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016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29/12/2016

「青年創研庫」公布最新「新生代的彈性就業模式」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青年彈性就業趨普遍.逾半受訪在職者過去一年曾屬彈性就業 五成受訪者稱彈性就業可自主控制時間,四成半為賺取更多收入 建議設「彈性就業圈」提供服務支援及資訊交流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9日)公布「新生代的彈性就業模式」研究報告。研究結果指出,青年人希望透過彈性就業控制工作和時間,並尋求更理想的事業發展機會,但這種就業模式存在收入不穩定和欠缺法律保障等風險,因此建議設立以彈性就業者為對象的平台,為他們提供服務支援與相關資訊。 研究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528名15-34歲在職青年。結果發現,逾半數(51.1%)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一年曾從事彈性就業,當中最普遍是從事每周不足30小時的兼職工,佔29.7%,其次是從事少於一年合約期的臨時工,佔21.3%,其餘亦包括個別承接項目的自由職業者及身兼多職者等。 研究顯示,受訪者從事彈性就業的原因,主要出於自願,包括可控制時間(52.4%)及可賺取更多收入(44.8%);其次是可平衡生活或發展個人興趣(16.8%)。此外,逾四成(43.7%)受訪者接受自己從事短期合約、兼職及自僱等工作,不接受者只佔約兩成(19.7%);而愈年輕者對彈性就業工作愈接受。 研究又發現,以10分為非常同意,受訪青年普遍認同終生做一份職業已經過時(平均分為6.40分)、彈性就業令工作與生活之間更容易取得平衡(6.62分),以及彈性就業更有工作自主空間(7.08分);他們亦傾向認同做全職長工的工作安全感(7.06分)及收入(6.67分)一般較好,以及彈性就業的發展機會一般比較差(6.31分)。情況反映,他們明白受僱全職職位能提供較理想的經濟條件,但就嚮往彈性就業所能提供的生活平衡和工作自主權。 有接受深入訪問的年輕彈性就業個案以此種模式作為策略,承接有興趣的工作並豐富個人資歷紀錄;部分則希望擴闊眼界。其中有個案辭去全職受僱職位,轉而承接培訓工作,並以此為發展事業的目標。不過,部分個案反映,他們的彈性工作經驗不獲僱主承認,因此令酬金遭壓抑,其工作態度亦備受質疑;而對就業的取態,與家人意見也出現分歧。此外,受訪個案一般對保障欠缺重視,例如在承接工作時,未有訂下合約,部分有合約的個案,甚至連自己屬受僱還是自僱也不清楚。 報告引述受訪專家認為,青年人畢業後應先尋找受僱職位,在累積一定經驗和人脈後才開始彈性就業,這樣令成功機會更高,而且可保留受僱的退路。另有學者指出,社會大眾應改變對彈性就業的態度,研究如何在制度層面確認彈性就業者的工作經驗。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成員施丰凱指出,自由職業者、臨時工和兼職工愈來愈普及是全球發展趨勢;社會應從青年事業發展的角度出發,理解彈性就業現象,讓他們獲取更多元的發展機會。他引述報告建議設立「彈性就業圈」作為彈性就業者平台,提供長期發展的服務支援,包括提供職位空缺資訊、商用專業服務,以及法律支援等。 該組成員黃家裕表示,教育局應優化「資歷架構」中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將零散的彈性工作經驗轉換成可計算資歷的經驗,讓彈性就業者也能取得認可資歷。他又建議當局把彈性就業的影響,納入未來人力資源的估算,並在培訓及再培訓的安排上,作出更具針對性的規劃,協助香港整體人才發展。 另一名創研庫成員梁偉基認為,現行在中學舉辦的生涯規劃教育,可加入彈性就業的元素,如對彈性就業的概念、知識、利弊等作出分析,讓年輕人擴闊對就業選擇的認知,增加其多元發展的可能性,並及早作出準備。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由近百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八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倪以理先生、馮玉麟博士、陳維安先生、葉兆輝教授和葉志衡博士,並就各項研究提供意見。
23/12/2016

香港青年協會舉行《擺渡人》電影慈善首映禮

