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研庫」公布最新「多元發展香港旅遊業」研究報告 – 香港青年協會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s

「青年創研庫」公布最新「多元發展香港旅遊業」研究報告

研究指訪港旅客結構及消費模式轉變大

近五成受訪旅客花最多時間遊覽觀光,有興趣購買奢侈品者不足兩成

創研庫建議增設認證機制及地道特色路線,推廣特色及多元旅遊體驗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30日)公布「多元發展香港旅遊業」研究報告。研究結果指出,訪港旅客的結構及消費模式經已轉變,但本港旅遊業發展模式過於單一,未能及時作出回應,建議開拓多元產品及服務,持續推動旅遊業發展。

研究以問卷形式訪問了570名訪港旅客,結果發現近五成(47.2%)受訪旅客表示會花最多時間在遊覽觀光,表示會花最多時間購物的,僅佔14.4%【表5】。在遊覽項目上,最多受訪旅客希望到訪著名景點/主題公園等主流項目 (50.7%),他們對多元化的項目亦感興趣,包括節日/大型活動(25.4%)、郊野公園/遠足(22.6%)、殖民地式建築/舊城區(22.6%)等。

研究又顯示,受訪旅客最有興趣購買旅遊紀念品(28.4%)、衣服(26.7%)、化妝品(26.0%)及食品/酒類(23.2%)等中價產品,有興趣購買名牌產品/珠寶首飾者,只佔17.5%【表7】。同時,逾七成(71.4%)受訪旅客預算個人消費額少於1,500美元(約11,700港元),其中25.8%預算更少於500美元(約3,900港元)【表15】。內地旅客多為中、低消費的群組,大洋洲的旅客則傾向高消費,當中28%預計會消費1,500美元(約11,700港元)或以上。

上述研究於今年6月9日至19日,分別於山頂、尖沙咀及中環天星碼頭,成功訪問了570名15歲或以上訪港旅客,以了解旅客來港旅遊的期望。研究亦訪問了19名旅遊業界持份者,包括酒店業、旅行社、業界組織等專家和學者,以及年輕旅遊業從業員,深入了解香港入境旅遊模式的轉變,以及他們對行業發展的看法。

有業界專家表示,現時年輕內地旅客喜歡以自由行方式訪港,他們並不滿足於著名景點,也期望了解更多香港的歷史文化和地區特色。有年輕內地團導遊表示,西方旅客多喜歡四處遊覽,認識香港文化,但內地旅客則較喜歡購物,認為香港沒有值得到訪的特色景點。現時內地團旅客不單數目減少,且消費能力下降。從事航空業的受訪者則認為,香港予旅客的主要印象在購物和美食,缺乏社區特色,因此吸引力下降

研究引述旅發局及旅遊業議會數字,指出2015年整體入境旅客人次下跌2.5%,至2016年上半年跌幅進一步擴大至7.4%;當中內地旅客人次跌幅達10.6%,而長途地區及短途地區旅客則分別上升2.4%及4.9%。在內地旅客數字中,持「個人遊」簽注的旅客數目,於2016年上半年下跌20.1%,而內地登記團入境數目更大跌近五成半(54.6%)。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成員鄧緯榮,亦是義工旅遊文化機構的創辦人。他認為香港社區有不少值得了解的特色,可以此推動旅遊業的多元發展。他引述報告建議設立「地頭蟲」認證機制,讓於特定社區和範疇有專門知識的人士成為「地頭蟲」,透過合法途徑,為旅客提供業餘導賞服務,講解特定的香港社區特色,提升旅客體驗,並為有潛質的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召集人楊人重表示,針對喜歡自由行的旅客,當局可透過跨界別合作舉辦「地道遊歷」邀請區議會提供地區特色景點資料,再以比賽或線上分享等形式,邀請地區團體、公眾,以至旅客設計新的旅遊路線,並從中挑選優異路線,向旅客重點推廣。他表示,交由地區人士發掘具區內特色的路線,有利兼顧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另一名青年創研庫成員施丰凱,建議當局加強推動單車旅遊,例如沙田至大美督,以至連接中的新界東及新界西等單車徑,可讓旅客在消閒的同時,能遊覽各區景點。他認為,政府可在大嶼山增設消閒、越野的單車設施,取代大規模開山闢路,在吸引旅客之餘,亦能保留當地生態與文化特色,避免交通承載力超出負荷。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由近百位本地青年專業人士與大專學生組成,平均年齡為27歲。透過以研究實證為基礎的討論、交流,創研庫成員提出政策建議,期望能為社會建言獻策。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八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倪以理先生、馮玉麟博士、陳維安先生、葉兆輝教授和葉志衡博士,並就各項研究提供意見。

-完-

傳媒查詢︰香港青年協會傳訊幹事何詠筠小姐

電話︰3755 7044

 

立即捐款 支持青協

 

 

我想立即捐贈

支持青協