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59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15/04/2020

應用科技VR場景提升抗毒意識顯成效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應用科技VR場景提升抗毒意識顯成效 配合自創桌上遊戲、戒毒輔導、醫療及職業訓練 逾九成個案減少吸毒次數;七成停止吸毒至少3個月   傳統的禁毒教育服務,主要為青年提供毒品禍害資訊,教導他們遠離毒品和誘惑;然而其吸引力始終有限,科技發展則為這服務帶來創新機遇。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2017年5月起,推行「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其中一項重點是運用嶄新VR虛擬實境技術,模擬獲邀吸毒的情境和吸毒後出現的暈眩、幻覺等狀況,從而提升青年的抗毒意識和能力。   「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至今已為3,455名年齡介乎10至29歲的香港青年,提供禁毒教育講座和危機識別評估服務。另外,計劃為本地555名高危青年提供簡短心理治療,其中72名吸毒或受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年,需進一步參與認知行為治療進階心理輔導;計劃亦同時為吸毒者家人提供情緒支援。   上述計劃運用嶄新科技,製作了兩套VR體驗工具,其中「VR抗毒教育體驗」模擬參加者獲朋友突如其來邀請吸毒的情境,第一身感受朋輩邀請吸毒的壓力。如未能拒絕,便有機會體驗模擬吸毒後的不良視聽後果,例如聽到尖銳刺耳聲音、產生暈眩、幻覺等,從而增加對毒品的抗拒心態。   另一套為「VR戒毒輔導體驗」,讓吸毒青年體驗來自感情、家庭和工作的壓力,以及面對朋輩引誘吸毒的高危情境,配合社工的輔導服務,協助他們學習應對,減低吸毒風險。以下是曾經處理的個案例子。   個案一︰24歲的阿生,自15歲開始濫用咳藥水,其後吸食冰毒及K仔,更參與販毒活動,戒毒動機甚低。他吸毒多年引致健康及精神問題,蛀牙尤其嚴重,超過10隻蛀牙,部份只餘牙腳。他初期接觸社工,因戒心重,而且吸毒影響表達能力,令社工未能深入了解他的狀況,之後運用「VR戒毒輔導體驗」,終於打破隔閡,檢視自己生活上的壓力,亦和社工開啟了信任的輔導關係。現時阿生已大大增加戒毒動機,已戒毒超過半年。   個案二︰21歲的May,已經育有2名子女。她16歲開始吸食冰毒,即使成為媽媽仍然繼續吸食。她發現吸毒後經常出現沮喪和憂鬱情緒,日常生活大受影響,更與家人關係疏離。及後May經朋友介紹接觸社工,進行認知行為治療及「VR戒毒輔導體驗」。May認為在VR體驗中的家庭及工作壓力,和她現實情況很相似,亦了解到自己吸毒是源自心理壓力和心癮。社工協助她制定有效的心癮管理計劃,從而建立健康穩定的生活模式。May現時已成功戒毒接近半年,情緒已有明顯改善及有穩定工作。   為了測試VR成效,上述計劃引入德國研發的評估問卷,比較觀看VR和屏幕短片的分別。研究發現,VR更能令青年真實感受到獲邀吸毒的壓力,預視吸毒危機,亦明白自己可以作出選擇。在「VR抗毒教育體驗」中,結果顯示青年滿意在虛擬體驗中的空間感及真實感,亦能令他們投入參與,達至預防吸毒的效果。而社工在輔導過程加入「VR戒毒輔導體驗」後,吸毒青年更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壓力,更投入及願意與社工討論戒毒話題。   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表示,以創新科技配合禁毒教育及輔導,這新穎手法不但提高青年參與的興趣,更提升他們拒絕毒品的意識,並有助社工進行輔導。他認為,VR體驗簡單直接及有互動性,社工可從旁了解青年拒絕毒品的能力和作出不同選擇的心態,從而評估危機,有助提升輔導的專業和成效。而在72名需要進一步接受戒毒輔導的青年中,逾九成分別提升了戒毒動機(91.7%)和減少吸毒次數(90.3%),逾七成(70.8%)更完全停止吸毒達至少3個月,呈現顯著成效。   他補充說,「Project EVER──虛擬體驗抗毒輔導計劃」亦設有醫療及職業訓練,並製作了兩套桌上遊戲,在簡短心理治療中以輕鬆的手法認識毒品禍害、紓緩生活困難及壓力,以減低青年參與吸毒的風險。   為了延續預防教育和輔導服務,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獲禁毒基金撥款,將於今年5月1日起開展為期3年的「Project MAP 生命地圖──意義中心取向抗毒教育及輔導計劃」,運用VR體驗,於本港首次應用「意義中心取向模式」,配合分層分流方法,為年齡介乎10至35歲的一般、高危吸毒及戒毒康復青年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更多有需要青年及家人。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透過轄下地區外展社會工作隊、深宵青年服務和青年支援服務,就邊緣及犯罪青少年經常面對的三大問題,包括「犯罪違規」、「性危機」及「吸毒」,提供預防教育、危機介入與評估,以及輔導治療;另外亦推動專業協作和研發倡導。「青法網」和「違法防治熱線8100 9669」,為公眾提供青少年犯罪違規的資訊和求助方法。青協於上環永利街亦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如青少年或家長想知道更多戒毒服務的資訊,可透過以下途徑聯絡青協「青法網」社工: 違法防治熱線: 8100 9669 網上諮詢: youthlaw@hkfyg.org.hk 「青法網」︰ ycpc.hkfyg.org.hk 手機程式(App) : 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青法網」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4/03/2020

