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admin – Page 12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ccoadmin

25/07/2023

大學校長與青年談閱讀心得

香港青年協會「專業叢書統籌組」致力推動閱讀及創作文化,每年出版10本好書。今年新增「閱讀大學問」節目,3位大學校長,包括︰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以及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分別到書展會場,與青年談閱讀心得及高等院校發展。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鼓勵學生擴闊閱讀渠道,亦可以閉起眼睛聽有聲書,籍此想像書中內容,增加學生的想像力。他向學生推薦書籍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Developing Effect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 (中譯:批判性思考: 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 。張認為獲取知識不限於閱讀,還在於如何消化內容,並跳出傳統思維框架,以新的眼光看不同問題。他也向學生推薦書籍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One Simple Technique to Boost Writ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by sonke ahrens”(中譯:卡片盒筆記) ,他說做好筆記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如何把一本厚厚的書濃縮成一頁筆記的精華,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技能。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與青年分享時,直言最愛閱讀武俠小說,例如《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因為永不過時,並且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亦喜歡在睡前閱讀中國歷史書籍,能夠提升知識及充實自己。對於大學課程引入大灣區元素,張仁良教授指自己見證內地發展迅速,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可互補不足,本地青年不應抗拒認識內地不同城市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多一個選擇,永遠比少一個選擇更好。」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則鼓勵青年培養每日閱讀的習慣,建議選擇少干擾及可靜心閱讀的環境,並且做筆記摘要,能夠獲得較大的樂趣及啟發。愈來愈多青年投身文創產業,他指業界對創作及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並建議初創青年要創造獨特的風格,以自己的故事帶入社區,感動他人,方可突圍而出。
21/07/2023

專業青年與黃淑嫻副局長談廚餘回收

  為減少對堆填區的過度依賴,政府先後推出多項減廢措施,其中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即「垃圾收費」)將於明年4月實施,作為推動減廢的「火車頭」。青協M21網台節目《傾.盡全力》第十集今天(21日)播出,3位專業青年與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互動交談,就本港在廚餘回收的支援及相關議題提出意見。   3位專業青年包括︰潘學智(Ray)、莫家漢(Jonathan)及鄭煦喬(Kelly)。他們在節目中探討推動工商業界參與廚餘回收的措施,並就增加廚餘出路、循環經濟效益,以及廚餘回收產業的青年發展機遇等多方面作出建議。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表示,目前本港堆填區所收集到的廚餘有七成是來自家居、三成來自工商業,而向分散四周的小型食肆回收廚餘是最大的挑戰,因此採取了多項試驗計劃,包括在垃圾收集站及食肆後巷放置廚餘回收桶,並且試行向元朗和大埔的餐廳收集廚餘,發現成效不錯,將會繼續推展這個模式。   黃淑嫻回應青年的意見時提到,政府設有不同基金以提高回收方面的作業能力及效率,截至今年6月,環保基金已批出超過1.2億港元予60個廚餘回收項目,而回收基金則資助了非牟利機構在私人屋苑利用智能回收筒來收集廚餘。她續指,政府計劃在新發展區的樓宇引入廚餘絞碎器,正探討和評估其可行性及影響,而在現有住宅裝置有關設備亦已委聘進行顧問研究,強調當局樂意探討採用不同的創意及創新科技,以達到將廚餘轉廢為能、轉廢為材的目標。   政府於《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到,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為願景,透過建立更完備的配套設施、支持綠色就業機遇等,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3位專業青年建議政府為工商界提供經濟誘因,例如捐贈剩食或回收廚餘可享稅務優惠,相信業界的反應會較自願參與更積極;並期望當局善用現有的社區網絡,連繫不同的團體、初創及社會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生態系統,將回收物件轉化成有價值的產品。   為了建立環保及回收行業的正面形象,並吸引更多青年投身行業,專業青年建議在不同的大專學科引入與環保相關的選修科,提升自身專業的同時,也可增加對環保產業的認識,以擴闊日後的職業選擇;同時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多關於環保產業的企業參觀、影子計劃及工作實習等生涯規劃活動,加深他們對行業的興趣,培育未來人才。   青協自去年6月推出的「起步為香港」青年計劃,年內將凝聚逾20,000名青年,以參與「社區建設」、「經濟建設」和「灣區建設」為重點,期望協力為香港開創新景象。全新網上節目《傾.盡全力》為「起步為香港」的焦點項目之一,共五個專題範疇陸續推出。詳情可瀏覽網站hkfyg.org.hk/stepping-forward-with-commitment-to-hk。    
21/07/2023

