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最新「青年對香港城市規劃的願景」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最新「青年對香港城市規劃的願景」研究報告

五成半受訪青年認為本港宜居度在合格水平以上

逾七成認為最大不足是居住環境擠迫

八成傾向認同香港必須增加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屋需求

逾六成最接受發展棕地,逾五成最不接受開發郊野公園

建議當局制訂具人文元素的宜居指標及具體棕地發展政策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4日)公布「青年對香港城市規劃的願景」研究報告。研究指出,在512名受訪青年中,逾五成半(57.8%)認為香港的宜居度屬合格水平以上(5分以上);整體平均分為5.8分(以10分為最高,下同)。此外,受訪青年認為居住環境擠迫(74.0%)是作為宜居城市的最大不足,其次為「社會分化」(37.4%)和「環境污染」(26.3%

調查結果顯示,八成(80.2%)受訪者傾向同意「香港必須增加土地供應以滿足房屋需求」;整體平均分為7.4分。就增加土地供應方面,較多受訪青年表示最接受「發展棕地」(61.1%),其次為「重建舊區」(52.1%)和「於新界徵收私人土地」(31.8%

另一方面,受訪青年最不接受是「開發郊野公園」(54.0%)和「填海」(37.0%【表15】;其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會破壞歷史文化遺址和生態自然資源(64.8%)。上述結果反映受訪青年對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視。

調查結果發現,受訪青年表示關心香港未來規劃,平均分為7.3分【表8】。當中最關注城市規劃的首三個項目,分別為「滿足居民生活需要」(60.3%)、「增加土地供應」(53.3%)和「增加經濟或就業機會」(37.8%)。

上述意見調查以隨機抽樣方法,成功訪問512名18至34歲的香港青年,回應率為55.7%,樣本的標準誤低於±2.2%。研究亦與20名香港青年進行個案或聚焦小組訪談。城市規劃與年輕一代息息相關;青年亦將是規劃結果下的「用家」。是次研究結果顯示,受訪青年對現時香港城市規劃的滿意度,整體平均分為6.0分,屬普通水平。

此外,有參與聚焦小組訪談青年以天水圍及東涌為例,指出有關當局在發展新市鎮時欠缺細緻的規劃,忽視居民居住的需要,如交通和醫療配套均有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青年認為「新加坡」(18.4%)屬最理想的亞洲宜居城市,其次分別是「台北」(13.0%)和「香港」(12.6%)。另外,他們認為宜居城市最需要具備「良好居住環境」(67.4%),其次為「有良好生活質素」(38.3%)和「有就業機會」(33.1%)。此外,有參與小組討論的青年認為,宜居城市還需要包含人文因素如信任和歸屬感等。

此外,受訪青年普遍支持香港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所得平均分分別為7.4分和6.3分;當中對發展東大嶼都會的支持度明顯較高。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召集人李國義指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應持續發展成為安居樂業宜居之地。而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宜居,除了考慮社會環境狀況,還應從人文角度出發。他引述報告建議本港可考慮制訂具人文元素的宜居城市指標,如社會網絡、信任、團結、互助,以及社會凝聚力等,藉此更立體地反映實況。

成員郭恆志建議當局制訂具體棕地政策,並進行相關統計及資料搜集,以便制訂棕地發展的優先原則。此外,報告建議有關當局考慮設立網站,列出棕地發展計劃進展、相關法例和所耗公帑等資訊,供公眾參閱。另一成員林偉豪則表示,當局在進行規劃時,應採用「生活圈」概念,不僅提供一個居所,更應有經濟活動、就業機會、社會和基礎設施及交通配套等,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適值當局正就《香港2030+》進行公眾諮詢,上述報告將送交當局參考。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由近百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八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倪以理先生、馮玉麟博士、陳維安先生、葉兆輝教授和葉志衡博士,並就各項研究提供意見。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