近六成受訪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

青協「非常疫情・非常關懷」 近六成受訪家長因疫情引發壓力 逾七成指無法處理壓力時出現負面情緒 「家長全動網」加強情緒支援,冀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親子間多了相處的時間,亦多了各種挑戰。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公布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221位家長中,近六成(59.4%)表示因疫情令他們經常或間中引發壓力;另有超過七成(73.2%)指當無法處理壓力時出現負面情緒,最多是焦慮(18.5%)、無奈(17.6%)及緊張(16.6%)。   上述「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家長壓力」調查於2月17日至3月1日,以網上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成功訪問全港221位家長。結果顯示,家長最大壓力來源是購買防疫用品(19.5%)、與疫情相關公共衛生事項(16.7%),以及處理因子女停學而引伸的事項(15.7%);他們認同物品支援(28.6%),知識支援(18.6%)及情緒支援(17.4%)可幫助改善相關壓力。   另外,青協「家長全動網」自1月起加強多項支援服務,透過熱線、網上及面談,至今共接觸近300名家長,當中近三分一表示需要進一步情緒或物資支援,反映前線經驗與調查結果脗合。以下是曾經處理的個案。   個案一︰    有全職媽媽表示,家中外傭放假後因疫情未能回港,丈夫需要長駐內地,自己的工作性質不設在家工作,又找不到親友協助,家中3歲兒子突然沒人照顧。她感到十分擔心、無助及承受極大心理壓力。她惟有向僱主提出與兒子一同上班的安排及支取無薪酬假期,以解燃眉之急。   個案二︰    有家長於疫情初期從內地探親回港,一家人既要馬上自我隔離,又要購買防疫物資,更因市民之前搶購廁紙及米糧,引致她時常感到緊張而經常失眠。家中口罩不足,夫妻二人惟有只在工作時才外出,孩子則足不出戶,一家人長期留在家裏,加上居住空間狹窄,欠缺陽光及對流空氣,造成不同程度的煩躁及抑鬱。   個案三︰    有家長表示,其13歲兒子的學校使用網上教學,惟她不懂這些軟件,未能跟進兒子的學習進度。她覺得兒子平時沒事可做,多了很多時間打機,由以往隔天才使用一、兩小時,到現在每天至少用四小時。她非常擔心,深怕這種情況會持續惡化,曾嘗試與兒子傾談卻陽奉陰違。現時夫妻經已復工,難以經常看管兒子,感到擔心及產生壓力。   青協「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凌婉君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大部分家長要兼顧子女健康、安全和自身的工作,身心都會感到俱疲,加上家人長時間在家,是難得的相處機會,另一方面亦容易產生磨擦。她指出,由前線社工觀察所得,不少家長個案擔心家庭防疫用品不足而觸發負面情緒,建議先實際預計每星期使用數量,如發現不足,可主動尋找社區及朋友協助,切勿介意別人的眼光,健康最為重要。   另外,亦有家長因不諳電腦,對規劃子女如何分配時間網上學習、玩樂、和親子活動感到疑惑。凌婉君建議,家長可先了解子女的需要及想法,再共同協定細節,並定時檢討,以便彈性處理不同情況及加強親子溝通。如家庭網上學習物資不足,也可嘗試向學校或社區提出申請免費流動數據卡、借用電腦等。她亦鼓勵家長如因相關壓力而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青協臨床心理學家馬瀚祺表示,疫情令社會瀰漫著緊張的氛圍,家長因而容易感到不安、焦慮、無奈及緊張,都是可理解的。這些情緒通常伴隨不同的身體反應,如頭痛、食慾不振、手震等,家長要多加留意這些反應,如果過度出現緊張情緒時,要適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家長亦要注意勿讓情緒主導接收媒體資訊,提醒自己理性分析來源真偽,甚至適時限制自己瀏覽資訊的時間,例如每天不超過一小時,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擔心。   馬瀚祺亦建議,家長盡量每天抽出一段短時間做有益身心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暫時放下日常事務,讓自己真正放鬆。在疫情影響下,雖然要減少聚會,但家長們可以從其他渠道互相關心,彼此相助,一起度過難關。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與香港賽馬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出「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為100,000名本地中小學生共提供長達4個月的免費流動數據頻寛,並為最多1,000間本地中小學提供最多4個月的「Zoom 型學堂」的帳戶服務;「鄰舍有愛」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6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停學不停學」由青協M21網台(m21.hk)製作並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支援服務 網上學習平台: psn.hkfyg.hk 調解服務及熱線︰ 2402 9230 Whatsapp查詢︰ 6811 2959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18/03/2020