香港青年協會昨晚(22日)舉行慈善首映禮,呈獻由美亞娛樂資訊集團發行的聖誕鉅獻《擺渡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 BBS, JP,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陳林部長蒞臨主禮;近千位嘉賓及社會賢達,包括政府官員、社福界代表及工商領袖等應邀出席,場面熱鬧。 出席嘉賓包括︰美亞娛樂主席李國興先生、美亞娛樂董事總經理唐慶枝先生、出品人陳以靳,以及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譚贛蘭女士, GBS, JP;其他嘉賓包括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周蕙心女士、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主席林貝聿嘉女士, GBS, SBS, OBE, JP、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錢國強先生、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方文雄先生, BBS, JP,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理事蔡定國醫生、關百忠先生、凌潔心女士等。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王䓪鳴博士感謝美亞娛樂資訊集團、各贊助機構及善心人士的慷慨支持,進一步拓展青年服務。她致辭時表示,是次慈善首映禮為處於不利環境或家庭問題的青年籌募經費,期望提供短期住宿及支援服務,讓他們遠離危機,學習獨立生活,積極面對未來。 《擺渡人》監製王家衛,導演張嘉佳,來自內地、香港、台灣三地多位主要演員包括梁朝偉、金城武、陳奕迅、楊穎(Angelababy)、熊黛林及李璨琛亦於慈善首映禮分享拍攝感受。 《擺渡人》慈善首映禮由益成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楊自然董事長、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黃金贊助;陳國強先生及陳周潤笑夫人、HOHOHO優質生活網購平台、劉鳴煒先生銀星贊助;BCT銀聯集團、中華電力有限公司、FANCL、益富利投資有限公司銅星贊助。 電影《擺渡人》改編自張嘉佳的原創暢銷故事小說《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其中一篇。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傳奇,這座城市的傳奇就是「擺渡人」。據說,擺渡人能消除世間痛苦。酒吧老闆陳末(梁朝偉 飾)和拍擋管春(金城武 飾),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但其實是「金牌擺渡人」,空手接白刃,人肉千斤頂,只要你「預約」,就無所不能。獨立又充滿正義感的小玉(Angelababy 飾)為了鍾情已久的偶像馬力(陳奕迅 飾),預約了「金牌擺渡人」的服務。但在擺渡小玉的過程中,陳末和管春也逐漸發現了自己躲不過的問題。從歡天喜地的生活,到驚天動地的瘋狂,擺渡人最輝煌的篇章,從這裡開啟。電影於12月29日公映。 香港青年協會於1960年成立,是香港最具規模的青年服務機構;每年使用服務人次達500萬。青協本著以青年為本的精神,關愛並致力扶助年輕人成長,全面回應青年所需。透過專業服務和多元化活動,培育年青一代發揮潛能,為社會貢獻所長。是次首映籌得之善款,將撥捐青協WL Residence服務經費。此項目於上環永利街為有需要青年提供短期住宿及支援服務,讓他們遠離危機,學習獨立生活,積極面對未來。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9/12/2016

「F.O.C.U.S.青少年街頭暴力輔導計劃」公布成效研究結果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合作,今天(19日)舉行「F.O.C.U.S.青少年街頭暴力輔導計劃」(下簡稱「輔導計劃」)成效研究發布會。結果發現,107位屬高危類別的青少年,經過嶄新、以實證為本的評估及輔導後,他們欺凌別人和參與打鬥的平均頻率,分別明顯下降兩成五(25.0%)和三成五(35.1%);綜合其他評估量表的數據分析,反映上述有關輔導計劃有助減低青少年街頭暴力傾向。 是次成效評估研究於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間進行,透過自填問卷方式,比對兩組青少年,分別是參與「輔導計劃」的107位11至22歲高危青少年,以及72位沒有參與「輔導計劃」、但有類似家庭及行為背景的中學生。兩組分別於大約六個月期間完成兩次評估問卷,藉此量度高危青少年參加計劃前後的轉變。 研究發現,72位沒有參與「輔導計劃」的中學生,於前後兩次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結果並無顯著分別。相反,107位參與「輔導計劃」的高危青少年,卻有正面的影響。研究顯示,近一成(9.8%)參與輔導計劃的高危青少年表示,對家人之間溝通的看法有所改善;近百分之七(6.9%)表示,對衝動行為的自制能力有所提升;近兩成七(26.5%)表示對違法行為的容忍度有所下降。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崔永康教授解釋,綜合各量表所得的結果,一套完整的輔導流程和理論,對減低青少年街頭暴力的四個風險元素,包括家庭功能、欺凌及打鬥、自制能力和守法意識,均有顯著成效,反映青年工作者或社工介入的重要性。