青協「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順利舉行

青協「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 德望學校分別勇奪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 同班同學圓出書夢   寫作是一種思考和表達的過程,儘管科技發展迅速,並不能代替青年天馬行空文字創作的價值。香港青年協會「專業叢書統籌組」舉辦的「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今天(20日)舉行頒獎禮;其中「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德望學校兩位中四學生分別勇奪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   本年度上述計劃報名人數創新高,共收到376份來自119間中學的報名,80位獲選學生參與一系列學習、培訓、實踐和比賽活動,包括寫作訓練工作坊、寫作訓練營和校園作家選拔賽;並獲多位作家及專家鼎力支持,包括黃怡、林志超、李維怡、李日康、羅樂敏、葉秋弦、游欣妮,以及李日康擔任寫作工作坊導師及分享嘉賓,啟發學生從寫作大綱到作品終稿,完成上萬字的作品。另外亦請來作家陳子謙與一眾校園作家分享小說和散文創作技巧。   經過專業作家評審後,德望學校兩位中四學生分別勇奪小說組及非小說組冠軍。黎欣瞳憑懸疑偵探小說《一杯奶茶,一件案情》獲得小說組冠軍。五個短篇懸疑故事環環相扣,又以地道奶茶入題,為讀者倍添親切味道,當中更蘊含勵志故事。非小說組冠軍作品為陳佳潁的《崖歌》,十四篇散文書寫對校園和社會的反思,從中發現人性光輝,領悟人生哲理。兩本作品均獲青協出版成書,於香港書展及市面公開發售,一圓得獎者的作家夢。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以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頒發各獎項,並了解學生的寫作靈感和歷程。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致辭時表示,青協致力推廣青年閱讀及創作,多年來出版多元系列的專業叢書。他欣悉連續四年舉辦的「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及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學界反應持續熱烈,相信他們將會是本地文創產業的新力軍。而通過寫作所掌握的未來技能,包括組織力及創意等,他們將會畢生受用。   至於「全港即興創意寫作比賽」分別收到126及85支中、小學隊伍參加,招募人數突破750人,共50隊中小學隊伍獲選入圍參與一系列學習、培訓、實踐和比賽活動。所有獲獎作品製作成作品集電子書,予公眾免費閱讀欣賞。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9/07/2023

The HKFYG Jockey Club Stanley Outdoor Training Camp offers the largest youth water sports platform in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HKFYG) Jockey Club Stanley Outdoor Training Camp, located at St. Stephen’s Beach in Stanley, is a unique camp and water sports training venue in Hong Kong. The camp has been providing day training and othe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ince 1974. In 2016,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donated more than HK$140 million to rebuild and enhance the facilities, with additional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services. The Opening Ceremony for the brand-new campsite was successfully held on 19 July.   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The Honorary John Lee Ka-chiu;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of […]
18/07/2023

「Be with You伴你行青少年籃球培訓項目」接受報名

工銀亞洲慈善基金 聯乘 香港青年協會 「Be with You伴你行青少年籃球培訓項目」接受報名 前港隊成員及現役甲一球員聯手執教 以籃球發掘潛力、培育人才 自從東京奧運新增三人籃球後,本港對此的關注和普及程度逐漸提升。工銀亞洲慈善基金與香港青年協會「社區體育部」聯手合作,支持香港青少年體育發展,策劃專為新界西北區青少年設計的 「Be with You伴你行青少年籃球培訓項目」,即日起接受報名,致力為本港籃球界發掘及培育更多人才。 上述項目分別在大埔、北區、屯門和荃灣設立訓練基地,希望為缺乏機會但熱愛運動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發展平台。現公開招募120名14至16歲男性青少年球員,選拔將於8月5日舉行,由教練和球隊經理團隊作全方位評估,最終選出48名正式學員參與為期4個月的深度訓練。 項目教練團隊皆為現役或曾任甲一聯賽球員、香港代表隊成員,包括:前港隊球員黃琪琪、現役甲一球員羅卓熙、李東坤以及前甲一球員伍梓峰等,他們均擁有豐富的籃球教學經驗和極高的專業水平。 獲選學員由8月下旬開始接受訓練,並將在10月中旬進行四角賽。每隊選拔6名優勝者進入最後進階訓練,並有機會與本地男子甲一聯賽球員進行友誼賽,享受運動的樂趣,提升技術及眼界。將執教北區球隊的前港隊成員黃琪琪對於新項目充滿期待,她表示:「很期待為籃球界培養更多有潛質的新人」,前教育大學籃球隊隊長、現役甲一球員李東坤則表示:「以往教練在球隊裡包辦教練、經理人角色『一腳踢』,本次項目設有球隊經理分擔管理職能,令教練可以更專注教學。」 「Be with You伴你行青少年籃球培訓項目」除專業教練團隊,更特設由青協轄下青年空間的青年工作人員擔任球隊經理,以關愛及專業,全程照顧球員的身心健康,提供適時支援,與他們一起透過籃球發掘潛力,超越自我。 青協「社區體育部」致力於社區推廣熱愛體育運動的氣氛,鼓勵青少年以團隊運動,培育健康體魄,鍛鍊意志,並帶動社區體育發展。同時亦透過不同主題的體育活動推動社區服務,讓青少年以體育連繫社區。「Be with You伴你行青少年籃球培訓項目」報名詳情可瀏覽網站cts.hkfyg.org.hk。  
17/07/2023

