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

9月16日,「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2025年「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活動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視頻致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香港民政與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香港宋慶齡基金創會會長胡曉明等出席。

 

李家超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一直關心香港青年發展,與不同機構攜手開展戰略合作,啟動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為香港青年搭建成長舞台,拓展交流渠道,培養國家意識、全球視野的創科生力軍。「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雲集多個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對接國家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的建設需求,讓青年感受大師智慧、開拓視野境界,更為他們的未來規劃注入新靈感、新動力,助力青年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特區政府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青年興,則香港興,特區政府致力培育香港青年成為愛國愛港、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啟發香港青少年思想,把所思所學融會貫通,實踐在日常生活、學習和事業之中,為國家和香港的明天,貢獻火熱的青春力量。

 

沈蓓莉指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致力於弘揚宋慶齡「締造未來」理念,高度關注香港青少年成長與發展,搭建多元平台,圍繞科學技術、歷史文化、青年科創等領域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培養愛國、創新人才,為助力特區政府全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科創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貢獻力量。2025年「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作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的一項重要活動,邀請了7位科學、歷史文化領域頂尖專家走進16所學校,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講述科學探索和歷史文化研究新成果。希望以此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對科學和歷史文化的熱愛與探索興趣,助力他們把握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為強國建設、民族覆興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表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讓青年接觸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有助培養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創科人才,期望學生能從中汲取科技知識和文化智能,激發志向,勇於創新,敢於追夢。

 

項目的策略夥伴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表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訓。除了「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走進香港,啟發年輕人對未來的想像與追求。在暑假期間舉辦的「祖國探索之旅」,分別帶領學生走訪北京、上海、西安,親身體驗祖國在藝術科技的創新和無限可能。接著舉行的「育師計劃」亦促進內地和香港老師的深度交流,攜手激發學生的潛能,為香港未來壯大科創人才庫。

 

本次活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聯合捐贈,香港青年協會作為策略夥伴,香港宋慶齡基金支持。活動以「少年有志:敢問蒼穹摘星辰」為主題,邀請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海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半導體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德仁,計算機科學家、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考古學家、殷墟考古隊原隊長唐際根和航天科普專家、高級工程師雷占許等科學文化方面傑出人士與香港青少年學生面對面交流。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同學們踴躍互動、積極提問,展現出濃厚的參與熱情。

 

9月15日至19日,吳偉仁、焦念志、楊德仁、郭毅可、唐際根、雷占許和真空計量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得天分別走進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培僑中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聖貞德中學、棉紡會中學等16所大中學校,與香港青少年互動交流。

 

為助力香港青少年深刻認識世界發展大勢,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代化建設情況,今年6月,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的支持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香港公益慈善研究院開啟戰略合作,啟動了「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共同探索內地與香港協同育人創新模式,促進內地與香港青少年深度交融、共同成長。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