是次研究亦引入多個評估量表,再按本地青少年的狀況作出調整,從而製訂出一套有系統的風險評估工具,供業界參考和應用。 從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的前線社工經驗所得,以下青少年個案參與該輔導計劃後出現明顯的改變。 個案一: 19 歲的阿意,七年前開始經常在街頭及遊戲機中心,和朋輩一起參與打鬥。她常因小事,例如一個眼神、一句挑釁說話便感到憤怒,又或者替朋友出頭而以打鬥作為解決的方法。阿意認為打鬥屬正常行為,即使對方報警,也自覺不會被捕。 參與輔導計劃後,她明白到負面情緒源於自己「猜度人意」的思想陷阱。在法律認知上,她認識到傷人並不是一件小事。社工曾運用影片協助她理解各種暴力行為的後果,提升了她對暴力行為的危機意識。 個案二: 19歲的阿偉,原本是一個非常衝動及情緒很容易受波動的人。曾經因為朋友用粗口罵他,他一聲不響便出手打人,最嚴重試過用拳頭打傷朋友,需要入院接受治療。 參與輔導計劃後,他明白到很多時自己會「諗埋一邊」,容易妄下判斷,很快便覺得別人不尊重及侮辱他,因而產生負面情緒及行為。社工運用分析表,協助他理解情緒的來源及自己的想法,讓他學懂有效管理情緒。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是項「輔導計劃」有別於慣常做法,是以實證為本,按高危及中危青少年(透過危機評估量表進行分類,於過去一年內其中一項行為的出現次數為1-5次屬中危;6-10次屬高危)的需要,是一套分層處理他們街頭暴力行為的實用輔導手法。社工協助青少年思考其負面想法和情緒的來源,以及犯罪觀念,強化內在自控,從而加強他們的解難技巧和紓緩朋輩壓力。他強調,家長的角色也是必不可少,在整個輔導過程中,亦會向家長講解青少年暴力行為背後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聖誕假期臨近,陳文浩呼籲青年提高守法意識,避免因一時衝動而樂極生悲,也不可心存僥倖,以身試法。如有需要,青年及家長可致電8100 9669求助,亦可瀏覽「青法網」ycpc.hkfyg.org.hk/youthlaw。 「F.O.C.U.S.青少年街頭暴力輔導計劃」於2015年開始,安排最少100名高危及中危青少年參與,分階段研發具科學化的評估及輔導模式,協助青少年學習處理及爭執和衝突,減少群暴行為的出現,並為家長提供輔導和支援。F.O.C.U.S.意思為Family (家庭)、Optimism(樂觀)、Cognition(認知)、Unity (連結)和Self-Control (自我控制) 五大輔導元素。 是次研究內容和輔導手法已輯錄成運作手冊,適用於中、小學推行預防暴力行為教育,以及作為輔導工具,期望加強青少年情緒的自制能力及提升其守法意識,達致杜漸防微的效果。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7/12/2016

青年與天水圍婦女烹調逾3,300碗「鄰舍愛心湯」

青協「鄰舍第一」社區計劃 青年與天水圍婦女烹調逾3,300碗「鄰舍愛心湯」 連續5年建構關懷網絡 秋冬時分,大家都喜歡喝滋潤湯水,一家人分享熱湯,既健康又窩心。然而,現今生活百物騰貴,要炮製靚湯殊不容易。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今天(17日)舉行鄰舍服務日及「鄰舍愛心湯」活動,逾300位青年義工與天水圍婦女一起烹調3,300碗美味愛心湯,於天瑞邨、天耀邨及天悅邨設置街站送上熱湯,更上門探訪基層家庭及長者,實行「送湯送溫暖」。 於天水圍長大,就讀中四的樂研,自2012年成為「鄰舍隊」青年義工,今年更是第2年參與「鄰舍愛心湯」活動。她表示,參與該活動讓她明白到關懷別人,形式不一定是一張慰問卡或一句問候語,簡簡單單的一碗熱湯,送到鄰舍手上,亦能讓人感到溫暖和關愛。樂研今年首次和婦女義工學習煲湯,她認為是一舉兩得,期望透過探訪和派湯,鼓勵鄰舍之間走得更近,讓天水圍社區變得更溫暖。 今年「鄰舍隊」青年義工再接再厲,繼續推廣「鄰舍第一」的訊息。他們學習烹調兩款時令湯水,包括鮮淮山百合雪梨栗子豬肉湯及西洋菜蜜棗湯,製作水果包和福袋,親自送到有需要的家庭,以具體的服務與行動關懷社區。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何永昌表示,該會已連續第5年舉行「鄰舍愛心湯」,共有逾1,100位青年及婦女義工參與,到訪1,000戶家庭,並在街頭設置湯站,為天水圍街坊送上超過13,000碗熱湯,表現的體貼與愛心令人欣慰。他感謝居民多年來的讚賞和鼓勵,以及愈來愈多合作伙伴響應活動。 元朗區議會主席沈豪傑議員、社會福利署元朗區福利專員林偉葉女士、元朗民政事務助理專員麥嘉盈小姐、元朗區中學校長會主席柳子權校長、元朗警區警民關係主任黃詩斌處理總督察、著名藝人謝雪心小姐及劉玉翠小姐親臨支持參與活動;東亞銀行、天耀邨房屋諮詢委員會和何俊記則贊助活動經費和物資,加上東亞銀行義工隊、元朗警察義工和耆樂警訊的協助,一同送湯送溫暖。