擴展和提升「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香港賽馬會與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兩間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透過馬會撥捐4,200萬港元以及多方協作,向100,000名來自基層的中小學生(尤其是居住於劏房、舊樓及偏遠地區而未能得到高速上網服務的學生)提供為期兩個月的免費流動頻寛數據卡,以便他們在停課期間可網上學習。   該計劃已於3月12日截止申請,收到超過710間學校為100,000名本地中小學生提交的申請。首批50,000張流動數據卡已派發到學校,而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正派發餘下的流動數據卡到學校。   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以及預計停課安排會延長,「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將延長2個月為100,000名本地中小學生提供長達4個月的免費流動數據頻寛。此外,亦與3香港合作為最多1,000間本地中小學提供最多4個月的「Zoom 型學堂」的帳戶服務,支援老師提供網上教室,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及互動。「Zoom 型學堂」現已接受學校申請帳戶,詳情可瀏覽網站 elearningsupport.hk。   「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由香港賽馬會與香港青年協會和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行,以及得到中國移動、CSL、SmarTone和3香港電訊供應商的支持。    
15/03/2020

全面支援考生備戰文憑試

中學文憑試(DSE)即將便開考,考生開始作最後衝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加強多項情緒及應試支援服務;其中青協「DSE 27771112」於1月29日至3年10日期間,共接獲1,500多宗的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增加2倍。   青協「DSE 27771112」接獲的1,514宗求助個案,與「自身健康」、「疫情發展」相關的佔六成(60%),「學校支援」佔四分之一(25%),與「升學」、「讀書壓力」、「備試情緒」相關的佔一成(10%)。以下是部分熱線及網上求助個案情況。   個案一︰有考生擔憂考試場地突然有人不舒服,不知如何處理;亦擔心自己口罩太薄、座位是否有足夠距離及經常清潔消毒。與此同時,家人非常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無形中增添壓力。考生原本希望所有科目都延期開考,並不想取消口試。   個案二︰有考生表示在家温習效率比學校低,縱使學校有網上模擬試及一些補充資料,但欠缺學校的嚴肅氣氛,難以集中精神;而完成試卷後要以影相形式呈交,認為是費時失事。此外,考生認為在家備試要靠一己自律,孤軍作戰,難以持久。   個案三︰有考生的媽媽致電表示,兒子是跨境學生,因擔心回港考試有感染風險,已決定不應考,希望能以校內成績升學。她明白兒子讀書成績不太好,已有準備報讀毅進或職業訓練局等課程。   香港青年協會業務總監徐小曼分析指,受到疫情、停課,以及早前社會事件的影響,部分考生未能於短時間內調整心情及學習進度,擔心備試時間和支援不足,加上面對健康受疫情威脅,憂慮在試場會提高感染風險,他們的情緒相對低落,感到孤軍作戰,部分更開始調低對成績的期望,亦有個別考生坦言會放棄考試。   徐小曼表示,大部分考生今年沒有參與補課和實體模擬試,最多只能和不同學校的朋友交換筆記,及參與網上模擬試,欠缺向老師即時問答及交流機會,難以知道自己的弱項作針對性的溫習。而在考試及評核局尚未公佈考試安排前,考生往往感到忐忑不安,亦需要花更大氣力,方能專注應付文憑試。她亦指出,學校及自修室在疫情期間均不開放,考生缺乏安靜地方溫習,或多或少影響温習進度和效率。   面對文憑試即將開考,徐小曼建議考生要認清目標、排除雜念,並準確掌握自己的溫習進度。