青協書室特設「大樹」打卡位 新增「閱讀大學問」節目

每年一度的書展星期三揭幕。青協書室特設「大樹」打卡位,讓讀者好好感受文字帶來的幸福。書室部分採用可回收物料,營造藝術感和文化氣息之餘,也塑造和諧自然的感覺。歡迎公眾到綜合書刊館1A–D16攤位參觀,並感受閱讀氣氛。   香港青年協會「專業叢書統籌組」致力推動閱讀及創作文化,今年新增「閱讀大學問」節目,4位大專院校校長,包括︰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香港演藝學院蔡敏志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以及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分別到書展會場,與青年談閱讀心得及高等院校發展。   青協「專業叢書統籌組」繼續出版10本好書,當中兩本透過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的「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選出兩位優秀學生。來自德望學校的中四學生陳佳潁勇奪非小說組冠軍,她的作品《崖歌》以苦難與生命為主題,揭露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的苦楚,探討我們如何面對困境苦難。小說組的冠軍同樣來自德望學校:中四學生黎欣瞳的《一杯奶茶,一件案情》呈現一樁樁透著奶茶香氣的案件,懸疑推理情節極盡吸引,亦藉此勉勵人生。   另外,由青協舉辦的「青年作家大招募計劃」,其中一位獲選作家「鴦走蛋寺」透過《精神病,是咁的》一書,勇敢而又幽默地回顧自己入住精神病院的經歷,輔以青協專業社工的補充,讓社會對精神病加深認識,消除隔膜。另一位獲選作家陳微的《舖貓紀》則寫舖頭貓,也寫城市;是真實故事,也是文學創作;探索寫作可能,也探索動物倫理。   其餘6本好書包括︰有助讀者培養「數碼素養」這項關鍵未來技能的《數碼世界生存指南》;描繪青年與鄰舍相處的繪本《打開鐵閘》;透過坐電車認識港島東風景,藉此提升孩子語文及藝術發展的親子閱讀繪本《路軌上的叮叮咚東》;以真實例子帶家長避開管教盲點的《做人父母甚艱難——全能家長攻略》;提供了365個實用的全健生活提案,陪伴各位開展一整年的自我照顧之旅的《好治癒365日全健行動手冊》和結集10位香港運動產業專才訪問的《香港代表II》。10本好書囊括青年讀物、親職教育、專業進修等不同範疇,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青協書室」將於「香港書展2023」綜合書刊館1A–D16發售一系列新書,書展期間設有一本八折、三本或以上七折的優惠,詳情可登入網站books.hkfyg.org.hk。   「閱讀大學問」節目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N112室 日期 嘉賓及主題 7月20日(四) 下午4時30分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 主題︰談創新科技及應用倫理 7月22日(六) 下午3時30分 香港演藝學院蔡敏志教授 主題︰談中西文化藝術交流 7月23日(日) 下午3時30分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 主題︰談教育之道及大灣區學習交流 7月24日(一) 上午11時正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 主題︰談創意及未來工種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16/07/2023

