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經濟轉型下青年的應對與準備」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經濟轉型下青年的應對與準備」研究報告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需要社會各界協力推動產業升級,發掘新經濟增長。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4日)公布「經濟轉型下青年的應對與準備」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在受訪的600名本港青年中,四成(39.7%)認為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前景理想【表2】;對未來3年本港經濟前景的信心一般,平均分為5.95【表3】;但對個人行業發展前景較為樂觀,平均分為6.33(0-10,10為非常有信心)【表4】。

 

調查顯示,六成(59.5%)受訪青年對前景表達不同程度的擔憂,包括「薪金下調」及「專業知識/技能追不上時代」【表5】;面對經濟環境轉變,八成84.0%)仍選擇留港發展事業【表6】。

 

調查亦顯示,八成半(84.5%)同意「香港經濟需要變革」,近八成(78.7%)同意「拼經濟是特區政府當務之急」【表7】。另外,分別超過八成認為「推動盛事經濟」(84.7%)、「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新質生產力」(83.2%)及「鞏固八大中心建設」(81.5%)等策略,有助促進本港經濟發展【表8】。

 

在人才發展方面,分別超過八成半同意「培育本地人才是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87.2%)及「學習新科技是未來就業的關鍵能力」(86.7%)【表9】。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9月28日至10月4日期間,訪問了600名18至34歲香港青年,以及與20名在職青年個案深入訪談。研究發現,面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八成二(82.2%)同意改變就業航道是在所難免【表10】,僅兩成(19.7%)會考慮轉型【表11】,當中主要是尋求較大發展空間【表12】;至於八成(80.3%)不會考慮轉型的受訪青年,大多不知道轉型方向【表13】。

 

綜合受訪個案的意見,有個案雖然有意尋求轉型,但未有具體方向及實質計劃;另有個案指面對產業轉型期,自身的就業技能未必符合市場需求匹配,擔心未能跟上轉型步伐。上述想法及憂慮反映青年在轉型方面,既遇到實際困難,亦受制於信心不足的障礙。

 

綜合受訪專家及學者意見,香港在經濟轉型路上,需要有相應人才配套支持,如「八大中心」定位、新型工業化、創科機遇等發展策略,在吸引人才來港的同時,亦要致力培育本地人才。他們建議本港青年應發揮具國際視野的優勢,積極裝備自己,深入了解當前發展方向及相關政策,融入職涯規劃,包括增加一帶一路國家及大灣區的接觸及認識,把握新興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

 

青年創研庫經濟就業組召集人劉漢耀指出,香港經濟轉型需要多方配合及到位的人力資源政策。他引述研究報告指,本港應推動應用科學大學與企業合作,開辦配合未來產業需求的技術培訓課程,同時鼓勵企業引入帶薪學習假期,以及退稅誘因,藉此加強培育本地人才。

 

該組成員廖智樑則建議,當局可鼓勵開辦更多一帶一路專上學位課程及短期課程,內容涵蓋東南亞、中東及南美洲等新興地區,並善用香港優勢提供實習及短期工作,以培育通曉新興市場的人才,提升青年的就業競爭力。

 

為配合職青進修需要,成員趙一嵐建議當局在平衡教學質素下,檢視合資格網上課程的審批條款,增加持續進修基金的網上課程選擇,並了解培訓機構申請過程中的困難,提出適切支援。成員葉梓聰補充當局可考慮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納入扣稅範疇,減輕青年進修的經濟負擔。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經濟轉型下青年的應對與準備」調查部分結果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高級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