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青年眼中的世界視野」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青年眼中的世界視野」研究報告

香港是公認的國際城市,隨著社會復常,本港重新連接海內外。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8日)公布有關「青年眼中的世界視野」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2名本地青年中,八成八(87.7%)視自己為世界公民【表2】。首三項最關注的全球議題為全球經濟(37.4%)、環境污染(29.1%),以及戰爭/衝突(23.2%【表3】;對「世界與我零距離」的認同程度平均有6.05分(0至10,10為最高)【表4】。

 

此外,八成六(86.0%)受訪青年視個人擁有世界視野為重要之事【表5】。另認為世界視野最重要的價值觀是欣賞/尊重不同文化(34.1%)【表6】;而最重要的能力是認識世界現況(31.4%)【表7】。

 

上述研究於今年3月29日至4月2日期間,以實地問卷調查方式,訪問522名15至34歲青年,了解年輕一代的世界視野;另訪問18名有海內外體驗的青年個案及6位專家和學者。綜合受訪個案的經歷,具備世界視野能增加不同發展的可能性、增強競爭力、提升身分認同,以及對本地社會的優點加以肯定等。

 

青年重視世界視野,有受訪個案認為,擁有充分的世界視野,能夠展現個人與世界的互動關係,透過觀察各地現況和預測未來的影響,從而建立觀點或行動,長遠改善個人和人類社會的福祉。有受訪專家和學者指出,世界視野強調同理心、尊重不同文化,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等價值觀,有助建立和維繫更具人文素養的社會。

 

研究亦從受訪個案的經歷,綜合建立世界視野的重要元素,包括好奇心、有同行者互相分享和鼓勵,以及有深度體驗和反思的學習元素。最多受訪青年認為,日常留意國際新聞是提升世界視野最有效的渠道(42.0%),其次是上網搜集資訊(39.3%)【表8】。

 

然而,受訪青年自評世界視野的足夠程度,平均只有5.46分,剛略高於調查所設5分的一般水平【表9】。四成三(43.1%)表示最大的障礙是缺乏資源讓他們到其他地方體驗;其次是缺乏接觸不同文化的機會(31.2%)或缺乏應用/實踐機會(25.1%)等【表10】。有受訪專家則指出,世界視野涉及各地文化的接觸,個人在身分認同和國家歷史需有基本認識,從而認清自己的定位,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惟本港青年在此方面的基礎較弱,窒礙跨文化交流。

 

青年創研庫青年發展組副召集人鄭煦喬引述研究指,香港作為國際城市,隨著進一步融入國家及發展多個重點領域發展中心,社會對具備跨文化能力、對服務社會和國家有熱忱,以及面向世界的人才的需求增加,世界視野對於本港青年未來的發展攸關重要。

 

該組成員杜丰杰表示,香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聚居,建議政府和民間組織善用這項有利條件,擔當橋樑的角色,向社會推廣不同族群的文化、促進交流,並定期舉辦各地聞名的傳統節慶,透過參與和策劃這些活動,啟發本港青年對不同地方文化的好奇心。這對於未能前往其他地方體驗的青年而言更實在;長遠有利促進本港多元文化的發展

 

另一成員李昕君表示,研究反映青年關注全球議題,並重視互動及實踐,建議當局設立提案平台,讓青年就全球議題構思創新及可行的改善方案,並有機會獲資助前往海內外相關國際組織進行交流,開拓本港青年視野。

 

成員林曦認為,近年不少新興經濟體與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建議特區政府積極考慮以獎學金,資助有興趣和成績符合條件的香港青年到新興經濟體升學,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一步擴闊眼界。

 

成員何浩賢則建議推動以青年為本的深度參與交流項目,讓青年在行程設計、活動內容,以及活動後的反思等不同階段,有更多的主導和參與空間,並讓他們以多媒體形式分享特別體驗,與各地青年傳承交流經驗。

 

有關青年創研庫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新一屆(2023-2025年度)創研庫成員由近80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三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就業」、「青年發展」,以及「社會民生」。6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倪以理先生、張炳良教授、陳智遠先生、黃錦星先生,以及范寧醫生。

 

附件:「青年眼中的世界視野」調查部分結果

全文報告按此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經理何詠筠女士

電話︰3755 7044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