遇上學習上的疑難,宜主動尋求老師及學長指導,切忌拖延甚至放棄。她強調應屆文憑試考生並不孤單,要相信自己曾付出過的努力,以及在學校及社區上仍有不少學習資源及輔導平台,陪伴考生共同渡過難關。   青協「DSE 27771112」持續透過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支援文憑試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及情緒問題;並聯同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首次推出「專科專答」輔導平台,運用社交媒體Telegram,由40多位準老師輪流即時解答文憑試考生的疑難,涵蓋中文、英文、數學、通識、物理、生物、化學、地理、經濟和會計及企業財務學科;而最新出版的「DSE應試攻略」(網上版)亦已上載。詳情可瀏覽網站27771112.hk。   另外,青協「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於反應熱烈,加推中英文會話模擬試,為全港文憑試考生及高中生提供網上口試練習機會,不同學校的考生可進行網上模擬會話考試,並即場獲義務導師給予意見指導。詳情可瀏覽網站yvn.hkfyg.org.hk/oral。   香港青年協會自今年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服務系列,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包括:「鄰舍有愛」,由各區青年義工至今陸續派發6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停學不停學」,由青協M21網台(m21.hk)製作並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等。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 1112」 DSE放榜支援服務 輔導專線: 2777 1112  升學網站: 27771112.hk Whatsapp輔導: 6277 8899 Facebook輔導: DSE 27771112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06/03/2020

Bandwith Support for E-learning at Home Scheme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小童群益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以及得到中國移動、CSL和SmarTone電訊供應商的支持,協力推出「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向10萬名來自基層的本地中小學生,提供2個月的免費流動數據頻寛,以便他們在停課期間可網上學習。該計劃今天(9日)起接受學校網上申請,詳情可瀏覽網站elearningsupport.hk。   合資格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半額或全額津貼),以及學生車船津貼計劃(半額或全額津貼)的本地中小學生,均可受惠新推出的「在家學習網寬支援計劃」,領取流動數據SIM卡,由學校代表統一申請及發放。截止下午6時,青協已接獲逾180間學校申請近32,000張流動數據SIM卡。   除了以上計劃,香港青年協會自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加推中英文會話模擬試,為全港文憑試考生及高中生提供網上口試練習機會,不同學校的考生可進行網上模擬會話考試,並即場獲義務導師給予意見指導。詳情可瀏覽網站yvn.hkfyg.org.hk/study。   青協M21網台(m21.hk)續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其中「停學・不停學」將由多位青年討論財政預算內容,藉以鼓勵年青一代關心社會事務,積極參與表達意見;明天(10日)下午5時至5時45分直播。     查詢︰elearningsupport.hk
03/03/2020