青協「香港創意數理科學4D Frame比賽2023」順利舉行

隨著社會復常,今個暑假掀起外遊熱潮,走遍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昨天(15日)舉行「香港創意數理科學4D Frame比賽2023」,鼓勵小一至中三學生發揮創意和STEM思維,以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地標及特色地方風貌為藍本,設計有趣新穎的4D Frame機械作品,以培養學生的創意和數理思維。   在100多支參賽隊伍當中,聖馬可中學的隊伍憑利用亞基米德立體完全對稱的特性及桁架結構,創造出結實穩固的4D Frame購物籃,成功把任務物件送到終點,奪得初中組冠軍;而中華基金中學的隊伍則以micro:bit電腦程式操控「機場架空旋轉運輸帶」,提出一項便利的機場貨物輸送設施,在智能4D Frame組稱王。   高小組冠軍作品則是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的隊伍所創作的「荷蘭風車村」地標模型,細緻而精巧的結構呈現出荷蘭風車的建築特徵,並且加設了可活動的機械機關,可以讓風車旋轉起來,亦呈現了風車被一片4D Frame鬱金香花海圍繞的景色;在初小組,福榮街官立小學的隊伍設計了結構精密的人力觀光車,模擬遊客乘坐人力觀光車遊覽的情況,贏得冠軍。   適逢今年是小說《80日環遊世界》面世150周年,是次比賽以「環遊世界」為主題,旨在鼓勵參賽隊伍認識世界各地的獨特風貌地標以及多樣的旅遊工具,創作模型作品。初小組須創作旅遊交通工具模型,高小組以創意改造世界各地的地標建築,初中組須完成載物運輸任務,設計出能穩固承載物件的方案,而智能4D Frame組則針對機場各項工作流程,製作由電腦程式控制的智能機場設施。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李健樂在頒獎禮上表示,青協致力在學校和社區舉辦各種STEM相關的創意活動和比賽,為青年提供互相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同時讓他們有機會「動手動腦」,藉此訓練創意及創新解難能力。他期望透過今次的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啟發青年對不同地方風俗的好奇心,尊重多元文化並關注世界各地的生活現況。   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於2012年從南韓引入STEAM教育工具4D Frame,舉辧各類到校專題工作坊和創作體驗活動,啟發學生創意,製作可活動的立體結構模型,把抽象的數理機械概念生動具體地呈現出來。自2017年起,每年「香港創意數理科學4D Frame比賽」的勝出隊伍均會代表香港出戰在南韓舉行的國際賽,屢獲殊榮,2022年度國際賽便有10支香港隊分別取得組別總冠軍、金獎、銀獎及銅獎。更多有關香港4D Frame本地賽、國際賽及學校教育活動,可瀏覽網站 ce.hkfyg.org.hk。     香港青年協會 香港創意數理科學4D Frame比賽2023 得獎名單 獎項 學校名稱 作品名稱 初小組 4D Frame交通工具 金獎 福榮街官立小學 (第一隊) 人力觀光車 銀獎 路德會梁鉅鏐小學 (第一隊) 熱氣球 銅獎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第一隊) 旅「游」直升機 高小組 有趣的世界地標 金獎 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 (第一隊) 荷蘭風車村 銀獎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第三隊) 日本東京晴空塔 銅獎 福榮街官立小學 (第一隊) 中國北京天壇 最佳表達獎 福榮街官立小學 (第二隊) 荷蘭風車 最具創意獎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第二隊) 中國萬里長城 優秀4D Frame模型設計獎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 (第二隊) 中國香港九廣鐵路鐘樓 優秀4D Frame模型設計獎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第一隊) Oriental Pearl Tower, Shanghai, China 優秀4D Frame模型搭建獎 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 (第一隊) 中國北京萬里長城 優秀4D Frame模型搭建獎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鄭任安夫人千禧小學 (第一隊) 中國香港中銀大廈   智能4D Frame組 4D Frame智能機場設施 金獎 中華基金中學 (第二隊) 機場架空旋轉運輸帶 銀獎 […]
16/07/2023

