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趣到專業 以跑步連結青年︰潘俊傑(傑Sir)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從興趣到專業 以跑步連結青年︰潘俊傑(傑Sir)

午夜零時,潘俊傑(傑Sir)與12位青年在凜冽寒風下起步,展開一項看似不可能的極限挑戰——在21小時內跑完124公里,走勻全港21所青年空間,相等於接近3個馬拉松的距離。

這不僅是一場體能挑戰,而是一次啟發人生的過程,讓他們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這正是傑Sir多年來對青年工作的信念——以跑步陪伴青年尋找人生方向

 

 

從活動策劃、設計路線,到參加者選拔及訓練,「跑21」的每個細節都由傑Sir與團隊精心籌備。

透過跑步,我們可看到青年令人敬佩的一份堅持。

他坦言,這項活動是職涯中最具滿足感的經歷,為青年帶來突破自我、磨練意志的機會,並讓彼此建立了深厚感情。

 

「再撐一撐,你可以做到!」每當有青年快堅持不住,傑Sir會陪著他一起跑,用行動給予鼓勵。支援小隊沿途默默付出,青年咬緊牙關,憑藉堅毅意志,互相扶持衝向終點,最後相擁而泣。這一幕幕的畫面,至今仍讓傑Sir感動。「在寒冷及最疲憊的時候,支援小隊遞上熱騰騰的朱古力,那份溫暖的支持,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團隊的力量,最終成功走到終點。」

 

 

創新介入手法 率青年走遍全港

 

傑Sir以橫頭磡青年空間為起點,先後在筲箕灣及葵芳工作,再重返橫頭磡出任單位主任,加入青協將滿30年。作為一名熱愛運動的社工,他不僅在青年空間積極推動山藝和歷奇等訓練項目,更成立跑步隊。他發現很多年輕人其實對跑步感興趣,但需要同伴,因為一班人跑總比一個好,跑步的時候更有動力,氣氛也更好。而且,傑Sir相信在鍛鍊體能的同時,還可與他們建立更密切而信任的關係,「跑步時無壓力,邊跑邊傾,他們更願意打開心扉,分享心事。」

 

他把這個想法引入到不同的青年空間,帶領青年走遍港九新界。為鼓勵更多青年一起跑,傑Sir出盡法寶,既與學校合作成立跑步隊,又趁自己到運動場跑步的時候,留意場內同樣在運動的青年,主動接觸及邀請他們加入跑步隊,讓更多青年感受到跑步的好處。傑Sir成功將跑步與青年工作結合,創造獨特的介入手法,與青年建立信任,協助他們在運動中探索自我,尋找人生方向。

 

由前線社工到單位主任,傑Sir的職責日漸繁重,難像以往般專注在跑步的訓練及活動上。令他欣慰的是,早年培育的青年願意接棒擔任教練及助教,帶領新一代繼續跑,傳承「一班人跑得更遠」的精神。他相信,每人都有獨特的專長及興趣,亦會有讓自己發光的舞台,鼓勵同工多嘗試將興趣融入青年工作,無論是藝術、音樂、攝影、手作、主持等,皆可成為凝聚青年的重要橋樑,並為青年發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從跑步得到樂趣 源自一支豉油

 

傑Sir與跑步的淵源,要追溯至他的童年。「當時正在煮餸的媽媽吩咐我盡快落街買豉油,我迅速完成任務並飛奔回家,得到讚賞。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跑步帶來的自豪與樂趣。」從此,他與跑步結下不解之緣。

 

升上中學後,他的學業成績並不理想,面臨退學危機,幸好其出色的田徑表現,獲任教體育科的班主任及仁慈的校長給予機會,才得以繼續升學。他積極參與訓練,期望以跑步成績報答校長及老師的信任。在跑步的過程中,亦令他重拾自信,更找到了方向。

 

直至會考後,成績仍未如理想,傑Sir因而感到迷惘和煩惱,當時在社區中心自修室溫習時,認識了一位社工,不時與他傾談,亦邀請他參與及嘗試不同的活動。時間久了,讓傑Sir看清了自己,亦看見了未來。在他決定重考的一年,因著那位社工的陪伴及支持,讓他找到了目標,嘗試努力讀書。傑Sir還清楚記得那位社工在自己臨考前寫了一封信給他,這份暖心舉動,產生了很大的鼓勵作用,亦讓他最終順利升讀預科課程。傑Sir與社工的結緣,讓他感受到被關懷的同時,更被社工助人自助的奇妙力量深受感染,點燃了他投身社工的理想,希望未來能夠像當年那位社工一樣,令迷茫的年輕人透過認識自己,找到最適合的人生方向。

 

成為110%用心社工 與青年跑出無限可能

 

為買豉油而奔跑的小男孩,今天已成為幫助無數青年突破自我的社工。傑Sir深信,優秀的社工不僅需要100%的專業素養,更要額外注入10%的「用心」,必須對這個崗位充滿熱情,由衷熱愛青年,因為他相信社工不止是一份「工作」,而是「工作+熱誠」,才能將青年工作做好

 

無論是跑步,還是歷奇,只是一種介入手法。真正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活動,我們能幫助年輕人看見自己的無限可能。

正是這份信念,使傑Sir在青年工作的跑道上,堅持跑了30年。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