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一項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自2011年正式開展,超過100支鄰舍隊成立,分佈全港各區,合共逾3,000名14至35歲青年隊員,未來亦將持續擴充及增長,在各社區以具體服務與行動推廣訊息。 另外,香港青年協會全新一輯以「鄰舍‧一直都在」為主題的電視宣傳短片及聲帶,將於12月20日啟播;「鄰舍團年飯」則在明年1月14日舉行,由青年與超過10,000位坊眾於全港18區共慶團年。網站neighbourhoodfirst.hk持續提供全港各區最新資訊,促進鄰舍間的互動聯繫。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2/12/2016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及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近三成青少年不論資訊真假都會分享 近三成認同網絡世界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建議加強媒體素養教育,培養青少年分析能力 青少年熱愛社交媒體,若果運用得宜,瀏覽網上資訊並能夠作出理性思考,相信可以增長不少知識。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公布「青少年網絡素養問卷調查」結果,在受訪的1,855位中一至中六學生中,近五成(48.1%)受訪學生從未發現自己讚好或分享的網上圖文是虛假;不過,亦有近三成(27.6%)表示不論資訊真假都會讚好、轉發及分享。 上述調查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於11月成功訪問全港1,855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網絡行為、網上私隱及網絡態度。調查結果顯示,在社交平台未取得當事人同意下,逾四成半(46%)受訪學生經常或間中被人標註;逾二成半(26.6%)則會標註他人;兩成一(21%)會截取及分享與他人的對話內容及圖片。 此外,逾六成(61.4%)受訪學生在社交平台上載資訊時,會作出私隱設定。受訪學生對保護個人私隱有一定意識,卻相對忽略尊重別人的私隱。網上行為方面,逾三成半(36.6%)受訪學生從來不會封鎖、移除或檢舉虛假資訊的發放者或網站;逾兩成 (21.9%)不時在社交平台上結交陌生人。 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37.6%)受訪學生同意「在網上公開的資訊,其他人都可以隨便使用」;近三成半(33.8%)則同意「在網上轉載資訊時,資訊的趣味性比真實性更重要」。此外,同意「網絡世界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及「網上世界誠信不重要」,分別佔近三成(28.7%)及一成五(15.6%)。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青少年在尊重網上私隱、分析及分享網上資訊,網上操守及應有態度等各方面的意識仍有不足。他們欠缺明辨資訊真偽的意識,容易被虛假網上資料誤導,如果不論真假便隨意分享,無意中助長誇張失實的網絡謠言。 她分析指,雖然部分青少年具有保護個人網上私隱的意識,但在處理牽涉他人的資訊過程中,容易忽視尊重他人的私隱,因而出現未經同意下分享圖片、標註他人及截取對話的行為,更甚者有態度及價值觀偏差,誤以為守法、誠信及責任等在網絡世界均不重要。 青少年不再是被動地接收網上資訊,同時也是網上資訊的提供者,是創建網絡世界的一分子。故此,青少年的媒體素養相當重要,值得老師前線工作者及家長關注,向青少年加以引導。吳氏建議加強媒體素養教育,透過有系統及持續的課程,培養青少年分析能力,判斷資訊真偽,辨別網絡危機及建立應有的價值觀,才能在訊息紛亂的網上世界獲益更多,善用網絡發揮創意,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青協今天(2日)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來自大學的嘉賓講者及前線青年工作者一同探討培養青少年媒體素養的策略。同時,青協獲得優質教育基金的贊助,推行為期兩年的「BeNetWise 新媒體素養教育計劃」,培養青少年批判思考及正面價值觀,認清新媒體所傳遞的訊息,作出價值判斷,成為具操守的網絡使用者及創建者。 如家長及學生遇上以上網上問題,可透過以下方法聯絡青協: 輔導熱線「關心一線」︰ 2777 8899 網上輔導: utouch.hk Whatsapp輔導: 6277 8899 傳媒及活動相片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有關調查內容︰ 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吳錦娟姑娘     電話:2788 3433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