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促進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研究報告

國家未來發展,有賴年輕一代接棒。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0日)公布有關「促進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本地青年中,六成九(68.5%)認為國家發展與自己有關【表10】。逾四成半(46.5%)表示對認識國家發展感興趣【表3】。他們認為國家近年在多個領域的發展有顯著進步,包括科技(65%)、經濟(28.7%)、基建(23.1%)、可持續發展(15.2%)和體育(14.2%)等【表2】。逾七成(71.0%)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三成八(38.1%)更希望能夠參與其中【表13】。

 

上述研究以實地問卷調查方式,於今年3月29日至4月2日期間,訪問了520名15至34歲青年;另訪問了18名以不同形式參與國家發展的青年個案,以及5名專家和學者。有受訪專家表示,國家在各個發展階段有不同目標,本港青年考慮參與的原因及擅長範疇不同,社會應助其找到自身定位,避免以單一角度看待青年參與,並提供多元平台,切合本地青年不同所需。

 

另外,兩成三(22.7%)受訪青年表示曾經或正在參與國家發展【表8】,當中逾八成半(85.6%)是透過內地交流、考察或表演形式參與【表9】。然而,有曾參與內地交流團的個案表示,行程無助她理解活動與個人的關連;另一個案表示若參與者缺乏目標思考等準備,效果會大打折扣。受訪專家和學者認為內地交流項目需向高質素發展,包括設研習討論、有服務學習元素,以及有實踐建設國家的機會,惟會增加成本,在現行資助機制下有一定難度。

 

研究亦顯示,假如有機會參與國家發展,青年普遍感到對自己有意義,當中較多人提到的是拓闊視野(36.5%)、培養能力(35.2%)和建設國家(20.2%【表7】。兩成四(23.7%)認為擁有國際視野是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所具備最大的優勢,其次是處事靈活變通(15.0%)等【表4】。有受訪專家表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本地青年具備中西文化思維、溝通和創新等能力,有助他們於國際層面說好中國故事,以及於國家發展道路上提供新點子的優勢。

 

不過,四成二(41.7%)青年形容自己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屬「旁觀者」,只有一成多(11.2%)認為自己是「參與者」【表11】。最窒礙他們參與的原因是「不清楚如何參與」(26.2%)及「對國家認識不足」(18.1%)【表12】。有個案坦言國家發展概念抽象,與個人有相當距離,作為普通青年難以聯想到該如何參與。

 

儘管如此,若有機會作出有助推進國家發展的事情,首五項最多人期望參與的範疇依次為科技創新(25.4%)、文化藝術(25.0%)、經濟金融(19.6%)、人才培育(19.2%)及可持續發展(12.9%【表6】。

 

青年創研庫青年發展組副召集人潘子鋒引述研究指,香港在國家發展道路上從不缺席,年輕一代對能夠參與當中有一定意欲,建議構建針對本港青年需要的推廣策略,包括確立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的十大領域,並就可改善內地社區的實踐項目提供資助,透過概念具體化和行動化,讓青年參與國家發展成為落地、可行和貼身的議題。

 

成員黎達成認為,隨著坊間對內地交流團質素的期望不斷增加,對於一些向高質素發展並符合當局所定條件的內地交流資助申請,例如具備社會創新性、具行動實踐性、具深度課題研習,以及具技能培育等特色,建議當局積極考慮提升撥款額度,推動和落實高質素交流。

 

另一位成員何浩賢認為,社會應推出多項措施以增加青年對國家的認識,建議提升公民科內地考察的成效探索希望自強建設」等元素為框架,讓學生有更具體的學習,培養年輕一代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責任的公民。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5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促進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調查部分結果

報告全文按此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