「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16日)公布有關「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在受訪的903名本港青年中,八成(79.3%)受訪青年同意實踐低碳生活是公民責任【表2】,逾八成(82.2%)同意消費者有責任選購有助保護環境的產品【表3】。然而,約半數受訪青年表示不了解「可持續消費」(47.8%)和「碳中和」(54.1%)的概念【表7及表8】,反映青年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消費的認識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上述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於今年5月10日至18日期間,訪問了903名15至34歲青協會員。研究發現,雖然受訪青年觀念上普遍意識到低碳和可持續生活的重要性,不過在進行消費活動時,超過四成(42.3%)卻認為產品的環保友善程度並非他們的優先考慮【表9】,近六成(57.2%)甚少或從不留意自己的碳足跡【表10】。   惜食、查看能源標籤、自備容器及回收是受訪青年較常作出的可持續消費行為,他們較少作出減少食肉和裸買行為【表11】。他們傾向為保護環境而減少消費(73.3%),但不太願意為保護環境而支付更多費用,包括支付更高價格購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58.7%)及支付更多環保稅(67.9%)【表12】。另外,受訪青年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而阻礙實踐可持續消費,分別是「太昂貴」(44%),「太麻煩/不方便」(40.8%)以及「無足夠資訊」(37.0%)【表13】。   另外,超過六成半認為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不足(66.8%),對當局的減碳工作表現未感到滿意(63.5%)。【表5及表6】   青年創研庫亦首次以生活實驗形式,邀請了八名認同環保和可持續理念,但不經常在生活上作出具體實踐的青年,進行一個七天的生活實驗。發現有一半人能夠持續自備容器,麻煩和社會壓力是他們的障礙。他們亦認知到裸買的概念,但只有一人能持續地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有青年個案指,社會上仍有很多人未意識到氣候危機的嚴重性,以及可持續消費行為背後與環保的關係,提議應增加更多獎勵方式、改善設施配套、加強教育和宣傳,推動可持續消費。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召集人倪智承引述研究指,氣候危機是全球重要議程,推動社會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工作之一。他建議政府制定清晰明確的可持續消費策略,除了運用管制和徵費等硬性措施,亦可研究更多相對軟性的綠色助推(green nudges)方案,多方面引導全民實踐低碳生活。   另一成員史勝義表示,增加獎勵形式的經濟誘因,有助刺激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建議政府擴大「綠綠賞」積分計劃並涵蓋更多的綠色行為,只要市民作出回收、低碳飲食或購買綠色商品等行動,可化為實質回贈,鼓勵市民參與可持續消費。   許多地區已相繼發展碳標籤制度,成員李家利建議政府可從普及化產品和食品的碳資訊著手,增加消費者對產品和食品碳排放量的知情權,同時擴展生產者責任。另一成員何穎琛認為,政府應擴大公眾教育和宣傳焦點,善用「大嘥鬼」形象,推動尚未普及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如素食、裸買、購買將會或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產品等,令低碳生活的訊息持續和廣泛地被市民看見。   教育和青年參與對推動可持續消費亦相當重要,成員鄭嘉豪冀政府將有系統的氣候和環境教育設為主流的中小學正規課程,協助學生培養「全球思考,本地行動」的意識。他建議政府恆常舉辦「香港青年氣候峰會」,讓青年能與政府官員及世界各地領袖交流,提升青年在氣候行動上的參與。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13/07/2023

