我過去在天津上學的經歷,讓香港讀者看到天津學生眼中的香港,進行文化交流。 |
評審及作家推薦 「就讀中四的校園作家白小曼從千紙鶴發想,展開對語言、文化與成長的深刻反思,細膩的文字透出淡然的思索與情感。每個場景都帶著獨特的情緒與氛圍,是對過去的溫柔回望與對未來的從容期待。她的文字誠摯而幽微,值得細細品味。」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呂慧蓮女士 「由天津到香港,一位中學生的雙城記,當中既有回憶,亦有對不同文化的觀察,很有生活的感覺。」 ——香港教育大學客席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博士 「作品文字樸實清新,深入審視了香港與天津兩地的文化差異。書中描寫兩地食物與景色的部分別具質感,充分展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創作潛力。」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唐睿博士 「作者用實而不華的文字展現對日常生活的敏感和覺察。在南北方的差距之間,生活文化衝擊出年少的火花,而火花之中正正有着智慧初生的柔荑。」 ——香港詩人呂永佳博士 |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