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青年研究中心公布最新「國際青年價值觀比較」調查結果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公布最新「國際青年價值觀比較」調查結果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公布最新「國際青年價值觀比較」調查結果

香港青年結婚和生育意願較其他地區低

對本地教育及醫療感自豪、喜歡自己的社區

貧富懸殊及青年聲音未獲聆聽為主要問題

建議檢視人口政策、積極吸納青年意見以改善社會問題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今天(20日)公布最新一項「國際青年價值觀比較」調查結果。在1,166名13至29歲的受訪香港青年中,相比其他地區受訪青年,他們結婚和生育意願最低。然而,他們對家庭生活、朋友關係及校園生活的滿意度最高,亦喜歡自己居住的社區,願意參與社會事務,惟無力感較大。

 

是次研究以網上問卷方式,於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期間進行,成功訪問了1,166名本港青年。調查參考了日本內閣府兒童家庭廳的「2023年青年價值觀國際調查」,在內容作出相應調整,涵蓋個人、家庭、教育、工作、公民及社會等範疇的觀感,並與日本、美國、德國、法國和瑞典地區的青年進行比較。

 

研究顯示,近四成半(44.9%)受訪香港青年傾向不結婚,略高於其他地區,而表示不知/難講的也有近兩成(19.1%)[表2]。另外,受訪香港青年表示有意生育(36.5%)、不想生育(30.6%)和不知/難講(32.9%)的比率相若,香港青年的生育意願明顯遠比其他地區為低,不確定性也高[表3]。

 

結果又顯示,大部分受訪香港青年傾向滿意其家庭生活(79.8%)、朋友關係(85.5%),以及校園生活(85.8%,滿意比率是所有受訪地區中最高。此外,七成(70.3%)受訪在職香港青年對工作感滿意,比率與其他地區比較屬中等位置,高於日本和美國青年,但低於法國、瑞典和德國青年[表4-表7]。

 

自我觀感方面,受訪香港青年傾向同意「我有獨特的強項」(72.2%)和「我滿意自己」(69.5%,相比其他受訪地區青年較自我肯定[表8]。不過,同樣有逾七成(71.3%)表示擔憂個人未來發展,比率低於日本,但高於歐美青年[表9]。

 

社會觀感方面,受訪香港青年對本地教育(34.5%)及醫療服務(31.4%)最感自豪但認為貧富懸殊(62.5%)和青年聲音未獲聆聽(42.3%)為主要社會問題,比率與其他地區青年的看法有較大差異。美國(48.9%)、德國(38.2%)及法國(44.9%)受訪青年均認為種族歧視為主要社會問題[表10-表11]。

 

另外,受訪香港青年對本港前景不樂觀。逾四成(43.6%)傾向不認同社會有美好前景,認同比率低於歐美青年對當地社會前景的觀感[表12]。

 

社會參與方面,八成半(85%)受訪香港青年傾向喜歡自己居住的社區,比率高於其他地區青年[表13]。逾五成(50.9%)傾向同意「為了社會變得更好,我希望參與更多社會事務」;但有逾六成半(66.8%)傾向同意「我認為個人是沒有足夠力量去影響政府的決定」,比率較所有受訪地區青年為高。可見不少香港青年喜歡自己社區,願意參與社會事務,但無力感較大[表14-表15]。

 

青年研究中心指出,青年的結婚和生育意願下降,長遠將影響香港的人口結構,對人力、經濟、房屋等不同政策規劃有深遠影響。當局須持續探討青年對婚姻及生育背後的實際考慮,並提出相應全面的人口政策措施和願景,讓他們可以安心在香港規劃未來發展。儘管香港青年對改變社會的無力感高,但與其他地區青年的差距不算太大,反映這不是香港獨有的情況。社會需要青年的參與和傳承,如何進一步鼓勵青年參與社會事務,有效吸納他們的聲音及意見,並切實解決青年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值得關心青年的持分者攜手努力。

 

青年研究中心於1993年成立,過去30年間,持續進行一系列有系統和科學性的青年研究,至今已完成超過400項研究報告。中心冀透過出版有關數據和研究,掌握青年發展面貌並加以歸納和分析,供當局及社會各界參考。詳情可瀏覽網站yrc.hkfyg.org.hk

 

 

附件 「國際青年價值觀比較」結果摘要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

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

劉嘉裕女士

電話︰3755 7010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