青協「DSE 27771112」公布「DSE 2023 升學規劃調查」結果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1112」今日(13日)公布「DSE 2023升學規劃調查」結果。在受訪的559名應屆文憑試考生中,四成七考生(46.7%)表示「不了解新興行業及學科」,影響升學規劃決定[表五]。另分別有四成七(46.5%)及四成四(44.4%)考生對自己的前路感擔心及迷惘[表九]。不過,隨著升學出路多元,考生的壓力自2020年後持續放緩[表十一],四成二(42.4%)表示放榜壓力達7至10分的最高水平(1分為壓力最低,10分最高)[表十]。   青協「DSE 27771112」於6月23日至7月7日期間,以網上問卷成功訪問559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調查結果顯示,儘管放榜壓力有所放緩,四成半(44.9%)認為要規劃自己升學及發展方向的困難程度達7至10分(1為十分輕鬆,10為十分困難)[表四]。近六成(58.9%)對自己的前路及目標沒有想法[表六]。此外,「疫情令職涯相關的體驗活動減少(如考察、職業工作坊)(44%),以及「商討升學/其他出路的機會不足」(36%),均對考生的升學規劃造成影響[表五]。   面對各行各業的「搶人才」現象,考生持有不同的想法,包括「認為競爭更大」(40.6%)、「能擴闊自己的就業出路」(33.3%)及有助「發展多元才能」(25%)[表七]。近年隨著經濟及社會的轉變,新興行業崛起,考生在選擇升學出路時,最主要考慮「課程是否配合個人的興趣及能力」(56.2%)及「自己的長遠目標」(56%),亦有近四成(39.7%)會考慮「就業前景」[表三]。   另外,近六成考生(59.9%)以大學學位為升學目標;而目標為碩士(16.1%)及博士(7.3%)的比例分別較去年略多;目標為副學士/高級文憑(7.9%)的比例則較去年減少[表一],反映考生趨向追求更高的學歷。如未能於聯招獲派心儀科目,逾六成(60.1%)會考慮報讀自資副學位課程(Asso/HD),其次為選擇自資學士學位課程(34.7%)及邊工作、邊進修(21.5%)[表二]。   青協「DSE 27771112」負責人許強懋表示,近年各行業發展急促,加上早前疫情令生涯規劃實體活動減少,對應屆考生的升學規劃造成影響。隨著新興行業崛起,各院校的課程變得更多元化。然而,面對過於豐富的資訊及選擇,卻令不少考生感到花多眼亂、迷惘及欠缺目標方向。距離放榜尚餘一星期,他鼓勵考生把握黃金時間,按不同的預計成績思考「如果這樣,可以怎樣?(What-If)」,制定規劃及應變方案,從而減輕憂慮。   許又發現今年受訪考生較以往重視學歷程度,相信與市場變化、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提高,以及升學出路多樣化等因素有關,建議學生進行升學規劃時要有周詳考慮,切忌盲目「跟潮流」,仔細了解各科目的內容,確定是否適合自己,才再作決定。他亦鼓勵家長與子女一起在放榜前共同規劃不同的出路選擇、調整期望、訂立目標及制定應變方案。長遠而言,他期望學校為高中學生舉辦更多職涯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接觸不同的新興行業,及早了解市場趨勢,探索職涯發展方向。   青協「DSE 2777 1112」由去年9月1日至今年7月7日共接獲7,408宗求助個案,以下是部分求助個案情況。 個案一   考生擔心自己選錯科,同時也不確定自己能否應付得來。雖然現在的升學途徑及科目選擇比以往多,然而,各大專院校近年開辦的新課程及名稱繁多,反而讓他感到更加迷惘。受疫情影響,學生較少機會體驗及參觀各學系,為了追趕課程進度,同學與老師亦較少傾談升學去向。在未知放榜分數的情況下,他對選科的壓力更大。   個案二   考生因相熟的朋友在中四、中五時已在外地升學,因此感到「孤軍作戰」,擔心力有不逮,同時也擔心自己缺乏國際視野,在香港、內地及國際的就業市場,競爭力比他們低。此外,他擔心自己不能適應獨自在外地升學,也不想離開家人,故此考慮在港修讀學士學位,然後在港或海外完成碩士課程,希望透過高學歷加強自己的競爭力。   個案三 考生表示放榜壓力不算高,因為DSE考生與學額比例相當,不過對自己的就業方向感到迷惘。他正猶豫是否應該將第一志願從幼兒教育改為社會工作,但又認為考入哪個學系也沒關係,最重要是先入讀大學,獲取基本學歷。他不希望像父親一樣,同一份工作做足一輩子,希望大學畢業後每隔一兩年便嘗試新工作,了解自己需要,甚至轉行。   個案四 家長指兒子對成績及前途並不緊張,備考期間也沒有認真溫習。放榜將至,兒子還是寧願玩樂,沒有任何前路規劃的跡象。家長對升學出路一無所知,亦不知從何搜集相關資訊,因此十分焦急,只知道大學有很多不同的學科,五花八門,縱使周圍「搶人才」,亦擔心未輪到自己兒子。   為了協助考生規劃升學路,青協「DSE 27771112」於7月17日至21日期間,特別延長放榜支援服務,包括加強 2777 1112 熱線服務,以及uTouch.hk網上輔導,讓考生和家長獲得即時的升學諮詢及情緒支援。 香港青年協會「DSE 2777 1112」DSE放榜支援服務 文憑試放榜期間,服務時間將會延長︰ 7月17至21日(上午10時至凌晨2時) WhatsApp: 2777 1112 輔導專線: 2777 1112 升學網站: 27771112.hk Facebook: DSE 27771112 Instagram: DSE27771112 網上輔導: uTouch.hk   附件︰青協「DSE 2023 升學規劃調查」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