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青年看公眾諮詢的不足與障礙」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青年看公眾諮詢的不足與障礙」研究報告

受訪青年對特區政府處理公眾諮詢的表現負評佔多

認為諮詢過程的透明度、平等參與及互動溝通最重要

四分一受訪者對諮詢印象是「門面工作」,逾兩成指「議而不決」

三成受訪青年認為公眾諮詢最重要能吸納民意和回應訴求

建議檢視現行公眾諮詢運作,並增設一站式資訊網站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1日)公布最新的「青年看公眾諮詢的不足與障礙」研究。結果顯示,受訪青年認為公眾諮詢最重要達至吸納民意(30.3%)或回應社會訴求(29.8%)的效果。

此外,分別有逾兩成受訪青年對政府諮詢工作最深刻的印象,是做門面工作(25.6%)或議而不決(22.6%)。而認為當局願意聆聽不同意見或真誠做諮詢者,分別只佔一成二(12.0%)及約六個百點(6.1%)。

研究透過自行統計,發現特區政府成立以來,發出大大小小諮詢文件超過400份。研究結果顯示,較多受訪青年重視諮詢過程中的透明度(40.4%)、平等參與(19.8%)及互動溝通(12.6%)。此外,在400多名表示知道有公眾諮詢消息的受訪者中,接近四分之一(24.1%)曾表達意見,主要原因是盡公民責任(42.5%)。

然而,研究發現,受訪青年對特區政府在聆聽不同立場人士意見,以及交代諮詢結果的表現,評價一般,平均分別為5.32及5.34分,僅略高於5分的一般水平(10分為最高)。此外,受訪青年對區議會及政府諮詢組織所發揮諮詢功能,平均分別為5.34及5.19分,亦未見突出。

上述意見調查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訪問全港520名年齡介乎18至34歲青年,回應率為53.0%,樣本的標準誤低於±2.2%。研究亦邀請20名18至34歲青年接受個案訪問,深入了解他們對公眾諮詢的看法。

研究顯示,三成七(37.2%)受訪青年在參與公眾諮詢的最大障礙,是不認識相關議題。有青年個案亦指出,他們感到政府提供的有關資料艱深難明,在缺乏認識下,不懂得就諮詢表達意見。

另外有青年個案表示,傳統的意見收集方法缺乏便利和互動特色,不易吸引他們採用。意見調查則指出,逾六成(61.7%)受訪青年認為,利用資訊科技,有助他們表達意見。不過,受訪青年對特區政府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諮詢的表現評價,也不顯得突出,平均分為5.84分。

研究報告指出,特區政府在處理及交代諮詢工作結果或報告方面,缺乏一套有系統的資訊發放形式或渠道。部份諮詢結果以報告形式公布,部份則以掃瞄器,將公眾提交的意見書上載到有關決策局或部門網頁。而不同決策局或部門,會將諮詢結果存放網頁不同位置,例如放置於「最新消息」、「政策焦點」、「刊物及新聞公布」,或「諮詢文件」等,一般公眾難以搜尋相關資料。

青年創研庫「管治與政制」組別召集人鄭東認為,研究結果反映受訪青年肯定公眾諮詢的價值,但對政府處理民意的觀感欠佳。這個落差,對青年保持參與的熱誠和積極性,影響程度有多大,很值得深思。他亦關注青年在掌握諮詢資料方面,遇到不少障礙。鄭東認為,特區政府應參考外地經驗,善用科技網絡元素,設立「一站式」的政策公眾諮詢網站,加強諮詢資料的透明度及便利公眾閱覽。

副召集人洪定嘉表示,透過公眾諮詢,促進社會對有關議題的討論,保持施政公開、透明,並凝聚共識,這是政府維持良好管治的其中重要元素。香港就政策措施進行公眾諮詢,由來已久。然而,特區政府在促進公眾參與方面,表現落後於國際社會。而現行的公眾諮詢工作指引,已有超過10年沒有更新,是否仍能配合現今社會的發展步伐,頓成疑問。洪定嘉認為,特區政府應考慮全面檢討現時公眾諮詢的運作,彌補不足。

是項為「青年創研庫」發表的第七項報告。創研庫由超過11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30歲以下。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

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八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倪以理先生、馮玉麟博士、陳維安先生、葉兆輝教授和葉志衡博士,並就各項研究提供意見。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Support HKFYG, Donate now.

 

 

Donate Now

Suppor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