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發表報告倡議發展「全人健康」
六成受訪青年認為適應新常態有困難、人與人關係變得疏離
建議透過覺察、平衡、連繫(ABC)助青年活得更健康
並全新設立「全健空間」,展開治癒、學習和體驗專業服務
持續的疫情為青年帶來精神健康風險,青年在生活、學習及工作上均需適應新挑戰;如何讓青年回歸基本,活得健康並有滿足感,在心態以至行動上能積極樂觀面對不確定處境,更顯重要。香港青年協會今天(7日)公布「全人健康 ── 連繫內外」報告,倡議全健ABC概念:覺察(Awareness)自己全健所需;平衡(Balance)發展生活六大環節:身體、心理、社交、職業、數碼、環境健康;從內到外建立連繫(Connection),藉此讓青年建立全人健康(All-Round Wellness),活出具意義和滿足感的人生。
上述報告透過網上問卷調查,訪問了1,099名12至34歲青年[表一],了解他們對全人健康的理解,以及現時社會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報告參考了不同文獻資料、深入訪談十位青年個案,並與青年及前線青年工作者進行聚焦小組討論,藉此從青年置身的處境出發,就有效推廣全人健康提出方向。
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四(64.1%)受訪青年「冇聽過全人健康」概念[表二],惟受訪青年認同此概念並不單止「身體無病無痛」,更是積極的生活態度及有目標的追求。然而,就全人健康的關心程度,平均分為5.97分(0分為完全不關心,10分為非常關心),只略高於5分的中位水平[表三],另外,更有三成(30.2%)表示自己甚少及從不「以行動提升自己的全人健康」[表四]。
在列舉不同的全人健康範疇中,受訪青年較重視的依次為「情緒/精神健康」(56.4%)、「社交生活/人際關係」(45.4%)、「睡眠的時間及質素」(25.4%)[表五]。同時,受訪青年首三項較容易忽略的為「運動習慣」(36.9%)、「睡眠的時間及質素」(35.8%)及「接觸大自然的時間」(30.7%)[表六]。
就疫情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方面,近六成一(60.8%)同意過去一年「適應新常態(工作/學習/生活)有困難」,六成八(68.2%)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七成更表示「對未來感到不安」(70.0%);不過,受訪青年表示「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嘅事」(57.1%)及「更加想幫助身邊有需要嘅人」(56.5%)[表七]。
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青年就全人健康的認識有待提升,青年亦容易在生活中則重某些範疇,而忽略了整全的健康需要。另一方面,疫情及社會環境的轉變,亦帶出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繫對青年的健康有重要影響。
另外,有受訪青年工作者表示,從前線觀察及經驗所得,要有效令一個人達到身心全健的狀態,必須有效照顧青年生活各環節的健康需要;隨科技發展,數碼健康亦與青年息息相關。此外,推廣青年發展全人健康的精髓,不單在於對概念的認識,更重要是提供體驗機會及學習方法,讓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隨著社會進步及生活質素改善,公眾對健康的理解已不限於身體免除疾病,掌握全人健康管理對青年成長尤其重要。青協倡議從生活六項範疇,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交健康、職業健康、數碼健康、環境健康(簡稱身、心、社、職、數、環),助青年平衡發展,並透過一系列活動,讓青年從個人以至置身的環境,認識全人健康的重要性;青協亦會提供多項專業服務,期望從加強意識、鼓勵行動及實踐等方向,讓全健概念普及。
青協全新設立「全健空間」,是一個專為青年全健生活而設的實踐空間,提供富治癒、學習、體驗的專業服務,並定期舉辦與全人健康相關的課程及活動,期望普及社區全健服務。此外,青協將透過線上社交媒體活動 「#Wellness 111」,鼓勵每「一」人每「一」星期至少做「一」個全健行動,以及「#Healing Tuesday」,每逢週二治癒身心,進一步推廣全人健康。
傳媒查詢:
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