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有助推動數碼經濟轉型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電子支付有助推動數碼經濟轉型

今年第二期消費券計劃即將發放,令市民多了接觸電子支付。香港是全球首個使用電子貨幣的城市,惟近年電子支付或電子錢包的發展,已經被內地及鄰近國家及地區迎頭趕上。香港如能把握機會藉此振興電子支付發展,同時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作金融創科,將有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青年帶來機遇。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政府數度派發消費券,目的是提振經濟,更改變大家的消費模式,催使更多電子交易。政府資料顯示,在政府首次推出消費券計劃後,主要儲值支付平台合共增加至660萬個消費者賬戶和約13萬個商戶用家。據《Visa消費者支付取態研究2.0》顯示,本港消費者電子支付的使用量首次超越現金,為 2019 年有紀錄以來第一次。

 

所謂電子支付,簡單而言,就是將紙本流程換成電子程序處理的支付模式。在香港,電子錢包支付服務亦可分為儲值和非儲值兩大類。香港可說是全球電子支付的先驅,是首個使用電子貨幣(八達通)的城市。隨著科技發展,世界各國在金融和銀行業都加快數碼化步伐,電子支付已成為金融服務業轉型的核心,其重要性主要基於:提升經濟動的效率節省營運成本,以及推動產業轉型和創新

 

早前青協M21網台節目《傾‧盡全力》中,幾位專業青年討論上述議題時指出,數碼化與我們生活和全球經濟已不可分割,香港必須加緊步伐追上趨勢。他們認為推廣電子支付障礙之一是缺乏廣泛性,欠缺小商戶支持。因為商戶需要承擔多層服務商收費,加上到賬時間長,減低資金周轉靈活性,變相減低他們裝置電子支付平台意欲。同時,政府服務只接受有限度的電子付款,沒有與時並進。他們建議當局應主動與電子支付供應商協商作彈性收費,為小額交易商戶取消每筆交易的最低手續收費,並補貼一次性安裝費

 

他們亦認為電子支付基建的周邊配套很重要,期望政府能帶牽頭作用,產生雪球效應,當市民形成一個消費者習慣後,就會帶動所有商戶都提供電子收款。例如針對行業特性,以飲食業及零售業商戶為例,可在租約要求店舖提供電子支付平台。政府的網上預訂康體設施、各部門的支付服務如申請駕駛執照等亦應增設更多相關支付方法。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他們建議 相關金融機構推出旅客使用的電子錢包,方便在大灣區城市同時使用多種電子貨幣,以持續擴大金融互聯互通。另方面,他們認為香港可發揮優勢,作為大灣區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跳板。本港大部分的支付系統都整合了國際信用卡、內地電子錢包及本地支付工具,香港全面性定位可助大灣區企業更快速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及打開國際市場局面。

 

他們亦觀察到,公眾關注電子支付衍生的網絡安全問題,認為需要保障各持分者。另外,如果香港與內地容許部分相關法規互通,並運用科技創新,例如:香港電子錢包能認證內地身分證開設戶口,則彰顯大灣區城市更緊密連繫,有助市民享受電子支付便利。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