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香港減廢與資源回收狀況」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改善香港減廢與資源回收狀況」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8日)公布有關「改善香港減廢與資源回收狀況」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本港青年中,約六成表示在接受訪問前的一個月內,有「間中」或「經常」回收塑膠(66.0%)、紙張(60.6%)或鋁罐(59.4%【表2】

 

研究指出,受訪青年較多希望通過回收「減少對環境傷害」(64.5%)和「珍惜環境資源」(50%【表4】。在回收的地點中,最多表示通常放於居住大廈(81.8%)【表5】。至於表示「未試過」或「甚少」回收的受訪青年中,逾六成(63.6%「攞去回收好麻煩」【表3】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2019年2月期間,訪問520名15至34歲的本港青年。結果顯示,較多受訪青年有減廢習慣為「食嘢之前會確保食物食得晒先好嗌」(80.2%)、「自備可以重用物品」(66.1%)和「食剩嘅食物會打包攞走」(56.1%);而「將物品先行清潔,再攞去回收」則相對較少,只佔45.4%【表6】

 

調查又顯示,半(51.1%)同意「將物品攞去回收,係市民應有嘅責任」【表7.2】。另四成二(42.1%)認為現時減廢和回收問題,政府應負上最大責任【表8】同時,受訪青年對「你滿意政府喺推動減廢或回收嘅工作」和「政府宣傳廣告有助提醒你實踐減廢同回收」兩項命題的同意程度,平均分僅及5分的中位數(0-10分,10分為非常同意),分別佔5.03分和5.44分【表9】。

 

另外,七成八(77.5%)受訪者知道政府打算推行垃圾徵費計劃,不知道的則只有兩成三(22.5%)【表10】。至於實施垃圾收費計劃後,三成六(36.5%)同意相關措施可以令自己更積極進行減廢和廢物分類回收,另兩成二(22.9%)則表示不同意【表11】。

 

四成七(47.3%)受訪青年認為,本港面對減廢和資源回收困難的原因是市民環保意識薄弱,次為生產商製造太多垃圾41.0%)和市民過度消費(39.2%【表12】。調查列舉多個能夠促進減廢和資源回收的選項,較多受訪青年認同「加強公眾教育」、「增加回收設施」和「鼓勵環保工業」為推動減廢與回收的最有效措施【表13及14】。

 

研究參考台北、首爾和柏林等三地推動減廢與回收的措施,例如三地在廢物徵費和強制回收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另研究亦深入訪問多位專家、學者。有受訪專家認為,港與廢物處理有關的政策和法規仍未完善,是導致近年廢物量有增無減的其中原因。另有受訪專家指出,現時回收業界面對土地、人力、運輸成本高昂等困難,加上部分回收物料價格下跌,導致回收業界的經營者難以謀生。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召集人及葉梓聰引述研究報告表示,現時本港的環保法例遠落後於鄰近地區,存有很大改善空間。他建議政府盡快考慮把生產者責任制擴充至其他物品如鋁罐、紙包飲品等包裝物料或容器。該組成員何穎琛建議政府揀選公共屋邨、鄉郊、商場、公營機構、受資助機構或學校等場所,試行垃圾強制分類回收;而長遠亦應探討全港實施的可行性,以減少運往堆填區的垃圾量。

 

該組副召集人牟城光及成員廖美欣表示,為增加對本地廢物回收再造業的支援,建議優化回收基金,給予回收物料定額補貼。他們亦建議設立「全民走塑日」,向全港市民推廣減廢和環保生活文化。他們又認為,政府應致力增加市民參與回收的信心,確保棄置於回收箱的物品得到適當處理。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改善香港減廢與資源回收狀況」調查結果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