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本年度《中國歷史文化周》今起啟動
古今「築」跡──從古建築認識中國文化
多元網上體驗學習助青年了解傳統建築特色
簡介︰從中國古建築了解其特色、背景及科技,如榫卯、橫樑等
講者: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王煒文先生
簡介:認識香港廣府和客家的傳統民居建築特色,藉以了解其生活和習俗
講者:珠海學院歷史研究所哲學博士及電視節目《學是學非》主持施志明博士
簡介:認識香港法定古蹟評估,了解香港現存的公祠及圍,探討如何承傳古建築
嘉賓講者: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理事羅紀瑜女士
嘉賓: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兼任導師及程尋香港創辦人溫子祺先生
重温網上導賞團2︰廟宇的建築意念(侯王廟、玉虛宮、洪聖古廟)
嘉賓:歷史哲學博士、大學講師、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
香港青年協會每年舉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鼓勵本地青年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國家不同領域的歷史文化與最新發展。今年以《古今「築」跡》──從古建築認識中國文化為主題,展開連串活動。今天(28日)舉行網上啟動禮、專題講座及問答比賽,本周亦會舉行網上導賞團、體驗工作坊、中式建築相片展等,歡迎公眾參與。詳情可瀏覽網站chinaweek.m21.hk。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及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出席網上啟動禮;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王煒文則在專題講座分享中國古建築的背景和特色。
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何永昌先生表示,該會主辦的《中國歷史文化周》至今已踏入第十年。今年以國家的古建築作為切入點,期望藉此促進青年認識中式建築所蘊含的深厚歷史與藝術價值,傳統文化的演變過程,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他感謝田家炳基金會的慷慨贊助,以及華人廟宇委員會、龍傳基金及一眾學者專家的鼎力支持。
《中國歷史文化周》由今天(28日)起一連七天,透過多元活動,提升青少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興趣與欣賞能力。包括舉辦3場網上專題講座,認識中式古建築、香港廣府和客家的傳統民居建築特色;另設有網上導賞團,由歷史學家及導賞員介紹本港的中式建築和廟宇;而體驗工作坊將運用創意教育工具4D Frame、立體繪圖軟件Tinkercad等,深入了解榫卯的原理、四合院的背景及設計,以及中式古建築的力學結構。
青協自2011年開始,每年暑期前均舉辦《中國歷史文化周》活動,過去曾經以《百年中國》、《翰墨傳承》、《光影歲月》、《鐵路行》、《縱橫外交》、《起動體育》、《我要起飛》、《知味尋源》、《築橋互通》為主題。今年因受疫情及停課影響而延期舉行,繼續得到學校踴躍支持及參與。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