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豐富職青的海外視野與就業經驗」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豐富職青的海外視野與就業經驗」研究報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1日)公布有關「豐富職青的海外視野與就業經驗」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在職或待業港青年中,逾半(51.0%)有興趣到海外短期就業【表2,主要原因是希望「豐富工作經驗」(46.8%)、「順道旅行」(43.8%)、「提升語文能力」(41.5%)和「擴闊國際視野/體驗文化」(38.5%)【表4】。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今年9月6日至12日期間,訪問520名18至34歲在職或待業本港青年。結果發現,逾八成受訪者認為到海外就業均有助開拓國際視野(88.3%提升語言能力(82.5%提升人際溝通技巧(80.2%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80.2%)【表13。不過,多達七成70.8%)認為獲得海外就業機會並不容易【表7

 

調查又顯示,如果有機會到海外就業,受訪職青最想從事一般文職工作(11.9%),其次為創意、設計工作(10.6%);服務業和旅遊業分別佔一成10.2%);只有3.5%想從事農場工作【表11。同時,部分受訪者擔心,花一段時間到海外就業會對事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包括令他們「錯過在香港的事業發展機會」(45.8%)、「海外工作經驗不獲香港僱主承認」(40.0%),及「薪金被壓低」(39.6%)等【表14

 

研究又深入訪問多位專家,以及20名曾經或正在海外就業的18至34歲本港青年,他們在海外就業的時間由6個月至2年不等。受訪個案普遍認為,海外就業經驗對提升個人眼界和歷練有正面影響,同時能增強外語、社交和解難等通用就業能力,其國際視野和人脈網絡亦有助提升職場競爭力。不過,若以工作假期的方式前往海外就業,並從事不直接相關的行業,容易受到僱主或人事經理的質疑

 

有個案甚至遇到僱主在面試時表示,在工作假期從事不相關的工作是浪費時間,亦有僱主在聽到工作假期時,便指那只是吃喝玩樂,對求職沒有幫助。

 

不過,研究亦指出,要在工作假期尋找有助事業發展的工種並不容易。有個案表示在出發前已搜集求職的資訊,但到達當地後仍感到求職困難,最後因害怕耗盡旅費,接受了一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黑工」。

 

相反,有受訪個案於出發前先作就業諮詢,訂立就業目標,以留學畢業生身分能逗留就業1年的機會,決意進入美國領先的行業,積極進取地發出數十份求職申請,最終在媒體與科技等專門行業汲取工作經驗,回港後能在相關行業繼續發展。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召集人陳浩升表示,人才是香港最寶貴的資源。本地人才庫若具備國際經驗,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發展,並有助香港於全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拓展海外主要及新興市場。這對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地位與形象,均有裨益。該組成員周浩民補充說,除了工作假期計劃外,香港職青獲取海外短期就業的機會不多;政府亦缺乏支援措施,協助他們善用工作假期,以及獲得其他類型的海外就業機會。

 

該組成員關文傑建議當局推出「年輕管理人才海外發展計劃」,向派駐年輕管理人才往海外主要或新興市場的企業提供資助,以加強企業管理人才掌握該等市場的經驗。資助範圍可包括派駐海外的額外成本、事前的適應培訓及相關行業培訓等。此外,他又建議當局協助指定的行業及專業協會與海外相關行業組織合作,為企業提供「年輕僱員海外交流計劃」,促進雙方年輕僱員汲取海外經驗。建議的行業包括「香港人才清單」所列明香港缺乏的業界人才等。

 

該組成員趙倩婷則認為,勞工處應提高工作假期計劃的效益,向公眾介紹中獲得良好就業經驗的個案,以反映其經歷有助於豐富通用就業能力或專門經驗,以改善僱主對工作假期的印象。同時,勞工處應為工作假期的參加者提供就業諮詢服務,協助他們在出發前作出更周詳的計劃,包括如何訂立就業目標和達至相關目標的策略等。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現屆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附件:「豐富職青的海外視野與就業經驗」調查結果

報告內容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