<青年空間>雜誌︰字癒

058期經已出版!  【字癒】   溫暖的文字,可以散播正能量,治癒心靈。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但文學的價值和影響力並不因此而改變。在數碼化的世代,年輕人仍深信文字力量的重要。   隨著社交媒體廣泛應用,一眾年輕網絡作家相繼彈起,透過創意寫作,分享自身成長經歷、人生智慧或遊記點滴,鼓舞人心;又或以文字表達心情,抒發情緒,治癒自己。尤其在困難時刻,不如執筆創作,傳播正能量。
28/02/2020

青年義工派發4萬口罩予基層家庭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發展及學校停課安排,香港青年協會自2月中旬推出「非常疫情・非常關懷」,從學習、情緒、健康和社交四方面,為全港青年及家庭提供多項支援及網上服務;其中各區青年義工已陸續派發4萬個口罩及清潔用品;「好義配·好義補」因反應踴躍,現已延長網上問功課服務時間。 香港青年協會「鄰舍第一」社區計劃,是由青年帶動的社區關懷行動。抗疫期間,獲多間工商機構的支持和捐助,由18區青年義工舉行「鄰舍有愛」多項活動,已陸續派發4萬個口罩、1,200支酒精搓手液及漂白水等,為超過3,000位有需要人士解決燃眉之急。青年義工更親自製作近800個布口罩、600份搓手液及200多份清潔物品,分發給失明人士、清潔工友、長期病患者及長者等。他們連日來更持續致電4萬戶基層家庭,了解他們日常所需並送上關懷。   其中一位義工黃敏儀曾到訪天水圍的屋邨和元朗鐵皮屋,贈送口罩、清潔用品和大米。她分享說︰「部分家庭住得較為偏僻和零星分散,即使駕車也要花上一段時間找路,運送物資非常困難。」她了解到仍有很多基層家庭需要防疫用品,會繼續協助尋找車隊義工和物資。 另外,青協推出的「好義配·好義補」免費網上問功課服務,由於反應踴躍,並獲160名義務導師支持及輪流當值,由2月24日起已延長服務時間兩小時,即由中午12時至晚上8時,供小學至初中生在網上查問各學科難題。詳情可瀏覽 yvn.hkfyg.org.hk/study。   青協M21網台(m21.hk)將於3月播出多個互動學習和休閒節目,其中「STEM Friday」介紹鑑證人員的搜證工作,每星期學習創意科學知識;「停學・不停學」由特別嘉賓就學術、文化、藝術等話題,與青年進行討論。   青協創意教育組則推出「STEM on Live!網上教室」,為小五至中二學生教授相關知識及示範動手活動,主題包括3D草圖設計和打印、密碼學、飛行理論及數字遊戲等。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27/02/2020

DSE應試攻略

2020年文憑試各科筆試及英文科口試如期在3月27日展開。青協DSE27771112準備了多項支援服務給各位考生。   1. 應試準備 網上版應試攻略 由各科補習名師撰寫分享應試「心法」,答卷技巧精華,希望能幫助考生更有效應付DSE考試。 DSE師兄師姐過你兩招 由歷屆考生分享溫書秘笈和考試心得的訪問短片。   2. 情緒輔導 為DSE考生提供電話熱線輔導2777 8899,協助考生應付DSE的壓力和解決升學就業疑難, 亦可選擇whatsapp 6277 8899與輔導員詳談。 中心社工更會透過電話及網上平台主動關懷同學,中五及中六同學可到網站填上有關聯絡資料,以便本中心向同學提供更多的升學支援服務。   3. 升學規劃 放榜攻略 在選科至放榜期間不斷提供本港及海外升學資訊,協助同學面對升學抉擇。  
26/02/2020

「一帶一路‧探索未來」青年交流之旅︰尋找南亞村莊的脫貧故事

「一帶一路‧探索未來」青年交流之旅​​​​​​​獲得滙豐贊助,成為「滙豐未來技能培訓計劃」的項目之一,為本地在職青年提供自行策劃及領導的交流機會,透過親自踏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城市,促進跨文化交流,進一步擴闊視野,並探索機遇及提升未來就業技能。     4位分別定居香港及英國的在職青年,包括︰梁穎雯(Vivian)、梁景熹(Cedric)、嚴思行(Vanessa)和Colton Harton,擁有不同專業,包括臨床心理學家、銀行分析師、管理顧問及科技創業家,結合豐富國際發展及社創知識,親身前往孟加拉貧民窟考察,通過與不同持分者對話,了解現時的金融方案如何助當地人達致脫貧。   他們在孟加拉沒有泛舟游河,坐看夕陽,又或是穿行吉大港的山林間。迎接我們的是汽車的黑色廢氣和悶熱潮濕的天氣,你能清楚感受到,達卡並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國家首都。汽車堵在路上,一小時內移動了不多於一公里。困在車裡的時候,他們在想:到底能為當地,甚或是第二、第三世界做甚麼?   在孟加拉遇上諾貝爾獎得主 一場學術與友誼並重的深度交流  孟加拉是「微型借貸」(Microfinance)的先驅,格萊珉銀行 (Grameen Bank)積極在當地推行微型借貸,為當地窮人提供毋須擔保的小額貸款,助他們創業脫貧。其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有「窮人銀行家」之稱,更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旅程中,他們有幸親身與尤努斯會面交談。當地鄉村的社會需要及規範有深入的了解,發展出貼地創新的解決貧窮方案及理論。他們與尤努斯的深度分享交流,成為這次孟加拉金融探索之旅的亮點。   另外,他們拜會了世界上最大非政府組織之一 ── 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BRAC)的總部,了解當地解決貧困的方案。負責債務服務的行政人員,詳細講解有關小額信貸方案及未來發展計劃,以提高當地人的經濟能力,並改善生活水平。   近距離與當地青年交流亦是他們旅程的得著。他們到訪東西大學(East West University)與學生進行座談會,隊員Vivian分享有關設計思維與成為企業家的關係;而另一位隊員 Colton則分享自己作為國際組織「和平號」(Peaceboat)與青協領袖學院合作培育環球青年領袖的經驗。在場大學生積極討論孟加拉當地所遇到的困難,例如:環境污染及就業問題,並就各項挑戰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孟加拉青年對社會的承擔及主動發言的態度令他們印象難忘。   遊走在貧困村落之間 聚焦脫貧和性別平等 他們特地到訪沙迪布爾(Shadipur)一個古樸的村莊,村民們在借貸下所經營的企業比我們想像中多元化,業務範圍涉及電子產品到黃金珠寶。他們也參與了在加齊布爾(Gazipur)附近一個村莊每月舉辦一次的村民會議,這也是村民得到貸款的「大日子」。有趣的是,雖然村民向BRAC提出申請,但借款人的背景審查以至貸款批核,均由村代表負責,充份利用地方賦權的方法。此外,從一些女性貸款人中得知,以前女性的借貸要求不獲優先考慮,但現時有一些小額信貸計劃專供家庭主婦申請,使婦女在管理資產方面擁有更大權力,更反映整套小額信貸系統令女性權益有所改善。   一個個婦女的笑臉代表感激貸款,更代表家人從一天吃兩頓飯變成三頓飯,兒女更有機會碩士畢業。不過他們卻思忖,不少婦女已經貸款了20多年,無止境的借貸真的是脫貧的出路,還是助長了結構性貧窮呢?這些婦女不識字,卻依賴貸款,困在這個借貸還貸的死循環中就是她們的將來嗎?妻子借貸讓丈夫創業,這是真正的婦女增權? 近一星期的旅程,他們親嘗了「孟加拉式」生活,在不同村莊中體驗「沙發衝浪」(couchsurfing),與當地人作深度文化交流,了解其生活模式,確是旅程最享受的經歷之一。他們帶著無數得著與反思,完成了今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